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序卦禹迹考

火烧云

<p class="ql-block">  《系辞传》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历史上曾经有人对此表述异议,如东吴时期集易学大成者虞翻认为,古本中的“序”字应该读作“象”。“序”与“象”虽为一字之差,表义却迥然有别。尽管对于所传存有争议,余以为《周易》排序上还是颇有讲究的。业界观点,荟集见下: (1)宇宙规律说: 《周易》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而下经则始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阴阳之间彼此消磨各自的差别,即而演变成阴阳相间、既阴既阳等合体景象。每当暂时形成的平衡被打破后,一切就又重新开始,故名既济未济。(2)“三才”说: “六十四卦错综之图”又称“周易序卦图”,是宋代易学家研究卦序的成果。此图共有36宫,复、垢二卦将其匀为三组: 1至12为一组以象天,13至24一组以象人,25至36为一组以象地。复卦之乾阳位于初爻,故曰天根;垢卦之坤阴位于初爻,故曰月窟。第一组始于乾坤,第二组始于剝复,第三组始于夬垢。《周易》以乾坤统领12宫,剥复统领12宫,垢夬统领12宫。顾名思义,剥、夬具有分割之义,复、垢兼存回归之象。剥复垢夬四卦,便成了文王易的周期性节点。“三分法”体现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另外,剥复二卦互体都是坤卦,夬垢二卦互体都是乾卦,上坤下乾正好是为地天泰!不正好是“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么?(3)“六爻”说: 《说卦传》云: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再仔细看“周易序卦图”,第一组明显又分为两小组,1至6为一小组,7至12为一小组,节点是为泰否卦;13至18为一小组,17、18为坎离卦,上经结束。19至24为一小组,19咸恒为下经之始,25至30为一小组,31至36为一小组;30、31节点处在震艮巽兑之间。故有人说全卦分成六组,此正效法六爻也。(4)先天图说: 抑或称“阜九阜六”“阳三阴四”作易法则说亦行,《彖传》有十二“叹时”之卦,即豫、随、颐、大过、坎、遁、睽、蹇、解、垢、革、旅。这些个卦的彖传末尾均缀以“大矣哉”之辞,其序卦结构似有天极、地极之分,亦即所谓“阜九阜六”乾坤法则;与此同时,间隔卦数还强调了对于“阳三阴四”的应用,如:阜九一一阳三一一阴四一一阳三一一阴四一一阜六。分解开来说,《周易》通行本卦序可以大致分作三层:首层五卦中,前后相隔九卦以象九天;尾层的前后卦相隔六卦,以象坤地;中间层所谓“阳三阴四”坎离法则出现了两次,前有序33遁卦间隔,后有序44垢卦间隔,以类象人。就全卦而言,上经30卦和下经34卦,均以"阳三阴四"法则作为安排。故《乾凿度》孔子曰:“阳三阴四,位之正也……象阴阳也。”乾坤、坎离法则并用,所呈现的俨然是一幅先天圆图。(5)序诸卦各说:甲、据悉,《连山》《归藏》《周易》的卦序排列并非一致,而“雷风恒”却始终处于全卦居中第32位,若将卦爻相横向作一观察,它就象左右旋臂伸展开去的旋涡状星云系,似乎隐喻着宇宙空间暗物质能量守恒之奥秘;乙、《彖传》出现“四时”的卦有恒、革、解、节等,说革居第49卦、鼎居第50卦,因缘于“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丙、有说节居第60卦,象征六十甲子,《说卦传》中有“节,止也”的称谓。丁、廿四节气记载于《周髀算经》等西周文献中,“至日闭关”出现在复卦《大象传》中,故有人认为文王序复卦为24是为刻意安排。戊、《说文》“古文革从臼,上廿下十是三十也,三十为一世而道更也”,泽火革,泽水为癸火为巳,说明革卦的名称卦象以及干支属性,届周之时已为通识。甲子与五行始于黄帝历法,此革卦《彖传》所以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序革第49,反衬出后天八卦“火逼金行”逆转势头、九阳上位而妻四随迁的“九宫格”得以确立。(6)“三陈九卦”说: 近世有人认为,孔子在六十四卦中取上经之履、谦、复三卦,取下经之恒、损、益、困、井、巽六卦,依序卦说为“履九卦”。首履为卦序之第十卦,意言河图十数;次谦为第十五卦,意言河图变化为洛书,纵横皆为十五;复为《周易》第二十四卦,为廿四节候;恒为下经第二卦,为阴阳两仪,于人则为夫妇;损、益为下经十一、十二卦,十一为父五母五子一之合数...;困、井为下经十七、十八卦,十得七是禽兽无行而天地为之困,十八之井为其生育之子;巽为下经二十七卦,上经自谦至复历十数,下经自井至巽亦历十卦,复卦一阳七日来复,故取二十七巽卦;又由洛书与先天卦释其义,认为“三陈九卦”之数取于洛书,象取于先天八卦,藉以阐明社会变化之理。(7)序数显相说:最魔幻的当属排序第16雷地豫、27山雷颐、38火泽暌、49泽火革,序号生成数字所呈现的河图四象分别遁藏在北方1、6,南方2、7,东方3、8和西方4、9之内,真可谓“无巧不成书”,以上四卦的六爻相分别直接喻示着水、火、木、金,此种貌似巧合,若非天下之至精、至神、至变,其孰能与于此?!