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彭镇百年茶馆到卢仝七碗茶歌

太阳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摄影 张宪生·太阳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24-2-26</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23年的金秋时节,我随沈阳书香摄影团到四川西部采风。在饱览大美川西自然风光的同时,团队还专程安排了一次到成都彭镇网红打卡地----观音阁百年老茶馆的拍摄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彭镇位于成都双流区杨柳河畔,距市中心20多公里。彭镇历史悠久,史上码头繁华,商铺众多,茶馆遍地,茶文化渊远流长。现如今这里因老茶馆文化特色鲜明而走红川西大地,其中观音阁百年老茶馆作为川西老茶馆的杰出代表,每天更是茶客盈门,拍客不断,尤其是那些老茶客们一边喝茶品茶论茶,一边谈天说地“摆龙门”,真是逍遥有加,惬意十足。</span></p> <p class="ql-block">曾上过央视的观音阁百年老茶馆,坐落在彭镇老街的尽头。茶馆门前的梧桐树遮阳蔽日,室内的千脚泥刻印着百年的沧桑,大厅中间的老虎灶述说着川茶文化的历史,周围墙壁上张贴的领袖画像和宣传画使人的印记又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一些悬挂或摆放的老物件,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听说好长时间以来,凡是慕名到镇上游玩或拍照者,都一定要到这家老茶馆来体验和分享一下老成都、老茶馆这种浓浓的川茶文化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历时上百年的茶馆,实属罕见,且观音阁名字的由来,还有不少传说。这座约300平米、一直保持着川西木质民居风格的穿斗式老房子,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过去是座寺庙,演变为茶馆也有100多年了。传说在150多年前,由于战乱,一场大火将小镇的房屋几乎化为灰烬,而唯独这座木质老屋完好无损,当时坊间都认为这是观音菩萨庇佑,因而得名观音阁。2018年,这座木质老屋被成都市列入“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老板叫李强,接手茶馆已有30余年。李强深谙茶馆经营之道,深知茶文化对经营之重要,还娴熟拍摄之技法。茶馆经营主要是盖碗茉莉花茶,外来客喝茶加拍照每位10元,当地客每位每天只须1元。 为让客人满意,李强每天都要在老虎灶前,亲自为客人表演自己拿手的花式开水沏茶法,供客人欣赏和拍照。</p> <p class="ql-block">为增加人气,老板李强还特邀一位气质非凡的老者与之合作,老人家每日着装,精神矍铄,边做模特,边在茶馆一侧开出摊位售卖自制烟斗,成为观音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很受摄影人的欢迎。目前,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茶馆名声鹊起,人气爆棚。</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的拍摄一阵忙碌过后,都有累意,便围座下来,模仿着当地老茶客品味茶香的动作和神态,来杯盖碗茉莉花茶品了起来。真没想到,品茶的感觉果真美妙!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宋代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的“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的咏茶名句,深感古人的诗句太有生活!尤其是又联想到东坡的“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这一传世之作,令我对茶的认知顿感更加走心,更富情怀。我边品味茶香,边回想唐代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5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好个七碗茶歌!把茶的作用和功效说的淋漓尽致,把茶文化的精髓炼就的出神入化。茶,永远是人类的好伴侣;茶文化,将会不断被人们传承和弘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i>谢谢您的雅赏鼓励,您的到访让文章更精彩</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