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心脏瓦莱塔——地中海邮轮之旅第二站

吴松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为了看海上日出我起了个早。可是在匆忙中走错了楼层,上上下下好几回,才走到船头甲板。此刻太阳已经露出了半张脸。我满头大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隐隐约约地看到前方有一抹黄。邮轮即将到港了——马耳他首都瓦莱塔。我现在是在地中海的中央,等会我就要踏上被誉为地中海的心脏的国家。此刻的我顾不得刚才出汗,现在被海风一吹有些冷,坚守在甲板上,目睹邮轮缓缓地驶进港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朝阳下的瓦莱塔,从海上远远望去像堆沙漠;邮轮慢慢靠近看,一座堡垒浮于海面之上;再靠近看,噢——瓦莱塔是一座建在巨大城堡之上的城市。沙漠色的建筑物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宏伟的教堂的圆顶、钟楼的尖塔耸立其间;在蓝天碧海映衬下,沙漠色的城墙和房屋墙体被朝阳照耀得金光闪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蔚蓝的海水,明媚的阳光,金黄的城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地中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四大文明古国有二个源自地中海。马耳他岛上发现的5500多年前的神庙巨石群,比金字塔的历史还久远。由于马耳他处于地中海十字路口,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自古以来被周围列强所争夺。外族侵占的历史长达一千多年。这和巴勒莫的历史十分相似。16世纪马耳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赐予圣约翰骑士团,条件是每年进贡一只猎鹰。彼时的圣约翰骑士团刚刚被土耳其赶出罗德岛。200多年之后,改名为马耳他骑士团又一次被拿破仑逐出马耳他。没多久,英国人又赶走了法国人。马耳他成为了英国人的殖民地,直至1964年独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做旅行攻略时,浏览了马耳他的一些历史资料,纷繁复杂,看得头晕,又觉得平淡无奇。唯一一件值得荣耀的就是“马耳他之围”了。1565年,奥斯曼帝国入侵马耳他。以大团长法国大公瓦莱塔为首的骑士团,率领岛上数千民众殊死抵抗,最终取得战斗胜利。战后,瓦莱塔又担起重建城池点任务。马耳他人为纪念瓦莱塔的功绩,将这座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b></p> <p class="ql-block">*法国大公让.德拉.瓦莱塔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下船后Ken在码头上看到了游客服务站,索要了地图,並让工作人员在地图上圈出主要打卡的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原来市区离港口很近。走不倒10分钟就可以乘电梯直接越过城墙进城。乘电梯收一欧元。售票员会告诉你,保存好票根还可以乘电梯下来回港口。</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城墙可谓铜墙铁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城墙之上就是著名的上巴拉花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上巴拉卡花园建于骑士团统治时期的1560年。这个拱形露台由一位意大利骑士设计建造,所以也叫意大利瞭望台,是意大利骑士的私人花园和运动场。现已成为公共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花园里两排高大的拱廊和巨大的拱窗,气势十足。露台上有许多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上巴拉卡花园处在城堡突出处,也是最高点,视野极佳。可放眼观赏与瓦莱塔隔海相望的三姐妹城,已及构成的马耳他大港绮丽的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露台下方的平台上有一排礼炮。据说,过去在每天日出及日落时会鸣放礼炮,告诉居民开城门和关城门的时间,直至1960年才停止。如今,在每天中午的12点整鸣放礼炮,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眼望去,坚固的城墙,高耸的教堂,错落的民居,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是一种颜色——沙漠色的黄。据说,马耳他岛本身就是由一块巨大的岩石构成。这种岩石除用来马耳他自己建筑使用之外,还出口到北非和意大利等国。石块刚开采出来里面有含水分的小气孔,质地松软,可随意切割,砌成房屋后,石块经过风干会变得非常坚硬。所以,马耳他人就地取材,用来建筑房屋。沙漠色成为瓦莱塔甚至整个马耳他的基本色调。蔚蓝海洋中有那么一抹黄,不会让你感觉苍茫单调,反而觉得质感高级,富贵堂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在花园露台上看了一会儿风景,然后就往城里边走。一个广场出现在眼前,有喷泉、雕塑,周边的几座古老的建筑引人注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栋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是瓦莱塔总理府,叫卡斯蒂利亚宫,建于1740年,前身是个客栈,专门安置来自世界各地的骑士。曾经被法国、英国军队当作总部。1972年成为马耳他总理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广场上矗立着一尊塑像:乔治.伯格.奥利维尔(1911-1980)。他曾两次出任马耳他总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经过一个有罗马柱耸立、设在废墟上的露天剧场。