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6)十七世纪

Charles 沈

<p class="ql-block">荷兰的“黄金时代”(荷兰语:Gouden Eeuw)大致从1588年荷兰共和国成立到1672年的“灾难年”(Rampjaar)发生。在此期间,荷兰的贸易、科学发展、艺术和海外殖民在欧洲名列前茅。前半段从八十年战争开始到1648年结束,后半段持续到法荷战争爆发。在此期间,荷兰殖民主义者(其中许多人隶属于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在美洲、南部非洲和亚洲建立了贸易据点和殖民地,并受到强大的荷兰国家海军的保护。荷兰人在此期间还主导了三角贸易和大西洋奴隶贸易。</p><p class="ql-block">荷兰文化也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复兴。然而,到了17世纪末,与邻国的冲突以及经济影响力的下降导致了这一时期的结束。荷兰共和国在那个时代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海洋和经济强国之一的过程被历史学家 称为“荷兰奇迹”。 “荷兰黄金时代”一词在21世纪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该时期荷兰广泛参与奴隶制和殖民主义,并被包括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在内的荷兰多家博物馆所弃用。</p> <p class="ql-block">《海神吹响号角》,阿德里安·德·弗里斯(Adriane de Vries, 约1615 - 约1617),青铜,,高157厘米 。</p><p class="ql-block">这个海神是海王星神的随从,这座雕像曾经矗立在丹麦腓特烈堡(Frederiksborg)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巨大喷泉的十六座雕像之一。</span>。 1659年,瑞典士兵将这些雕像作为战利品带到了斯德哥尔摩。海神雕像最初位于喷泉池盆的边缘,水从他吹的贝壳中喷出。</p> <p class="ql-block">《天使扶着死去的基督》(Pietà with Angels),巴塞洛缪·斯普兰格(Bartholomeus Spranger, 1546-1611),铜版油画,约1587。</p><p class="ql-block">天使在基督的坟墓前支撑着他的尸体。篮子里有他受难的用工具,钉子和荆棘冠。这幅小而激动人心的描绘旨在表达个人的虔诚,唤起同情心以及对死后救赎的希望。巴塞洛缪斯·斯普兰格是16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也是布拉格鲁道夫二世皇帝的宫廷画家,其非凡的艺术作品享誉国际。</p> <p class="ql-block">《西庇阿的大陆》(The Continence of Scipio),卡雷尔·范·曼德一世 (Karel van Mander I, 1548-1600)铜版油画,1600年。</p> <p class="ql-block">这里描绘的是古典时期宽容和克制的著名例子。征服迦太基后,罗马将军西庇阿将他作为战利品收到的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还给了她的未婚夫。他甚至还回了她父母送的礼物。范曼德喜欢明亮的色彩,这些色彩与景观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塞法勒斯和普罗克利斯》(Cephalus 和 Procris),弗朗索瓦·斯皮林(François Spiering)工作室(约1593年 - 约1610年),羊毛和丝绸,高354厘米。</p><p class="ql-block">因为塞法勒斯想知道他的妻子普罗克里斯是否对他不忠,他试图变相引诱她。在她似乎屈服的那一刻,他向她展示了他的真实面目。深感不安的普罗克里斯逃到了女神戴安娜身边,但后来又回到了她丈夫身边。在前景中,戴安娜和普罗克里斯道别。</p> <p class="ql-block">挂毯细部。</p> <p class="ql-block">挂毯。</p> <p class="ql-block">挂毯细部。</p> <p class="ql-block">三幅肖像。</p> <p class="ql-block">《罗吉尔·勒维特的肖像》(Portrait of Rogier Le Witer),雅克·约登斯(Jacques Jordaens, 1593-1678),布面油画,1635年。</p><p class="ql-block">作为安特卫普(Antwerp)的大施舍者,商人勒维特负责收集慈善礼物。