</p> <p class="ql-block">  故笔者以为,《易》之序卦并非单纯用以体现作者的“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它应当涵括文王父子统领周氏部落忍辱负重、趋吉避凶、励精图治,以赢得翦商成就的战略思绪在其中。孔子《系辞传》中反复提及“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于稽其类衰世之意邪”“是故其辞危”“危而使平”等语句亦就绝非偶然了。需要留意的是,“周人尊夏”是以姬昌为代表的周朝先民的文化习俗,除了因为大禹作为后世推崇备至的后天九宫八卦的创始人之外,献于周武王的禹、箕共作《洪范九畴》业已成为西周的治国纲领。“周人尊夏”的传统散见于《尚书》之《康诰》《君奭》《立政》诸篇每以“有夏”自居,原因主要是“夏数得天”,元典化表征是为八卦九宫格;“周人尊夏”还体现在《大象传》对于《连山易》相关内容的全盘继承。除此之外,史前大洪水泛滥成灾以及夏禹治水成功给予华夏先民的烙印亦深嵌其中。周易作者在羑里狱中酝酿翦商大业并将《归藏》卦序重组之际,早已将克难兴邦的宗旨浇注进了序卦过程中。</p> <p class="ql-block">  有鉴于《周易》通行本序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构成元素,笔者尝试着将64卦列为32组,并结合夏禹治水的史实作为铺垫,藉以对当年姬昌父子翦商战略谋划之秘辛予以次第展陈。以上叙述旁征索引而至的关涉案例,不啻视为对业界先进勤耕不缀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之鼓掌击缶,更有对未来后学继续取得丰硕成果的由衷期盼。此文卒成于甲辰年惊蛰节前夕,相关的考证路径皆以组号牵头,述其错综对卦卦名并简明其卦义,附属以夏禹治水精采片段以为佐证。分述予后,望不吝赐教:</p> <p class="ql-block">  第一组: 乾为天,乾元不息,休养之始;坤为地,坤厚载物,生生不息。〔尧舜后期,普天洪水泛滥,天地万物在滔天洪水中沉浮。《尚书·尧典》中“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为其写照...〕第二组: 水雷屯,天造草味,专以经纶;山水蒙,蒙以养正,果行育德。〔《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拟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第三组: 水天需,刚健不陷,居易俟命;天水讼,作事谋始,利见大人。〔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世称“崇伯鲧”,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第四组: 地水师,师出以律,文炖武烹;水地比,周而不比,形与神俱。〔大禹授命后在皋陶等人辅佐下,选贤任能而组建治水班底,并颁行政令...〕第五组: 风天小畜,密云不雨,德积载法;天泽履,考祥其旋,愬愬终吉。〔禹与民众休戚与共,四处奔走考察水患...〕第六组: 地天泰,小往大来,抱元守一;天地否,大往小来,有命包承。〔各种糟糕的情况不时湧现,纷至沓来...〕第七组: 天火同人,文明以健,人天合一。火天大有,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传说大禹治水曾经得到诸神相助,如应龙甩尾、河伯出书、羲皇授尺等,取得“通十二渚疏三江”之功效...〕第八组: 地山谦,谦谦君子,用涉大川;雷地豫,雷出地奋,豫顺以动。〔禹从父亲鲧治水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根据山脉地形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此举给予后世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也就是“疏导”...〕第九组: 泽雷随,泽中有雷,内动外悦;山风蛊,溺而疾生,拯蔽治乱。〔禹品德高尚,以民为本,以苦为乐,顽强拼搏...〕第十组: 地泽临,刚浸而长,监临有方;风地观,风行地上,用舍行藏。〔禹走遍天下,在治水的过程中注重实践,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第十一组: 火雷噬嗑,刚柔相分,动显光明;山火贲,阴阳交错,文明以止。〔禹雷厉风行...逐共工杀相柳,铸众帝之台...〕第12组: 山地剥,君子得舆,擐甲精进;地雷复,反复其道,修身为本。〔禹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未入,躬亲为民行劳苦...〕第十三组: 天雷无妄,天人相应,不妄作劳;山天大蓄,刚健骂实,辉光日新。〔舜帝的贤臣伯益善于畜牧、狩猎和驯服鸟兽,他跟随大禹走遍了九州,一起疏导大水,更改了上古时代大地的形貌,造福了万民的生活...〕第十四组: 山雷颐,谨言慎行,饮食有节;泽风大过,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一直居住在野外茅棚里,吃的用的混同于普通百姓...〕第十五组: 坎为水,流水有恒,诚信历险;离为火,以丽乎正,顿圆双举。〔面对重重困难险阻,大禹始终矢志不渝,鞠躬尽瘁...