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留下的十大遗产

华人影响 影响世界!

<p class="ql-block">  2月25日,刚过春节,杭州在乍暖还寒间气温骤降,春节期间树梢枝头刚刚催发的绿意,在寒意中显得瑟索而清冷。阴风冷雨之中,一代传奇浙商宗庆后悄然而逝。</p><p class="ql-block"> 一个时代的门扉也在他阖上眼后,轻轻地半掩了起来。门内,一段自改革开放以来徐徐展开的画卷光芒闪动,那是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在中国经济潮涌中留下的坚实足迹。</p><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潮汐更迭之间,逝者如斯,终不能止。而宗庆后离去的身影,是那个渐渐远去的时代里的一笔浓墨重彩。他的经历、故事、所思、所想,投射出一代民营企业家搏击风浪的不屈身影。</p><p class="ql-block"> 逝者已去,但飞鸿踏雪,所行必有迹。这位浙商领袖所留之余音,必如洪钟大吕,穿越漫长的时间长河,长鸣不息。</p> <p class="ql-block"><b> 一、“四千精神”</b></p><p class="ql-block">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四千精神”不过寥寥数语,描绘的却是一代浙商的沧桑岁月,以及以汗水与智慧在潮涌中搏击的缠斗与艰险。</p><p class="ql-block"> 如今,提及宗庆后,很多人常会提及他脚上数十年如一日的布鞋。那双看起来几乎是“焊”在他脚上的鞋子,正是昭示宗庆后成功道路的一大表征:即使身为知名企业的掌门人,他依旧一如既往,随时随地,向着征程,准备出发。</p><p class="ql-block"> 宗庆后也是浙商中有名的“超人”,这一印象来自于其数十年如一日对工作的热爱:创业以来,他几乎保持着每天工作16小时的状态,从不懈怠。</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初的一天,已是宗庆后人生的最后时段,一位与他交厚的浙商友人前往医院探望,见到他插着鼻管,依然躺在床上签署文件,与员工们交谈,坚持工作。这位友人也对记者表示,从几年前开始,他就劝宗庆后退居二线,好好休息,但宗庆后即使已是病中,却总是不肯。对于他一手拉扯长大、成为“王国”的娃哈哈,他始终牵挂,放心不下。生命不止,奋斗不停。</p> <p class="ql-block"><b>  二、创新精神</b></p><p class="ql-block"> 勇于创新,从不墨守成规,是宗庆后与娃哈哈成功之道的重要锁匙。</p><p class="ql-block"> 娃哈哈这个品牌,是数代人的童年记忆。娃哈哈AD钙奶、娃哈哈纯净水、娃哈哈营养快线……无数标杆性产品和它们的味道,勾勒出旧日时光与无忧过往。</p><p class="ql-block"> 而所有的一切,始于宗庆后的一次“跨界”创新。1987年,42岁的宗庆后决定创业。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年过四十已经少有勇气能接受挑战,放弃旧有的积累推翻重来,而宗庆后面向看似既定的命运,坚定地迈出了重新出发的步伐。他借了14万元,与人一起,承包了当时连年亏损的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p> <p class="ql-block">  此后,他戴着草帽、骑着三轮车的身影穿梭在杭州街头,叫卖棒冰、文具等。一开始的探索并未成功,宗庆后并不气馁,细心的他在送货的过程中发现,当时不少孩子都存在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令他看到了商机。1988年,国内第一款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营养液问世,从此后,娃哈哈走上了飞驰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40多年来,直至今天,娃哈哈的拳头产品AD钙奶依然在不断“焕新”:从2018年起,AD钙奶就推动了IP化打造,AD钙奶味的月饼、粽子、雪糕等产品不断“刷新”IP认知</p> <p class="ql-block"><b>  三、开拓精神</b></p><p class="ql-block"> 另一贯穿于宗庆后事业始终的特质,是其开拓精神。</p><p class="ql-block"> 1995年,在已经拥有AD钙奶等拳头产品的情况下,宗庆后决定进军瓶装水市场。对此,他曾解释,“当时最早做瓶装水的是广东(的企业),他们主要做蒸馏水,成本高,口感也差。后来,我们从美国进口了设备,成本低,口感也好。”宗庆后还特地为这款产品取了名,娃哈哈纯净水自此诞生。</p><p class="ql-block"> 而从那时开始,宗庆后对于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的热情便不断升级。</p> <p class="ql-block">  1999年,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立,始终专注于食品饮料行业生产线及装备研发;2001年,娃哈哈机电研究院成立,之后关注智能化技术,开始开发节能电机、工业机器人等;2017年,娃哈哈实施了工信部重点建设项目,对食品饮料流程制造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智能化饮料生产线;2021年7月,娃哈哈文成智能化饮料工厂项目正式签约; 2024年1月,娃哈哈文成工厂获评为“2023 年浙江省未来工厂”。一点一滴向新的开拓,终究汇聚成海,成就了宗庆后,也成就了娃哈哈。