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秧歌

石小牛

<p class="ql-block">  陕北闹秧歌由来已久,相传北宋时就有。原谓‘阳歌’,是祭祀神灵的一项歌舞活动。《米脂县志.风俗志》记有:“春闹社,俗名闹秧歌,又名阳歌,言时转阳春,歌以乐。”如今陕北秧歌已经成为陕北黄土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p> <p class="ql-block">  陕北秧歌原是每年正月农闲或重大节日活动时必不可少的,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男女老幼身着艳丽的服装尽情地扭、尽情的唱、尽情地舞。那些年情的俊婆姨俊后生甩开手臂,扭着柔软的腰肢,迈着轻盈的舞步,将青春与活力尽显在脸上,将美与享受全集中在身上,而那些老年人也不甘示弱,跑旱船,赶毛驴,蛮婆蛮汉们的丑角表演,滑稽可爱,令人捧腹。</p><p class="ql-block"> 陕北秧歌还有一个繁荣与成熟时期,那就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那时老区人民为表达对毛主席党中央的热爱,自发的扭起秧歌去枣园给主席拜年,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及红军战士有时也情不自禁的一起和乡亲们扭秧歌。</p><p class="ql-block"> 延安和榆林两地区秧歌多年来一有暗中轻劲,两地秧歌可以说都有特色,齐鼓相当,可近年来,榆林市的秧歌明显超过延安,去年我十五在榆林过的,那真是人山人海,万民齐乐,今年延安过十五,是期待已久的,可到现场一看,却差强人意,秧歌队都是社区的老年人,而且都是老太太,男演员可以说看不到,都是老太太扮演的,以前延安秧歌都是各大口组织本系统的俊女帅哥们代表本系统出战,人人争先,个个争勇,朝气蓬勃,反观今之秧歌,老气横秋,没有朝气…我无意 贬低家乡的意思,只是有一点感想,如有不到之处,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p> <p class="ql-block">丑角夸张的化妆,滑稽的表演,令人捧腹</p> <p class="ql-block">新区管委秧歌队是整个秧歌队里最年轻的一支队伍</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来自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延安红鼓,也是一个亮点(这张来自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你瞧,仔细瞧,男演员,全是老太太扮的(这个来自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这一家人,也是个亮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是过完了。元宵节秧歌是期待已久的,但不尽人意,所以也无心拍摄,好在安塞腰鼓还算可以,给这次的汇演加了分,期待来年延安秧歌重振雄风,为延安的腾飞添加精神食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