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2)荷兰大师 伦布朗,维米尔

Charles 沈

<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第三层展出荷兰“黄金时期”(1609-1772年)的作品,有诸多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三楼的前厅。</p> <p class="ql-block">前厅的壁画和花窗玻璃。</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右)。</p> <p class="ql-block">“名人堂”与前厅垂直,特别气派。</p> <p class="ql-block">“名人堂”的另一头,是荷兰最出名的画家伦勃朗的巨作《夜巡》。</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1606-1669)从他的家乡莱顿的画家雅各布·范·斯瓦嫩堡(Jacob van Swanenburg)那里学习了他的技艺的基础知识。随后他搬到阿姆斯特丹,在彼得·拉斯特曼的工作室工作。这一决定充分说明了年轻的伦勃朗的雄心:拉斯特曼当时是荷兰北部最重要的历史画家之一。学徒期结束后,伦勃朗回到莱顿,与扬·利文斯密切合作了几年。他在那里主要以小型历史画作成名。</p><p class="ql-block">1631 年,伦勃朗永久定居阿姆斯特丹。他很快就成为一位备受追捧的肖像画家。他还继续描绘圣经、神话和历史中的场景。他的另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向众多涌向他求学的学生收取的高额费用,首先是在莱顿,然后是阿姆斯特丹。其中许多学生,包括格里特·杜(Gerrit Dou)、费迪南德·波尔(Ferdinand Bol)、尼古拉斯·梅斯(Nicolaes Maes)和卡雷尔·法布里蒂乌斯(Carel Fabritius),后来都成为了成功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夜巡》(The Night Watch) 伦勃朗·凡·莱恩 (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布面油画,1642年。</p><p class="ql-block">伦勃朗最大、最著名的画作是为阿姆斯特丹民兵团(犹如今日的民营保安公司)的三个总部之一创作的。这些平民士兵团体保卫城市免受攻击。伦勃朗是第一个画出正在行动的所有民兵。<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卫兵们正在列队,</span>身着黑衣的队长下令出发。伦勃朗利用光线聚焦于特定的细节,例如团长的手势和前景中的年轻女孩。她是民兵团的吉祥物。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幅画被认为代表了夜间场景,后来才有了</span>“夜训”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画的边上,有各种文字的解说牌,供观看者按图索骥。</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人群最多最挤的的就是这幅画前边。</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布料行会的看守,被称为“工团”》(The Wardens of the Amsterdam Drapers' Guild, Known as 'The Syndics'),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 年),布面油画,1662 年。</p> <p class="ql-block">督察组对染布质量进行了检查。伦勃朗描绘了他们从工作中抬起头来,仿佛对他们的到来感到不安。这种艺术装置是一种巧妙的方式,可以活跃场景并吸引观众。伦勃朗的这幅晚期作品不仅证明了他无尽的创造力,也证明了他在阿姆斯特丹市民中的受欢迎程度。</p> <p class="ql-block">《艾萨克和丽贝卡,被称为犹太新娘》(Isaac and Rebecca, Known as ‘The Jewish Bride’),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布面油画,约1665-1669年。</p> <p class="ql-block">人们将自己描绘成历史人物是很常见的。这个男人和女人选择了圣经中的一对恩爱夫妻艾萨克和丽贝卡。伦勃朗一反传统,以厚重、厚涂的绘画方式描绘了这对亲密而私密的时刻。随后,他用调色刀对颜料进行处理,创造出闪闪发光的、雕塑般的浮雕感。</p> <p class="ql-block">《旗手》(The Standard Bearer),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布面油画,1636年。</p><p class="ql-block">伦勃朗和军旗自豪地站在柱子旁,这是坚韧的象征,他的匕首触手可及。军旗是民兵或军队的旗帜。他们用生命捍卫了这个标志。当伦勃朗创作《旗手》时,他刚刚开始画自己,并正在尝试一种宽松的绘画风格。伦勃朗以自己为模特,海象胡子的脸显然是他自己的。