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导语:据Mysteel农产品肉禽团队最新统计,2023年全国白羽肉鸡屠宰企业(包含中途关停工厂)共计226家,合计屠宰量84.795亿只,约84.80亿只,若考虑山东作坊式小散屠宰渠道,2023年白羽肉鸡合计屠宰量约为86.33亿只,此统计口径未包含活禽渠道。</p> <p class="ql-block"><b>从各省份角度看</b>,山东宰杀量再度提升达到37.66亿只,占全国总量的43.62%;辽宁宰杀量达18.61亿,占比21.56%;福建圣农和甘肃圣越作为同一体系(未包含安徽太阳谷),宰杀量6.04亿,占比6.99%;河北宰杀量5.23亿,占比6.05%;江苏宰杀量3.99亿,占比4.62%;河南宰杀3.62亿,占比4.19%;吉林宰杀3.30亿,占比3.82%;山西宰杀2.96亿,占比3.43%;黑龙江宰杀1.82亿,占比2.10%。其他省份共计宰杀3.12亿,占比3.61%,山东和辽宁产区仍占据主导位置。</p> <p class="ql-block">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是2023年山东屠企继续扩产,宰杀量达到辽宁一倍,但从业者大多习惯把东三省合并参照,合并后宰杀量在23.72亿只,占比达27.48%;其次圣农集团按照前期公布扩产计划正常推进,推进方式主要集中在收购并厂,比如甘肃圣越和安徽太阳谷,但扩产计划依旧是“一条龙”产业配套同步推进。其余省份企业在2023年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大多维稳发展。</p> <p class="ql-block"><b>从山东地级市角度看</b>,临沂是目前国内白羽肉鸡养殖量和屠宰量最大的地级市,2023年宰杀量达到9.53亿只,占全省的25.30%;滨州紧随其后,宰杀6.76亿只,占比17.94%;潍坊宰杀5.60亿只,占比14.87%;烟台宰杀量达4.58亿只,占比12.15%。青岛宰杀量1.85亿,占比4.90%;聊城宰杀量1.84亿只,占比4.89%;其余地级市共宰杀7.51亿只,占比19.9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排名前4的地级市宰杀量占比都能达到10%以上,特别是临沂以一己之力独占山东产区1/4的屠宰量,从青岛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烟台近年来屠企扩产速度较快,逐步追近潍坊产能。值得一提的是,山东产区内屠宰企业“换手”频繁,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停工,但基本会在较短时间内有人接手,屠宰产能并不会出现大幅变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从辽宁地级市角度看</b>,大连2023年宰杀量达3.51亿只,占全省宰杀量都18.84%;丹东宰杀2.95亿只,占比15.84%;鞍山宰杀2.23亿只,占比11.97%;沈阳宰杀1.96亿只,占比10.51%,以上是占比能达到10%的地级市。朝阳宰杀1.50亿只,占比8.06%;铁岭宰杀1.05亿只,占比5.66%,盘锦宰杀9350万只,占比5.02%;剩余地级市共宰杀4.48亿只,占比24.09%。</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山东白羽肉鸡宰量主要集中在头部地市不同,辽宁各地级市减宰杀量差距相对较小;大连、丹东、鞍山和沈阳共计占比58.29%,依旧是主要的产销市场。辽宁屠企近年减少横向屠宰产能的扩产步伐,企业扩产大多向纵向上下游探索,以现有产能匹配为基准;在2023年与前几年最明显的变化是鸡源的稳定性,屠企缺鸡的周期和力度都较山东有明显减少,辽宁产区更趋向于平稳发展。。</p> <p class="ql-block"><b>从集团角度看</b>,暂且简单划分为连锁性集团企业(≥2家工厂)和非连锁性集团企业(仅1家工厂)。连锁性集团企业共计31家,年屠宰量达58.85亿只,占总宰杀量的68.17%;非连锁集团企业宰杀量在27.48亿只,占比31.83%。其中排名前3的集团企业共计宰杀18.58亿只,占比21.53%;排名前10的屠宰集团共计宰杀38.04亿只,占比44.07%。</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羽肉鸡行业的地域规模化、产业集中化和设备自动化提升明显,各头部企业扩产步伐稳定推进,整体鸡源向规模企业集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从屠企停工或“换手”角度看,</b>全国自2020-2023年的4年内停工或“换手”的屠企共计41家,其中山东19家,占比46.34%;辽宁7家,占比17.07%;河北5家,占据12.20%,其他省份共计10家,占比24.3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局”屠企的原因基本一致,产品结构不佳、资金周转困难和宰杀规模较小等因素;新冠疫情三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屠企的去产节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综上所述,预计近几年国内白羽肉鸡行业仍将维持扩产趋势,且仅集中在头部企业。从各产区龙头屠企计划看,产业链横向扩产步伐或有减缓,纵向一体化发展力度增加。</b>在2024年的经济环境下,区域、集团、个体、鸡源类型等屠企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p> <p class="ql-block">2023年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全年屠宰量82.5亿只,折合1900万吨产品,全年国产祖代鸡入栏占比接近40%,父母代推广量1300万套。</p><p class="ql-block"> 2023年全国白羽肉鸡屠宰量分省排名</p><p class="ql-block"> 说明:本统计山东省以地级市为统计单位,其他以省为统计单位,每个省都由2名以上原联盟成员单位负责统计。2023年被统计的屠宰场约200家,与2022年大体相当。</p> <p class="ql-block">预期低迷:中国鸡肉行业2024年预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业服务局的半年度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的鸡肉产量和消费量将比前一年略有下降。