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老耿一年祭(二)上海-苏州-常州旅行记

小耿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照例出游了。生活要继续,压抑的情绪也需要舒张。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带着他最好的品质好好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月15日落地上海,目的地是苏州。下了地铁,跟着导航找民宿。路上遇到裕兴记,吃了好吃的苏式面,买了索了心仪的小点心。民宿高且安静,开窗有风,周边街区人车稀少。对面小楼顶上养了一大群鸽子,有两只飞到了我们窗边。午觉后,精神饱满地出门,跟着索先生步行到南京路和外滩。山西的草木刚吐新绿,上海已经百花绽放。索了不想走路,要坐推车,闹情绪,骑在爸爸脖子上高兴了一会儿。毕竟是孩子,他很快就被沿途的风景吸引。他大概是喜欢苏州河的,趴在桥边看波光粼粼的河水,河水并不清澈,他却看得入神,背后是东方明珠。到了南京路,索了的状态就开挂了。哪哪都有“大奶兔白糖”,各种口味的他都得到了,还喝了好喝的鲜米浆。他还摸了大恐龙模型,骄傲自己不再见了假恐龙就害怕跑开。南京路只有旺季和更旺季,人很多,挨挨挤挤。</p> <p class="ql-block">晚上,夏宝颖带着女儿从远处赶来带我们吃了精巧好味的粤菜,陪我们夜游外滩。索了和小姐姐自来熟,见面就玩起来,饭都没好好吃。我和夏宝颖是幼儿园和小学同学,小学毕业后断联。我都忘了我们再次遇见的时间,但地点肯定是网上。我们是熟悉的童年伙伴和资深的成年网友,在网络世界围绕现实生活神交,可以聊秘密。她一路讲着上海生活和沿途风景,解了我不少心头困惑。我们一起走了很久很久,聊了很多很多。老友见面,网友奔现,我很开心,有些兴奋,但也为给她带来招待之累而内疚。那一夜,南京路灯火辉煌,黄浦江晚风轻柔,人潮中我们三个大人两个孩子有共同的喜悦快乐,也各有各的经验体味。</p> <p class="ql-block">很多年前,老耿、王老师和大耿一起来过上海,电业局组织的职工旅游。那时候我还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们在上海游山玩水的时候,我被寄存到了哪里?想来想去,也只有我的姥娘能自觉自愿担起照顾我的重任。老耿从上海给我带回很多礼物,记忆最深的是一块长方形银色表盘黑色皮带的高级手表和咸甜交织的鸡仔饼。手表至今能用,样子还不过时。鸡仔饼虽然有些油腻,我还时不时网购一些打牙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16日,早饭后到城隍庙逛了一圈,索了爱极了满池的大乌龟,在杂货市场收获了一枚金光闪闪的奥特曼怀表。返回住处拿行李,半小时高铁,我们就到了苏州。</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带索了出游,住过的民宿都很喜欢。苏州民宿叫叙姑苏,在古城区的僻静民巷,距离地铁站却只有几分钟路程。一路往小巷深处寻,粉墙黛瓦,青藤漫壁。路过的老院里住着满头华发的老人,老屋老巷老人和悠悠时光安静守望。民宿的男主人留英归国,和从意大利归国的设计师太太办起了叙姑苏。民宿有好几处,每处风格不同,但都清丽雅致。我们住小乐子,小小的院子有一方小小的水池,喷着小小的水花,静极了。房间就在水池旁,可临窗观鱼听水。索了多喜欢鱼啊,他兴奋坏了:“妈妈真会选房间”。一觉醒来,日头西斜,午饭没吃,肚子巨响,出门觅食,打卡那些在书里读到多次的苏氏美味。</p> <p class="ql-block">步行两公里,在远离游人的古城居民区,吹着清凉的小风找晚饭。一路上陆稿荐、陆振兴、姚记、三德利不断给双脚使绊,但还是奔着店家推荐的“小欢喜”去了。路上遇到几处无人在意的江南美景,小桥小巷,水路人家,是我心里江南的样子。到了“小欢喜”,被门口排起的长队吓退。在旁边一家也很不错的店里吃了苏式红、白面,虾仁馄饨、苏式爆鱼、响油鳝糊,每一样都适口充肠,欲罢不能。