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编著:王金法</b></p>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民居枕河,台门河埠,筑就了古城绍兴。</p><p class="ql-block"> 绍兴各式各样老台门建筑有官宦住宅、有商贾住宅、有文人住宅、有平民住宅。台门的面宽和进深也各勿相同,有三开间、五开间、七开间不等;进深有二进、三进、五进、七进之别。这些都是依据主人身份高低、财力强弱、家庭人口多少而定。</p><p class="ql-block"> 绍兴台门以石为门枋的石库门为最多,石门槛、石门框、石板地等,采用的都是本地石料。</p><p class="ql-block"> 台门主人凡中举在门前树立旗杆,光耀门面,彰显主人身份,绍兴旧时这类旗杆台门不少。</p><p class="ql-block"> 绍兴古城现存的台门中,最早的是明代,数量不多。大多数台门是清台建筑。</p><p class="ql-block"> 绍兴台门建筑布局,一般为台门斗、开井、堂屋、侧厢、座楼、园地,组成一个独立的宅院。有的台门建筑楼与楼之间有走马回廊贯通,落地雕花长窗;有的园林中置有亭台楼阁、廊坊桥榭,精美雅致。</p><p class="ql-block"> 绍兴台门有的以姓氏命名,有的以官职、仕进的称号命名。</p><p class="ql-block"> 这些老台门真实记载了绍兴建筑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台门是历史文化古城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绍兴台门如同上海的石库门和北京的四合院,但绍兴昔日大户台门有若干进,要比四合院大的多,一进相当于一四合院,而一般普通人家的台门也只有一进,占绍兴台门的极大多数,同四合院差不多。许多台门前朝街后临河,有河埠头踏道,后门头一开,就可汰洗。有的处于弄堂里的台门,天井里也配有口井,用水也不用岀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旧城里的老房屋遭拆迁,老台门也消失,除列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台门还得以保留外,其他台门将越来越少,许多老台门已成为过去的记忆,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 缪家台门位于绍兴下大路草藐弄,民国民居建筑,坐北朝南,二层砖石结构,总体格局为三开间加一弄,规模较大,装修精致,是目前绍兴尚存的优秀民居之一。</p> <p class="ql-block"> 缪家台门用砖瓦支顶的仪门非常特别,不仅把加官进爵的造型寓含其中,而且石门框两边自然斗拱,很像一个头戴官帽的人在拱手作揖。</p> <p class="ql-block"> 这个老台门第一进石库门庄重大方,气势宏大;第二进天井整齐开敝,内置花坛水池,分列四只荷花缸,另有一番天地。:</p> <p class="ql-block"> 原主人姓缪,曾在上海经营药材生意 ,发迹后在家乡建造的府第,采用了中西合璧方式,将当时稀罕的琉璃瓷砖,用在建房上,这是缪家老台门具有文物欣赏、研究和保护价值所在。</p> <p class="ql-block"> 缪家台门镂空图案的格栅花窗,形式多样,工艺精堪,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 缪家台门里的缪姓住户并不是原主人的族人,最多五百年有可能是一家。因为同姓而且前辈们都相熟,主人在上海定居,就租给他们居住。现缪家台门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台门里的住户都搬迁了。</p> <p class="ql-block"> 钱业会馆位于蕺山街道笔飞弄内,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成康、震丰等42家钱庄出资建成,是钱业同行平抑市价,调剂供求关系的议事场所。现存建筑为四合院座楼,面积400多平米,前后两进均为五楼五底,左右厢房为三楼三底。寓意吉祥的木雕花卉、禽鸟等很精美。原有一座戏台,现已被围墙隔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章学诚台门 章学诚(1738~1801)会稽(今绍兴)人,清代杰岀史学家和思想家,中国古典学的终结者,方志学奠基。