</p> <p class="ql-block"><b>  四、善于下沉</b></p><p class="ql-block"> 在不少企业家的眼里,娃哈哈是渠道下沉的“王者”。</p><p class="ql-block"> 曾有人如此描绘因娃哈哈而受到的震撼:他曾在中缅边境一个海拔2500多米高的镇子中的一家迷你小卖部里,看到娃哈哈纯净水、营养快线、AD钙奶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而作为对比,在那里,他甚至很难找到一包泡面。</p><p class="ql-block"> 1994年,娃哈哈开始建立“联销体”模式,与各级经销商深度合作,也令娃哈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特殊路径。对此,宗庆后曾这样说:“娃哈哈做生产,经销商搞销售,目标都是赚钱,赚钱才是硬道理。有钱赚了,什么都好说;没钱赚的时候,谁也不会跟你讲道理。”</p><p class="ql-block"> 通过多赢的分配机制,娃哈哈建立起了如毛细血管一般的营销网络:九州大地之上,几乎没有娃哈哈触达不到的地区。借此,娃哈哈的品牌和产品,也深深地埋进了国人的心海。</p> <p class="ql-block"><b>  五、乐于试错</b></p><p class="ql-block"> 在不少人眼中,宗庆后与娃哈哈的发展史上也有“污点”:娃哈哈曾一度进军过童装、白酒、超市等项目,但不少最终悄然收场,未见成效。</p><p class="ql-block"> 每至此时,常有人质疑宗庆后的决策。然而,创新与试错,是硬币的正反面。要创新,必然不能害怕犯错。屡败却依然敢战,勇者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走上胜利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试错的宽容度,体现出时代对于企业与企业家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时间一往无前,在改革开放40余年后的今天,初代民营企业家的成败多已在长河中沉淀。时间又总是残酷,败者常被遗忘,而胜者则在一年又一年的磨砺之中,被消解了所有困难的细节与咬牙迎难而上的勇气,只剩下辉煌的弧光,供人们观瞻,却鲜少有人能对其不易感同身受。他们被定格为成功者,但只看见胜利却不允许失败,本就违背经济发展规律。</p><p class="ql-block"> 年近八十的宗庆后,并不害怕失败,也不耻于试错,他的生命长河中,只是一次又一次,沉默地开启一场又一场新的阵地战。</p><p class="ql-block"> 战,且不回头。</p> <p class="ql-block"><b>  六、勇于担当</b></p><p class="ql-block"> 熟悉宗庆后与娃哈哈的人都知道,每逢岁末年初,娃哈哈常常在朋友圈“刷屏”:2021年度“风云浙商”颁奖礼的现场,宗庆后接受采访时表示,给员工准备了超6亿元的年终奖。今年2月2日,农历小年夜之时,娃哈哈年夜饭之时,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表示,再发6亿元年终奖。</p> <p class="ql-block">  对于宗氏父女而言,比起谈企业发展速度快慢,他们更乐意聊一聊员工福利。2021年,娃哈哈也曾因在杭州市中心为员工建造公寓而上了一波热搜,光荣成为“别人家的公司”。</p><p class="ql-block"> 达则兼济天下,宗庆后的心海中也不止娃哈哈。2000年,第一届杭州“春风行动”举办,从那时起,娃哈哈就坚持年年捐款,24坚持不懈,截至2024年1月,已经帮助5万多名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2024年,娃哈哈表示还将继续向“春风行动”捐款1000万元,届时累计捐赠善款将达到1.45亿元。而多年来,娃哈哈从捐资建设基础设施、设立奖学金到加强教育公益投入,对教育事业的资助已超过4.8亿元。</p><p class="ql-block"> 对于宗庆后代表的浙商群体而言,成就有担当的社会企业已是事业与理想的重要一部分。而娃哈哈之路,正是践行之道。</p> <p class="ql-block"><b>  七、实业报国</b></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宗庆后曾因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争执而上了热搜,话题在于两者对于“实体经济”的不同理解。</p><p class="ql-block"> 事过境迁,两位浙商代表人物孰对孰错早已无人问津,但宗庆后对于发展实业的执拗却在那一次争论中体现无遗。他也是浙商中致力于以实业报国的中坚人物。宗庆后曾总结创业以来的心得,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主业发展,坚守实体经济。能够经受住各种诱惑,踏实做好饮料主业,实现了比较稳健的发展。”2023年的年末,在接受《浙商》记者的一次采访时,宗庆后又再次重申:“新的一年,我们更将步履不停奋勇向前,扎根实业、做精主业、练好内功。”</p><p class="ql-block"> 数十年如一日,致力做好一个产业,以实业报国立心,宗庆后的眼光从不旁移。</p> <p class="ql-block"><b>  八、家国情怀</b></p><p class="ql-block"> 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娃哈哈的“家”文化在众多企业中独树一帜。作为“家庭”的大家长,一贯爱“操心”的宗庆后也总是想方设法为员工解决生活问题。</p><p class="ql-block"> 在住房问题上,宗庆后曾这样说:“我们老员工都有住房、汽车。