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九龙瀑位于云谷西路上山处,瀑水源于天都、玉屏、炼丹诸峰,汇入云谷溪,然后在香炉、罗汉两峰之间的悬崖上奔流而下。 “九龙瀑”是黄山第一大瀑,全长600米,落差300米,一瀑九折,一折一潭,形成了九瀑九潭的壮丽奇观。 九龙瀑景区大门位于龙源谷口,门上内外匾额《九龙瀑》,外面是著名作词家乔羽所书;里面为原安徽省旅游局局长张脉贤所书。 “第一瀑”长100米,若银河垂悬,极其壮美,瀑顶五个直径为1米的冰臼,名为五星洞,瀑水漫其上形成水帘。 第一潭“龙女潭”。圆形,直径50米,三面石壁各高百米,形成一个大壶天。潭边峭壁上更有一大丹井,直径8米,非常奇特。其潭水碧绿如玉,上面挂一条“云龙”,宛如龙女下凡。 潭边峭壁上有一大丹井,直径8米,潭水因深浅和岩石色彩而呈现不同颜色,是个彩池,深的地方碧绿,像是镶嵌在深山的一块翡翠。 景点“龙女潭”是龙女的化身。相传,东海龙王与王后云游黄山,飞越香炉峰时,王后产下一枚龙蛋。龙蛋被当地一对老夫妻拾获,细心照料长大成“龙女”。龙女飞离此处时九次回首,峭壁上因此留下了九节飞瀑。 “第二瀑”长20米。 第二潭“龙心潭”,位于第二瀑下方。因型如碧色龙心而得名。 龙心潭长径30米,宽径15米,周边是小盆地地形,视野较为宽阔。 潭中两端又各有一深潭,里潭深18米,外潭深10米。传说为龙母孵化龙卵处,故又名“龙母潭”。 二龙瀑向下步道。 道旁有“双龙松”。松皮如龙鳞,双松缠绕而上。 第三瀑、第四瀑、第五瀑一波三曲。“第三瀑”长100米;“第四瀑”长20米;“第五瀑”长10米。 第三潭为圆形,直径20米,位于峭壁间,深不可测。瀑边悬崖上设有观瀑台。第四潭,椭圆形,长径30米,潭边有大冰臼,直径5米。第五潭鱼形,又名鱼龙潭。 第六瀑,长10米。 瀑下是“潭中有潭”的第六潭,潭水渊碧,绿如翡翠。潭边有松,一枝下伸,水大时,抚水摆动,名为“抚龙松”。近处有“会龙亭”,是观赏诸瀑的理想位置。 第七瀑,长15米。 第七潭为圆形,直径25米。瀑后有一洞穴,瀑布覆挂其前,形成水帘洞。 第八瀑,长5米。第八潭圆形,直径20米,水色艳丽,潭边有冰臼。 第九瀑,长120米,飞珠溅玉,底部若扇形展开,壮美迷人。第九潭潭中有一冰臼,直径2米,色若翡翠,明艳照人。<br> “慈母岩”位于九龙瀑第九潭边,传说是龙母望龙女处。“慈母岩”下边有一条白色石带若龙,若龙横卧溪中,名“黄龙过江”。慈母岩上边又有一条白色石带若龙,头部深入潭中,名“白龙戏珠”。 “九曲峡”为溪中小峡,峡长200米,峡中斜流小瀑,蜿蜒九曲。传说清代曹文埴、曹振镛曾在此建庐读书。曹文埴是歙县雄村人,乾隆时官至户部尚书。曹振镛是曹文埴之子,嘉庆时官至吏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皇帝外巡时,曾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总理国务。民间留下了“父子丞相”、“宰相代代有,侍君世间无”等佳话。 “丞相源”因宋代丞相程元凤在源中隐居而得名,民间流传有“山中一奇事,一溪两宰相”的佳话。溪中有一巨石,形若“宰相座”,又似“丞相帽”。 溪中有石,像鳌鱼,嘴中长有一棵小树,因似向游客献花而名“鳌鱼献花”。 “鳖石”位于龙母池前,酷似龙子赑屃。明朝杨慎《升庵外集》言:“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青龙涧。 涧水中间竖卧一条状如青龙的大石,溪水流过其上,犹如“青龙戏水”。 “三叠池”,传说黄帝在黄山修炼时,将龙源辟为养龙处,遣云阳先生至源中养龙。 “牧龙池”系浴龙之池。牧龙池两边列有24条若龙之巨岩,伸入池中似饮水状。 “金狮池”,池边有石若狮。溪中的一块巨石,若龟,头部生有瑞草,名为“金龟献瑞”。 戏珠池。 巨蟒松。 “烟波桥”原为独木架渡,雨季溪流咆哮、撒珠喷玉,过桥时如履烟波而得名。 九龙瀑旁的龙源中尚存“龙禅院”遗迹,留有“龙禅院古塔之位”石碑和一间小舍。 2011年对残存的“龙禅院”进行了修复,并在原“梅林书院”和道观、寺院的遗址上复建了以“归藏寺”和“天人书院”为主体的“轩辕文化宫”。这是“九龙壁”。 “轩辕宫”得名于关于轩辕黄帝在黄山栖真、炼丹成仙的传说。 轩辕宫大门两侧对联:“卷波澜于黄老之域会三圣人理性蕴奥之妙要,撤藩篱于大方之家通儒释道实空太极之旨宗。”