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汤圆

夏和平

<p class="ql-block">  又到了元霄节,又到了舞龙灯、吃汤圆的日子。瓷碗里卧着几枚莹白软糯的汤圆,散发着缕缕热气,仿佛在向我述说着什么,使我心里不由生发出几多感慨、几多怀想。如今,汤圆已是寻常食物,无论过节还是平常,只要想吃,去超市里走一趟,马上就能享受口福之乐。而我的童年时代却不一样,那时汤圆可是稀罕食品,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只有到了农历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兄妹三个才能品尝到那甜甜的美味。也许正因为如此,那甜甜的汤圆才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家居住在川西北高原一个偏僻的小镇上。那时正是生活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米、面、油、糖、肉什么的都须凭票供应。平日里,我们家的餐桌极其寒碜,很少能够见到荤腥,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能稍微丰盛一点。缺少营养的餐桌,使我们兄妹正在发育的身体总是饥肠辘辘的,每日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去橱柜里寻找吃的,却往往难有收获。记得有一次,我实在饿极了,把两只干辣椒呑进了肚里,不一会肚子痛得我嗷嗷直哭。母亲回忆我们小时候贪吃的样子时说:“那时啊你们风都想抓一把来吃。”难怪我们小时候那么盼望过年了。只有到了过年,我们才能吃到好吃的东西;只有到了过年,我们才能吃到甜甜的汤圆。</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吃汤圆之所以不易,不仅因为家庭经济结据,还因为糯米难得。那时,粮站只供应大米,不供应糯米,要想弄到糯米极不容易。父亲在州养路段工作,工友们大都来自内地农村,不少工友和父亲关系不错,每每探亲回来,总会带一些故乡的土特产给我们,有时便有糯米。母亲得到糯米后,总是像宝贝一样储藏起来,绝不允许我们平时食用,说要等到过年的时候做汤圆吃。我们便盼望冬天早早到来。冬天过完了,新年便到了。新年一到,我们就可以吃甜甜的汤圆了。</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焦急的期盼中,冬天终于跚跚到来。雪花纷纷扬扬地下起来,落满了山野,落满了小镇。在我们眼里,雪花那么轻盈,那么可爱,像翩翩而来的信使,向我们传递着新年临近的信息。一天,母亲终于把储藏了大半年的糯米放进桶里浸泡起来。糯米泡好后,母亲从邻居家借来磨子,开始磨糯米粉。母亲手握木柄转动磨子,我往磨眼里添加泡好的糯米。随着磨子的转动,白色的浆液从磨子四周淌下来,沿磨盘流进套在盘口的布袋里。听着磨子吱吜转动的声音,看着白色的糯米浆缓缓流淌,我心里充满了欢乐。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磨糯米粉是最令人愉快的劳动。</p><p class="ql-block"> 糯米粉磨好后,要把布袋吊起来沥水,待水份沥干后,再取出来晾晒。高原的冬天非常寒冷,即便是房间里,有时也在零度以下。为了防止糯米浆被冻住,母亲把炉火烧得旺旺的。我们一边烤火,一边伸手去摸那个胀鼓鼓的布袋子,希望里面的水早点沥干净。经过一个晚上,布袋子瘪了不少,不再滴水了。母亲在屋前的洗衣台上铺好报纸,把沥干的糯米粉从布袋里取出来,掰成小块小块的,均匀地晾晒在洗衣台上。这时,我们的任务是守着这些糯米粉,防止小鸟来啄食。我们还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一旦天空中有了阴云,地面上起了凉风,马上把这些糯米粉收回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糯米粉终于干透了,可以包汤圆了。</p> <p class="ql-block">  磨好糯米粉后,母亲接下来便做汤圆芯子。做汤圆芯子最好用核桃、花生、芝麻之类的食材,但那时这些东西十分金贵,不容易得到。母亲最常用的是黄豆。黄豆粮站里就有卖的,作为杂粮供应给居民。母亲先把黄豆在锅里炒熟了,再用擂钵捣成粉末。黄豆质地坚硬,要费不少功夫才能捣细。有时母亲捣累了,我便接手帮忙。我把黄豆用勺子舀进擂钵里,开始使劲捣起来。在重力的冲击下,黄豆在擂钵里左冲右突,不少豆子跳出擂钵,撒得满地都是。母亲说,你先轻点冲,待把黄豆冲碎后,再加大力度。我按照母亲的指点去做,豆子果然不再乱蹦了。黄豆粉捣好后,母亲把红糖放进锅里,用微火化开,再把黄豆粉倒进锅里翻炒,不一会儿汤圆芯子就做成了。如果家里有猪油,放一些进去,汤圆芯子就更香了。</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总是睡不安稳,急切地盼望着天亮。时间仿佛跟我们作对似的,我们越想它走快一点,它走得越慢。后来,我们终于困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上醒来后,我们一改往日睡懒觉的习惯,不待母亲催促,便急忙穿衣下床。洗过脸后,我们便围绕在母亲身边,看母亲做汤圆。母亲揉好糯米粉,把汤圆芯子捏成一粒一粒的,揪一坨汤圆粉把一粒芯子摁进去,搓得圆圆的放在案板上。不一会儿,案板上就摆满了白白的、圆圆的汤圆。锅里的水烧开了,母亲把汤圆下进锅里,我们便又围到锅边。母亲说,汤圆浮起来就煮好了。我们看着汤圆静静地躺在锅底,好久都不动一下。母亲用锅铲轻轻铲了铲,汤圆在锅里转几下,又沉了下去,仿佛故意气我们似的。终于,一个汤圆晃晃悠悠地浮上来了,又一个汤圆晃晃悠悠地浮上来了,不久所有的汤圆都浮了起来。母亲并不急于舀汤圆,而是等那些汤圆在水面翻过两次身后,才舀进我们的碗里。</p> <p class="ql-block">  时间一晃过去五十多年了,童年时代吃过的许多饮食已经淡忘,唯独甜甜的汤圆不能忘记。有时实在弄不到糯米,母亲也用面粉给我们做过汤圆。无论是用糯米粉做的汤圆,还是面粉做的汤圆,小时候我都爱吃。时代不同,人们对饮食的感受便不一样。在我的心里,甜甜的汤圆就是人间美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