章学诚年青时,因学问不合时好,屡试不第,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41岁时才中进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异乡四十多年,乾隆五十九年(1794),贫困潦倒的章学诚返回故乡绍兴,嘉庆五年(1800),贫病交迫,双目失明,次年十一月卒,葬山阴芳坞。</p> <p class="ql-block">大学士台门 即朱赓故宅。朱赓(1535~16。 09),绍兴府山阴人,穆宗隆庆二年(1568)登进士,万历三十三年任首辅大臣,首辅是明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主持内阁大政,绍兴人称其为“朱相国”。历史上山阴人任相者只有二位(另一位是北宋时的杜衍)。位于绍兴塔山南麓和畅堂18号的秋瑾故居原系朱赓故宅之一部分。现秋瑾故居即原朱宅桂花厅、门厅、东弄堂残墙至今尚存。山阴和畅堂朱氏先祖为宋代大儒朱熹。正屋原共有七进,四五十间,至清乾隆年间还有五进,花园占地七亩余。朱宅门厅,三间敝厦,坐北朝南,黑漆大门上方嵌有“大学士第”黑底白字特大匾额,人称“大学士台门”。</p> <p class="ql-block"> 鉴湖女侠秋瑾(1875~1907)1904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在绍兴参加光复会。第二年再次赴日,并参加了同盟会。她主持大通学堂,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拟于1907年7月6日在皖浙两省起义,后因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皖浙联动事泄,秋瑾在阻击清政府军队进攻大通学堂的战斗中被捕。被捕后秋瑾始终宁死不屈,同年7月15日英雄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秋瑾就义前顺笔写成“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成为举世传诵的绝之言。秋瑾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p> <p class="ql-block"> 朱家台门(大学士台门)朱赓的府第。朱赓(1535~1608)明朝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首辅、东阁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朱赓身为首辅,但常布衣岀入,可谓又一个“平民宰相刘罗锅”。</p> <p class="ql-block"> 徐光宪故居 徐光宪(1920~2015)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绍兴荣获此奖的第一人。徐光宪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去美国留学,三年时间读完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新中国刚成立后,他与夫人高小霞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科研前景,回到祖国。绍兴人杰地灵,院士不少。徐光宪的夫人高小霞也是化学家,他俩既是同乡同窗,又同为院士伉俪,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p> <p class="ql-block"> 吕府台门 系明代住宅建筑群,是明代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礼部尚书吕夲的府第,位于绍兴市区新河弄,占地40亩,南向共有十三座厅堂,故又称吕府十三厅。吕府是江南最大的明代官式住宅群,其中正厅永恩堂是江南最大的厅堂。这座规模宏大的宅邸,传说是吕夲的十三个学生,相约每人建一座厅堂,以谢老师。吕夲系嘉靖十一年进士,三十二年任礼部尚书,次年一进太子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三十五年复掌吏部,最后位进柱国、少傅。</p> <p class="ql-block"> 大通学堂 位于绍兴胜利西路,其地原为贡院,清代改作豫仓,清末为著名革命团体光复会在浙江活动的大本营。大通学堂的创办人为徐锡麟、陶成章。匾额“大通学堂”四字为赵朴初题写。</p> <p class="ql-block"> 谢家台门 位于绍兴延安路(旧时叫南街),是明末清初的老民宅,它的宅主在数百年来几经易主,但台门还基本完整保存至今,而周边都建成了现代建筑。这处老台门共有三进,再加一个门斗,台门的基础都是大石板,是典型的江南明清古建筑。