随心而动厦门游(二)

江湖散人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初四,早上起来,收拾好行李,在房东处喝了碗稀饭,其它吃的?没有。正准备跟房东再沟通沟通用车的事,房东过来了,说有一辆车,价格比昨晚说的低了点。出门在外,便宜和贵是个相对概念,不计较有点冤大头,毕竟花钱容易挣钱难,太计较就没法玩了,既然他让了一步,心理舒服了点,也就愉快的达成了一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感觉土楼在当地到处都是,喝完稀饭出门一看,门口就有一座,只是有点破败了,大门已然没有,天井中间没有了其它土楼都有的祖堂,想来已然倒塌,天井成了一块整体空地,长满了青草,一副颓败的模样,然而里面仍然住着一些人,从土楼内环境的整洁情况看,显然住里面的是经济条件比较差一点的,经济好的已在外面盖成了楼房。</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以前对“客家人”的称谓没有概念,送我们到云水谣的司机比较健谈,在路上一路聊过,再有和昨晚的老汉一个多小时边走边聊,才明白客家人其实是宋以后几个朝代变更时逃难流亡到东南沿海山区的中原汉人,很多是河南人,经江西进入福建和粤北。而大量移民进入,本就贫瘠的山区资源争夺自然激烈起来,加上山区野兽出没,新来乍到的新移民为了自保,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演变了一种新的建筑-一土楼,有些文章里说是为了抵抗倭寇,不太可信,倭寇跑那穷山僻壤中打猎玩?早期的土楼是方形长方形的,有的还分庭院,其实就是只留一个出口的四合院,后来随着建筑水平的提高,土楼演化出了圆楼,这样空间利用率更高,采光更好,结构也更稳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司机是房东的亲家,也姓简,和房东一样四十六七的样子,福建的亲家和其他地方的含义似乎有点不一样,按司机说法,是房东的孩子出生时算命不好养,认他当了干爹,所以是亲家。</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9点从旅馆出发,别克车显然新买不久,简师傅的车技不错,行驶在蜿蜒盘旋的山路,流转自如。因为司机是本地人,在景区入口打个招呼没买票我们就进去了,当然我们是掏了钱的,据他说,长假期间,有时一天能挣四五千,不是看亲家情分,才不愿意跑这一趟呢。&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算是偏早的,路上车人还不算多,简师傅直接把我们拉到田螺坑下头的下坂村参观裕昌楼,也叫东倒西歪楼。裕昌楼是南靖县现存最古老的土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68年),迄今已近700年了,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后来罗、张、唐、范四姓搬走,故如今裕昌楼中居民都是刘姓族人,尚有100多人。</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因为是五姓族人共同兴建,整座楼设计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大卦13开间,小卦9开间,每卦设一部楼梯,外墙设五个瞭望台。走进楼内,你会发现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形成了“东倒西歪”的奇观,一幅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倒塌的样子,实际上存在了几百年现在仍然正常使用着。</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裕昌楼有五层,据介绍一层为灶间(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层老人居住,四层年轻人居住,五层存放棺材。现在游人可以免费参观的是一层,不少也改为土特产商铺,不过再交5元给居民可以上楼看,由于司机担心时间长了堵车,有点着急,就没上楼了,在别的地方也参观过土楼,想来大差不差。</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从一楼看去,土楼现有的木质结构状态很好,虽经近700年,但看不出明显的岁月痕迹,和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寿命70年比,维护保养好的话,木结构建筑上千年仍可正常使用,比如说应县木塔。有些时候,不能盲目的相信先进技术。</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假日期间参观要趁早,我们刚进裕昌楼时人还不多,才过了20来分钟,几大拨人进来​,面积不小的天井就显得有点拥挤起来。赶紧出门回撤,到田螺坑土楼群附近已是开始堵车,在下方观景台拍了几张照,再往上走已是堵的比较厉害了,临近观景台时我下车步行到观景台,又拍了几张照,返回时正好车挪到观景台口,再往外走就顺利了。看这情形,狭窄的山路,随心所欲的行驶,添乱的交通指挥,再晚一会估计真的没几个小时出不来了。