饭后绕到餐馆背面的大运河探幽寻景,河中游轮缓缓驶过,河堤两岸几乎没人。沿着老式民居和河堤护栏之间的石板窄路去找乘船码头,准备夜游大运河。老屋里的人们有的在屋里看电视,有的坐在门前聊天,有的自顾自唱着岁月金曲。一路走一路找,居然就到了七里山塘,游人不多也不少,坐着小船夜游山塘河。游船播着苏州评弹,软绵绵的。两侧的民居都装饰了夜灯,把白墙黑瓦衬托得越发写意。索了一脸没见过世面,小船偶尔颠簸错船,他都惊奇地抻直脖子,好像前面有一场惊世演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中最让人期待的,就是不期而遇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在山塘街有一段让人惊心的经历。下了游船,爸爸去上厕所,我和索了买了糖葫芦在路边等爸爸,不知从哪窜出来两个装扮得惟妙惟肖的孙悟空,搂着索了就拍照,随后装作聋哑人向我出示了二维码,示意交钱,要20元。人生地不熟,爸爸又不在,我扫了10元给他,他转身离开了。他走后很久,我才恢复正常心跳。少给的10元不是钱,是我的不满。后来看到网友在旅行攻略里也写到了这些孙悟空,大家要是遇到,一定要远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17日早,吃过鑫震源的生煎、豆沙小圆子、纸皮包子,心满意足地乘地铁到同里古镇。游客不多,几个老年团和学生团。对同里的第一印象是绿波荡漾、游船摇曳、古树蔽日,小家碧玉般的彩色江南。里面有退思堂、珍珠塔、嘉荫堂等名人故居,都是如迷宫一般的深宅大院搭配巧夺天工的花园。亭台轩榭、假山池沼,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体会了中式园林的精美和意趣。本以为索了对这类宅院不感兴趣,没想到他在假山群中钻洞捉迷藏,在深不见底的古宅里玩惊魂探险,投喂池中胖到一二十斤的锦鲤,双眼冒光,满面流汗。中午吃了莼菜银鱼汤、香干马兰头和索了钟情的椒盐肋排,都是清淡的家常美味。莼菜他不是第一次吃,但和我网购的相比,他品出了本地食材的新鲜。饭后索了在他的推车上小睡了一会儿,老板娘还送了他小礼物。下午游人几乎散尽,小镇只有微风的声音。吃了好吃的袜底酥。陪着索了挑选冰箱贴的时候,我不慎崴脚,疼痛难忍,坐在岸边用一根老冰棍冰敷了半小时,看本地人在河中取水浇花、涮洗拖布,我们眼中的美好风光于他们是实在的日常。这一天惊喜不断、悦目赏心。</p> <p class="ql-block">从同里回市区快八点了,出去吃饭,才知道苏州没有夜生活,七点半一过,老字号们就陆续关张。三个人急匆匆地半跑半走,去追赶没有打烊的饭店,一路吃闭门羹,终于在很远的姚记豆浆解决了晚餐。咸豆浆呈淡棕色,加油渣,非常美味。这几天吃下来,感觉苏州真是碳水大户。饭后往回溜达,路盲加迷糊的导航,我带错了路,走得脚底疼、双腿软才回到民宿。猛然发现,出门左拐20米就是鑫震源和苏小阁,我们却南辕北辙了两个多小时,累惨的三个人瘫倒在床,难过得嚎啕大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果然,旅行是不能被设计的,一切都是机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18日,打卡了东方之门、苏州中心和诚品书店。前一天太累,又没睡好,我冲进星巴克找解药,在旁边的西西弗陪索了读绘本,消磨了一阵子。找饭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听小杜的建议没去松鹤楼,吃了还可以的苏帮菜,茶香鸡、松鼠鱼、桂花米糕。气温32度,冰粉和酸梅汤很解乏。诚品书店有三层,确实是文青“朝圣”之地,我发给静波,她当时正在太原逛书店。现在诚品周边大部分都非常贵,有些贵到我无法理解的程度。索了打了鸡血,蹦蹦跳跳,不停发现惊喜。找了一间咖啡厅,用一瓶青柠水哄睡索了,他结结实实睡了两个多小时,而我在要不要再来个美式和要不要眯瞪几分钟的纠结中眯瞪了几分钟,借着他熟睡的功夫,深度游了诚品,带一册苏州古水路图离开。</p> 诚品左转就是金鸡湖,潮热的空气,闲散的稀落游人。