一位仍住在谢家台门里姓谢的后裔讲,他们的先祖是一个将军,从河南迁过来的,在绍兴落户生根。西晋后期刘汉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西晋灭亡。该事件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故名永嘉之乱。永嘉之乱时期,大批中原移民迁居绍兴。</p> <p class="ql-block"> 邹家台门建于清代,台门坐南朝北,为三进式院落,粉墙黛瓦,庭院规整,池台掩映,亭榭错落。台门内有三处亮点:一是台门东南角有一方池塘;二是与池塘一墙之隔设有水榭,名为“梅厅”;三是堂屋北面有一个后天井,裁种花草树木,尤其是一方鼎形石雕荷花缸,雕刻精美,至今保存完好。邹家台门在有限空间内,集园林各种元素于一处,山、水、廊、桥、亭布局自然得体,是绍兴古城庭院风景的典型代表。位于若耶溪28号的邹家台门,原是余氏的私家花园,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邹洛舫买下。邹曾在湖北、四川等地做师爷。此台门原先叫“余氏花园”,后更名“邹家台门”。</p> <p class="ql-block"> 杜家台门明清建筑。杜家原住上虞东关,杜氏兄弟喜好舞枪弄棒,武艺高超,明末清初曾带领村民在白塔洋湖面,将前来抢劫的倭冦打败。此后开始发迹,到清康熙年间,迁进绍兴城,买下了这座宅园,逐步建成了一座闻名绍兴的大台门。杜家台门占地10多亩,坐北朝南,共有五进。清乾隆年间,由于杜家人丁日益繁多,先后分岀两房,一在上大路,称小杜家;一在兴文桥脚,称文元台门杜家。传到济之公的孙子及曾孙,他们父子俩漂洋过海做生意暴发,置田产千亩。故在乾隆年间,杜家与绍兴城老虎桥陈家、大坊口赵家、长桥袁家同为绍兴四大望族。那个时候杜家台门的规模要比现在大,之后杜氏几代人弃商读书,中过一名进士、三名举人,岀过许多著名人物,如北宋宰相杜衍、地质专家杜绾等。杜衍为政严谨细密,不用严刑来督责官吏,但官民也畏惧他的清廉严整。杜绾是杜衍之孙,北宋石物岩石专家,著有足以传世的论石专著《云林石谱》。</p> <p class="ql-block"> 刘宗周故居 刘宗周(1578~1645)明万历进士,明末哲学家,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天启元年(1621)任礼部主事,后曾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职。崇祯年间因上书谏陈革除弊政,被革职为民,返回家乡,设书院讲学,成为宋明理学史蕺山学派创始人。明元,福王立于南京,刘宗周复职。南明政权亡后,刘宗周为保持民族气节,在绍兴绝食二十三天而卒,以身殉节。 刘宗周故居有两处,一处在绍兴鲤鱼桥西侧的一小巷内,台门还在;西小路胡家台门后面原有个池,叫“嫁女池”,据传是刘宗周为嫁女而掘。另一处在书圣故里西街,现只有大厅尚存,虽非原貌,梁栋尚可窥见,厅上原悬“一代完人”匾额,“文革”中被毁。刘宗周历经万历、天启、崇祯、弘光四朝。</p> <p class="ql-block"> 蕺山书院是明代著名学者刘宗周讲学之地,是著名的蕺山学派的发祥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蕺山书院曾被改为山阴县学堂,徐锡麟在此教过书。范文澜、陈建功、许钦文等先后在此就读。蕺山书院在历史上很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 谢家台门 在绍兴西小路,系五间三进台门。谢氏属于谢迁的后代。谢迁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状元,嘉靖朝一品大学士、宰相,是谢氏历史上第三位赠太傅的高官。与晋太傅谢安、宋太傅谢深甫,并称“古今三太傅”。谢迁十七世孙,1938年前住在西小路谢家台门,后房子卖给了朱家。谢氏家族岀众多名人,再往前追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晋名相谢安(公元320~385年),是谢氏先祖,谢迁是谢安第三十九世孙。谢安绍兴人,祖籍今河南太康,44岁东山再起,淝水之战,以少胜多。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了数十年的安宁和平。谢安历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p> <p class="ql-block"> 谢丕(1482~1556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顾鼎臣榜进士第三人,官至吏部左侍郎.。