最近我们还在造1300套的廉租房,这样我们后来的年轻员工也能够得到住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企业发展会更好。”对此,他解释,企业发展的成果让员工共享,才能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p><p class="ql-block"> “家文化”的执着,在不少与宗庆后同辈的企业家中颇为常见。这或许也与其创业奋斗历程有关:创业之初,宗庆后当时的团队中只有两位退休的教师。这也与大部分初代浙商的情况类似,起步之初,他们多数面临一穷二白的境地,囿于条件,多半以扁平化管理为主,固然其缺点在于缺少人才,但优势则是效率高、沟通成本低,这也是不少浙商企业能够在创业初期快速驶入发展轨道的重要秘诀。扁平化的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分外紧密,“家文化”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出现,几乎是一种必然。</p> <p class="ql-block"><b>  九、与时代同行</b></p><p class="ql-block"> 此前,在一次采访中,宗庆后说:“我们要做百年老店,就要紧跟时代创新,才能做到基业长青。”</p><p class="ql-block"> 历数娃哈哈的发展纵轴,不难发现,每一个发力跃起的节点,都吻合了时代潮流的节点。1988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问世,正是中国人口增长率较高,同时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美好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之时。对于孩子身体素质的关注,成为那一代家长的焦点。此后,娃哈哈的产品矩阵变化,同样符合这一规律。</p><p class="ql-block"> 而娃哈哈“联销体”模式的兴盛,同样得益于时代的浪潮: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令宗庆后的“下沉”战略有了用武之地,也拥有了不断扩增的消费者群体。</p><p class="ql-block"> 对于企业家而言,追随时代的足音是永远的命题。另一位企业家俞敏洪这样说:“我们非常幸运踏上了这样千载难逢的时代浪潮,有机会和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与抱负,获得事业和成就。”而这,或许正是这一群体共同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b>  十、与国家同频</b></p><p class="ql-block"> 作为改革开放浪潮下诞生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宗庆后一直将“产业报国,泽被社会”作为娃哈哈的发展理念。在许多公开场合发言中,宗庆后始终感念时代的机遇与国家的支持,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民营企业家要“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他也常表示,要“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下放心干、大胆干”。有国才有家,生于1942年的宗庆后对于“产业报国”的体悟或许较之常人更为厚重。而他与娃哈哈的发展,与中国之崛起息息相关。作为个体,只有在助推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才能实现自我发展,家国情怀,也是决定企业家胸怀与成就的关键因素。</p><p class="ql-block"> 旺盛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宗庆后自草莽的改革之初,走上民营经济发展的大舞台,慢慢走进自己的高光镜头下。而其意志与气质,也穿越时光,熠熠生辉。他与娃哈哈身上,折射着时代的璀璨光芒,也浸染了时代的一路风尘。</p><p class="ql-block"> 一路行来一路歌,一路繁花一路景。如今,一切归于尘埃,唯有基业常青,长存于世。</p><p class="ql-block">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央视悼念宗庆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型纪录片之宗庆后逝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致敬一代传奇</b></p><p class="ql-block">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今天共同来缅怀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宗庆后是浙商的旗帜,是浙商的标杆,他是首富,也是普通人。1987年,42岁的宗庆后靠着借来的14万蹬着三轮车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创业之路。</p> <p class="ql-block">  现在来看众多风靡一时的娃哈哈的产品,如今被大众称为网红鼻祖饮料,从那个时候开始也成为了几代人难以磨灭的青春记忆。