桌子一角有一个与此功能相关的物品,即一个祭盘,上面刻有“[A]lemos[e] 1623”字样,即勒维特就任这一职位的年份。这个戴着脚链的小雕像表明这些施舍是为囚犯准备的。</p> <p class="ql-block">《凯瑟琳娜·贝哈格尔肖像》(Portrait of Catharina Behaghel),雅克·乔登斯(Jacques Jordaens,1593-1678),布面油画,1635年。</p><p class="ql-block">乔登斯描绘的凯瑟琳娜·贝哈格尔坐在华丽的背景前,这一点在他为凯瑟琳娜的丈夫罗吉尔·勒维特 (Rogier Le Witer) 创作的肖像中反复出现。和他一样,她都是正面展示,这在17世纪的肖像画中是罕见的。她的衣服、珍珠和奖章证明了她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马格达莱娜·德·库珀的肖像》(Portrait of Magdalena de Cuyper),雅克·约登斯(Jacques Jordaens, 1593-1678),布面油画,约1635年。</p><p class="ql-block">这位老妇人是罗吉尔·勒维特(Rogier Le Witer)(邻)的母亲。她戴着一顶黑寡妇帽,穿着一件有点老式的斗篷。她手里拿着手帕和祈祷书,祈祷书象征她的虔诚。这幅肖像与旁边悬挂的两幅肖像属于同一幅肖像。这个系列仍然完好无损是很了不起的。</p> <p class="ql-block">《奥德修斯与娜乌西卡的会面》(The Meeting of Odysseus and Nausicaa&nbsp;),雅克·乔丹斯(Jacques Jordaens, 1593-1678),布面油画,约1630-1640年。</p> <p class="ql-block">乔丹斯是安特卫普(Antewerp)最著名的多才多艺的画家之一。在这里,他诠释了荷马《奥德赛》中的一个情节。奥德修斯在遭遇船难后,赤身裸体,精疲力竭,吓坏了娜乌西卡公主和她的侍女们。她的父亲最终帮助他回到自己的王国。</p> <p class="ql-block">《身份不明的理事会集体画像》(Group Portrait of an Unidentified Board of Governors),托马斯·德·凯泽(Thomas de Keyser, 约1596–1667),布面油画,约1625-1630年。</p> <p class="ql-block">行会、机构和企业的管理者为自己被描绘成一个群体而感到自豪。这三位身份不明的先生显然与金钱和贵重物品有关。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硬币和一个漂亮华丽的天平,用于称量黄金和其他贵重物品。中间的那个人拿着一张信用证。他们很可能是银行家。</p> <p class="ql-block">《男子半身像》(Bust of a Man),亨德里克·德·凯泽一世(Hendrik de Keyser I, 1565-1621) ,彩绘赤陶,橡木底座,1606年。</p><p class="ql-block">亨德里克·德·凯泽用赤陶(烧制的粘土)制作了半身肖像,然后用自然色彩进行了涂装。此类肖像比大理石雕塑便宜得多。这个半身像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橡木底座。才华横溢的德凯瑟既是一位雕塑家,又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p> <p class="ql-block">《垂钓灵魂》(Fishing for Souls),阿德里安·皮特斯·范·德·维纳 (Adriaen Pietersz van de Venne, 约1589-1662),木板油画,1614年。</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信奉新教的北荷兰人,右边是信奉天主教的南方人。双方都在分隔他们的宽阔河流中寻找灵魂。新教徒的渔获量比天主教徒多。此外,左边阳光明媚,树木茂盛。这来自一首诗:正义的人必像结果的树一样茂盛,叶子永不枯萎。</p> <p class="ql-block">北荷兰人,新新教。</p> <p class="ql-block">南方人,信天主教。</p> <p class="ql-block">《欢乐聚会》(Merry Company),伊萨克·埃利亚斯(Isaak Elias, 活跃于约1629年),木板油画,1629年。</p> <p class="ql-block">桌子周围的人物暗示了五种感官。带着哈巴狗的女人代表嗅觉,拿着一张纸的人是视觉,唱歌的情侣是触觉;拿着酒杯的红衣男子是味觉;“琵琶”演奏者是听觉。他们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洪水》的画。这是一个警告:生活不仅仅是纯粹的感官享受。