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老师 卓越父母必修课 学霸学习方法课 网盘分享<br><br>轻微的事情是重要事物的开端,小川是大海的源流。堤防会因蚂蚁穴而崩溃,气球会因为一个针芒大小的洞而把气都泄了。<br><br><br><br>娓娓老师 卓越父母必修课 学霸学习方法课 网盘分享链接 点 <a href="http://zhihuiyinqing.com.cn"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zhihuiyinqing.com.cn</a><br><br><br><br><br><br><br><br>所以聪明的人对微小的事很谨慎,有智慧的人的 警机的辨识到重大变化初期几微的先机。故曰:“尽小者大,积微者著。”① 意谓把小事情尽力去做好,即是成就大事业的基础;在细微方面能敬慎以对待,则日积月累之后,其功效自然会显现出来。<br><br>《释名》:“颐下曰须。须,秀也。物成乃秀,人成而须上。”“须”字 亦可写作须是生在下巴的胡子,泛指胡须。王弼注:“须之为物,上附者 也。”孔颖达疏曰:“须上附于面。”“九三”至“上九”这四个爻如颐卦, 有颐之象。“六二”为须,如须之文饰颐也。“九二”柔来文刚,要向上附 比“九三”之刚而与之兴也。文饰之时要以朴实的本质为其基础,才能兴盛而成事。<br><br>“九三”居“六二”、“六四”两阴之间,二柔与其相比,有“贲如”的 文饰之象。“六二”至“六四”互卦为坎,为水、为陷,故有“濡如”之象。 “濡”音如,有沾湿、润泽、陷溺多重的意义。“柔能润刚,亦能溺刚”②,文 饰恰到好处,则有润泽之貌;装饰过盛则将失“九三”刚的本质,而陷溺于 柔中。“九三”以阳爻居阳位,当位。能“永贞”,长守其阳刚之贞正,则文<br><br>饰终不可凌驾于刚,文质彬彬,方为吉祥之象。胡炳文曰:“能永其贞,则<br><br> <br><br><br><br>二阴于我为润泽之濡,不为陷溺之濡矣,故吉也。”①<br><br>李光地在《周易折中》的按语中对屯卦“六二”“屯如遭如”、贲卦 “九三”“贲如濡如”和“六四”“贲如皤如”等重用“如”字的句子,认为是“两 端不定之辞”。廖名春训重用“如”字句子的第一个“如”为“而”,表顺承 关系。例如“贲如”即“贲而濡如”,是说:“文明礼让而能润泽影响他人, 永远保持不变,就会吉利。”②《经传释词》亦列举了经传中多处可以“而”训<br><br>“如”的例子③。<br><br>贲,文饰也。皤,白素之貌。翰,飞也④。匪,非也,“匪寇”非盗寇也。 六四居阴爻居阴位为当位,与“九三”相比,“九三”之刚进而文“六四” 之柔,有寇之象。“六四”与“初九”正应,不是贼寇,而“初九”像是穿 得一身素白,骑着昂着头的白马之勇士来求婚,刚来应柔,最终是没有怨<br><br>尤的。<br><br> <br><br><br><br>五疋为束。帛,是丝织品。戈,音间,“戈戈”,微少、浅小之义。上 卦艮为山,“六五”有山中丘园之象。只以五疋的帛来装饰丘园是很俭省的, 会被人视为吝啬,然而“六五”能上承“上九”高蹈尚质之贤人,故终究<br><br>是吉的。《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br><br> <br><br> <br><br> <br><br>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br><br>礼的本质在乎内心的恭敬,而不是表面的奢华与文饰。<br><br>《朱子语类》对此爻有如下的解释:“‘贲于丘园,束帛戈戈’,是个务农 尚俭。“戈戈”是狭小不足之意。以字义考之,从‘水’则为‘浅’,从‘贝 则为‘贱’,从‘金’则为钱。如所谓‘束帛戈戈’,六五居尊位,却如此敦 本尚俭,便似吝啬。如卫文公、汉文帝虽是吝,却终吉,此在贲卦有反本 之义。到上九便‘白贲’,和束帛之类都没了。”马王堆帛书《易经》中贲 皆写作繁,有繁殖之意。廖名春依此解释“贲于丘园”开垦耕作山丘的田园, 为其披上绿装①。“束帛”或是指绑上五彩布帛用来标示可采收的区域或用来 赶鸟,“戈戈”是指开发之初能采收之果实者还少,故曰“吝”。然日积月累,<br><br>终能建设完善而有吉。<br><br><br><br> <br><br>“上九”居贲卦之极,物极必反,以白为质,反文之彩为质之白,故有 白贲之义。“上九”能以质而止过于文饰之弊,居山林之地而得其志也。“白 非贲,而以为贲者,质胜之时,以文为贲;文胜之时,以不文为贲……圣功 恶文之着,而至于不显;王道救文之敝,而归于尚忠(按:质也)。”②白贲者, 返朴归真。《孔子家语·好生》记载:“孔子尝自筮,其卦得贲焉,愀然有不 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 孔子对曰:‘以其离邪。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br><br>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br><br>质有余,不受饰故也。”孔子重质于此可见。<br><br> <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