〕第十六组: 泽山咸,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雷风恒,立不易方,阴平阳秘。〔大禹始终坚守“民为邦本”,如果发现某地食物短缺,就设法从食物多的地区调入,从而得到受灾民众的爱戴和拥护...〕 第十七组: 天山遁,与世偕行,空谷幽兰;雷天大壮,浩然之气,非礼弗履。〔发扬人民群众的智慧...〕第十八组: 火地晋,柔进上行,自昭明德;地火明夷,光明殒伤,大智若愚。〔让大禹感到震惊的是,为了配合禹治水,舜竟连兵权都托付给了大禹...〕第十九组: 风火家人,顺承谦逊,修心齐家;火泽睽,以同而异,阴柔自吉。〔实践出真知,尊重首创,鼓励创新...〕第廿组,水山蹇,反身修德,往蹇来誉;雷水解,草木甲坼,涉过宥罪。〔抑下鸿,禹有功,辟除民害逐共工...〕第廿一组: 山泽损,利有攸往,惩忿窒欲;风雷益,明益之道,调其盈虚。〔据传说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皆因水中的一种怪兽——蛟龙作祟。大禹在众神的帮助下,将九条蛟龙一一制服,并把其中的一条禁锢在一口八角井中。“禹王锁蛟井”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区古城内...〕第廿二组: 泽天夬,上巳修禊,居德则忌;天风垢,柔动遇刚,品物咸章。〔由于治水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不断有人产生过不满情绪,大禹并不为之所动摇...〕第廿三组,泽地萃,内顺外锐,慎终追远;地风升,君子顺德,柔以时生。〔相传禹借助当时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 廿四组,泽水困,不失所亨,致命遂志;水风井,井养不穷,修德惠人。〔禹舍小家顾大局,事必躬亲,勤勉努力地工作,最终羸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廿五组: 泽火革,革故鼎新,履正而行;火风鼎,正位凝命,思仁入明。〔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禹迫切需要解决人心不稳的问题,为了协同万邦,他在阳城涂山召集氏族首脑会盟,各自检讨治水中的过失。大禹衣着法服手执玄圭站立于台上,四方诸侯按着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大禹稽首为礼,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礼。涂山会盟亦被认为是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第廿六组: 震为雷,震惊百里,戒慎恐惧;艮为山,知止有定,其道光明。〔步罡踏斗是道教的一种礼拜星斗、召请神灵的仪式,相传是为大禹在治水时所发明,故称做“禹步”...〕 廿七组: 风山渐,艮止巽顺,循序而成;雷泽归妹,天地姻缊,相继之道。〔据《尚书》记载,禹娶涂山氏女时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仅四日便出发治水,既使后来儿子夏启呱呱堕地,也没有来得及赶过去见上一面...〕第廿八组: 雷火丰,歌舞升平,依理而行;火山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民间传说,禹治水通辕轘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从侧面体现出了大禹艰苦卓绝以及不循私情的作风...〕第廿九组: 巽为风,申命行事,谦让恭顺;兑为泽,外圆内方,朋友讲习。〔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所历名山逾三百余座...〕第卅组: 风水涣,风行水上,无功用行;水泽节,坎险思止,当位以节。〔遥忆治水前期,农田被淹房屋遭毁,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只能以木为舟朝山丘迁徒。正常的生产生活基本上无法进行,只能在洪荒孤岛中望水兴叹...〕第卅一组: 风泽中孚,泽上有风,信及豚鱼;雷山小过,与时偕行,过而宜守。〔禹带领一行公干乘坐四种交通工具,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他和伯益一起把猎获的鸟兽送到饥民手中...〕第卅二组: 水火既济,坎离阴阳,相得益彰;火水未济,君子之光,辨物居方。〔禹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洪水流进四海。接下来他与后稷一道组织民众播种粮食,为经受劫难后的民生提供谷物和肉食。并通过发展贸易来互通有无,使民众逐步地安定下来,九州诸侯国也得到了治理。司马迁《史记》中称:尧遭鸿水,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锡兹...〕</p> <p class="ql-block">  叙述既毕,未见欣怡。或因回婴望忆方式的溯源究竟是一种“望见”,抑或是痴人呓语一般的“妄见”,恐连笔者自个亦未必拎得清,只能祈祷文王周公在天之灵,“功不唐捐”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