</p> <p class="ql-block">《扮作使徒保罗的自画像》(Self Portrait as the Apostle Paul),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布面油画,1661年。</p><p class="ql-block">这是伦勃朗第一幅也是唯一一幅以圣经人物为幌子的自画像。手稿和从斗篷中伸出的剑是保罗的传统特征。就像伦勃朗在同一时期画的其他使徒一样,保罗也是一个真实的、平凡的人。通过在这里使用自己的肖像,伦勃朗鼓励与圣人的直接联系。</p> <p class="ql-block">这是伦勃朗第一幅也是唯一一幅以圣经人物为幌子的自画像。手稿和从斗篷中伸出的剑是保罗的传统特征。就像伦勃朗在同一时期画的其他使徒一样,保罗也是一个真实的、平凡的人。通过在这里使用自己的肖像,伦勃朗鼓励与圣人的直接联系。</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的儿子提图斯穿着僧侣的法衣》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1606–1669),布面油画,1660年。</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描绘他的儿子提图斯,眼神低垂,穿着方济各会的服装。这个修道院的规则规定了贫穷和谦卑的生活。伦勃朗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男孩憔悴的脸上,他那件粗糙的长袍和内省的目光就说明了这一点。周围的岩石和灌木丛则是简要建议。</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Self-portrait),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自画像,木板油画,约1628年。</p><p class="ql-block">即使作为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艺术家,伦勃朗也不回避尝试。在这里,光线扫过他的右脸,而他的法的其余部分则笼罩在阴影中。过了一段时间才意识到艺术家正专注地凝视着我们。伦勃朗用画笔的末端在尚未湿润的颜料上划出一道道痕迹,以突出他凌乱头发的卷曲。</p> <p class="ql-block">《托比特和安娜与孩子》(Tobit and Anna with the Kid),伦勃朗·范·莱恩 (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木板油画,1626年。</p> <p class="ql-block">托比特的失明使他和他的妻子过着极度贫困的生活:他曾经昂贵的战袍被撕破了。当安娜带着一个孩子回家时,孩子是她辛勤工作的奖励,托比特认为她偷了孩子。绝望之下,他祈求上帝让他早点死去。安娜困惑地看着。</p> <p class="ql-block">《伦勃朗·范·莱因肖像》(Portrait of Rembrandt van Rijn),扬·利文斯 (Jan Lievens,1607-1674),木板油画,约1628年。</p><p class="ql-block">作为年轻艺术家,伦勃朗和利文斯在莱顿共用一个工作室。利文斯画他的朋友戴着金属护颈和贝雷帽。伦勃朗在此期间也多次穿着同一件衣服。在这幅小画中,利文斯不仅记录了他朋友的肖像,还模仿了他的风格,采用了伦勃朗特有的深色、强烈的明暗对比以及颜料上的微小划痕。</p> <p class="ql-block">《一位老妇人的读物,可能是女先知汉娜》(An Old Woman Reading, Probably the Prophetess Hannah),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木板油彩,1631年。</p><p class="ql-block">光线从老妇人的背后射进来:生动的光芒照亮了书本和她的手,她的手画得很厚,皱纹几乎是用粘土塑造的。她的脸仍处于阴影中。这个女人可能是圣经中的女先知汉娜。据《路加福音》记载,她是一位年老的寡妇,日夜禁食祷告,敬拜上帝。</p> <p class="ql-block">《夜曲:牧羊人的崇拜》(The 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Nocturne),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干笔蚀刻,第一版,约1657年。</p><p class="ql-block">获悉耶稣出生,牧羊人前往伯利恒,在马厩里发现了他和他的父母。伦勃朗无法将这个场景描绘得比这更黑暗或更宁静。到达的牧羊人提着的灯笼照亮了已经睡着的玛丽。约瑟夫在自己的灯的柔和光芒下读书,惊讶地抬起头来。</p> <p class="ql-block">《夜曲:牧羊人的崇拜》(The 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Nocturne),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干笔蚀刻,第五版,约1657年。</p><p class="ql-block">在相邻的印刷品中,伦勃朗在约瑟夫周围闪烁着一些光芒。然而,艺术家想进一步增强马厩的夜间气氛。