谢丕是明朝著名宰相、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状元谢迁之子,父子鼎甲,终明一朝仅有四例。</p> <p class="ql-block"> 谢迁是谢安的39世孙,谢丕是谢安的40世称。谢安曾隐居于绍兴会稽山的东山上,成语“东山再起”典故是从这里诞生的。</p> <p class="ql-block"> 登科台门 位于绍兴历史老街的西小路,系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共有四进。台门因没有围墙直通到底,因此又被称为漏底台门。这个台门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源于科举时代父子同科及第的典故。现住房主说:台门以前是一户富商大户人家,后卖给了他人。登科台门气势不凡的马头墙,精美的砖雕木刻,屋脊上鹿形浮雕青石板铺的道地,彰显着主人地位。</p> <p class="ql-block"> 科举时代,绍兴曾岀过2238位文武进士,28位状元。绍兴之所以闻名全国,在世界上也有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绍兴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历代名人辈岀,是名人之乡,绍兴是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就在于名人众多,而名人往往都与绍兴的老台门连在一起,了解这些老台门情况,从中就能知道许多绍兴的名人、绍兴深厚文化底蕴的故事和绍兴的历史等等。</p> <p class="ql-block"> 姚家台门 绍兴龙山后街姚家台门是一座有明清建筑风格的老台门,面积300多平方米,台门斗、堂屋、厢房、天井等结构一应具全,木结构大门,房梁、窗户上雕刻着精致的花鸟鱼虫,但老台门昔日风光不在,现在破烂不堪。</p> <p class="ql-block"> 姚家台门是清朝康熙年间忠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姚启圣(1624一1683)的故居。他是康熙年间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历任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的一生三起三落,于巅峰之际急流勇退,为自己的一生画下了一个完美句号。他是康熙时期的著名奇才,才华横溢,又不贪慕权财,自从为官以来一生尽心尽职,清政贤明,奉公行事,从不趋炎附势,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好官,为当时朝廷的发展作岀了巨大贡献。他为人民的安居乐业仗义疏财捐献了大量家产,可死后,其儿子借钱才将他下葬。他为了祖国的统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优秀政治家、杰岀的爱国主义人士。</p> <p class="ql-block"> 沈永和台门 绍兴著名的黄酒鼻祖沈永和故宅。“沈永和”不是人名,而是店名,创始人叫沈良衡,江苏吴兴人。明崇祯十七年,他只身来到绍兴,因身无分文,只得在城内一些酿酒作坊做帮工。数载下来后,手中攒起了点辛苦钱,于是便在他人作坊搭做几缸酒、酱,自己挑担走街串巷叫卖。因他为人诚实、勤劳,所做的酒、酱质量好,又童叟无欺,因而在越地古郡一带颇有名气。清唐熙三年(1664),沈良衡终于用自己多年积蓄,在新河弄妙明寺3号创办了既酿酒,又造酱的小酿坊。为使自已几个儿子同心协力,继承父业,祈望家业不断扩大,兴隆发达,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所营建起来的酒坊取名为“永和”,意思为“永世铭记,和气生财”,“永和”是这样的由来,是绍兴酿酒行业历史最长的酒厂。沈永和酒坊鼎盛时是光绪廿八年第六代传人沈墨臣接掌时,年产量达400多缸,约100吨左右,在城内闹市区日晖弄口和县西桥边开设了“沈永和墨记北号”和“沈永和墨记南号”两家酒店,并在杭州、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置销售网络,还远销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清宣统二年(1910年),沈永和酿造的黄酒代表绍兴酒参加南业劝业会,一举获得了特等金牌,为绍兴黄酒争得了第一个金奖。</p> <p class="ql-block"> 陈家台门 格局完整,建筑装饰精致美观的陈家台门是绍兴传统台门的代表,座落于绍兴下大路159号。清末时建成的陈家台门,坐北朝南,马头墙,硬山屋顶,共有三进。