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4)~完美中世纪风貌的布哈拉(下)

又见炊烟

<p class="ql-block">布哈拉不止古城里那些景点,周边还有一些小众但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在布哈拉的第二天,我们游览了古城附近的三个景点:楚巴克(Chor Bakr)陵墓、纳克什班迪(Naqshbandi)陵墓和埃米尔夏宫(Emir Summer Palace)。</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泽拉夫善—卡拉库姆廊道是中亚地区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之一,连接着其他四面八方的丝绸之路廊道。这条廊道长866公里,始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高山定居点希索纳克,经过古老的片治肯特,然后经过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粟特城市瓦拉赫沙和派肯德,被蒙古人摧毁结束于土库曼斯坦的梅尔夫市附近,留下诸多前伊斯兰教时期的定居点和考古遗址、以及后来的伊斯兰建筑群的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7日,由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泽拉夫善-卡拉库姆的廊道(Silk Roads: Zarafshan- Karakum Corridor)》,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该世界遗产由廊道沿线的34处遗产点构成,我们所参观的楚巴克和纳克什班迪两个陵墓,是该世界遗产中的两个遗产点。</p> 楚巴克陵墓 <p class="ql-block">楚巴克陵墓<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位于布哈拉西南五公里的苏米坦村的一座墓地群,以前该村是Khodjagons苦行僧团的避难所,支持了大汗的权力。楚巴克被认为是中亚最大的墓地,</span>也被叫做“逝者之城”。公元10世纪萨曼王朝开始,圣人穆罕默德的后代Djuybar Seyyids家族来到布哈拉居住。这一家族在布哈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几个世纪以来,家族成员去世后就葬在城西郊外。</p> <p class="ql-block">1560年,阿卜杜拉汗二世决定纪念这个贵族家庭,并下令在家族陵墓旁边修建由清真寺、经学院和修道院组成的建筑群,这是送给他老师Djuybar Sheikh Muhammad Islam Khoja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大汗的老师于1563年去世后也葬在陵墓之中,建筑群于同年完工。1593年,老师的儿子Khodja Bakr Sadi去世,葬在了父亲身边。这之后,另外三个拥有"Bakr”头衔的家族成员也葬在了这里,以四位酋长的名字命名为Abu Bakr(Abu Bakr Saad,Abu Bakr Fazl,Abu Bakr Muhammad,lAbu Bakr Tarkhan),这里从此被叫做“Chor Bakr”,意为“四个Bakr”。该陵墓群是作为《丝绸之路泽拉夫善—卡拉库姆廊道》伊斯兰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p> <p class="ql-block">19世纪后这里逐渐失去重要性,并在苏联时代关闭。上个世纪90年代这里重新开放,来朝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乌兹别克的穆斯林认为在前往麦加朝觐之前必须先来拜访这里。</p> <p class="ql-block">楚巴克陵墓建筑群的主建筑是一组修道院、清真寺、经学院、宣礼塔和水池。主建筑旁养了很多鸽子,相对老城的清真寺,这里游客很少,主要是当地穆斯林前来,管理人员会带着他们过去做一些宗教仪式。</p> <p class="ql-block">主建筑周围有一大片历代的墓葬群,看起来古建修缮的不多,相比老城内的建筑更能看出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Khazira 是一种埋葬结构,由一个被坚固的墙壁包围的庭院组成,入口处大门装饰精美,这种坟墓结构将楚巴克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其他宗教埋葬区分开来。</p> <p class="ql-block">此处为建于15~17世纪的贵族墓葬群。</p> <p class="ql-block">建于16~17世纪的贵族陵墓群。