为了实现这一点,他在铜板上添加了线条以增强场景的黑暗度。这种修改后的打印称为“版”。在这里,约瑟夫周围的阴影得到了加强,只剩下他的书以及玛丽和耶稣的脸被柔和地照亮。</p> <p class="ql-block">《夜曲:牧羊人的崇拜》(The 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 Nocturne),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干笔蚀刻,第八版,约1657年。</p><p class="ql-block">不断添加油墨和重复的印刷过程,逐渐磨损印版,导致印出的图像越来越亮。在这幅版画中,可以看到伦勃朗通过添加大量新线条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还在构图中引入了新元素。在这版里,约瑟夫身后的木栅栏以前是不存在的。</p> <p class="ql-block">《基督治愈病人》(Christ Healing the Sick),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干笔蚀刻、日本纸,约1648年。</p><p class="ql-block">在这部杰作中,伦勃朗将围绕耶稣周围的所有人物,无论贫富、年轻还是年老、健康还是患病,对圣经的某一章节进行了独特的诠释。在技​​术执行中,他实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灰色色调的细微差别,从天鹅绒般的黑色、灰色到几乎白色。而且,在耶稣脚边的斜倚的女人,来自他另一幅画作。</p> <p class="ql-block">《病妇习作》(Studies for the Sick Woman),伦勃朗·范·莱恩 (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钢笔和棕色墨水,棕色水洗和白色不透明颜料,棕色墨水的框架线,约1648年。</p><p class="ql-block">虽然伦勃朗很少为他的蚀刻画做具体的准备设计,但他偶尔会在绘画中尝试新的主题。在这里,他在“百盾版画”中为躺在耶稣面前的病人探索了各种姿势。左边坐着的女人一直低着双手,而另一位半躺着的女人则举起一只手来吸引耶稣的注意。在版画中,伦勃朗追求更大的戏剧效果,将她描绘成几乎没有足够的力量举起手臂。</p> <p class="ql-block">《石桥风景》(Landscape with a Stone Bridge),伦勃朗·哈门斯·凡·莱恩(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1606-1669),木板油彩,约1638年。</p><p class="ql-block">伦勃朗只画了几幅风景画,大部分是想象中的山景。虽然石桥是由现实研究的元素组成的,但它很可能并不代表一个特定的地方。这幅画的神奇品质源于其戏剧性的照明:一束阳光穿透云层,使即将到来的风暴显得更加凶险。</p> <p class="ql-block">《穿着奇幻服装的年轻女子》(Young Woman in Fantasy Costume),伦勃朗·哈门斯·凡·莱恩(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1606-1669),木板油彩,1633年。</p><p class="ql-block">这位年轻女子的服装并不符合伦勃朗时代的时尚,而是反映了早期几个世纪的风格。在伦勃朗 1630 年代描绘的古代女神和女英雄的描绘中,这个女人的独特特征 - 圆拱形前额、略微凸出的眼睛和明显的下巴 - 很容易被识别出来。因此,这幅画严格来说并不是一幅肖像,而是一个“tronie”,或者说幻想头像。</p> <p class="ql-block">《海耶·雅各布斯德·范·克莱伯格肖像》(Portrait of Haesje Jacobsdr van Cleyburg),伦勃朗·凡·莱恩(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木板油画,1634年。</p><p class="ql-block">海耶·范·克莱伯格 (Haesje van Cleyburg) 是鹿特丹一位富有的啤酒酿造商的妻子,她的着装既时尚又极其朴素。她并没有比原来更美丽:皱纹、眼影、浓密的眉毛、花白的头发都经过精心的写实渲染。这幅肖像之所以如此迷人,是因为她微张的嘴唇上挂着淡淡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约翰内斯·温滕博加尔特肖像》(Portrait of Johannes Wtenbogaert),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布面油画,1633年。</p><p class="ql-block">这位 76 岁的抗议大臣曾是莫里斯亲王的宫廷牧师,头戴无边帽,身穿毛皮衬里斗篷“战袍”——老年学者更喜欢穿着这种服装。比他的手更真实的模型,这可能是伦勃朗工作室的学生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扬·威廉姆兹·范·德·普卢姆的肖像》(Portrait of </span>Jan Willemsz van der Pluym),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木板油画,1635年。