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慈善诗会教学讲义——律诗教学讲义(第十六讲)

文平

<p class="ql-block">主讲老师/陌上花开</p><p class="ql-block">讲义原文/文平</p> <p class="ql-block">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学习五律的基础知识。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内容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现代诗和律诗有什么区别?</p><p class="ql-block">现代诗:1、形式是自由的;2、内容是直白的。</p><p class="ql-block">律诗:1、形式严谨(符合格律);2、内容包罗万象;3凝练。</p><p class="ql-block">说到凝练,我想问大家,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上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它们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多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等,请问大家这是什么呢?对,就是成语。成语在语言表达上生动简洁,形象鲜明,如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成语基本上都是四个字,当然也有更多个字的成语,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等,每一个成语在字的使用上都非常凝练,简单的几个字,往往就代表一个完整的故事。成语只是一个词,但它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p><p class="ql-block">那么,有比成语更凝练的字吗?如果有,在哪里呢?答案是:有,古代律诗中。我们知道,七律56个字,五律40个字,短短的文字中,很多的时候,两个字甚至一个字就是一个典故,一段历史,所以,一首古诗却是在符合格律的同时,往往还蕴藏着大量的历史、天文、地理、文学、军事的等很多方面的知识,甚至连儒家和道家也符合,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包罗万象”,其凝练的程度,可想而知,堪称字字珠玑,也正是因为这样,律诗才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奇葩,成就了汉民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那么,为什么律诗可以浓缩和凝练那么多内容呢?除了我们前面讲过的格律和章法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律诗绝大部分都是用单个的字来写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与成语相反的是: 现代汉语里有大量的词,其实就是代表一个字,如:桌子,椅子,儿子,女儿,连接,复习等等,这些词,它们所表达的其实就是桌,椅,儿,女,接,习的意思,鉴于律诗本来就篇幅短小,如果我们像现代汉语一样用两个来表达一个字的内容,很明显,那就意味着,至少从字面意义上讲,同样的篇幅会减少一半的内容。试问:有哪个读者不想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信息和内容呢?</p><p class="ql-block">既然我们是学习律诗,而我们也不可否认唐诗才是律诗的巅峰,我们理所当然完全有必要从根本上学习律诗,因此,今天我们第一个要交流的内容就是,律诗要用字来写,尽量不要用词组来写。</p><p class="ql-block">特别要强调和说明的是:今天我们所讲的词组,绝对不是我们语文课上,现代汉语里说的普通意义上词组。我们今天所说的词组,特指在结构上很固定、意义上很整体、次序上一般不能变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短语。请大家特别注意,我们说的词组,是指具有以上特征的词组,并不包括所有其他的词组。今天我们讲的这个词组,是专门为讲解五律而借用的一个概念,切记不要把这个概念用到别的地方去。如:现代汉语中,破除迷信、打扫教室、秋天、春风等,这些都是词组,但它们并不属于我们今天所讲的词组的范畴,因为它们都不具备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些特征。重申一下,我们今天说的词组特指在结构上很固定、意义上很整体、次序上一般不能变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短语。通俗地讲,就是固定搭配的词组。那么,如何判断词组是不是固定搭配的词组呢?下面我们来说说判断的标准:</p><p class="ql-block">1、不可分割,就是指不能在中间添加字,否则就会改变原意。</p><p class="ql-block">2、有固定含义,这个含义是唯一的,无可替代。</p><p class="ql-block">3、字序不可调换。</p> <p class="ql-block">我们实际看一下例词:</p><p class="ql-block">长江:长江≠长的江,如果是长的江,它就不是特指长江了,长江就是特指那条河,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它。而与此同时,长江≠江长。</p><p class="ql-block">李白:李白≠李的白,特指李白那个人,李白是唯一的,没有谁可以替代李白。李白≠白李。</p><p class="ql-block">洞庭湖:洞庭湖≠洞庭的湖,特指那个湖,洞庭湖也是唯一的,没有什么能代替洞庭湖</p><p class="ql-block">电脑:电脑≠电的脑,特指我们学习和工作在利用的那个工具,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它。电脑≠脑电。还有中国、电视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固定搭配的词组。