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交替中的年味

云长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有一种期盼叫回家过年</b></p><p class="ql-block"> 2024年以前,每到过年,所有离开家乡在外打拼的人,在不同的城市以不同身份奋斗着的人们都要回家,不管家有多远,路有多难,天有多冷,都挡不住游子回家的脚步,因为哪里有爹妈期盼的眼神,哪里有我们的根,这一刻都想家了,当我回到家,还原我们另一种身份的时候,是儿子,女儿,是丈夫,是妻子,我们能感受到人世间最朴素,最宝贵的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祭祖——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历来重视祭祖,除了清明,每年春节,也有祭祖习俗,从历史长河来说,我们是炎黄子孙,从近处说我们本源是父母。大年三十这一天,我们带着孩子来到先人的坟墓前,摆上水果,点心,斟上酒,期间还会给孩子讲述先人的故事,最后磕头,表示尊重,整个过程算不上隆重,也算肃穆,小时候看到田野里的坟墓都觉得恐惧感,随着年龄增长,看到一个个永埋大地的坟墓,不再害怕了,他们是别人日思夜想的亲人,他们的肉体已经与土地融为一体,他们的精神永留亲人心中。慎终追远,是对亲人的尊重和怀念,也是对亲人的感恩,感谢亲人,给我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也是家族传播的体现,血脉相连,知来处,知敬畏,使后人谨言慎行,不为先人蒙羞,发奋图强,为家族增光。</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年夜饭——抚慰人心</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团圆”二字始终是除夕夜的关键词。正是因为“家家户户人团圆”,才让除夕夜的年夜饭拥有着抚慰人心的力量。人们用年夜饭上的美食犒劳辛苦了一年的自己。</b></p><p class="ql-block"> 每一位妈妈都用最好的厨艺把来自天南海北的食物做成家宴中的极致,尽可能让餐桌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让人口舌生津,俘获了人心与胃。家人坐在一起,在外打拼的儿子给父母斟上一杯美酒,成为是年夜饭的灵魂,把积攒了一年的牵挂、问候在这一刻坦然卸下,以表达常年不能在身边尽孝歉意,祝愿父母健康幸福,父母感叹天增岁月人增寿,只要回家过年就是最大的孝,对子女的担忧和思念瞬间消失,理解儿女的不容易,笑容里充满里爱,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好吃好喝,尽情享受爸爸和过年带来的快乐,这一刻我们感受最朴素,最宝贵的爱。 今天物质生活已经大为丰富,年夜饭未必与平时饭菜有太多不同,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执著于那份过年才有的口福,但这顿饭的意义却大不同。纵使外面玉盘珍馐千姿百态,在这一刻都抵不过阖家团圆的一桌家常菜。在许多人心中,即便是寒风刺骨的时节,家乡饭桌上升腾起的热气,都能够驱散冬日的寒意,唤醒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  在欢乐和祝福中更加沉淀对故土乡音的热爱与热情。点燃新年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拜年 体现人情社会的处世之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向汉武帝提议,启用《太初历》,春节的时间,随之由秦始皇规定的十月初一,调整到正月初一。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拜年在中原地区全面盛行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拜年,也是一件颇为讲究的事。</p><p class="ql-block">父亲先倒上一杯茶、一盅烧酒,在祖先牌位前的地面上,洒下三道,然后给坐在炕上的奶奶倒茶代酒,说我们给你拜年,</p><p class="ql-block">全家人分父亲一辈,我们一辈,我们下一辈分别跪下磕三个响头,给老祖宗拜了年。感恩他们在天有灵,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祝福奶奶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二,是跟着爸爸妈妈一道去外婆家拜年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初三、初四,得去姑父、姨父家拜年了,那小时候拜年不着急,一大家亲戚,坐在一起说说话、拉拉家,交流着过去一年别后的光景,谈论着新的一年的计划和希望,不知不觉中就到了饭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这两年 家成为想回回不去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 常常听到身边的人感叹: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了。