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游(一)—和贵楼、云水谣、怀远楼

苏鹤龄

<p class="ql-block">我们厦门的集美学村和植物园看了以后,第二天报了一个一日团,前往漳州南靖土楼和龙岩永定土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分布于福建和广东两省,主要有龙岩市境内的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的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福建土楼或方或圆,以圆为主,如珍珠般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p><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包括永定区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外形</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有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圆土楼。现存的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p><p class="ql-block">结构</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结构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也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p><p class="ql-block">特点</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p><p class="ql-block">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墙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最厚处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筋混凝土般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p><p class="ql-block">龙岩市永定区的振成楼按八卦图形设计,其神奇的构造倾倒世界;位于华安县的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是综合价值最高的单体建筑,最早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由5座土楼组成,如飞碟从天而降,极富视觉冲击力;河坑土楼群13座土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谷河道间,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绝景。</p><p class="ql-block">文物遗存</p><p class="ql-block">截至2018年,永定区现存土楼23000座,遍布全县每个乡村。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1/3,圆楼有360多座,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p><p class="ql-block">传说轶事</p><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在20世纪60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为核弹发射井,虽经过20年的研究,用间谍卫星拍下无数图片(土楼的俯视图),但仍无法了解1500座“核弹发射井”中的“机密”。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证实“核弹发射井”是福建南部居民世代居住的土楼。</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去的是和贵楼,这是一座方楼,大家只在一楼参观,如果上楼,则有人手持二维码在楼梯口收费。</p> <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大多三层以上,一楼多用来作为厨房和吃饭的地方,也有用作来访待客;二楼用来储存粮食;三楼以上为居住。一到三楼以上对应是单独一户人家,但层与层之间只有几个楼梯,为公共区域,每层有公共走廊。</p> <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将进入云水谣景区。</p><p class="ql-block">云水谣,“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国家5A级。那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 云水谣原名长教,是闽南人与客家人的交融之地,位于南靖县境内。之后,长教因《云水谣》而名声大振,改名为“云水谣古镇”,村中悠长古道亦名为“云水谣古栈道”。</p><p class="ql-block">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2005年底,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p><p class="ql-block">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为借《云水谣》之名树立品牌,将《云水谣》这部优秀作品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现在这条闽西南古栈道上,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渊源,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里面有一个小型蜜蜂🐝博物馆,里面除了卖一些蜂产品,还展出一些与蜜蜂有关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蜜蜂题材邮票</p> <p class="ql-block">木瓜</p> <p class="ql-block">在云水谣景区,有多颗几百年以上的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这是集福寺,寺没有特殊的内容,但屋脊的建筑是第一次看见,感到太漂亮了。后来看到许多闽南的庙宇的屋脊都是如此,但内容有很大区别。</p> <p class="ql-block">简氏是附近的大姓,后面的怀远楼就是简氏家族的。</p> <p class="ql-block">简大狮(1870—1900),出生于台湾淡水,原名简忠浩。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的斗争。简大狮多次谋划进京暗杀李鸿章,都被亲友劝阻。1895年日本侵略者铁蹄踏进台湾,在台湾烧杀淫掠,简大狮在淡水揭竿起义,率领义军攻袭台北,首次攻打江头,断开引北电话线;转而攻泸屋街,与日军巷战于天后宫,致日军死伤三百多人,日军援兵至,退入山中。抗日义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武装斗争整整三年。日军进山围剿,简大狮在台湾无法立足,潜回漳州。日寇获知,胁迫满清政府围剿。简大狮未被日军所捕,却被清军抓获。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把简大狮“引渡”给日人。1900年3月22日简大狮在台湾受尽酷刑后,被日寇杀害。</p> <p class="ql-block">这是钟兴楼,墙体上还有五十年前的政治痕迹。这仍然是一座方楼。楼里面还有一个小型博物馆,但屋内光线昏暗,没有办法照相,而且藏品也并不特殊。</p> <p class="ql-block">现在终于来到圆形土楼了。原来从图片上看到的都是圆形的,以为只有一种,后来知道有多种外在形式。</p> <p class="ql-block">这是怀远楼。</p><p class="ql-block">怀远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怀远楼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东部,距南靖县城54千米。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福建怀远楼申报世遗已被联合国正式受理,而关于土楼的起源这一“世纪之谜”,至今仍有争议,大多数人认为“中原人为避战乱南迁建土楼聚族而居”、“土楼是客家文化的结晶”。</p><p class="ql-block">怀远楼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座双环圆楼,大环和其他土楼一样为住宅,小环为怀远楼特有的学堂,平时是简氏子孙读书的地方,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族人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取名为“斯是室”,两联书为“斯堂讵为游观祈计敦书开耳目,是宝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的名字有三重含义:</p><p class="ql-block">1、怀念远方的亲人</p><p class="ql-block">2、楼的主人来自河南“怀”地的远方</p><p class="ql-block">3、训示简氏的子弟要胸怀远大志向,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的楼基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而成,整座楼共有4层,高14.5米,每层34个房间,共有136个房间。怀远楼因夯土配方独特,夯筑技艺高超,至今外墙表面光滑无剥落,也抵御住了地震的损坏。</p><p class="ql-block">怀远楼的结构极为规范,每间屋子的规格大小一致,每户四层,一层做饭,二层储存粮食,三四层住人。楼内打有水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p> <p class="ql-block">“斯是室”为精巧秀气“四架三间”上下堂建筑,占地190平方米,室内雕梁画栋,古朴天然,对联横匾,书卷气浓。堂上悬挂的横匾刻着苍劲有力的行楷“斯是室”大字,两边柱子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斯堂讵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下联是“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课儿孙”。</p><p class="ql-block">在上厅,又有对联“书为天下英雄胆,善是人间富贵根”、“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在外门楼,也有一副联“读书教子绍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横批是“诗礼堂”。</p> <p class="ql-block">怀远楼是双环圆形土楼,简氏家庭住宅,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高4层,1 4.5米,每层34间,共136间。楼门上有楹联“怀以德敦以上藉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怀远楼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内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斯是室”。</p><p class="ql-block">在上厅,又有对联“书为天下善是人间富贵根”、“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在外门楼,也有一副联“诗书教子诒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横批是“诗礼庭”。足见其家族的耕读传承的门风,站在上厅往回看,进门口的反面上悬挂“助我义师”滏金匾,据说是民国将军何应钦所题。</p> <p class="ql-block">立春临近,福建的玉兰已经开始开花了,到处绿树成荫,北方还是树木萧条,而东北则仍然冰天雪地,祖国太大了,从热带到寒带,气象万千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