经了解,这是瓦莱塔歌剧院遗址,建于19世纪60年代。剧场曾经是瓦莱塔的地标性建筑,希腊神殿式的外表气势恢宏,剧场内有1095个座位。然而1942年的一颗重磅炮弹,让剧场雷鸣般的掌声永远成为过去。如今废墟上搭建的临时舞台,会举办一些庆典或演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共和国街是瓦莱塔城的中轴线,一条典型的欧式街道。街道两边布满了商店、餐厅和露天的咖啡茶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马耳他之围”,由信奉基督教的马耳他,打败了信奉伊斯兰教奥斯曼帝国,所以,瓦莱塔重建时得到了欧洲许多基督教国家君主的资助。连设计师是大名鼎鼎的米开朗基罗的助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当地人非常喜欢在共和街上散步或聚会。即使现在是淡季,游客仍然非常多,街上的人流熙熙攘攘。殖民时期曾是“女王广场”、现在叫共和广场上,坐满了喝咖啡饮料的人。广场上仍保留着伊丽莎白女王塑像。走在街上,时不时就看到一座精美的雕塑,非常漂亮的巴洛克建筑,高高耸立的教堂,布置别致的商店橱窗、古色古香的店铺同样吸人眼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终于找到了圣约翰大教堂。这座必看的教堂是马耳他最为著名的天主教堂,建于1573-1578年。教堂外部装饰很简洁,但是内部华丽的巴洛克风格装饰富丽堂皇,其奢华程度很少有教堂与之媲美。</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圣约翰教堂是以圣约翰骑士团的守护神命名,由著名建筑师卡萨尔设计,而出资兴建人是骑士团的首领拉·卡西尔,为的是让瓦莱塔取代当时的首都比尔古。1578年教堂落成,骑士团驻地也从三姐妹城的比尔古迁到瓦莱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让人惊叹的是,教堂中殿的大理石地面上,每一个矩形方格内都是一位骑士团成员的墓地,总共有400多格。每个墓葬的设计都不相同。能葬在这里的都是有杰出贡献的骑士团成员。率领骑士团取得马耳他大围攻胜利的大首领拉·瓦莱塔也长眠于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座教堂足以证明当年马耳他骑士团正处在辉煌时期,富可敌国。但是,他们命运还是十分悲惨。被拿破仑驱逐出马耳他后,一直流离失所。之后在罗马租了一栋楼,以联合国观察员的身份至今。没有国土就没有立足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主殿两侧的侧廊里设有九个耳堂,分别由来自八个不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骑士团成员使用,里面供奉了他们各自的主保圣人。还有一个是供奉的圣母耳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整个穹顶壁画描绘了圣徒约翰的一生。圣约翰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曾在耶稣受难时,受托照顾圣母玛利亚。曾因传教遭受迫害并流放。著有约翰福音和启示录等天主教重要文献,是骑士团的精神领袖和守护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可以登上主祭台对面的二楼回廊。在上面看整个教堂更让人惊叹不已。拱顶、地面、廊柱,交相辉映,金光闪耀,让我知道什么叫金碧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里有一个博物馆,展示了骑士团的旗帜和收藏品。馆中最有名的艺术品是祈祷室里卡拉瓦乔的《施洗者圣约翰被斩首》巨型画作。可惜不允许拍照。地下一层有大团长瓦莱塔Valette和其他骑士团成员的墓葬,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开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共和广场再往东走,就是圣乔治广场。大团长宫,现在也是总统府就在广场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瓦莱塔总统府,原名圣安东尼奥宫,始建于1571年。骑士团时期是大团长官邸,所以又叫大团长宫。据说拿破仑逐出马耳他骑士团后曾在里面住过几天。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成为英国总督府。如今是马耳他的总统府、议会所在地。现在宫内除部分地方供总统办公之外,其余地方供游客参观。</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进总统府庭院,总体布局是马耳他的传统风格,庭院呈长方形,四周是二层楼房,庄重肃静。拱形的长廊和连续半圆拱的过道,有着维多利亚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圣安东尼奥宫中的军械库里,珍藏着冷兵器时代的武器,以及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代欧洲最精美的武器。参观军械库,让人感受到权力中心的威严,而Toby觉得很好玩,兴奋异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大概是骑士团大团长召开会议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宫中还珍藏了许多欧洲国家君主的画像,包括沙俄叶卡捷林娜二世、法国路易十四、十五等,以及部分骑士团首领画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对瓦莱塔的街道非常感兴趣。我们从总统府出来就开始逛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瓦莱塔城虽然是按照军事防御构筑的城堡型城市,但由于艺术家参与了规划,使得城市富有浓重的骑士气质和宗教气息。城市道路不宽,街巷依丘岭地形起伏修筑,形成适合观赏的层次;用沙漠色石块砌成的房屋,有彩色的飘窗或骑楼式阳台点缀,形成了瓦莱塔建筑的特色,既古意盎然,又活泼可爱,富有观赏性。