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潮州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前身为荔峰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开元寺建立以来,历代均有维修,原占地100亩,现存20.3亩,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天下名寺多是依山傍水,而潮州开元寺却位居闹市。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佛寺,是一组宫殿式的四合院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规模庞大,肃穆壮观,带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是一组较完整的宫殿式四合院建筑群。山门外的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全寺内分四进,分别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有廊厅,纵深60余米,建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住持厅等。整个开元寺古朴雅致,处处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的开元寺,经过多次的大规模重修,千年古刹又重放光彩。每天,前来朝拜旅游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至今已有1280多年的历史,仍稳守着闹市中的一片净土。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文革”期间,开元寺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196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开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悲殿</p><p class="ql-block"> 2000年2月19日,开元寺大悲殿举行奠基仪式,2001年2月9日正式鸠工启建,2005年4月历经四年精心构筑的巍峨大悲殿竣工。大悲殿在开元寺东侧(历史的原因,这里曾成了小商品市场和群众电影院),重檐歇山,红墙碧瓦,面阔30米,进深25米,(连脊)高12.85米,总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殿身面宽5间,进深4间,面积800平方米。山门、回廊、僧舍等建筑面积8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匾额“大悲殿”,为香港国际潮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所书。殿外周墙10幅青石浮雕、通雕和圆雕,其内容是《观经》里234个佛经故事,殿周有18根蟋龙大青石柱,荟萃了佛教文化特色和地方建筑、雕刻艺术,丰富了开元寺的景观,又为海内外信众和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新的朝拜观光的胜地。开元寺大悲殿内供奉的86尊应身化像,是国内第一座供奉86尊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大悲化身像的殿阁,是国内佛教汉白玉观世音化身像最多的殿阁。大悲殿的艺术装饰,风格古朴敦厚,造型秀美,色彩绚丽,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地方传统技艺,是古人智慧与现代智慧相结合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石经幢</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文物,经文革十年劫难,大量被毁,而所存仍然甚富: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四座石经幢,分别为5米8层、7米25层,由石雕构件迭砌而成,乃开元寺始建时所造,已历一千二百八十馀年,虽石表严重剥蚀、图象斑驳,但其线条明快、手法凝炼的雕刻如力士、覆莲、双龙夺宝等图案以及《准提咒》、《尊胜咒》及梵文尚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红铜香炉</p><p class="ql-block"> 大殿内一座造型典雅精巧的红铜香炉,炉沿镌刻汉文“开元寺禅堂香炉一座永远供奉三韩弟子任国祚”(三韩是新罗、百济、高句麓,即今之韩国与朝鲜)。据介绍为唐代来此参学的韩国僧人所赠,非常🈶佛缘,1986年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莅寺时,曾驻足观赏良久。</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建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殿脊以葫芦、雉尾为装饰。大殿和殿台四周的石栏板上,嵌有唐代石刻78块,敷衍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并刻有猴子莲花等动植物图案。殿前有1对石经幢上镌《准提咒》和《尊生儿》。</p><p class="ql-block"> 殿内神案前有元泰定二年(1325年),用陨石刻成的大香炉,净高15米,由大小6层叠成,上镌“天人献花”字样及走兽、蟋龙、变莲瓣、梅花鹿等图案,刀锋犀利,棱角分明,刻工精美,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殿内还有建于明末的金漆木雕千佛塔,璀璨夺目。塔基6个柱头分别刻成6尊力士,基座6面浮雕唐僧取经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基座的每个门洞,均置十八罗汉及二十四诸天尊塑像。</p> <p class="ql-block">栏楯和月台围栏</p><p class="ql-block"> 在大雄宝殿前栏楯和殿前月台围栏78块,分别雕刻“释迦牟尼出家”、“白马窬城”、“青山断发”等佛教故事;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触目皆是。栏正中“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的石刻大栏板,每字如斗大,也是唐代佛教艺术文物。</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潮州开元寺天王殿规模宏伟,殿身超宽,采用了非常存古的三川殿建筑制式,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面阔约为进深三倍,高9.85米(殿脊不计),殿面宽11间50.5米,进深4间15.77米,建筑面积 797平方米,为国内现存传统木构建筑之最。是全国汉地佛教寺院同类殿宇中最大的天王殿。殿中的柱子底部为石柱,到中间再接木柱,可防潮防震。可见此殿之宽,这样大规模的三川殿构造,常常出现在魏晋时期穿斗抬梁混合式屋架,并且使用了闽南潮汕地区特别的叠斗做法,开元寺天王殿更是使用了惊艳的十二叠斗,亦为叠斗层,殿内石柱却是典型的宋代瓜棱柱,虽然历经元明清历代重修,但仍不失早期南方建筑的一处珍贵实例,作为广东省最古老且最宏伟的早期建筑之一,开元寺天王殿门口还存放了一对唐代经幢,历经一千二百八十多年,价值很高。</p> <p class="ql-block"> 藏经楼中,珍藏着清代乾隆年间《龙藏》一部,系当时年居八十高龄的开元寺方丈静会法师餐风饮露,步霜踏雪,历尽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晋京所请,寺内的藏经楼保存着8大橱乾隆钦赐的雍正版《大藏经》7240卷,内有汉、番、梵对照本,还有木刻印刷的佛教故事、连环图卷,其数量之多,资料之全,为国内寺院所罕见。7240卷《大藏经》分装在724函中,当年只印100部,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已屈指可数。1987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出版署批准重印“龙藏”,因乾隆下诏撤毁部分经版和经书,致全书残缺不全,为补齐全书,文物出版社派员走访全国十多个省区寻找底本,以补缺损,最後在这里找到被乾隆毁版的四函经书,得以补版,足见其珍贵之极。</p> <p class="ql-block"> 潮州开元寺没有钟鼓楼,却有大铜钟殿内东侧悬挂着重三千馀斤、高1.7米,口沿105公分的大铜钟,是宋代政和四年三月(1114年)潮州金刚经社铸造供奉开元寺的,钟面平滑,工艺精良,无砂眼铸痕,历数百年天天撞击,仍音声悠扬,完好如新。</p> <p class="ql-block"> 唐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在全国曾经发生过重大战争的地方,建造大寺一座,以“开元”命名,这就是各地开元寺的由来。开元寺是唐玄宗为超度在水、陆战争中死亡战士的亡灵,下令在各地建造的寺院。可以说,哪里发生过残酷的大规模战争,哪里就有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地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开元路32号</p><p class="ql-block">门票:免费</p><p class="ql-block">交通:导航到潮州开元寺下车,牌坊街步行就可以到达。</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6:00-18:00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