</p><p class="ql-block">根据这点,我们来看唐诗,其中是不是有词组,或者词组量不多。</p><p class="ql-block">先看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以前课堂使用过很多次的一首作品:</p><p class="ql-block">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p><p class="ql-block">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p><p class="ql-block">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p><p class="ql-block">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p><p class="ql-block">例1</p><p class="ql-block">游子是词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游子=游走的子,而不是特指哪一个人,没有固定的事义,也可以换成子游,跟学子、浪子的用法是一样的;微霜=微小的霜,也没有固定的事义,也可以换成霜微;鸿雁、云山、树色、砧声都一样。但是,长安就不一样了,长安≠长+安,长安具有特定的事义,长安≠安长,这就是词组。我们继续看下一首:</p><p class="ql-block">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便:拼音:pián 韵部:先 )</p><p class="ql-block">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p><p class="ql-block">岭北回征棹,巴东问故人。</p><p class="ql-block">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p><p class="ql-block">例2</p><p class="ql-block">这首五律中,桃源≠桃+源,桃源具有特定的事义,就是指心目中的那块理想的地方,桃源≠源桃,所以,桃源就是就一个词组。</p><p class="ql-block">那么,律诗为什么不用能词组呢?</p><p class="ql-block">1、词组是有固定的结构,又不可以分割,这就决定它们不能像单个的字一样,自由地安排在任何一个音节处,如七律23、45,五律23位置上就不能安排词组,这就等于人为地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为别的字的运用制造了障碍。</p><p class="ql-block">2、词组有固定的含义,它的含义是无法更改的,这样的东西,创作加工的空间相对较小,不太符合律诗是用来创作的这个特性。</p><p class="ql-block">3、律诗本来篇幅短,用两个字或多个字来表达一个物,对于字字珠玑的律诗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p><p class="ql-block">4、如果这个词组所代表的物的选择不是很合理的话,词组比字更显眼,更有可能将这种不合理放大,因此对作品的杀伤力也更大。</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我们在写作律诗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用词组,即便用,也一定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然,我们说的只是尽量,并不是绝对禁止,毕竟唐诗中也有使用词组的。唐诗中特别是五律作品中,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没有词组的,而七律中,词组就相对多了一些,这点,无数的唐诗可以作证。</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要交流的第二个内容是:14/ 25</p><p class="ql-block">什么叫14/ 25呢?答案很简单,14 /25是指名词在律诗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这里包含两个方面:(1)名词;(2)专指承句和转句,不针对起句和合句!</p><p class="ql-block">我们先看唐诗:</p><p class="ql-block">辟席承宣父,重筵揖戴公。</p><p class="ql-block">桂香浮半月,兰气袭回风。</p><p class="ql-block">舞拂丹霞上,歌清白雪中。</p><p class="ql-block">伫将文绮色,舒卷帝王宫。</p><p class="ql-block">例5</p><p class="ql-block">这首诗中承句第2和第5位置上的字是名词,25为:香-气;月-风;转句第1和第4位置上的字是名词,14为:舞-歌;霞-雪;这就是14 /25!</p><p class="ql-block">再看一首诗:</p><p class="ql-block">晚登高楼望,木落双江清。</p><p class="ql-block">寒山饶积翠,秀色连州城。</p><p class="ql-block">目送楚云尽,心悲胡雁声。</p><p class="ql-block">相思不可见,回首故人情。</p><p class="ql-block">例6</p><p class="ql-block">这首诗中承句第2和第5位置上的字是名词,25为:山-色;翠-城;转句第1和第4位置上的字是名词,14为:目-心;云-雁;这就是14/ 25!</p><p class="ql-block">特别说明,这个14/ 25指的是名词在承句和转句中的位置,不指其他含义。这种情况是绝对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唐诗中名词出现的位置是非常灵活的,哪个位置都可以有,而且都很多,不过相比之下14/ 25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大一些,因此,大家切记不要太绝对,跟其他各种安排相比,14/ 25更多更好,如此而已。</p><p class="ql-block">此外,我们熟悉的一些较美的句子,大多数(指半数以上),就属于14/25。