</p><p class="ql-block"> 有人提出2024年年春节在社会上出现了4个反常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一 农村走亲戚遇冷,年轻人断亲现象明显。</p><p class="ql-block"> 二 传统走家串户喝酒打牌情景大为减少,家庭团聚时光更受重视</p><p class="ql-block"> 三愈来愈多的人反感放鞭炮,呼吁环保过年。</p><p class="ql-block"> 四国产车成为回家过年的首选,特别是新能源和高性价比的国产车</p><p class="ql-block"> 不难想到,所谓年味,不就是置办年货的热闹劲,走家串户拜年时的人情味,向往来年生活更美好的幸福感吗?</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许多商品包括年货都会快速送到人们家门口,所以集贸市场上就少了许多拥挤和热闹,众多民工兄弟选择春节回家一是平常没有充足的假期,只能在这个时期回家看望父母孩子,然而,新冠疫情三年,许多老人在病毒的折磨下,引起并发症,撒手人寰,最亲近的已经离世,一个人回家,冷清不说,看着曾经承载诸多回忆的旧物,往日欢声笑语回忆历历在目,难免触景生情,亲情牵绊减弱,回家就显得无意义。老人不在了,回家的盼头和念想没了,许多人则选择带着妻儿外出旅游,让他们感受旅游的快乐,免去因回家过年的开支,免去走亲访友人情世故的麻烦。衣锦还乡是千百年来刻在国人骨子里的执念, 从衣着打扮到送的礼品,都是过年回家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为了显示自己在外生活的滋润,还要处处给父母长脸,造会有攀比,一通炫耀下来,开销巨大,往往需要花费两三个月的工资,观念和认知的差异难免出现误会,更有甚者过年吵架了这一词条也冲上了热搜。而那些争执的起初,无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小到家里的地没有拖干净,做的菜不合胃口,或是无意说错的一句话,都能掀起滔天巨浪。“恨人有,笑人无,嫌人穷,怕人富”,在有些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导致有些人选择不回家。</p> <p class="ql-block">  每逢春节,群发短信、群发微信,甚至一条朋友圈就能搞定大部分拜年任务。当深深扎根于记忆中的过年印象与现实中的春节脱钩时,便是没有了曾经的年味,过年也便显得无趣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拜年不是走形式,而是中华民族的一项文化传统,也是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一种处世之道。</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评价“群发式拜年”,看似尽到了礼节,其实却淡漠了人情。曾今享受你安慰的人如今已经成为制造年味的人,新旧观念的冲突和认知的局限反映着农村社会的变迁,也预示着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动。</p> <p class="ql-block">  00后新时代年轻人的观念早已与父辈们的大不相同。既想要逃离父母,又想挣很多钱,把最好的都给他们,但又觉得他们说话好过分,从不考虑我的感受;又常常觉得他们过得很辛苦。每次都在讨厌、反感和心疼中反复徘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我们,可能厌烦于长辈喋喋不休地询问考试成绩,觉得“他们不懂年轻人”。如今我们却以同样的口吻,表达着对孩子们的关切,为他们略带不耐烦的表情而困惑, 我们需要思考很多很多,一年来的成败得失,五味杂陈的心绪化为一杯杯酒,亦是对亲人沉甸甸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年春节,都在提醒我们重温家的意义,在岁月的流逝中找回最真实的自己,也愈发珍视和亲人同在的一分一秒。</p> <p class="ql-block">  当宴席散去,我们又一次踏上新一年的人生旅途时,便少了迷茫,多了几分从容。</p><p class="ql-block">因为安全和环保,那股冒着五彩斑斓的烟火、四溢着几分热气的硫磺味鞭炮声已经过年的特写,年味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但内核始终没有变,追求团圆和祈福平安始终</p> <p class="ql-block"> 时代变迁,改变了既往人们对于年味的定义,有些记忆中的痕迹逐渐淡去,但越来越多的新要素新玩法总能及时填补空缺,在经受时间的考验后,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春节热闹氛围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