</p> <p class="ql-block">《冬季风景,滑冰人群》(Winter Landscape with Ice Skaters),亨德里克·阿弗坎普(Hendrick Avercamp, 1585-1634),木板油画,约1698年。</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利用高视角,使其成为严冬期间人类和动物活动的样本。数百人在冰上活动,其中大多数是为了娱乐,其他人则出于迫切需要而工作。阿弗坎普并没有回避可怕的细节:在左边的前景中,乌鸦和狗正在吃一匹冻死的马的尸体。</p> <p class="ql-block">《宴会静物》(Banquet Still Life),阿德里安·范·乌得勒支(Adriaen van Utrecht, 1599-1651/52),布面油画,1644年。</p> <p class="ql-block">阿德里安·范·乌得勒支在这里展示了他几乎可以画任何东西,从昂贵的餐具到玻璃、水果、中国盘子里的巨大龙虾、切开的馅饼等等。鉴于其明显的低视角,这幅大画很可能应该悬挂在烟囱架上。</p> <p class="ql-block">《讽刺约翰·范·奥尔登巴内维尔特的审判》(Satire on the Trial of Johan van Oldenbarnevelt),科内利斯·萨夫特勒文(Cornelis Saftleven, 1607-1681),布面油画,1663年。</p> <p class="ql-block">1619年,大议长(Grand Pensionary)约翰·范·奥尔登巴内维尔特被指控犯有叛国罪,被特别法庭判处死刑。莫里茨王子涉嫌参与其中,有人猜测这是一场假审判。画家萨夫特勒文将法官们描绘成威胁年长的奥尔登巴内维尔特的凶猛动物。纸上刻着“Trucidata Innocenta”(被谋杀的无辜者),指的是奥尔登巴内维尔特的支持者乔斯特·范登冯德尔(Joost van den Vondel)针对审判所做的尖刻讽刺剧。</p> <p class="ql-block">《冠军庆典》(The Fête champêtre),德克·哈尔斯(Dirck Hals , 1591-1656),木板油画,1627年。</p> <p class="ql-block">17世纪的公众一定会对这一有趣的奇观感到高兴,但是观众也会意识到其隐藏的信息:地球上的生活不仅仅是吃喝玩乐。一个有说服力的细节是被锁链锁住的猴子:猴子代表有罪的人,他让自己被自己的基本本能所束缚。</p> <p class="ql-block">人物细部。</p> <p class="ql-block">人物细部。</p> <p class="ql-block">《奥兰治-拿骚家族的纹章外衣,约翰·斯莫特拥有》,丝绸、亚麻、金属线,1647年制作。</p><p class="ql-block">没有一件衣服比这件更具象征意义了:正面、背面和袖子上都绣有奥兰治-拿骚王子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 (Frederick Hendrick) 的纹章。这件“纹章外衣”是为1647年5月10日在代尔夫特举行的国葬而制作的。在游行队伍中携带它以显示死者的地位和等级。是个传令官穿着这种长袍,第五件象征着死去的王子,挂在一根杆子上。</p> <p class="ql-block">《弩手行会庆祝明斯特条约的宴会》(<span style="font-size: 18px;">Banquet at the Crossbowmen’s Guild in Celebration of the Treaty of Münster</span>),巴塞洛缪斯·范·德·赫尔斯特(<span style="font-size: 18px;">Bartholomeus van der Helst),</span>1648 年,布面油画,高232厘米,长547厘米。</p> <p class="ql-block">1648年6月18日,阿姆斯特丹弩手行会正在举行宴会。当时签署了《明斯特条约》,标志着与西班牙战争的结束。民兵连的队长们握手以示和平,并传递饮酒的角杯。鼓上的诗颂扬了阿姆斯特丹武装民兵的喜悦,他们的武器从此可以入库了。</p> <p class="ql-block">明斯特和约 (1648)</p><p class="ql-block">1621年,两国十二年休战协议结束后,西班牙和荷兰共和国之间的战争重新爆发。不过,现在已经不再是休战前的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人们发出了支持和平的声音,特别是在阿姆斯特丹等荷兰贸易城镇,继续战争被认为是毫无意义且代价高昂。</p><p class="ql-block">1640年代,西班牙寻求和解以政治解决冲突。总督腓特烈·亨利本人作为军队领导人在对抗西班牙人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也在这一时期成为了和平的倡导者。