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风送暖,美好如约而至,培训恰逢其时,学无止境,研亦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更好地领会并贯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版)》精神,全面学习并准确把握新课标实质,适切地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融于课堂,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在海口市第二中学教科处组织下,初中历史组于开学前夕2月25日,开展对新课标的学习研讨。</p> <p class="ql-block"> 初中历史科组长李蕙君老师首先向全组老师进行《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 class="ql-block"> 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相比,新课标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李蕙君从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大概念与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新课标的内涵做分析解读。</p> <p class="ql-block"> 围绕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初中历史组老师们进行学习和研讨,每位教师都在研讨会中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p> <p class="ql-block"> 李里根老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分主题按时序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精选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内容;增设学业质量标准,使课程目标具体化,便于教学和评价;鼓励教学方式创新,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改进教学。为实施新课程,教师需要不断充实中外历史知识,还要掌握历史学科思想方法、探究式教学设计要领、学业成就测评理论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高柳生老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但是对历史素养是什么没有做界定,在课程标准其他部分也未见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并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做了界定,从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陈述历史课程目标,将核心素养贯穿历史课程的始终。</p><p class="ql-block"> 吴丽娜老师: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继承了《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设计思路,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依照人类历史发展的时序呈现中外历史。同时,也吸收了《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优点,每个板块分阶段按历史时期或主题组织内容,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组织方式能够将零散的历史知识点结构化,有助于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此外,新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该板块要求学生用贯通古今中外的综合性主题,将分散在前六个板块不同位置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并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连蕾老师: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注重基础性、生动性。新课程标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选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陈依莎老师:在新课标中,将学生看作独立的个体、有能力的学习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课程评价以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成就为目标,注重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评”一体化,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之中;综合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检测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的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自评和互评。新课程标准特别关注过程性评价,强调充分发挥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初中历史组全体老师将以龙马精神,迎接新学期的挑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