</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田螺坑土楼群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方形的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被形象称为“四菜一汤”,《大鱼海棠》曾在此取景。最早的步云楼和瑞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最晚的椭圆形楼文昌楼建于1966年,几座楼相差近200年。据说上世纪60年代美国卫星拍到了这组土楼,误以为是“导弹发射井”。</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现在还有很多人居住在这几座土楼里,当然,现在的居民除了耕种之外,旅游成了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不过跟司机聊天了解到,收入最主要的还是外出打工,旅游的兴起并不能改变农村的衰败,只能略有减缓。农村哺养城市这么长时间,该止血补充营养了,否则很难保证粮食安全。</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参观完几座土楼后,对土楼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从舒适性讲,土楼外墙为土墙,内部全为木结构,在有限的空间里,房间很小,密集居住这么多人,应该是谈不上舒适的,私密性就更谈不上了,所以谈不上宜居。那么主流观点认为的安全性呢?其实据我观察,安全性也不是那么可靠,对付零星流寇和野兽,寨子完全可以达到防御功能,没必要牺牲舒适性,对群体性攻击,近乎密闭的空间,一旦攻破大门,彻底一窝端,一个都跑不了。再说了,人力足够的话,掘开外部的土墙应该并不是多难的事,像这种建在山坡上的土楼,上方的火攻对木质结构的内部建筑威胁更大。之所以建成土楼,我认为或许更多的是经济上的考量,安全性次之,至于舒适性就不考虑了。</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老实说,如果不是对古建筑有特别的兴趣,在云水谣仔细了解下土楼就够了,到不到海螺坑土楼群没什么关系,虽然云水谣没有“四菜一汤”那样聚集的土楼群,但方的圆的各种形态的土楼都有。土楼内部的结构和功能都是大同小异,做为外行,是看不出什么门道的,跋山涉水去海螺沟转一圈,拍几张照,单纯的到此一游,意义不大,性价比极低。这些年,很多地方因电影或电视剧取景而红,其实名不副实,我是兴致不大的,当然,很多游客也不过是为到此一游而来,拍了照就好,至于深入了解,没必要也没兴趣。</p><p class="ql-block"> &nbsp; &nbsp; &nbsp; 由于在海螺坑并没呆多长时间,附近也没什么可再游玩之处,和简师傅商量下,再加点钱直接送南靖县汽车站。先前怕行程不可控,购买的是下午5点多的车票,如果早到了,原计划在南靖县呆半天,体验下福建县城的生活,​不意简师傅急着赶回挣钱,车开的快,居然十一点多一点就到了,再看车站在县城边缘,远观县城也不像有什么古迹的样子,附近也没江河湖海,领导及时协调,票务也很给力,把车票更改为十一点半的,刚好赶上车。总的来说,如果不是特别在乎经济的话,雇用当地车比较好,那里的公共交通太不方便了。</p><p class="ql-block"> &nbsp; &nbsp; &nbsp; 回到厦门不到下午2点,领导查了查房价,最后决定住在岛外,房价便宜很多,就算打的进出岛,同等条件的酒店,算上的费还要便宜很多,而同等价位的住宿,岛外就好多了,叫车也方便的多,最后住在了海沧区沧虹路。</p><p class="ql-block"> &nbsp; &nbsp; &nbsp; &nbsp;昨日领导通过旅行社订到了后天上鼓浪屿的船票,虽然旅行社事实上只是把人送上岛,但还是旅行团,不过总算可以上岛了,到厦门怎能不上鼓浪屿呢?</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由于后天才上岛,决定明日趁早去南普陀寺和胡里山炮台,时间够的话再转沙坡尾。这样下午就好好休息了一番。</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出门旅游,我对住行不那么讲究,但对吃和景还是比较在乎的,到厦门2天了,才尝了个沙茶面,是可忍孰不可忍。下午仔细研究了海沧区的美食,发现有个临家餐馆排名靠前,决定晚上去体验一下。&nbsp; &nbsp; &nbsp; 晚6点多,打车到临家,海沧区没什么出名的旅游景点,所以游客并不太多,打车极为方便,但临家的食客却满满的,我们到时正好有个2人台空出,省了排队。</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由于人多,虽然我们到的不算晚,有几样厦门名菜却已售罄,挑了几个带地名的菜和小吃,除了猪脚有点甜腻不太合个人口味外,每一样菜都是味蕾的享受,分量也足,值得推荐。</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有意思的是,这餐馆不卖酒,食客多数喝饮料或米汤,米汤泛着油花,呈牛奶状,极好喝。这两天在其他饭店也很少见人喝酒,也没发现什么当地品牌的酒,另外街上极少见人抽烟,特别是本地人似乎都不抽,倒是逢人便邀喝茶,可见当地人十分注重生活健康,这点值得我好好学习。</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rwDO34bPnmZEH8NuUA5d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