这最终使得1648年在明斯特达成协议。和约的规定之一是荷兰占领的亚洲、非洲和美洲领土得以保留。因此,库拉索岛、阿鲁巴岛、博内尔岛、圣马丁岛、萨巴岛和圣尤斯特歇斯岛自1648年起就属于荷兰。</p> <p class="ql-block">《优雅的情侣们求爱》(Elegant Coupless Courting),威廉·皮特斯·布伊特维奇(Willem Pietersz Buytewech,约1592-1624年),布面油画,约1616-1620年。</p> <p class="ql-block">坐着的女人想通过向年轻人提供玫瑰花蕾来引诱他。他却转过身子,把手放在他的狗(他明智的导师)的头上。他不用担心会受到任何伤害。而另一对夫妇却选择了肆意的爱情,他们把象征婚姻的手套丢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的颜料盒》,荷兰,约1640-1660年制作, 橡木、油漆。</p><p class="ql-block">这个小颜料盒的抽屉里装满了17世纪和18世纪的罐子、瓶子和碗,里面有颜料残留。这个盒子看来已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也有可能是艺术家工作室里一件好看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颜料盒的内外都有风景和骑兵战斗的场景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奥瑞斯特斯和皮拉德斯在祭坛上争论》(Orestes and Pylades Disputing at the Altar),彼得·拉斯特曼(Pieter Lastman, 约1583-1633),木板油画,1614年。</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古希腊的故事。奥瑞斯特斯和皮拉德斯(左)试图从神庙偷走戴安娜雕像(左背景)时被捕。他们中的一个人必须死。在祭坛上,朋友们争论谁将为对方献出生命。画家拉斯特曼密集的构图、明亮的色彩和人物富有表现力的姿态等,所有这些都对年轻的伦勃朗产生了影响。</p> <p class="ql-block">《明斯特条约的签署》(The Ratification of the Treaty of Münster),杰拉德·特尔·博赫(Gerard ter Borch, 1617-1681),铜版油画,1648年。</p><p class="ql-block">这描绘了一个异常重要的历史时刻:荷兰和西班牙签署和平条约,结束了持续80年的战争。该活动于 1648年5月15日在德国明斯特市市政厅举行。荷兰代表在左边,西班牙代表在右边。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有两份条约副本,被放分别在小箱子里,并交付给海牙和马德里。</p> <p class="ql-block">《弗雷德里克·亨利,奥兰治王子》(Frederick Henry, Prince of Orange),米契尔·詹斯·范·米耶维尔特 (Michiel Jansz van Mierevelt,1566-164 年) 工作室,布面油画,约1632。</p><p class="ql-block">弗雷德里克·亨利王子在他的宫廷画家米契尔·范·米耶维尔特 (Michiel van Miervelt) 的面前摆出一副真正的指挥官的架势。后来,画家的工作室制作了该肖像的种种复制品,包括这里展出的一幅。这幅复制品是受鹿特丹海军部委托制作的,与奥兰治朝代其他成员的肖像一起悬挂在议会大厅中。</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东印度群岛探险返回阿姆斯特丹》(The Return to Amsterdam of the Second Expedition to the East Indies),亨德里克·科内利斯·弗鲁姆(Hendrik Cornelisz Vroom,1566-1640),布面油画,1599年。</p><p class="ql-block">1598年,在雅各布·科内利斯·范内克 (Jacob Cornelisz van Neck) 的指挥下,八艘荷兰船​​只启航前往印度尼西亚群岛。一年后,即1599年7月19日,四艘船只先从班塔姆(爪哇)返回。其他船只则驶向摩鹿加(马鲁古群岛)。后来,他们满载着肉豆蔻、肉豆蔻和丁香,也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希斯和他的仆人托马斯·希斯和侄子扬和安德里斯·希斯》(Thomas Hees and his Servant Thomas and Nephews Jan and Andries Hees),米契尔·范·穆歇尔(Michiel van Musscher, 1645-1705),布面油画,1687年。