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常熟博物馆珍宝 再览帝师翁同龢奇闻

静心尽力

常熟博物馆位于常熟虞山东南麓、北门大街,为综合性历史博物馆。现拥有文物藏品1.1万多件,分书画、瓷器、陶器、玉石、金属、杂件、织绣、印章、石刻、碑帖、古籍文物等类。既有反映常熟历史文化、人物活动的珍贵实物资料,又有不同时代、不同门类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 明正德·官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碗。明代正德年间官窑青花瓷器珍品,体型硕大,青花色泽浓艳,庄重典雅。1956年2月征集,国家一级文物,1993年入选第三届中国文物精华展。<br> 釉色白中闪青,正德朝典型特征,在碗心双圈内饰一折枝牡丹,外壁绘缠枝牡丹八组,上下边饰分别为带状如意纹及覆体仰莲。底部以青花书“正德年制”楷书款。<div>  清乾隆 · 官窑珐琅彩过枝芙蓉花纹盘。清代乾隆官窑珐琅彩精品,胎薄如纸,釉质莹润,彩绘精湛,为极其罕见的宫廷御用瓷。1956年2月征集,国家一级文物。<br></div> 常熟博物馆馆藏丰富,珍品荟萃,全面而系统,享誉国内外。现拥有上至崧泽、良渚文化,下至近现代的各类藏品数量为20453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2件/套、二级文物266件/套、三级文物851件/套,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种,省级珍贵古籍名录25种。尤以明清书画、历代陶瓷、历代玉器、古籍善本、文玩、印章、碑刻、铜镜、钱币等九大门类为馆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考古、艺术价值。<div><br></div> 良渚文化 · 双龙连体环形玉佩。被学术界称为“良渚第一龙”1993年常熟练塘罗墩良渚文化遗址8号墓出土,以二龙首合一体的对称原理雕琢而成,在全国出土的9件良渚文化玉龙中绝对年代最早,距今约5200年,被学术界称为“良渚第一龙”。玉佩形如小璧,器表白中带淡黄、有赭红色瑕斑。中心孔对钻,留有较明显台痕,通体磨光。在边缘的一侧雕琢头向相对嘴唇合一的龙首各一,雕琢长度约占整个外缘的二分之一;另一半则自然合为双龙的龙身。<div>  良渚文化 · 神兽纹玉琮。全国同类玉琮中最精美者之一。良渚文化祭祀礼器,1983年常熟张桥嘉菱荡仁厚墩遗址出土,其上镌刻四面各六层共24组神人兽面纹图案,为全国同类玉琮中最精美者之一。国家一级文物。1992年入选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文物精华展”。<br></div> 谢桥钱底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器和张桥嘉菱荡出土的制作精美的玉琮、玉壁等代表了常熟的早期历史;石梅小学及福山等地出土的青瓷器则说明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常熟的兴旺;具有一定数量的唐代墓志更是在江南一带所少见。 博物馆内还有明永乐年间的甜白暗花碗,正德年间的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清雍正年间的瓷胎画珐琅彩花卉盆和清代著名画家王时敏的《仿古山水册》和王翠的《芳洲图》轴等,都是一级文物。以书画、陶瓷、玉器3大类为主。 常熟市博物馆现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足5300平方米,其主体馆舍破土动工于1989年,因受当时财力制约,直至1997年才建成开放。 常熟博物馆现有藏品质量和数量居全国县级市之首,常熟市博物馆以其资源优势和优质服务,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首批六个中小型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项目”的试点单位之一,全省也仅常熟馆一家。 常熟市博物馆现有最大的主展厅不足600平方米,无法承接较高层次的规模型展览,4个副展厅面积共为2000平方米。总布展面积常年仅可展出300至500件藏品。为了更好地发挥常熟市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扩建工程拟利用博物馆内后场空地,扩建以展厅为主的业务用房1000多平方米,以拓宽博物馆展厅阵地。扩建工程已在规划部署中。 常熟市博物馆以高科技的展示手段,向中外宾客展示馆藏的文物精品,参观者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全面详细地了解藏品。从2015年底开始,常熟博物馆投资60万元,对展馆进行改造,七大展厅都增加了高科技的展示手段。 在瓷器展厅,增加了裸眼三维成像系统,观众可以多角度近距离地观看瓷器精品,而大屏幕投影设备则向观众详细地介绍瓷器的知识。 展品下面的语音导览提示的标记,按下相应的数字键,就可以收听有关展品的相关信息。常熟市博物馆里有70多件馆藏精品的详细资料被输入到了这个语音导览系统内,观众只要拿着这个设备在博物馆里参观,凭着藏品编号,就能对藏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十分方便。<br> 清·王翚《芳洲图》轴。“虞山画派”创始人王翚巨作。清代“虞山画派”创始人王翚晚年山水巨作,近300年来历经常熟许氏家族和瞿氏铁琴铜剑楼秘藏。1982年瞿凤起捐赠,国家一级文物,1986年入载《中国古代书画图录》。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等,常熟人,清初最著名的山水画家。在画史上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清初“四王”,并为“虞山画派”创始人。《芳洲图》是王石谷76岁时为其好友许芳洲所作。是石谷晚年之精作。 2008年5月1日起,常熟博物馆率先在苏州地区实行免费开放,后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公布为全省174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十个重点单位之一。 