比如:</p><p class="ql-block">这些句子在原诗中都是在承句或转句的位置上,它们读起来非常顺口,并且,句子各字的相互衔接与配合,都做得较完美。究其原因,正是因为14/25。</p><p class="ql-block">就此说明一下:14/25,并不是硬性的要求,而是说在每个分句都有两个物的时候,相比之下这样安排更好。实际上,唐诗中符合14/25大概也就是一半左右,因此,这种安排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这点,请大家务必要弄清楚。</p><p class="ql-block">同时,14/25并没有固定的位置,假设14=A, 25=B,当承句是A的时候,转句就是B;反过来呢?当承句是B的时候,转句就是A,AB分在承转两个步骤中就可以了。这两种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p><p class="ql-block">此外,我们平时在阅读唐诗的时候,会发现,承句和转句里有的时候并不是都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一样,每个分句都有两个物,实际上,承句和转句中的物只有一个的时候很多。</p> <p class="ql-block">一首诗,承句里每个分句都只有一个物,这样的律诗在唐诗中比比皆是。实际上,承句或转句,加起来少于四个名词,只会使作品显得更美,而不是更糟糕。越是名词少的句子,就越具有灵动感。越是名词多的句子,灵动感自然随之减少。句子是灵动感好,还是没有灵动感好,相信大家不难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p><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讲14/25呢?</p><p class="ql-block">1)在14/25这种情况下,能帮助作品符合韵律。因为对名词的位置进行了限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承句和转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其中有一个是名词,另外一个就一定是非名词,这个时候,犯窄韵的可能性就非常小。</p><p class="ql-block">2)在14/25这种情况下,避免了相同位置的字出现同类词性的可能。这是由于,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两个不同的句子中,没有重叠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吟读时候的单调。</p><p class="ql-block">3)在14/25这种情况下,前两个字和后三个字的安排显得合理。14与25出现在承句和转句中,前后都有物,而且物的安排又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是说名词在这两个句子中的序位是错开的,有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p><p class="ql-block">4)在14/25的限制下,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也就是句子的首尾两端,被自然的限制为名词和非名词。也就是说,同一句子的第一字和第五字,不可能同时是名词,必然是一个名词加一个非名词,避免了两头都是名词的情况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非名词全部挤在中间。</p><p class="ql-block">总之,14 /25能使我们的作品更美,开始的时候觉得难,觉得受束缚,但是那是因为不习惯,当你经常去练习的时候,就会习惯,就不难了。</p><p class="ql-block">说明一下,14/25,并不是绝对的,唐诗中也还有24、13、15位置使用名词的情况,只是相对于14/25来说,就少了些而已。请大家不要把这个问题绝对化,那样就没有意义了。</p> <p class="ql-block">本讲提纲:</p><p class="ql-block">一、尽量避免使用词组。</p><p class="ql-block">二、在名词的使用上, 注意承句和转句位置上的14/2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号昵称:律7212文平</p><p class="ql-block">律72班第16讲作业</p><p class="ql-block">以“元宵节”为主题,写五律一首。</p><p class="ql-block">五律/秦淮上元夜</p><p class="ql-block">文/文平</p><p class="ql-block">秦淮河畔行,十里笛箫鸣。</p><p class="ql-block">新岁阳和早,春风月色明。</p><p class="ql-block">宫灯迎远客,谜语比才情。</p><p class="ql-block">幻彩花千树,缤纷绕石城。</p><p class="ql-block">依所学知识要求如下:</p><p class="ql-block">(1)对、粘、替不得有误,不能有三平尾,三仄尾。</p><p class="ql-block">(2)起句兴起,景语,直入主题,不拖泥带水,不负面。</p><p class="ql-block">(3)承句为偶句,景语,做到了承上启下和扩展扩张。</p><p class="ql-block">(4)转句为偶句,情语。</p><p class="ql-block">(5)合句前分句小结前面六个分句,合句后分句实比扣回起句。</p><p class="ql-block">(6)注意承转两个偶句字义节奏的变化(有AB节奏之分)。</p><p class="ql-block">(7)注意四声递用法。</p><p class="ql-block">(8)注意八个衔接性和八个独立性。</p><p class="ql-block">(9)避免窄韵、倒韵、险韵、串韵、凑韵的错误,注意遵守韵不入诗。</p><p class="ql-block">(10)不得有太阳雨。</p><p class="ql-block">(11)不得使用词组,注意1-4;2-5位置字的词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