意为轩辕宫将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位圣人的学说理论汇集在一起,撤除三教之间的隔阂,将儒家的修身治国、佛家的行善积德与道家的太极八卦互融互解,建设和谐社会。 “龙禅院”是在原“龙禅院”前殿遗存上复建的。“龙”是道教的图腾;“禅”是佛家的智慧;“院”是儒家的书院。以龙禅院命名,意为儒释道互通互融、共存共荣。 “归藏寺”之名取自黄帝所作《归藏易》。 归藏寺大门对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即是佛佛即是人”。 寺内主奉“横三世像”,即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和西方阿弥陀佛。同时供奉四大菩萨,即文殊菩萨(代表大智)、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地藏菩萨(代表大愿)。 <div>“连山观”是道观,大门对联“启鸿蒙开天辟地伏羲始祖,和世界化乾育坤炎黄子孙”。意为当今世界原是一个混浊的大气团,祖先挥动大斧开天辟地,一分为二,清轻者上浮为天,为阳,为刚,为乾;重浊者下沉为地,为阴,为柔,为坤。<br></div> 大殿中间设立的五尊神像为华夏民族始祖伏羲;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 道家学说宗祖老子。 中国文学艺术之宗主庄子。 两边靠墙的神像为福、禄、寿、喜、财星和观音大士。 道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崇尚自然,提倡不争,贵柔守静;遵循规律,主张和谐,习气养生。 “天人书院”,大门两侧对联“朱夫子承前启后兴理学,孔圣人周游列国著春秋”。 天人书院正殿门上匾额《儒学至圣》。 两厢廊中镶嵌着“仁义礼智信”石刻。 大殿正中间塑像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br> 两壁塑像为:孟子、荀子、曾子、朱子。 “梅林书院”是在原“梅林书屋”遗址上新建的专家楼。“梅林书屋”历史上曾经培育出三位丞相:宋朝程元凤和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曹文植、曹振镛父子丞相,所以又名为“丞相源”。今天的“梅林书院”已成为儒、道、释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交流基地。 <div>附:九龙瀑的传说。古时候,古迹溪畔居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妻。一天,老爹爹在香炉峰下挖草药,在苦竹潭里捡到一个闪烁着红光的石蛋。夜里,那石蛋就放在床上老两口身边,不料下半夜“叭拉”一声裂响,石蛋中走出一个红农绿袂的小女孩。小女孩见风就长,变成了十八岁的大闺女,跪身下拜,口中喊道:“爹、娘。”老两口喜出望外,给她取名“水妹”。消息传出。附近一个恶毒财主赵吝啬,要老两口将水妹许给他的痴呆儿子为妻。老两口硬是不答应。不久前,水妹在山泉梳洗,见一白发公公(黄山神)飘然而来,告诉她。东海龙王与王后云游黄山,飞越香炉峰时,王后突然腹痛,产下一个龙蛋在碧波潭里,幸得两老体温孵化,才有她水妹的今天。算起来,她应该是东海龙王的第九个龙女。水妹得知赵吝啬逼婚,便将自己的身世如实告诉了二老。既然如此,二老便要水妹快回东海去。水妹心中不舍得爹和娘,但又无奈,只好答应除了山中恶霸再回东海不迟。三天后,赵吝啬带了家丁打手,闯到二老家,在搏斗中将老爹爹砍伤。水妹悲愤填膺,腾空变成一条玉色巨龙,一伸爪,将赵吝啬抓得粉碎,龙尾一卷,将家丁全部卷入碧波潭水底。龙女按下云头,将老爹背上,告别老婆婆要去东海给爹治伤.那巨龙飞到香炉峰悬崖下,听到娘叫便回头一望,峭壁上便留下一旋清波水潭。老婆婆先后喊了九声,玉龙回首了九次,峭壁上因此留下了九节飞瀑、九个清波水潭,这就是现在的黄山“九龙瀑”。自玉龙归海后,老婆婆终日守候在瀑布边的岩石上,等待龙女回来,这就是后人敬称的“慈母岩”。</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