</p><p class="ql-block">托马斯·希斯曾在阿尔及尔、突尼斯和的黎波里担任外交官(如书中地图所示)。在那里,他谈判释放了被征召为奴隶的荷兰水手。与此同时,他买下了站在自己身后的非洲年轻人托马斯,他17岁,赤脚,脖子上戴着铁环,表示奴隶制和所有权。</p> <p class="ql-block">《荷兰大使前往伊斯法罕》(The Dutch Ambassador on his Way to Isfahan),扬·巴普蒂斯特·维尼克斯 (Jan Baptist Weenix,1621-c.1659),布面油画,约1653-1659。</p> <p class="ql-block">1651-1652 年间,荷兰大使琼·库内乌斯 (Joan Cunaeus) 和他的秘书科内利斯·斯皮尔曼 (Cornelis Speelman) 前往波斯的伊斯法罕,以促进马匹和丝绸贸易。斯皮尔曼描述了这次旅程、奢华的接待和对古代考古遗址的参观。这两位先生可能是由阿巴斯港的苏丹陪同。库内乌斯大使穿着一件丝绸斗篷,这是国王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时钟和火药牛角》。这个时钟最初是作为商品出售或作为礼物。钟被挂在“安全屋“(Save House)里,作为在漫长的极地夜晚唯一提供时间感的手段。 1596年12月3日,天寒地冻。巴伦支和范·海姆斯凯克离开时,将一封告别信塞进了火药牛角里。三个世纪后,人们重新发现了牛角,里面的信仍然存在。由于这封信易碎,无法展示。</p> <p class="ql-block">《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船Witte Leeuw号的瓷器和胡椒》(Porcelain and pepper from the VOC trading ship the Witte Leeuw),中国,约1613,瓷器、胡椒</p><p class="ql-block">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将昂贵的亚洲商品带到了荷兰。有时,船会在海中沉没,就像1613年 Witte Leeuw 号一样。1976年,除了瓷器(完整的碎片和碎片)外,还发现了一批胡椒。一些瓷器碎片与船的残骸或海床结合在一起。和海底。在贝壳堆里,精致的白酒杯被粘的一块铁上。</p> <p class="ql-block">《荷兰东印度公司瓷器,来自Witte Leeuw号》</p><p class="ql-block">161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Witte Leeuw号船在大西洋圣赫勒拿岛(Saint Helena Island)海岸沉没。船的货舱里装满了香料、宝石和瓷器。该沉船于1976年被发现,其后的几年里,大部分货物被打捞出来,并进行了研究。这一发现说明了161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运往荷兰的瓷器种型。</p> <p class="ql-block">《中国瓷器》,中国,1600-1650年,硬质瓷、釉下蓝色。</p><p class="ql-block">中国陶工不仅向荷兰人供应他们的产品,还向其他买家供应产品。赤腹和尚的盘子和河边两人的盘子是为日本行家制作的。带有马和蚱蜢图案的小盘子是为欧洲客户准备的。</p> <p class="ql-block">《阿德拉国王的王冠》(Crown for the King of Ardra),英格兰,约1664年,黄铜、玻璃、天鹅绒。</p><p class="ql-block">这顶王冠原本是作为外交礼物送给阿德拉(西非的一个王国)国王,以促进与在被奴役的非洲人的贸易。随着荷兰西印度公司 (WIC) 的到来,西非人口贩运和奴役的性质和程度发生了变化。除了人们现被运往其他大陆之外,殖民制度还使被奴役的人可以传代并与肤色相关。</p> <p class="ql-block">《找到摩西》(The Finding of Moses),莫伊塞斯·范·温布鲁克(Moyses van Wtenbrouck, 约1590/1600-1645/47),木板油画,约画于1625-1627年。</p><p class="ql-block">在沐浴的妇女中间,可以看到婴儿摩西被费了一番力气才从冲上岸的灯芯草篮子里抬起来。溫布鲁克明确表示,这个圣经故事发生在埃及:前景是一座长着狗头的狮身人面像,背景是一座杂草丛生的方尖碑。</p> <p class="ql-block">《冬天的寓言:一个年轻女子在火盆上暖手》(A Young Woman Warming her Hands over a Brazier: Allegory of Winter),塞萨尔·博蒂乌斯·范·埃弗丁根(Cesar Boetius van Everdingen,1617-1678),布面油画,约1644-1648年。</p><p class="ql-block">年轻女子在一盆灼热的煤炭上暖手。