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熙故居·南京民俗博物馆

郭栩炎

<p class="ql-block">口述修改1小时 1067字</p> <p class="ql-block">甘熙宅第又名甘熙故居位于南京熙南里,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中国大城市中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这里还有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家民俗、非遗“双博馆”,收藏、陈列着南京各个地区的民俗物品。</p> <p class="ql-block">甘氏家族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传承,他们遵循《左传·文公十八年》中所阐述的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明确了每个家庭成员需要遵循的原则,传导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走进友恭堂,正对大门最前方有一桌两椅,右边是甘家主人坐的。而左边则是坐着前来拜访的贵宾。两旁侧放的椅子,依次坐着家中的老二,老三,老四……其余的人可以站在椅子的后方。</p><p class="ql-block"> 老师在这里教会了我们上门拜访之礼,我们的国家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在传统社会里,厅堂的座次是非常重要的,待客之道也是为人之道。唐朝大将郭子仪待人十分恭敬友善,每次有客人到访,他都会带着他所有的儿子出来招待宾客。可是唯独有一次,一位客人突然到访,他却让他的孩子们一起躲起来,不要露面,是不是很奇怪?事情是这样的,这次来的是一个长相奇丑的人,名叫卢杞。卢杞虽然官不大,可是皇帝很喜欢他。郭子仪猜到他以后定会登上高位不想得罪此人。于是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了卢杞,让他很是感动。果真不出郭子仪所料,没过多久卢杞便当上了大官。而那些之前嘲笑他丑的人看不起他的人,都因此遭殃。而郭子仪的家族却因为之前对卢杞的恭恭敬敬而保得平安。这也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外表丑陋就去嘲笑他,无论身份高低都要懂得尊重他人。</p> <p class="ql-block">甘熙院里有几尊铜像。描绘的是两个妇女抬着一根棍子,棍子上挂着个钩子,旁边椅子上还坐着一个人好像在等待什么这。这类铜像通常是在展示过去的习俗。我以为“它们”在称鸡鸭鹅,可事实上老师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为了称小孩的体重。每年一称,称给长辈看,告诉他孩子今年吃的不错,又长大了,好让长辈们放宽心。</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了非遗馆。我看到了许多非遗物品,比如:陀螺,竹蜻蜓,陀螺,滚铁环,抖翁等等。最让我惊叹的就是抖翁,它实在是太神奇了,好像是施了魔法一样,一会儿在空中盘旋;一会儿像是长了手一样从底下往上爬;一会儿跑到竹竿子上,停一阵休息休息,忽地又飞上天空,最后落在绳子上。实在是太奇妙了,让我拍手叫绝。</p> <p class="ql-block">甘熙故居“津逮楼”前有一块厚重的石碑,上面刻着一行字 :“金陵甘氏,郡望出于渤海,东吴始居江宁。身既名门,世多贤者。克绍箕裘,诗礼延传。”甘氏家族几代人的努力才创造力了我们今日所见的甘熙故居。史料记载,甘家人用经商赚来的钱做了很多慈善。我觉得也正是因为他们祖祖辈辈行善积德,才有这样的福气,让甘熙故居得以完整的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家长手记:(共1114字)</p><p class="ql-block">此前曾两次前往甘熙故居,领略了甘氏族人风采,体验过民族非遗文化。这次跟着何导前来,更像是一次解惑之旅。</p><p class="ql-block">甘熙故居为何坐北朝南?</p><p class="ql-block">甘熙故居,包含了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46号,俗称“九十九间半”。甘熙故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南京市三大明清建筑,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住宅。</p><p class="ql-block">甘熙宅第的正门位于南捕厅15号,也就是现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北门。通常住宅都是坐北朝南,而甘熙宅第为何坐南朝北而建?</p><p class="ql-block">有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其一,据津逮楼碑文记载,“金陵甘氏,郡望出于渤海”,可以推断,甘氏祖先从北方南迁,有感念祖先之意。</p><p class="ql-block">其二,风水学中有西金东木,南火北水,土中央之说。 “图宅术”有云:商家门不宜南向,因商为金,南方为火,火克金为凶,而北方为水,金生水相生则吉, 因此甘熙故居坐南朝北设置可以生水、避火,以防祝融之灾。</p><p class="ql-block">这样巧妙运用风水学打造的建筑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风俗习惯,也反映了金陵侍绅阶层的文化品位。</p> <p class="ql-block">世多贤者,为何以甘熙命名?</p><p class="ql-block">甘家可谓世代名门,上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秦丞相甘茂,其后有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甘宁、东晋初年的甘卓均为战功显赫的名将。</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年间,甘方栋父子做丝绸生意,在两代人的努力下,家境逐渐殷实,初建宅院。甘家注重子孙教育,后人多考取功名。这其中不得不提到甘熙,他博学强记,曾考取进士,在清朝时期考取进士的难度比考上北大清华还要难得多。除此之外,甘熙也是晚清的文学家,藏书家,还著有《白下琐言》,对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甘熙故居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历经沧桑,何以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历经晚清时期的历史动荡,藏书万卷的津逮楼在太平军的战火中惨遭毁灭,而甘熙宅院主体依然保存完好。这与其自身的建筑质量和工艺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得益于现今南京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其的重视和保护。除此之外,我们更愿意相信长期行善之人必有善报。甘氏族人向来秉尊家训,乐善好施,广行其善不落长辈之后。《不费钱功德录》详细记载了甘氏家族人员长期行善之举,《白下琐言》中记载了甘熙修缮夫子庙魁星阁的事迹。甘仲琴还曾是南京著名慈善机构崇善堂的负责人,对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甘家后人亦将津逮楼中少量幸存古籍赠予国家,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中。甘氏家族凭借其在商业、慈善和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对整个南京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深信长此以往的行善积德,不仅能够福泽天地,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与后人创造无限福报。</p> <p class="ql-block">听完解读,再回看甘熙故居,它不仅是一座古民居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见证了甘家的兴衰荣辱,也传承了家族的家风家训。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甘家人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他们对南京城的一份厚爱仍在延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