父子俩脱了鞋袜在浅水区奔跑,半身湿透。我坐在台阶上看他俩欢乐嬉戏,感觉自己真是无趣,也脱了鞋袜加入其中。绕着金鸡湖走了不少路,隔岸看到“大秋裤”亮灯,天色已晚,打道回府。 <p class="ql-block">4月19日, 步行半小时到拙政园,果然路上桥上都铺满了游人,但比起被人推着往前“顾涌”的尴尬,还有透气的余地。拙政园里一半往上是老年旅行团,所有适合拍照的地方都被老姐妹们占据,她们神采飞扬、兴致盎然,而我身边的索先生,拉脸蹙眉生无可恋。人流量这样多,游玩体验一定会打折。走走停停两个小时,坐下来休息,看着眼前的亭台楼阁,想着它历届的主人游览宴饮、结社赋诗、玩花赏月、品茗参禅,好不风流。王献臣官场失意,回乡用20多年时间建起了拙政园。学而优则仕,古时文人的首选大多是走仕途,归隐是下策。而能用到归隐二字的,或者祖业丰厚或者积蓄可观,时间自由、财务自由,人身也相对自由,归隐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活富足基础上的精神追求,否则就是生活落魄躬身田亩。有人如杜甫,一生求仕半生潦倒,也有人财富等身解甲归田,人生际遇不可循。历史上拙政园多次易主,最终荒废,辉煌伴随着凋零,世间万事大抵如此吧。拙政园对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过往游人都被它的极致清澈震撼,连一寸多长的鱼虾都一览无余。原来水至清也有鱼。下午因为没看清时间,错失了和苏州博物馆的约会,有点遗憾。步行到平江路和观前街,一面是店前屋后热热闹闹的游客,一面是粉墙黛瓦下缓缓流淌的小河。苏州的美延续到今天,不止在园林建设,也不止在名士风流,更在家家窗前有绿、户户门前种花的群体自觉。吃得比较多,三虾面、酒酿饼、邹纱汤包、熟醉蟹、香糟鱼、桂花糕……</p> <p class="ql-block">4月20日,上午游虎丘,天公作美,阴天有风。遇学校春游,人不少,好在山大林深,也不觉得拥挤。 索了爱极了爬石阶、钻门洞、趟小溪,跑得不见人影,全靠老母亲不淡定的呼唤来定位。虎丘茂林修竹、绿波如烟,历史上几百位文人墨客来此游览,留下很多人文古迹和美丽的传说。被脚步磨亮的台阶,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沁出古绿的石墙石壁,两千年厚重的人文底蕴把虎丘装扮得气象万千。下午,大部分游人散去,虎丘恢复了平静,行于林间,更能体会“鸟鸣山更幽”。在一处小院落,索了发现了水渠里的小龙虾和小河虾,非要打捞一些。索先生童心大发,全情投入,徒手抓了近两小时的小虾,还真捞到一些。索了满足地欣赏完矿泉水瓶里的小虾,将猎物都放生了。本打算游玩两个小时,却兴致盎然地玩了六小时,出了山门才感觉有点累。</p> <p class="ql-block">寒山寺和西园寺就在附近,去了西园寺。大殿气势雄伟,大佛法相庄严,寺院清幽雅静,处处能闻草木芳香。很多著名的肥猫懒懒地躺在树下或草丛里,旁边是爱猫人士送来的猫粮和零食。著名的素面和素包早已售罄。午饭没吃,饥肠辘辘,打车回鑫震源吃生煎,索了在推车上又睡着了,睡到我们饭毕,睡到回民宿,抱到床上接着睡。孩子睡着才有自己的时间。天还很亮,和索先生点了两瓶米露、两包花生,到二楼凉台就着夕阳慢慢喝。四周白墙黑瓦,异常安静。有一点似有似无的凉风,有一只在高空飞来飞去的白色大鸟。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聊得什么都忘了。即使不聊天只坐着,此时此地,此人此景,也很美好。坐到天黑,坐到凉台的小灯都亮了,暖融融地照着开花的植物。看看时间,该下楼叫索了起床了。</p> 下了虎丘有一段插曲。不坐黑车的原则一直坚定,却在山下被一个司机忽悠着去了所谓的蚕丝博物馆,一进去就感觉不对劲,是个购物场所。赶紧出来,目不斜视地离开。所幸出门几步就到了西园寺。索了对这件事记忆深刻,时不时提起,说千万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br><br>  4月20日,听大拿的建议,从苏州乘高铁到常州,目的地是中华恐龙园。第一次带索了到大型游乐场,场馆建设的逼真度很震撼,我也第一次玩到一些惊险刺激的项目。