漫步瓦莱塔街巷,扭头眼看到街道的尽头就是海,拐弯的转角是座雕塑,给你一个惊喜。瓦莱塔的历史就沉淀在这些街巷之中,它是瓦莱塔的灵魂,最典型的街道是“薄荷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在一条街上看到了加拿大大使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逛了几条街又回到了共和街东头。这里是改造后的城门入口。广场中央有一座海神喷泉,还有一块世界遗产的铭牌。我们坐在喷泉围栏上休息,父子俩开始讨论起这个城门来。因为,我怎么看都觉得不太顺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不知道原来的城门是什么样?现在看上去像是在原来的老城墙上开了个口子。新砌的墙体和老墙体用钢板叶片隔断,是不是表示新老之分?既然是进城的城门入口,却又没有城门的“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新国会大厦两栋时尚的建筑,是不是特意让古城融入一点现代感?。议会大厦像蜂窝状的窗户是用数控机床雕刻的,特别奇特,不知道是有节能功效呢还是有利室内采光?</b></p> <p class="ql-block">*一群游客在宽阔的入城台阶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出城后兜兜转转还是走到了海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战纪念钟。它是为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马耳他人而建造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商量去三姐妹城转一圈。Toby听说要坐船可高兴了。摆渡去三姐妹城可以乘轮渡,也可以乘私人的像舢板一样的“鲁佐”渔船。我以为乘大船安全些。可Toby非要乘小船。我犟不过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蔚蓝的海水,和煦的海风,虽然是在冬天,但是像春天一样温暖。坐着佐鲁在浪尖上颠簸前行,好惬意。回眸瓦莱塔城,看城墙之上的上巴拉卡花园,这哪里是花园,分明就是一座防御森严的堡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三姐妹城是像三叉戟似的三个叉,又连成一体的三个半岛,与瓦莱塔一起形成一个大海港。大港的风景真的很美。</b></p> <p class="ql-block">*网络下载地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船老大也没问我们到哪个城,就把我们送上了岸。Ken看了一会谷歌地图,说我们现在在维洛里奥萨城,以前叫比尔古。我这才想起来,在做攻略时也关注到了三姐妹城,具体这三个城的名字根本就没有关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其实,比尔古曾是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德岛撤退后在马耳他最初的栖息地。它的历史比瓦莱塔还悠久,一度是马耳他的首都。被称为“马耳他历史的摇篮”。在马耳他之围的战役中,比尔古是主战场,整个城市几乎成为废墟。</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进了城不知道从哪走起,看到教堂就往教堂走。原来,这就是圣劳伦斯大教堂。圣劳伦斯是基督教的圣人。他的故事很多。教堂的大门紧闭着,轻轻地推不开,用点力推开了。教堂里边不华丽也不简单,没有什么特别之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教堂背后是个广场,广场上有座雕塑。但是广场地坪正在施工,无非靠近雕塑看底座上的铭牌。后来问了一个施工员,他告诉我们,这是自由纪念碑,是为了纪念马耳他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独立出来而建立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城中这种仅能容纳几个人通过的街巷非常有韵味,充满生活气息,酒吧、民居、小店,每家都装点得非常有个性,哪怕一个门把手,窗台上的盆花,一盏铁艺路灯,看似随意为之,恰是充满情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比起瓦莱塔安静多了,没有几个游客,也很少遇到居民,竟然没有见到一家超市。生活在三姐妹城中的居民犹如生活在世外桃源中一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拐了几个弯就看城墙城门,里面有火炮。开始我以为是圣埃尔默要塞,其实不是。这个城堡是英国人在岛上的时候建的。我看不明白城门上的字母是什么意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马耳他之围,比尔古是主战场。当时,森格里亚城已经沦陷,比尔古成了战斗的最前沿。瓦莱塔就在这个城堡里指挥战斗。战后的比尔古几乎成为废墟。这才决定在瓦莱塔建筑新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岁月沧桑,数百年过去了。今天呈现在我面前的已非昔日小城,而是颇具规模的卫星城市。三姐妹城与瓦莱塔相对守望,成为瓦莱塔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返回瓦莱塔我们还是坐佐鲁渔船。交流中得知船老大是个英裔,英语说得非常好。他说,英国人在马耳他160多年,所以马耳他人大多会说点英语。他让我们加2欧元,他把我们直接送到邮轮码头。这样可以少走不少路。Ken自然答应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马耳他没有高山和森林,也没有河流。但是,来过马耳他的游客,都会对沙漠色的城墙要塞,古城里的巴洛克建筑,狭窄起伏的街道,色彩鲜艳的窗户念念不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再见了,马耳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