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国宝”系列⑫,中共太原支部旧址

解德辉~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中共太原支部旧址,位于风光秀美、文气荡漾的文瀛公园文瀛湖南畔。占地面积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5820平方米。这里原是明清时期的山西贡院,周边还分布着唱经楼、文庙、状元桥等与科举相关的许多文物建筑,就连周边的皇华馆、云路街、起凤街等街道也因傍贡院而名,使得这一片区氤氲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这里曾是省城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近现代曾发生过许多对山西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事件。1912年9月,孙中山来并在文瀛湖北畔的劝业楼演讲陈词;1921-1924年,高君宇多次到文瀛湖畔的省立一中,组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中共太原支部;1937年,周恩来在文瀛湖旁的自省堂做关于抗战的报告;这里还曾举行过声援五四、后援五卅、抗日宣誓、牺盟会成立等很多革命集会活动。</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除科举制后,山西巡抚衙门在此创办了山西公立中学堂。民国二年(1913)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至今已有110余年的历史。学校除利用贡院的部分房屋外,还新建了教室大门等建筑,存有仿清代悬山顶和硬山顶三排教室、丰树堂及部分建筑。现为彭真生平暨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p> <p class="ql-block"> 己亥之年,金秋时节,带着瞻仰之情,怀着缅怀之意,徒步走进风景秀丽、美伦美央的文瀛湖畔,走近中共太原支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信步走到文瀛湖南畔,首先看到的是“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一块巨大石碑,16个金黄色的大字熠熠生辉,令人瞩目。接续前行,就是“省立第一中学校”,门前矗立着一尊彭真半身雕像,笑对文瀛湖,嫣然一副伟人形象。</p> <p class="ql-block"> 穿过石牌坊,就有一幢三层新建大楼,灰色调楼面,门额一副长匾上书“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馆前东侧停放一辆“吉姆”车,这是1949年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回赠的,也是彭真当年乘坐过的车。由彭真家属从收藏者手中购回后赠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山西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曾在此建立。省立一中为太原市暨山西省中共党团组织的诞生地,被誉为山西革命史上的“南湖”。高君宇、王振翼、贺昌、王瀛、张叔平、张友清、彭真等在此就读并从事革命活动。</p> <p class="ql-block"> 这座纪念馆共有三层,东、西、北三面有仿古建筑平方,馆内设有《彭真生平业绩陈列》《高君宇生平业绩陈列》《贺昌生平业绩陈列》和《中共太原支部历史陈列展馆。展览运用高君宇、贺昌、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共太原支部历史留下的文献、照片、手迹、实物等藏品,辅以雕塑、场景复原、绘画、影视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展现了太原支部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领导山西工人、学生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 漫步各大展馆,我在观赏中回望,穿越历史时空,我感知中感悟。历史上这里是省城的重要政治活动中心,在此曾发生过不少对近现代山西政治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这里原是清朝山西贡院(1945-1905),1906年山西巡抚衙门创办了山西公立中学堂。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1934年改称山西省立太原中学),这里可谓山西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前哨阵地,也是中共早期党员、山西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高君宇、贺昌、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读与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1年5月,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成立,负责人是王振翼;1922年9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1925年1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在此成立,贺昌、李毓堂(李淑荫)、蔡振德、潘恩溥(潘泽卿)、纪廷梓、彭真(傅懋恭)、王鸿钧、张培麟(张善田)等先后任书记;1924年春夏之交,高君宇受李大钊和中共北京区委委派,在这里组建了山西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书记先后为李毓堂、张叔平、傅懋恭。从此,山西的无产阶级有了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政党组织,山西的革命事业有了领路人。特别是中共太原支部的建立,开辟了三晋大地的新纪元。同时,相继成立了中共太原特别支部,中共太原地委、中共太原特别党支部和中共山西省委,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重大革命斗争,在我党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从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至1925年,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省立一中成为太原革命活动的中心和太原团地委机关驻地。全体团员大会在此召开,团地委及各基层团支部负责人会议在此举行。中共北方区委选派的中共太原地委第一任书记崔锄人及第二任书记、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任书记颜昌杰,曾在此居住并直接领导了太原及全省党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中共太原支部历史陈列馆,共分四大部分:山西近代新兴工业和新式教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山西党组织的建立、山西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翔实的党史资料,辅以实物、雕塑、影视资料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共太原支部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领导山西工人、学生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追忆了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此展览一举填补了山西早期党组织历史陈列之空白,有些珍贵资料在全省属第一次面世。</p><p class="ql-block"> 1924年2月和5月,担任中共北京区委执行委员的高君宇,根据中共北京区委的指示,先后两次回到山西,着手进行中共山西党组织的建立和筹划山西国共合作事宜。高君宇回到太原后,即介绍太原团地委负责人潘恩溥、团地委委员张叔平、青年团法政专门学校支部书记候士敏入党,与早期党员李毓棠等成立了中共太原小组。随后,又有一批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太原地区的党员数量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1924年夏,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建立了中共太原支部,书记先后为李毓棠、张叔平、傅懋恭,这是山西建立最早的党的组织,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建立较早的党组织。高君宇在帮助建立太原党组织时,带来一份《中共旅莫支部会议记录》,由李毓棠保管。新成立的太原党支部就以旅莫支部为榜样,召开会议,严格组织生活,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党员、团员到工厂中参加工人运动,在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山西党组织的建立,点燃了山西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山西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山西人民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的坐标和向导,揭开了山西历史的薪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每一座红色纪念馆,每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是一处思想高地、精神殿堂;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中共太原支部旧址,记载了山西革命最早活动的光辉历史,再现了高君宇、贺昌、彭真等老一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在山西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历史特别厚重和光辉的一部分。它所承载和积累的浓厚历史信息和丰富历史经验,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山西人民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山西人民为有着这样光的历史而骄做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的“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0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