她是冬天的化身。这个季节通常由穷困老人来代表,年老是因为年终将至,贫穷是因为冬天庄稼不长。范·埃弗丁根选择一位年轻、衣着华丽的女性是相当不同寻常。</p> <p class="ql-block">《潘和西林克斯》(Pan and Syrinx Cesar),塞萨尔·博蒂乌斯·范·埃弗丁根<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Cesar Boetius van Everdingen,1617-1678),木板油画,约1637-1640年。</p><p class="ql-block">永恒淫荡的森林和田野之神潘将目光投向了戴安娜女神的追随者贞洁的仙女西林克斯。当西林克斯的逃亡之路被一条河流挡住,而潘即将制服她时,她变成了高高的芦苇。潘用芦苇制作了一套烟斗。画家范·埃弗丁根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了逃跑的西林克斯身上,而在黑暗的森林里很难发现潘。</p> <p class="ql-block">《戴大帽子的女孩》(Girl in a Large Hat) ,塞萨尔·博蒂乌斯·范·埃弗丁根(Cesar Boetius van Everdingen, 1617-1678),布面油画,约1645-1650年。</p><p class="ql-block">戴着异国情调的宽边遮阳帽、露出肩膀的女孩,手托装有水果的篮子(明确无误的色情暗示)。这幅画原本用来高挂在墙上,门或壁炉架上方,所以那个女孩朝下看我们。</p> <p class="ql-block">农民克米斯》(Peasant Kermis),大卫·特尼尔斯(David Teniers, 1610-1690),布面油画,约1665年。</p><p class="ql-block">特尼尔斯乡村节日场景中的农民通常行为无可挑剔。他们边吃边喝,随着风笛音乐跳舞,或者只是站着聊天。在这欢乐的场景中,唯一的问题是由饮酒引起的,左边前景中的男人无法站立。图中的颜色明亮欢快,有些人穿上新洗的白衬衫和白围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乡村旅馆前的人物》(Figures before a Village Inn),</span>科内利斯·萨夫特利(Cornelius Saftleven, 1607-1681),木板油画,1642年。</p><p class="ql-block">一场风暴正在酝酿。左边的那个人显然已经喝得太多了,但还点了更多。蓝衣男子的匕首预示着麻烦。右边的夫妇三心二意地做爱。而那个肥胖的贫道专于他的纸牌游戏……他不是发誓贫穷吗?怕不会有好结局。</p> <p class="ql-block">《醉汉》(Topers),扬·彼得·范·鲍尔沙伊特(Jan Pieter van Baurscheit, 1669-1728),安特卫普,约制作于1700年,红陶。</p><p class="ql-block">这对两个醉汉描绘是暴饮的象征。该雕塑表达的观念是:过量饮酒有损职业道德并导致懒惰。雕塑家的灵感可能来自流行戏剧中的一个场景,这些懒惰的角色经常出现在戏剧中。</p> <p class="ql-block">《男人肖像》(Portrait of a Man),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 1582-1666),布面油画,约1635年。</p><p class="ql-block">男人侧身坐下,手臂搭在椅背上。似乎他刚刚转过身,看到了一位不速之客。表现手法自由散漫,笔触清晰可见。这在当时是一幅不同寻常的非正式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女人肖像》(Portrait of a Woman),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 1582-1666),布面油画,约1635年。</p><p class="ql-block">与充满活力的男人肖像相比,这个男人的妻子的画看上去更为正式。传统的姿势,上身稍微向左。她直视着观众,嘴唇微微张开,似乎正要说话。她脸上的颜料比她丈夫的要薄得多,完美地暗示了女性皮肤的柔软。</p> <p class="ql-block">《嘉兰朋友们》(Gallant Company),彼得·科德(Pieter Codde, 约1599-1678),木板油画,1663年。</p><p class="ql-block">两位绅士走进房间,一位抱着鹧鸪,另一位抱着野兔。然而,从他们一尘不染、优雅的服装,他们不可能刚刚狩猎归来。对于17世纪的观众来说,这幅画的双重含义是显而易见的。荷兰语中“打野兔”和“打鸟”也是粗俗地用来表示“做爱”。所以,男人们是在寻找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