</p> <p class="ql-block">肃穆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内,一位老者大声诵读《古兰经》。</p> 纳克什班迪陵墓 <p class="ql-block">位于布哈拉市区东北12公里的纳克什班迪建筑群,是以伊斯兰苏菲派的圣人巴哈乌丁·<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纳克什班迪(</span>Bahauddin Naqshbandi)墓为中心,包括清真寺、经学院以及渴望与圣人永在一起的墓葬群,其中包括布哈拉汗国统治者昔班尼家族的部分墓葬。和楚巴克陵墓一样,作为《丝绸之路泽拉夫善—卡拉库姆廊道》伊斯兰建筑群,<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纳克什班迪建筑群</span>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非常小众且级别很高的陵墓。纳克什班迪教团是伊斯兰教苏菲派兄弟会组织,为中亚三大苏菲教团之一。有一些穆斯林寻求在艰苦避世的环境中实现精神升华,渐渐地,这成为了一种群体文化。后来这些苏菲慢慢走向一种神秘主义,相信通过一定的精神、身体修行可以获得某些超自然的力量。在蒙古入侵时期,整个伊斯兰世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到了14世纪帖木儿王朝重振中亚伊斯兰文明以后,一个叫巴哈乌丁·纳克什班迪的布哈拉人继承苏菲学说并积极改良。</p> <p class="ql-block">巴哈乌丁·纳克什班迪是纳克什班迪亚苏菲教团的创始人。他于公元1318年出生于布哈拉地区的Kogon区Qasri Hinduvan村,是塔吉克族。他以“naqshbandi(追逐者)”的绰号而闻名,提出修道于众、巡游于世、谨慎于行、享乐于时的观点。“巴哈乌丁”一词的意思是“宗教之光”,巴哈乌丁·纳克什班迪成为伊斯兰世界最著名的圣人之一,他对<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亚的思想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纳克什班迪教团一改以前大多数苏菲派追求避世灵修的做法,而主张积极入世参与政治,教团的头目也发展为一方诸侯,这个教派成为了中亚影响最大的伊斯兰势力。乌兹别克人赶走帖木儿王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巴布尔以后,这个游牧汗国就和纳克什班迪教团合作,慢慢放弃了帖木儿王朝的首都撒马尔罕,将政治中心转移到纳克什班迪教团的大本营布哈拉。</p> <p class="ql-block">纳克什班迪陵墓也是纳克什班迪亚教团的宗教圣地,这里埋葬着巴哈乌丁·纳克什班迪和他的母亲。在他陵墓前有很大一片布哈拉汗国可汗和王宫贵族的墓地,据说这些可汗希望自己能够埋在这位圣人的陵墓入口附近,让后人朝拜纳克什班迪的陵墓时顺便从他们的坟墓前走过,也能沾染圣人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每天祷告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在陵墓最远处是主景区圣墓,当地人在圣墓旁的清真寺做朝拜。</p> <p class="ql-block">指向麦加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肃穆清净。</p> <p class="ql-block">纳克什班迪陵墓。</p> <p class="ql-block">陵墓的墙内有一块许愿石,<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们相信纳克什班迪避免了灾难,他是布哈拉的保护神,</span>来自不同国家的信徒来到这里祈求愿望的实现。</p> <p class="ql-block">庭院回廊是乌兹别克斯坦特有的雕花木柱,藻井精致,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在纳克什班迪的陵墓前有一座圆顶四面开口的建筑,昵称“迷你四角清真寺”,这是一个苏菲修道院,古代的苏菲托钵僧经常在这里集会,这里被他们当做是世界第二麦加。</p> <p class="ql-block">纳克什班迪陵墓前的泉水被称为圣水,信徒都用公共杯子接水喝,这些圣墓周围的泉水、果树在当地人看来都是有灵气的。</p> <p class="ql-block">陵墓群里小巧的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在圣墓前面的建筑群,有个水池边的建筑是古代圣迹,也有很多人在朝拜,整个景区的绿化和景观设计都做的非常好。建筑群内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清凉的池塘,在沙漠绿洲中如乐园一般,当地人在这里听讲经、散步、喂水中的大鹅,非常闲适。