随着娃哈哈集团的成长和壮大,2013年到2016年间,宗庆后曾经先后三次问鼎中国首富,但是这位中国首富却过着比很多的普通人更为简朴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很多媒体采访的时候看到宗老不只是一日三餐吃的清淡朴素,他身边的人透露,老板简谱惯了,一年的花费加起来不会超过5万,跟他的节约相比,在人才方面他却毫不吝惜。宗庆后说要让娃哈哈有活力,所以人才研发在他的预算里是不设限的。娃哈哈的老员工们都知道,公司预算在各个方面都很节约和严格,但唯独在人才和研发这两个方面完全没有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  央视主持人陈伟红曾经感叹:平常人到这个年纪,常态是颐养天年,但是宗老还在起早摸黑。他的回答异常简单:我感觉我做惯了以后不干事,反而感觉无聊,干事会觉得更加年轻,更加有活力。于他而言,娃哈哈是自己的整个人生。</p> <p class="ql-block">  身在国外的麦克阿瑟感慨:尽管宗庆后先生已离世,但他的创业精神会激励着新一代企业家们勇往直前,继续书写中国的商业传奇。致敬一代传奇浙商宗庆后,一路走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宗庆后——娃哈哈集团创始人</b></p> <p class="ql-block">  宗庆后(1945年10月12日-2024年2月25日),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祖籍浙江杭州。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生前是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浙商总会顾问、浙江省饮料工业协会会长、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连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p> <p class="ql-block">  1987年,宗庆后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了杭州上海校办企业经销部,通过代加工口服液进入市场。</p><p class="ql-block"> 1991年,宗庆后收购了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正式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从事饮料生产销售。宗庆后实施以儿童为目标的多品牌战略,不断推出新饮料。后又与法国达能组成合资企业,从儿童产品领域向成人产品领域拓展,先后推出了营养快线、爽歪歪等产品。</p><p class="ql-block"> 2007年,达能欲“强行并购”娃哈哈,最终宗庆后支付3亿欧元收购了达能剩余股份,重新完全掌控了娃哈哈。</p><p class="ql-block"> 2015年,宗庆后被聘为浙商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荣誉会长。</p><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宗庆后新成立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截至2023年,娃哈哈在全国建有81个生产基地、187家子公司,拥有员工近3万人,位居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p><p class="ql-block"> 2010年,宗庆后曾荣登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p><p class="ql-block"> 2012年,宗庆后重登福布斯首富宝座。</p><p class="ql-block"> 2018年荣获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评选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p><p class="ql-block"> 2022年荣获浙江省政府颁发的第七届“浙江慈善奖”。</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2023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公布,宗庆后以1000亿人民币的财富值,位列121位。同年11月6日,宗庆后卸任浙江红土创投副董事长。</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春节前,宗庆后因肺癌病重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9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物生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早年经历</b></p><p class="ql-block"><b> 幼年生活</b></p><p class="ql-block"> 宗庆后1945年10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东大街,家中共有兄妹五人。宗庆后排行老大,是南宋名将宗泽第 36 代子孙。祖父曾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父亲在国民党政府当过职员。