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美景—烟桥古村

冬日暖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文字:冬日暖阳</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15467929</p><p class="ql-block"> 出游日期:2024年2月21日</p> <p class="ql-block">  在南海九江镇烟南,有一个建于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50年),被评为佛山最美村镇的地方,它就是位于龙高路旁的烟桥古村。</p> <p class="ql-block">  在停车场向村中阿伯问路时,他自豪地对我说“村里有很多清末的古建筑哦,慢慢睇,慢慢拍啦!”。游客服务中心旁的“兰桂坊”就是我看到的第一个古建筑。眼前两间房屋一座门楼的建筑很有特色,屋檐下的墙头上绘有传统的中国壁画,呈现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而临街刻着精致花纹雕刻图案的四扇窗又带有明显的西洋格调。看到听到“兰桂坊”第一时间让我想到出名的香港酒吧街“兰桂坊”。原来两者真有历史渊源!中西合璧的“兰桂坊”是烟桥侨商何星桥于光绪二十年回乡兴建的。何星桥的儿孙名为兰桂、芝兰和丹桂,取名兰桂坊是取其“兰桂腾芳”之意,寓意子孙显贵发达。其后人于上个世纪移居香港,将在中环购得的一片地引用“兰桂坊”命名。我想,何氏后人引用的“兰桂坊”不仅是有含义的名字,更是离家游子对故土浓浓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走过大榕树下的北帝庙,是横穿古村的南北大道,清朝中期由著名爱国侨商牧野公捐资而建。大道南通九江,西达西樵,由石板路铺成,为当时烟桥对外交往与经贸之交通要道。看到大道入口处对竖着的两块青石板吗?那是烟桥独有的旗杆夹石。古时烟桥宗亲为表彰考取进士以上功名的族人,于祠堂竖立旗杆,以此光宗耀祖,并供人参观,官阶越显赫,旗杆夹越粗长,“崇文”之风可见一斑,这也是封建社会科举功名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烟桥古村保存的古宅集中分布在南北大道两侧,如何丹山故居、何晃钊故居、何氏宗祠等。据介绍,古时烟桥村很富有,村民主要经营药材生意,创有“一经堂”、“丹桂堂”、“百福堂”等品牌,药材大部分供应给广州府的中药材铺。药品外销人令每家都很富裕,后来历经战乱,很多人都商开家园,出外谋生。现在,烟桥后人遍布世界各地。走在古朴沧桑的石板路上,听着坊间流传的古村故事,看着古宅遗留的痕迹,触摸着眼前灰黑的砖墙,似乎听到巷子深处传来木杵捻药的声音,看到挑担或推车而过的中药货郎,还有挎着布包赶科考的布衣少年...,古村500多年的历史就在脚下这条长长的古巷中延续。</p> <p class="ql-block">  南北大道中央有条东西向的交通要道,它就是出名的“烟桥正道”,烟桥古村的轴心。穿过门楼,是条几百米长的古巷,两旁镬耳山墙,错落有致,灰色古朴的青砖墙上贴着一幅幅古训,提醒村民要坚守“行正道,做正事,树正气”的祖先遗训。我想起在停车场公交站看到的宣传版画“一入烟桥,必行正道”,在“兰桂坊”巷内看到的“正道烟桥,崇文尚德”墙刻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对匾,知道这就是烟桥人口口相传的“正道文化”。据说,烟桥的结婚新人都要从这里走过,接受正道文化的洗礼。世代相传的正道文化使烟桥文化名人辈出。历史文化名人就有号“七十二峰山人”、“烟桥老人”的何翀和清嘉庆进士、兵部主事、员外郎何文绮,岭南派著名画家何丹山等,据何氏族谱记载,仅清朝期间就出了七八个进士和举人。