2010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20年12月,被评定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翁同龢纪念馆 坐落在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系由翁氏故居修缮辟设而成,并于1991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翁氏故居是一所保存比较完善、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僚住宅,翁同龢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1990年, 翁同龢的玄孙美籍华人翁兴庆(万戈)先生将世业捐献给国家。其中的主体建筑"彩衣堂"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和开发文物资源,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的作用,弘扬名城常熟文化,常熟市人民政府曾多次对翁氏故居进行了修缮,并将实施翁氏故居全面修复工程列为2000年实事项目。扩展后的翁同龢纪念馆陈列内容主要有: 翁同龢生平事迹; 翁同龢文物、书法; 翁同龢主要著作及国内外研究、翁同龢的论文、信息。 綵衣堂为明代遗构,面宽三间14.98米,进深九架14.03米,前轩后廊,扁作梁架,柱粗础大,气势不凡。最让人动容的是构件木雕之精美,梁、枋、檩等处的彩绘画之完美,以及修旧如旧之用心。 现在各地不少翻新建筑的“纱帽厅”,木雕大都“依样画葫芦”,而在这里却显示着一种“原创”与古朴。而其苏式彩绘,则完全可以与苏州忠王府正殿一比,甚至在年代上或许要略胜一筹。 翁氏故居中的精华是主厅綵衣堂。引用简介如下:“建于明代,大约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年—1505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此房几易其主,先有姓桑的大户人家建造,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古琴家严天池居住过,清嘉庆年间藏书家张金吾也在此居住过。 道光三年(1833)翁心存(翁同龢之父)购得后,经扩建修缮,更名‘綵衣堂’,取自‘二十四孝’中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典故,作为孝养母亲之所。” 綵衣堂总体上集绘、塑、雕于一体,其存有的116幅彩画,题材丰富,绘制精致,部分画面施沥粉堆塑,堪称江南包袱锦彩画的上乘之作,是苏式彩绘的优秀代表作。想江南气候潮湿,五百多年间也难逃战乱,但能保存至今,依然光彩夺目,实为不易与罕见。 綵衣堂于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恢宏与完美,在我所见的保存至今的古建筑中是不可多得的,作为国保级的文物,其含金量是非常之高的。 翁同龢,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常熟翁氏家族中最杰出的人物。历任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并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在朝的四十余年,正值中国民族危亡、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以帝师之尊、枢臣之重,为国分忧。 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他反对妥协求和,主张抗击外侵,捍卫国土完整。在戊戌变法中,他力荐维新人才,力倡新政自强,力辅光绪变法。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为国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值得后世永久称颂。 "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展览分五大版块,分别为:"文化名门·仕宦世家"、 "恤民举才·清正廉洁"、"授读两帝·志育明君"、"力主抗战·抵御侵略"、"救亡图存·倡导变法",叙述翁同龢这位"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的人生历程,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翁同龢作为近代史上常熟第一人的政治家形象。 晋阳书屋位于思永堂的前院,自成"日"字形的独立院落,前通翁家巷门小巷。今存"晋阳书屋",陈列翁同龢书房情景,屋内陈设和布置显现了旧时书房的情景。 书案上摆放有文房四宝,后挂 翁同龢书"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对联拓片,右侧置有《二十四史》书柜。书屋对面厢房是休憩之处,内墙挂有四幅古代名帖拓片。 常熟状元历史陈列馆位于翁氏故居第六、七两进的清代建筑内,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展馆主要陈列有常熟状元展室、常熟宰相展室、常熟历代榜眼、探花、传胪名录和常熟历代进士名录等部分。<br> 状元展室有陆器、周虎等8位状元的画像、小传、故事、史料记载、手稿、书画、著作等;宰相展室介绍了巫咸、翁心存、翁同龢等常熟10位宰相的生平事迹。 <h1>  翁氏故居中的 "知止斋"为翁同龢父亲翁心存书斋之名,取《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久长"之意。翁氏的家训便是:禄厚贵知足,位高贵知止。<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扬州静力编辑制作</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4·2</b></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