</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期的宗庆后,生活非常困苦,父亲失业后只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p><p class="ql-block"> 尽管物质匮乏,但其父母在对宗庆后的教育上的要求依然非常严格。在母亲的教育下,宗亲后后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进入小学之后一直担任班干部。 17岁时,宗庆后随家人迁往杭州。 </p><p class="ql-block"><b> 下乡劳动</b></p><p class="ql-block">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宗庆后原本打算报考不要学费还能发给津贴的师范学校,但因不是贫下中农出身被拒之门外。</p><p class="ql-block"> 1963年,舟山马目农场在杭州招收知识青年,不论家庭成分均可报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报名前往位置偏僻、条件艰苦的马目农场,从事挖盐、晒盐、挑盐等工作,后来被评为舟山地区的“上山下乡积极分子”。一年后,马目农场收缩,宗庆后辗转后去往绍兴茶场,继续从事体力劳动。在农村劳作期间宗庆后不打牌、不喝酒、不串门,对亲近的异性朋友也避而远之,依旧保持着看书学习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年宗庆后(后排中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工作经历</b></p><p class="ql-block"><b> 返城顶职</b></p><p class="ql-block"> 1978年,随着知青的大批返城,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顶替了母亲小学教师的职位。但由于文化水平低,回城顶职的宗庆后被安排到了同属教育系统的杭州上城区邮电路小学工农校办纸箱厂当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做纸箱。</p><p class="ql-block"> 在校办工厂的10年间,宗庆后先后做过推销员,办过电扇厂、电表厂,曾蹬着三轮车到处送货,摆地摊等。</p><p class="ql-block"><b> 在职学习</b></p><p class="ql-block"> 1987年,宗庆后在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习企业管理。</p><p class="ql-block"> 1987年至1988年,宗庆后在浙江省电视大学学习企业领导学。</p><p class="ql-block"><b> 抓住机遇</b></p><p class="ql-block"> 1987年,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要对下属的校办企业经销部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并公开选拔经销部负责人。宗庆后看准机会,毛遂自荐,主动提出承担每年10万元的利润。而文教局要求的当年创利指标仅为4万元,按人均创利标准计算也已经远超当时国企的人均利润指标。该年5月1日,校办企业经销部在杭州城东清泰立交桥的北侧正式挂牌,主营业务是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由于手下仅有两名退休教师,宗庆后常常亲自蹬三轮车送货,因为薄利,宗庆后在杭州市上城区4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树立起很好的口碑,销售网络逐渐建成,利用学校渠道,宗庆后揽了不少代理经销生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47岁时的宗庆后(前排中间)</p><p class="ql-block"> 代理经销一种名为“中国花粉口服液”的营养品时,宗庆后发现这种口服液对增强学生体质有一定效果,但价格偏贵,他主动找到厂家要求提供简装品。降价后,“中国花粉口服液”变得供不应求,厂家的生产能力告急。宗庆后抓住机遇说服杭州计委筹建起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并征得原厂家同意上了一条灌装生产线。1987年11月底,日产量达一万盒的灌装车间在上城区清泰街160号落成,当年实现销售总额436万元,上缴利润22.2万元。</p><p class="ql-block"><b> 创建“娃哈哈”</b></p><p class="ql-block"> 1988年5月,校办企业经销部净资产已超800万元,员工壮大到了130多名。此时,宗庆后不再满足于代销,且消费者开始担心花粉液含有性激素,他决定尽快开发自己的产品。宗庆后敏锐地发现,保健品市场产品众多却没有一款是针对儿童专用的产品,他通过调研发现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因偏食而导致营养不良的问题,于是拿出5万元经费,决定开发儿童营养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宗庆后讲话</p><p class="ql-block"> 宗庆后找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系63岁的老教授朱寿民研制配方,为了请动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的技师张宏辉主持制造原液,宗庆后曾“三顾茅庐”还不惜把上城区教育局刚分给他的一套三室一厅让给张宏辉,自己一家三口仍挤在10平方米的旧房里。