</p> <p class="ql-block">  “烟桥正道”的出口处是何氏六世宗祠。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面积约400平方米,抬梁式木构架,镬耳山墙硬山顶建筑,木雕、砖雕及灰塑手工精巧,人物、花鸟等造型栩栩如生,极具岭南宗祠建筑特色。何氏宗祠是村中宗族乡亲议事的地方,也是烟桥村文史馆。在这里可以详细了解烟桥古村的历史变迁、风俗习惯、名人名录等。宗祠广场两边各矗立着一排保存完好的旗杆石。宗祠旁、巷口出口处有一“郡邑乡贤”石刻,是光绪帝为表彰何文绮功绩所赐。</p> <p class="ql-block">  榕树是岭南村落的风水树。眼前这“片”古榕树很独特,看似由几颗树组成的一“片”树林,其实只有一颗,当地人叫这颗榕树为“树祖公”、“国树榕”。原来,从古时起,每当国家有大事发生时,烟桥村民就仿效古老的“结绳记事”方法,将大榕树的分支或气根拉去地上引种,孕育出一颗新树,通过引种榕树,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如日本投降、新中国成立、港澳回归)记录下来,自古至今,这颗榕树由一颗引种成十颗,形成了今天的“一树成林”的独特景观。榕树下有一条条长石凳,一张张青石台,村民闲暇时都会聚在这里,聊聊新闻,拉拉家常,有村民题诗“人赞西樵风景好,我恋吾村榕树头”,道出了烟桥人我爱我家的心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就是烟桥人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烟桥是水乡,四周河涌交错。何氏祠堂的对面是烟桥水道,这条水道是旧时村民水路入西江到广州府的通道,至今仍保留着岭南水乡的原汁原味。水道上有条建于1831年的木桥,“烟桥”村名就源于这条木桥。烟桥原称燕桥,它的布局如一展翅飞燕而称燕桥村。水道上的木桥原名“燕桥”,因终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乾隆年间已有“烟桥”之称,久而久之村子亦改名为“烟桥”,很有诗意的名字!这条古桥很特别,中间的一段是用活动的柚木板搭建,如果水位升高,船只无法经过时,只需将中间木板抽起便能过船了。其实,烟桥九十年代在这条木桥的原址建起了钢筋大桥,按原貌迁到这里的木桥更多是供村民和游客游览和怀旧。瞧,这几个来自广州的叔伯阿姨就童心大发,在古桥上来回行走,感受你行我晃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包围着古道、古巷、古宅、古树、古桥的是极富珠三角特色的水网河涌、荷花池塘和桑基鱼塘。宗祠前的荷花池,夏天开满粉嫩的荷花,清香怡人。现在是春节期间,塘边应节地盛放着金灿灿的黄金风铃,使古村充满了春天的勃勃气息。河涌边,摆放着很多龙舟赛船,晒着梱梱鱼网。沿着河岸走,看到临河的很多人家屋外都摆有写着“南海战毅龙舟会”字样的龙舟船。村民告诉我:端午赛龙舟是这里的传统习俗,每年的端午节,村子都会在烟桥水道举行龙舟赛,也会拉队出去参赛,赛后,村民集中一起食龙船饭,其乐融融,“很热闹的!”。</p> <p class="ql-block">  烟桥的村民对游客都很热情有礼。照片里的这位婆婆知道我来自高明,开心地拉着我聊起家常。她说自己1962年19岁时就从高明更楼嫁到烟桥,育有三儿二女,女儿外嫁出去了,儿子在烟桥养殖鲈鱼。老人家轻松淡定的言语透出了生活的安逸和满足。这户临河人家自种了很多果蔬,将菜园打造成花园般。屋主大叔自豪地说“都是无公害的”!绿油油的生态水岸很诱人!我不客气地接受了阿叔送的无公害蔬菜。哇,“猪乸菜”哦,小时候最多吃也最怕吃的,但现在市场上很少买到了。路过村口的特产店铺,买了有名的烟桥特产“辣椒饼”,晚上做了拌辣椒饼的豉汁蒸鱼,炒“猪乸”菜,美美地享受了舌尖上的烟桥味道。</p>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