绍兴素有酱缸、酒缸、染缸“三缸”,19世纪以来,天下酱业无人不说绍,九州之内司厨主中馈者鲜有不知绍兴者。绍兴市区著名的酱园老字号有咸亨、鲍顺泰、沈通美、谦豫、俞合兴等,而“鲍顺泰”酱园就是陈氏家族所创办。“绍兴酱缸文化”是历史上中国酱文化的缩影,“绍‘兴酱文化”深深地渗入了绍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布业会馆,自古以来绍兴的纺织行业比较发达,绸布商贸活跃。清光绪年间,陶生周布行老板陶琴士献出位于北后街宅地,并与业内同仁捐资于1877年建布业会馆,是同行祭神、议事、集会的地方,占地20庙,会馆还配套茶馆和戏院。孙中山1916年8月来绍时下塌此,蔡元培、蒋百里、邵力子等曾花会馆的“孑民戏院”发表演讲。现存东西各四进,房屋共四千平米,院落宽敝大气,装饰精致典雅。门前照壁和宽敝的门厅,高大宏伟,常有电影、电视剧组前来取恭喜,布置成衙门。</p> <p class="ql-block"> 尚德当铺 建于清末,坐西朝东,前为当铺,后为宅院,是一处商住合一的商贾宅院,中轴线上依列门屋、仪门、前楼后楼,两侧连以厢楼和部分附房,总建筑面积有1229平方米。建筑木雕精细,砖雕门楼精致,建筑四周封以高大的封火山墙。尚德当铺是保存完整的清末绍兴典型的商住合一建筑。</p> <p class="ql-block"> 尚德当铺(三槐堂)王氏是北宋兵部侍郎王枯后裔的居住地。王枯是个清正、刚正,不愿为升迁而背叛道德良心的人。北宋刚建立时,宋太祖赵匡胤想收回封疆大吏符彦卿的军权,稳定朝政,便要求王枯前去搜集符彦卿谋逆证据,并答应事成后许以宰相之位。当时符彦卿手中握有很大兵权,而且势力范围比较大,赵匡胤一直不敢对符下手。王枯暗放数月,始终没有查到符谋逆的实据。王枯心知肚明,宋太祖的真实用心在于除去符彦卿,但也清楚如果把莫须有的罪名強加给符彦卿,符家必将遭到灭族之祸。王枯直言禀报皇上,符彦卿绝对没有谋叛之事,并以自已全家百口性命担保,而且还面见宋太祖说:“我们要吸取普、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要维护我们大宋江山”。王枯的直言进谏保住了符家,却惹怒了宋太祖,如此以来,王枯升迁宰相不仅落空,还被贬他乡。</p><p class="ql-block">王枯在自家庭院里种下了三棵槐树,以此来激励子孙努力读书,靠真才实学位到三公。他的儿子果成为宰相,王氏一脉也始终人才辈岀。如今,三槐王氏人口已超三千万,是王姓分支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随着王氏子孙的足迹,三槐堂也遍布各地,绍兴书圣故里三槐堂就是其中之一。凡三槐堂王氏均为王枯之后,正宗血脉。王枯后商有重一支迁入绍兴定居在蕺山街,他们从教、当官、经商都有,在绍兴城名气颇大。尚德当铺为王氏开设,当时掌柜王达夫号称王百万。</p> <p class="ql-block"> 解元台门坐落于绍兴书圣故里西街,坐北朝南,原有四进,现存三进及东西两侧厢房,为明代建筑,现这里住着多户人家,约有半数姓王。</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功名台门,主人解元为王姓。明清科举孝试中,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p> <p class="ql-block"> 现解元台门非当初的模样,无当年的显赫与风采,是个“落魂”的台门。但里面楼房的屋顶姿态不俗,高高的屋脊,直直的黛瓦,尚可见当年的气派。这里岀过一位师爷。</p> <p class="ql-block"> 探花台门 明代探花谢丕的府第,故又称探花名居。探花台门系明代建筑,砖木穿斗式结构,坐北朝南,原有五进,现只存门斗和第三进座楼。台门里原有松花石、奎星石和一对石狮,松花石后被搬至府山越王殿前,奎星石已毁,石狮也被搬放到绍兴饭店内。走进探花台门的第二进石库门,东侧有一小弄堂,弄堂内一旧时老楼房的厅屋两侧墙壁上,有太平天国时期留下的壁画。太平天国壁画,绍兴现存还有三处,探花台门是其中一处。太平天国进驻绍兴后,曾在探花台门设过行辕,占用花厅,在花厅画得三面壁画,上首排板上画得是一条金色盘龙,因木质腐朽,画面已模糊不清。东西两壁的壁画,至今仍较清晰,画的是战争场面,一面为陆战,一面为水战。</p> <p class="ql-block"> 绍兴古城内现三处老台门里有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一处是萧山街的探花台门中;另一处是鲁迅中路的李家台门里;还有一处是前观巷凌家台门内。</p> <p class="ql-block"> 春山试寓(云试寓者),试士之所居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