提前做攻略,都说人满为患,严重的时候一个项目要排队四个小时。我们遇到了春游大军,园区洒满了小学生,据说有大几千人,散客也不少,好在园区很大,还不至于密密麻麻。上午排队基本都在半小时到四十分钟,玩了索了能玩的金刚、恐龙基因研究中心,穿越热带雨林。索先生玩了炫彩大风车,是跳楼机和过山车的小型组合,下来时他双手冰凉,直接放弃蹦极、跳楼和过山车。我们在入场后就先吃过了饭,在别人吃午饭的时候去排最受欢迎的亲子项目——穿越侏罗纪。人很少,遇到项目日常维护,等了一个半小时,索了在我怀里睡了近一个小时。这个项目确实很刺激,穿越了很久的黑暗迷洞,当小船从高处加速滑下时,我的心脏被挂到了天上,等船停下,索了吓哭了,说他觉得自己要死掉了。虽然穿了雨衣,打头的索先生还是被溅起的水花浇了满头满脸。下午学生们都离开了,又玩了中华恐龙园,索了一个人听老师讲了一堂生动的课。接着玩了一飞冲天、旋转飞车、碰碰车等几个小项目,不用怎么排队,一样好玩。降温了,降得特别狠,冷风嗖嗖刮着。最后排队50分钟看了一场感官冲击度非常高的4D电影,怪兽的口水洒了一身。然后冲到行李寄存处,使劲往身上套衣服。中午十一点入园,晚上八点多出来,半天玩了十一个项目,体验度很好。正是常州小龙虾上市的季节,打车去吃了小龙虾。个头很大,虾肉新鲜有弹性,价格还很美丽,一盘蒜香,一盘麻辣,一共六斤,108元,加一份拌汤,一份菜,吃得周身火热,能抵风寒。 <p class="ql-block">4月21日,旅行最后一天,从常州坐高铁到上海虹桥。距离机场只有两站地的上海动物园是我们最后的打卡地。十点左右入园,四点前出来。索了游玩时交了好朋友,一路游玩嬉戏,不觉得累。我连续一周徒步,已是精疲力尽,居然坐在动物园的长椅上小睡了十分钟。夏宝颖怕我们误机,驱车一小时来送,带了好吃的点心。我们经历了一次非常尴尬的托运和安检,要不是她想得周到让我们提早到机场,必得误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铁途经无锡,一路上大河滚滚,小河涓涓,大湖烟波浩淼,小湖星罗棋布,鱼塘连绵像辽阔的水上牧场。这就是我在书上读到过很多次的鱼米之乡。这次苏州行拔了种在心里二十年的草。小港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江南风景我看到了,心里冠绝南北的苏式美味我尝过了,书本刻在脑中的美好意象变成了可以当下体验的现实,亲自去印证传说,感觉奇妙又满足。索先生说这次旅行超出预期。出发前的不确定因素太多,随时准备退机票,医院的证明都开好了,我焦虑了很多天,状态特别不好。然而事情往往没有想象的糟糕。这次旅行缓解了我的焦虑。当我走出闭塞的生活圈,见人见事见风景,一些疑惑被解开,知道自己有多无知,也就知道了今后的前行方向。索了爱上了可以喷汁的生煎,爱上了小桥流水,体味到了一些日常以外的东西。每当听到“我会等枯树生出芽,开出新的花”,他就对苏州生出新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旅行的意义从来不只在旅途本身,也在回程的背影,让我们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去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我们出游了很多次,榆社云竹湖、寿阳无名小河、省博物馆、太山……对于不会玩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经历了至亲离世,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状态也调整了不少。我很少再为明天担忧,先过好今天,明天的事明天再说。我也不再过于执着自己的想法,学着少一些“应该”,允许他人做自己,也让自己放过自己。心不再紧紧绷着,不再总抱着负罪感担惊受怕,试着给自己松绑,勇敢踏出那一步,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其实很多困难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事实并非如此。