这一预测归因于报告中概述的几个因素。</p><p class="ql-block">影响这种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的进口限制,对禽类基因实施了进口限制。这些限制扰乱了供应链,阻碍了关键遗传资源的进口,影响了生产水平。</p><p class="ql-block">此外,活禽市场的持续关闭也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的下降。这些关闭扰乱了传统的分销渠道,影响了消费者获得家禽产品的途径。</p><p class="ql-block">预测表明,白肉鸡和黄肉鸡的生产都会受到这些挑战的影响。白肉鸡生产正面临着去年以来的价格压力,再加上与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关的进口禁令。同样,黄肉鸡生产也受到活禽市场持续关闭的阻碍。</p><p class="ql-block">在贸易额方面,与2023年的官方数据相比,预计进出口仍将停滞不前。考虑到市场和经济状况,该报告将2024年鸡肉进口量预测修正为77万吨。尽管家禽遗传进口量有所回升,但业内消息人士指出,祖代存栏量仍低于往年,进一步影响了生产。</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预测表明2024年中国鸡肉生产和消费前景受限,各种因素导致该行业会小幅下滑。这些挑战凸显了解决进口限制和市场混乱问题,以支持本区域家禽业稳定和增长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2024年养殖行业最新热点及发展动向</p><p class="ql-block">1、绿色养殖:</p><p class="ql-block">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养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养殖户需要关注绿色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p><p class="ql-block">2、特色养殖:</p><p class="ql-block">特色养殖是指根据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养殖项目。如特色水产养殖、特色禽类养殖等。特色养殖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市场潜力,值得养殖户关注和投资。</p><p class="ql-block">3、互联网+养殖:</p><p class="ql-block">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养殖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养殖户可以获取实时的市场信息、技术指导、政策解读等服务,提高生产经营效率。</p><p class="ql-block">4、产业链整合:</p><p class="ql-block">养殖行业将进一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通过产业链整合,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p><p class="ql-block">5、技术创新:</p><p class="ql-block">养殖行业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例如,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疫病防控、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等。</p><p class="ql-block">6、品牌建设:</p><p class="ql-block">养殖企业将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品牌建设,养殖户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品溢价和市场份额。</p><p class="ql-block">7、政策支持:</p><p class="ql-block">为了促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养殖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市场推广等方面。</p><p class="ql-block">8、国际合作:</p><p class="ql-block">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养殖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养殖户可以通过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 </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企业只有掌握行业脉搏,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才能找到准确的发力点,抢占发展先机。”</p><p class="ql-block">那么,在面对当前畜牧行业周期性波动的“低谷期”,我们作为该如何应对,找准发力点?</p><p class="ql-block">首先需要做的是:稳!稳生产!稳成本!稳市场!其次是:创新!我们要尽可能变压力为动力,把困难变成机遇,利用新养殖时代的科技手段,提升整体养殖生产与管理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朝着更高质量、更环保、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展现出了养殖企业(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p> <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想在养殖业这一行赚到钱,你必须要有真本事,都是实践出来的真本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