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文图选录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之仪《咏苍髯》:年华易逝,情怀永存</b></div><br>在宋代文坛上,有一位名叫李之仪的杰出诗人。他不仅在诗词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更是一位历经沧桑的人生哲学家。李之仪生于公元1048年,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是沧州无棣人。他早年曾师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后来成为苏轼的门生,与秦观、黄庭坚等人交往密切。李之仪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真挚感人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更在后世广为传颂。<br><br>《咏苍髯》是李之仪晚年的作品,创作于他人生经历丰富、情感深沉的时期。这首诗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总结,更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诗中通过描绘从青丝到白发的转变,展现了人生中的沧桑与感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咏苍髯</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元代诗人】李之仪</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b></div><div><br></div><div>这句诗的意思是,从青丝变成白发只是一瞬间的事,年华老去应该向谁去诉说。如果春风有怜惜花的心思,能否让它再开一次,如同我已老去,能否让我再重回年少时的意气风发。</div><div><br></div><div>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老去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不再的无奈。年轻真好啊!<br><br>年年岁岁春意暖, 岁岁年年春不留。时间匆匆,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老去,但愿春天的风儿能够怜惜花儿的美好,愿意再给我一次重返青春的机会。</div> 开篇“白发青丝一瞬间”,李之仪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时光的无情。这一刻,我们仿佛能看见他回望过去的岁月,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希望与失落,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这一句,如同一个悠远的回声,唤起我们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思考。<br><br>“年华老去向谁言”,诗人继续深入挖掘年华老去的无奈与孤独。他以质朴的语言,诉说着岁月的无情,那些逝去的年华如同流沙般从指间滑落,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皱纹和苍苍的白发。这种孤独与无奈,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也是李之仪想要与我们分享的人生体验。<br><br>然而,李之仪并未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变迁。“春风若有怜香意”,他借助春风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春风轻轻吹过,似乎带着怜悯与温情,让人们感受到生命中的美好与希望。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br><br>最后,“可否许我再少年”,诗人以一种近乎祈求的语气,表达了对青春的留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即使白发苍苍,他依然怀揣着少年般的心境,渴望再次体验那份纯真与激情。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和希望。<br><br>在这首诗中,李之仪不仅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为线索,将人生中的起起伏伏、悲欢离合融入字里行间,更是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人生哲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尽管年华易逝,但只要我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便能找到生命中的美好与意义。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经历的写照,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总结。它教会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时刻,勇敢面对人生的变迁,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生活的美好和意义,让生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李之仪,北宋人,出生于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祖上也是名门望族。22岁进士及第,初任职四明、万全县令等。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皆其所能。《四库全书》称李之仪的文章“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体”。李之仪是苏轼门人之一,擅长作词。前人多将他与秦观、黄庭坚、贺铸相提并论。<br><br>这首《咏苍髯》用词简洁直白,像打油诗,不知道写于哪年哪种背景下,或是作者某个瞬间感慨所得,也未可知。无深意也不费解,但是很容易引发共鸣和共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