我学着接纳自己的情绪,不管猪肉还是牛肉,能吃着什么肉,什么就是好肉。我更加专注喜欢的事物,认真读书做笔记,沉浸烘焙做美食,坚持日跑,抽空去见大自然。去年冬天我奇迹般没有生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老师的身体一向可以。老耿离开,王老师经历了一段很悲伤的日子,身体也出了几次问题,血压忽高忽低,心率忽上忽下,还夜跑了急诊。我们四处求医,历时半年,终于调到了合适的药物和用量。年底,梅尼尔来了,经过治疗和调理,王老师的身体得已恢复。她总说,人要趁年轻去享受,老了也不要忘记自己年轻的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索先生调动了单位,又回到他梦开始的地方。我们又搬回了刚结婚时住的大院,退了老屋,暂住了半年月屋,又搬到鹿屋。他的工作量少了些,不用再加大夜班,出差也很少。他的生活更简单了,上班写稿理事,下班专业陪娃,抽空看球打球,同步处理我处理不了或者懒得处理的各种杂事。他更温暖了,索了也更依赖爸爸,和爸爸在一起天不怕地不怕,梅梅子说索先生现在都发着光。我俩的家庭分工更加清晰,孩子的学习和运动管理全权交给索先生,我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做喜欢的事情,也有了闲暇去思考和体会,生活实现了秋裤扎进袜子里的扎实感。这种扎实感有时会让我感到不安,一定有什么不如意在前方默默等着我。可是即便没有这种扎实感,那些不如意不依然会发生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还是我,还在办公室一年到头写稿子。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我已经是办公室留守不多的老人了。去年到基层盘点了一个月资产,发现写稿工作其实也挺可爱,虽然它也枯燥无聊。可爱的不是稿子本身,而是岗位性质。因为特别稳定,所以不用焦虑明天无稿可写。因为比较熟悉,所以不用绞尽脑汁遣词造句。因为工作内容单一,所以同事关系单纯有限。因为忙闲不定,所以有时间读书写字充实自己。我认为“走出舒适区”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比觉得自己能做什么更重要。留在“舒适区”不是不成长,而是在擅长的领域持续精进。我到哪儿都是个写稿子的,可能会写到退休。这种一眼看到头的日子按部就班毫无惊喜,但也有挑战和不适。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工作、家庭、孩子,年复一年应对纷乱,哪有什么“舒适区”。如果有机会调动岗位,只要别和数字打交道,我都乐意尝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经常写文章发感想,这几年越写越少了。一是精力有限,二是没什么想输出了。也许是疲惫影响思考,也许是懒惰了,也许是生活更落地了。有秩序的生活是抵挡外界的纷扰和壁垒,很多在别人看来是麻烦和负担的事情,却构建了我生活的意义和秩序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春天下了一场暴雪,很难得。年过完,上了一周班,神思才勉强归位。日子就这样,有序或者无序过着,逢春生绿,冬来变黄,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在老耿的世界里团聚, 那现在,有什么比一家人健康齐整的在一起更重要呢。汪曾祺说“要在狗一样的日子上做神仙一样的事”,那就做一个有趣的人吧,把日子也过得有趣一些。我想,如果我能活到70岁,那我的牙齿一定比汪老头儿的牙齿好。如果我能活到80岁,如果那时候我还能自主出门晒晒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那我耳机里播放的一定还是老狼、小柯、高晓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