</p> <p class="ql-block">纳克什班迪陵墓很小众,LP(孤独星球)上面甚至都没有介绍这个地方(楚巴克陵墓也是如此),来这里的游客基本上都是当地的朝圣者,被称为苏菲派第二“麦加”圣地,其宗教意义重大。</p> 埃米尔夏宫 <p class="ql-block">埃米尔夏宫位于布哈拉以北4公里处,她的精美也同样值得前往。埃米尔夏宫属于布哈拉最后一位执政的埃米尔赛义德·阿利姆汗(Alim Khan,1911~1920),也是迄今为止留存的唯一一座布哈拉统治者的宫殿,它不仅集结了当时城市里最顶尖的工匠工艺,而且兼具欧洲和中亚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座宫殿最初是由布哈拉倒数第二位埃米尔纳斯鲁拉汗建造的,他的儿子阿利姆汗建造了现在的夏宫。阿利姆汗在俄罗斯留学了很多年,被俄罗斯沙皇的宫殿深深迷住了,这个宫殿的很多设计是他指令俄国建筑师和当地工匠共同完成的。作品于1917年竣工,但他并没有享受多久,1920年王朝倒塌,阿利姆汗逃往阿富汗喀布尔并于1944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布哈拉夏天的气温可以高达50度,</span>传说布哈拉埃米尔在建该宫之前曾为选址问题绞尽脑汁,后来听从一位老者的建议,埃米尔命令杀死四只羊,并将羊肉悬挂在布哈拉城的四个方向。一段时间后,挂在其它几个方向的羊肉都已腐烂,只有挂在城北的羊肉新鲜如故,埃米尔认为此地空气更加清新,于是选择城北作为建宫地址。</p> <p class="ql-block">夏宫由3座宫殿组成,坐落在玫瑰园中,周围环绕着庭院,其波斯的风格可以追溯到帖木儿时代。三座宫殿呈“门”状造型,右一栋阿卜杜-阿哈德汗宫称旧宫,建于1892年,为伊斯兰风格;另两栋萨伊德-埃里姆汗称新宫,有走廊相连接,为俄罗斯风格,建于1917年。宫殿建筑风格别具特色,据说整座宫殿建筑没有钉过一个钉子,足见其工艺的精湛和华丽。</p> <p class="ql-block">新宫包括一些装饰华丽的居室和大厅,由布哈拉最优秀的工匠建成。内部装饰极其华丽,大厅里有一盏从波兰运来的巨大枝形吊灯,门锁和门把手是从英国带来的,大部分家具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房间里有威尼斯镜子,壁炉的瓷砖是从德国带来的。</p> <p class="ql-block">用花朵拼出类似孔雀羽毛各色图案的墙纸,是宫殿的一大看点,漂亮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埃米尔的照片。阿利姆汗的瓷器收藏品陈列在可爱的 chaikhana中,而他父亲收集的约4000件瓷器现在所剩无几,仅余几块地毯展出。</p> <p class="ql-block">宫殿顶子和墙壁大多都是用浅浮雕做出图案,黄色的浮雕线条表面用黄金制成,极显奢华。</p> <p class="ql-block">颇有特色的白厅。</p> <p class="ql-block">18世纪的家具。</p> <p class="ql-block">三处宫殿收藏品不少,主要以19世纪的中日俄瓷器、金属器为主。</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王宫一端是个三面全是玻璃窗的奢华房间,陈列着瓷器和不少礼品,都是别的国家给埃米尔王的礼物。其中高档的瓷器是中国清代的,一般些的瓷器的是日本的。</p> <p class="ql-block">宫殿庭院,两次来都未见水池喷水。</p> <p class="ql-block">旧宫正门对着庭院,有石狮子在门前小台阶两侧。这对石狮子当年是从俄罗斯运来的,很受埃米尔的器重。</p> <p class="ql-block">如今,该宫殿已成为一座博物馆,展示宫殿中使用的古代家具、令人印象深刻的 19 世纪民族服装和地毯/挂毯等</p> <p class="ql-block">除宫殿本身建筑外,夏宫还包括一个很大的园子,内有喷泉,池塘,房屋等设施。宫殿前池塘为宫女戏水所用,埃米尔则坐于楼上观赏,看中某个宫女后即向其抛出苹果,该宫女即受宠幸。</p> <p class="ql-block">夏宫养了很多孔雀,种了不少桃子和葡萄,环境优美。</p> <p class="ql-block">夏宫融合了俄罗斯和传统布哈拉建筑的元素,俄罗斯建筑师设计了立面和外部结构,而当地工匠则装饰了内部。艺术与媚俗之间的界限被随意地跨越,双方艺术家互相推动,展示各自文化传统的精华。夏宫一半俄罗斯血统,一半布哈拉血统,巧妙地象征着一个人和一个社会试图调和两个对立面的跨越。</p> <p class="ql-block">如果对布哈拉的清真寺、陵墓、神学院千篇一律的风格有所审美疲劳,到这里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拍摄: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撰文:又见炊烟</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18年9月28日,2023年9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