最终以桂圆、红枣、山楂、莲子等为原料的营养液制成,结合“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到1991年,年销售额已达到4亿元,净利润7000多万元。</p><p class="ql-block"> 同年,因生产规模扩大,宗庆后以8000万元兼并了资不抵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正式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兼并过来的2000多名员工有活干,宗庆后开始实施以儿童为目标的多品牌战略,层出不穷的推出新饮料,1996年宗庆后与法国达能组成合资企业,娃哈哈纯净水诞生,娃哈哈开始从儿童产品领域向成人产品领域拓展,1998年娃哈哈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p><p class="ql-block"> 为使原本的儿童品牌更好的进入市场,宗庆后用广告轰炸淡化娃哈哈原有的儿童概念,借用《我的眼里只有你》《心中只有你》《爱你就等于爱自己》等歌曲,走感性路线。2004年,娃哈哈实施“全面创新”战略,随后,营养快线、AD钙奶、爽歪歪等新产品不断推出,全线产品已超过48个。2012年,宗庆后又推出功能性饮料启力,截至2012年11月底,其销量已突破1.4亿罐。</p><p class="ql-block"> 1995年底,法国达能与娃哈哈达成合资意向,由娃哈哈以现有厂房、设备、土地出资,百富勤、达能以现金投资组建五家合资公司。</p><p class="ql-block"> 1996年2月29日,娃哈哈与达能达成商标转让协议,中方要使用娃哈哈商标,必须经过合资公司董事会通过,此后11年中,达娃双方陆续在中国设立了39家合资公司,这些合资公司由中方运营管理,同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p><p class="ql-block"> 2007年,达能欲以40亿元“强行并购”娃哈哈,宗庆后提出辞职后引发风波,最终商务部出面协调解决,宗庆后支付3亿欧元收购达能剩余股份,重新完全掌控了娃哈哈。</p> <p class="ql-block"><b>  多元发展</b></p><p class="ql-block"> 2017年年初,宗庆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开发了装炸弹的机器人,装铅锌电视的机器人,因为铅锌损害肺功能。”截至2019年,在该领域,娃哈哈已开发了高位高速码垛机、套标机、贴标机、理瓶机等输送包装机械;研发了采用机器人技术解决箱型物品自动装车的问题,包括并联机器人系列、SE4100机器人、SC4002/SC4005机器人、机器人码垛工作站、桁架式码垛机器人;承接了工信部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等多项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p><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27日,宗庆后新成立了一家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及最终受益人,并出任董事长一职。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机器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等。</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宗庆后卸任浙江红土创投副董事长。</p> <p class="ql-block"><b>  担任职务</b></p><p class="ql-block"> 宗庆后于1996年任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常务理事;1997年任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1998年任浙江省饮料工业协会会长;1999年任浙江省食品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是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代表大会代表。</p> <p class="ql-block"><b>  因病逝世</b></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春节前,宗庆后因肺癌病重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住院期间,宗庆后仍在办公,病房里有打印机、许多文件。宗庆后躺在病床上一边吸着氧,一边和同事商量着公司里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2024年2月22日,宗庆后在ICU病房抢救,经过救治身体情况平稳。2月25日10时30分,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 2月25日,部分杭州市民自发前往娃哈哈总部送花悼念宗庆后。[2月28日上午10时,宗庆后追思会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下沙基地(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10号大街与5号大街交叉口)举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