</p><p class="ql-block">与他的祖先一样,69岁的扬·范·德·普卢姆 (Jan van der Pluym) 是莱顿一位富裕的瓦工和水管工。他去世后,他为他的四个孩子每人留下十五栋住宅和每人16,000奎尔德。这些肖像是伦勃朗画过的最小肖像。与他接受他人正式的委托相比,这些家庭肖像的显得非常自由和粗略。伦勃朗可能是出于个人喜好才画的。</p> <p class="ql-block">《贾普根·卡尔斯德的肖像画》(Portrait of Jaapgen Caerlsdr),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木板油画,1635年。</p><p class="ql-block">在这幅肖像中,贾普根·卡尔斯德(Jaapgen Caerlsdr)已经70岁了。她出身显赫,是莱顿(Leiden)玻璃工的女儿。伦勃朗可能在1635年3月27日左右为她作画,当时她是她孙女在阿姆斯特丹接受洗礼的见证人。她上半身的对角线位置和对阴影的微妙运用,例如帽子的折叠处,使她的外观栩栩如生,似乎是三维的。</p> <p class="ql-block">《女人肖像,可能是玛丽亚·特里普》(Portrait of a Woman, Possibly Maria Trip),伦勃朗·哈门斯·范·莱恩(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1606-1669),木板油画,1639年。</p><p class="ql-block">这位年轻的保姆被认为是玛丽亚·特里普(Maria Trip),一位阿姆斯特丹富商的女儿。她自豪地展示自己的财富。她的裙子镶着白色亚麻布,精细得几乎透明。她拥有大量珍珠,左手随意地握着折扇的把手。在 1639 年,这仍然是一种稀有且昂贵的配件。</p> <p class="ql-block">《国家协和号》(The Concord of the State),伦勃朗·范·莱恩(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木板油画,约1637-1642年。</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八十年战争期间荷兰共和国统一的寓言。荷兰狮子上方和后方赫然耸立着阿姆斯特丹徽章。它的两侧是哈勒姆和莱顿等其他重要城市的臂膀,它们紧紧相连。然而,这幅画的确切含义以及是谁委托绘制的仍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代尔夫特房屋景观,俗称“小街”》(View of Houses in Delft, Known as 'The Little Street'),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布面油画,约1660年。</p><p class="ql-block">这是维米尔的一幅不寻常的画作,因为只是一幅普通房屋的描绘。构图既激情又平衡。旧墙的砖块、粉饰和裂缝都是有形的。地点是代尔夫特的 Vlamingstraat 40-42。从1645年左右直至1670年去世,维米尔的姨妈阿连琴·克拉斯 (Ariaentgen Claes) 和她的孩子们一直住在右边的房子里。</p> <p class="ql-block">《挤奶女工》(The Milkmaid),约翰内斯·维米尔 (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布面油画,约1660年。</p> <p class="ql-block">女仆正在倒牛奶,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除了牛奶流淌,其他一切都是静止的。维米尔将这一简单的日常活动变成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画作的主题:这个女人像一尊雕像一样站在明亮的房间里。维米尔还善于观察光线如何以数百个彩色点投射在物体表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读信的女人》,约翰内斯·维米尔 (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布面油画,约1663年。</p> <p class="ql-block">这位年轻女子在晨光中全神贯注地阅读一封信,享受着安静、私密的时刻。她还穿着蓝色睡衣。构图中的所有颜色都让位于光芒四射的青金石蓝色。维米尔以非凡的精确度记录了光的效果。特别有创意的是他用浅灰色渲染女人的皮肤,用浅蓝色渲染墙上的阴影。</p> <p class="ql-block">《情书》(The Love Letter),约翰内斯·维米尔 (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布面油画,约1669-1670年。</p> <p class="ql-block">维米尔为这幅画选择了一个不寻常的有利位置。从前景昏暗的空间,可以瞥见另一个房间的家庭场景。一名衣着优雅的女子抬头期待地看着刚刚递给她一封信的女仆。他们身后墙上的海景很可能暗示了这封信的主题:在 17 世纪,人们经常将大海比作爱情,将情人比作一艘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