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光孝寺被称为广州市“最环保”的寺庙,不准烧香,只能献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光孝寺位于广州光孝路,山门楹联曰“五羊论古寺,初地访诃林”。</p><p class="ql-block">光孝寺“原有十三殿、六堂、三阁及僧舍坛台等,号称‘十房四院’,占地广袤,规模宏大,为岭南佛教丛林之冠,有‘光孝和尚,跑马烧香’之说“。</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东晋时代创建,面宽七间35.36米,进深五间24.8米,高13.6米,为岭南最雄伟巍峨的大殿。</p><p class="ql-block">广州民谚曾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位于广州越秀区光孝路的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也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光孝寺始建年代距今1700多年,是岭南历史上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规模最为宏大的寺院。其间兴毁更拆,以一寺之兴衰体现出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演播和流传。</p> <p class="ql-block">瘗发塔</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之后,六祖堂之前,即见瘗发塔,里面埋藏六祖剃度的头发。</p><p class="ql-block">瘗(yì)发塔,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近八米,仿楼阁式实心砖石塔。寺志卷三《古迹志》云: “瘗发塔在菩提树右。唐仪凤元年四月八日法性寺住持僧法才募众建塔在菩提树之右,为六祖瘗发立碑纪之。塔以石基灰砂筑成七层,高二丈”。据法才撰写的《瘗发塔记》所言:该塔初建成时,“八面严结,腾空七层,端如涌出”。此塔最下塔基八角形三层叠涩,之上单层须弥座,承托七层塔身,最上有葫芦形塔刹结顶。塔身每面辟八个拱形佛龛,龛中有像端坐于莲台之上。</p> <p class="ql-block">光孝寺始建于西汉,是当时南越王赵建德的宅邸,赵建德就是著名的南越武王赵佗的孙子。赵佗被毛主席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他的家乡并不是广州,而是遥远的石家庄正定,在河北省的赵氏宗族一般都会自称为南越王赵佗的后代或者战国赵国人的后代。 </p><p class="ql-block">光孝寺不同于大部分成为景点的寺庙,那些景点里人们熙熙攘攘吵吵闹闹,抱着放松的心态来到寺庙中祈愿,而在光孝寺,并没有看到过多的游客模样的人,甚至可以说我才是最像游客的那个人。寺里并没有张贴禁止拍照的告示,可没有一个人这样做,只有我在不影响他人的时候才拍了几张照片。光孝寺里宁静虔诚的氛围感染了所有人。我也感到了这种佛法无边的力量。来到这里祈祷参拜的大部分是广州本地人、老年人居多,他们认真的参拜每一座佛龛,哪怕是不信仰宗教的人都会觉察到此时的神圣性。从门口的四大金刚到位于寺庙最深处的伽蓝殿,哪里都有市民前来祈愿,门外熙攘攘的世界似乎在这里被屏蔽了一般,这里只有隐隐约约存在于静谧中的呢喃声。寺里的僧人在不多的游客间穿插着行走,他们并没有双手合十,也并不像壁画中的古佛一样,他们更像是一阵云雾,披着灰色的僧袍,在满天的花瓣中成为湿漉漉的树干。 </p><p class="ql-block">光孝寺外面就是是光孝路,它就像一条迎宾大道,引导着人们走向光孝寺,只不过它并不像迎宾大道一样宽阔敞亮,它的旁边是普通的民居,还有一座镶嵌于城区中的教堂。光孝路的人行道很窄,只能容纳两个人并肩通过,街道两旁的店铺似乎也是沾染上了佛气,独自的在街边挺立,街上的行人从店与店之间的胡同出现,又在另一条消失。</p> <p class="ql-block">大殿宝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间是释迦牟尼佛,迦叶和阿难侍立两旁,左侧是文殊菩萨,右侧是普贤菩萨。据说1950年在大佛腹中发现一批唐代木雕罗汉像,现收藏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是目前寺内最主要的建筑,钟楼、鼓楼分别建在殿的左右。宝殿台基左右两侧还有一对石法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禅宗六祖惠能与众僧论风幡,剃发于菩提树下,开演东山顿悟法门。神龙元年(705年)西域高僧般刺密谛三藏于此翻译《首楞严经》十卷,宰相房融笔受。唐玄宗724年,不空三藏于光孝寺建立规模宏大灌项道扬传授密法。749年,鉴真和尚往日本传法,遇海风漂至南方,遂在奥地弘法,也到寺中传授戒法,受四时供养。唐玄宗时,沩仰宗之仰山慧寂禅师号小释迦,受请入寺说法。</p> <p class="ql-block">从昙摩耶舍在此建寺讲学之后,唐仪凤元年,怀揣禅宗衣钵的高僧惠能来到此寺听印宗法师讲经,恰逢风吹蟠动,有的僧人说是风动,有的僧人说是蟠动,但惠能却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蟠动,而是心动,语惊四座,展现峥嵘,引起世人的瞩目。因此,现寺内的建筑大多与纪念惠能有关,如六祖殿内2.5米高的惠能坐像,殿东碑廊内的六祖像等时刻,不仅如此,大殿后面还有埋藏着惠能头发的瘗发塔,如今,这些都已成为了珍贵的文物。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慧能大师还带来了一株菩提树栽种在祭祀坛上, 这颗神圣之树似乎为后来光孝寺的繁荣留下了一颗种子。高僧惠能曾在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了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他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菩提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大师的顿悟,使得菩提树名声大振,也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自此,南派禅宗自成一派,与北方渐悟禅教一起互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光孝寺作为岭南第一名刹,其建筑主体不仅在法林佛事弘扬中扮演者重要的场所角色,更是岭南传统文化中宝贵的建筑遗产。该寺是伴随着外来的佛教而产生的建筑类型,其独特的形式与传统建筑类型相互影响融合。虽然光孝寺在宋代已经成为了“羊城八景”之一,但是其底蕴却越来越深。《光孝寺志》载:“光孝寺原有十三殿六堂,三阁,二楼及僧舍坛台灯建筑物,号称“十房四院”,规模宏伟,妙相庄严,位岭南佛教丛林之冠”。现光孝寺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寺内空间恢阔,殿宇栉比,古木婆娑,环境幽雅。从建筑研究来说,光孝寺的平面布局是中国传统大型佛寺平面配置的典型,由中轴线起由南往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典、瘗发塔,西面有鼓楼、睡佛阁、西铁塔,东面有洗钵泉、钟楼、客堂、六祖殿等,形成了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