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台民居(原创)

锦江秋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祝贺喀什分会场登春晚上元宵,演出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年10月,看过喀什古城,我从东门出来,过了车水马龙的吐曼路,向南,去高台民居。路边,我遇到了一位维吾尔老人,72岁,在缝制、出售维吾尔男人戴的帽子。他知道我在拍照,笑眯眯的,脸上流淌着和善与慈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入口处,一座伊斯兰风格、雄伟的门型建筑拔地而起,不拘一格、富丽堂皇。游客纷纷驻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台民居,历史上是与喀什古城连在一起的,或者说,是古城的一部分。为了防洪,那时住宅都建筑在同一块高地上。据当地百岁老人讲,几百年前,从帕米尔高原下来的一场大洪水,把高地从中间冲开,一分为二,形成了两块相对独立的区域。一块是现在的古城,另一块就是今天的高台民居。放眼周边,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古城与高台民居是同一个海拔高度,而周围都是平地,相差三、四层楼的高度。今天,纵贯南北的吐曼路,就是建在当年山洪冲开的豁口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喀什古城的一部分,高台民居同样有着600—1000多年的历史,甚至更久远。她同样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和商业重镇、四大古代文明的交汇地、古西域36国的中心,而且手工业、商业极为发达。这里有一种很细腻的陶土,维吾尔人叫“色格孜”。800多年前,人们就用它烧制碗、壶、盆、缸、烛台、儿童玩具等上百种陶器。高台民居内有一条小巷,“阔孜其亚贝希巷”(维吾尔语),就是给“高崖上的土陶”,留下的难以磨灭的记忆。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考古学家、艺术家、收藏家跋山涉水,为陶而来,负陶而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家土陶店,店主是今年72岁的吐尔逊•肉斯坦木。吐尔逊从17岁开始跟随爷爷、爸爸学习制作土陶,是喀什土陶第7代传人,也是这项国家级非遗的传承人,已经有了9位本地和天津福建的学徒。2006年,土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吐尔逊每年可以领到2万多元的补贴,让他更安心地制作土陶。古城成为国家5A景区后,土陶被更多的人熟知,也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艺品和收藏品。吐尔逊在古城木器巴扎那边,还有一个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撒榔头,也是历史留给高台民居的记忆。铁器作坊,突破老旧落后工具的桎梏,给祖先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而今成了游人观赏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住房,都是生土与杨木构建的,建材来源于当地。家族人口增加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或者扩展一圈,这样一代一代,层层叠叠,房挨房,楼连楼。街道曲曲弯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形成了象迷宫一样的若干条小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民居中最大的一个小广场,是老一代人聚集的场所,也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如今成了游客拍照、喝茶、休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维吾尔族非常喜欢花。街道旁、门旁、窗台旁、庭院里,凡有合适的地方,都种上了树木花草。街巷里是高大的杨树,庭院里是较矮的葡萄、石榴、无花果,窗台则是盆栽花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维吾尔族也非常喜欢音乐。常见的乐器有热瓦普、弹拨尔、都塔尔、卡龙琴、萨塔尔、木唢呐、达甫、纳格拉鼓等等。每逢喜庆的节日,弹奏者便会登上屋顶,敲起欢快的纳格拉,吹起琐呐,人们翩翩起舞,跳着狂热的、富有独特民族风的萨玛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9年,喀什投入8亿多,对古城景区全部传统民居进行加固改造,当然高台民居也在范围之内。目前,原住民大多迁到新城区,政府将老宅作为古迹保护、利用起来。从2022年游客拍摄的视频看,高台民居已是破败不堪,正在施工。到2023年秋,绝大部分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走到高台北部,看到有少部分民居,残垣断壁。不知是未来得及修,还是有意为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边新建了一座比较高的金属玻璃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可以眺望吐曼河、东大桥、吐曼桥、昆仑塔、喀什大学、友谊大厦等,我心中感叹古城与新城的对比,时代印迹如此鲜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点二十,我登上昆仑塔,用长焦镜头拍下了高台民居与周边的东湖、吐曼河、东大桥、吐曼桥,更清楚地了解高台民居的历史地位和周边环境。同时也感叹新城与古城的融合,丝滑、和谐,更感叹喀什市政府保留、修缮高台民居的长远眼光。如果为了一块地皮,或者为了城市的整齐划一,拆除了高台民居,那将是何等的愚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点半,我从昆仑塔返回,拍下了灯火辉煌的古堡,结束了对历史与现实的访问。高台民居虽已成遗址,但仍闪耀着耀眼的历史光辉,照亮今人前行的轨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资料源于网络和景区)</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三日拟稿</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