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古镇严家院

东方欲晓

<p class="ql-block">  位于云南大理的喜州古镇,西倚苍山东临洱海,自古以来便是洱海西岸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这里有悠久的经商历史,孕育了严、董、尹、杨四大商族,其中严家位居首位。严家大院整个院子占地面积2478平方米,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楼上楼下共有有108个房间,其豪华程度当时在整个西南地区也是屈指可数的,徐悲鸿、老舍等众多知名人士曾慕名前来拜访。</p> <p class="ql-block">  严家大院的主人叫严子珍,号镇圭,别号苍逸老人,喜洲“永昌祥”商号的创办人。“永昌祥”商号遍布国内外,先后在云南各地及上海、四川、湖南、香港、缅甸、泰国等地设有商号。到1943年,严家资本总额达2000多万银元,据有关资料记载,按现在的货币计算,其资产约为20至30亿人民币。据说,到严子珍逝世时,严家资本已经达到3500多万法币,可以说是富可敌国。</p> <p class="ql-block">  严家大院分为一进五院,前面一进为“三坊一照壁”的制式。“三坊一照壁” 指的是由三间房子和一面围墙组成的院落。这三间房子通常分为两层,称为“坊”。跨入门廊就看到一个影壁,白墙上书大大的一个“福”字。三面围绕着二层雕栏画栋的回廊,做工精巧,古韵十足,每一处斑驳的油漆都在讲述岁月的故事。这种建筑形式不仅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居住智慧,也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三、四个院子由“四坊五天井”组成。“四坊五天井” 由四面房子围成,去掉了正房面对的照壁,代之以一个下坊,形成封闭的四合院。在每一坊的两侧又增加了两个小天井,使得整个院落共有四个小天井,实际上就是大院套小院。这与北京四合院不同之处在于多出了四个天井,而且细部雕刻相当精致,随处可见白族民间高超的雕刻技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楼设有宗堂、佛堂、议事厅、学堂、书房、绣楼等。在房廊两侧面对天井各有一个透空圆洞,四面彩色雕花装饰,如同一面圆镜,这是专门为家里的女眷设计的,俗称“美人照”。根据当地风俗,未出阁的女子只能做守闺房,不能抛头露面,有男客人来访的时候,女子可以通过这个圆洞观察楼下的客人,相亲时还可从这个洞中抛掷绣球。</p> <p class="ql-block">  宗堂是放置祖先牌位的堂室。大理白族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感恩报祖的传统,家家户户或大或小都要设置祖先牌位,逢年过节和家族特殊祭祀日,家长都要率后辈上香祭拜,既是感恩也是祈求先祖保佑。宗堂的大小代表着主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声望。严家宗堂因其主人地位显赫,家庭富有,故选专用房间作宗堂,宗堂内摆设的“天地君亲师”牌位、白族本主造像、水陆神仙画等,都是难得的白族民间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  议事厅是严家主人严子珍先生在世时最为重要的活动场所。大凡家族重要事项、商贸重大决策、重要贸易洽谈、股东会议的召开、重要贸易伙伴的接待等等,都在此处进行。据传,严子珍在此谈成的生意达几百宗,成交额过亿元。厅内原摆设的贸易资料箱柜等已毁,而最为珍贵的是,厅室南北壁上存有清末民初云南著名本土人士张友相的壁画22幅,壁画虽历经百余年,仍色彩夺目、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严子珍出身寒苦,幼时读书较少,经商致富后,深感学问于事业之重要,十分重视读书,以求充实提高自己,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对后辈儿孙的文化教育。大院建成后专辟三间书房为习读之所,除自己常在此学习研读外,其五位儿子和部分孙辈都曾在此读书习字。清末民初云南著名本土版画家张友相的真迹书画作品30多幅,至今还存留于书房四壁及天花板上。</p> <p class="ql-block">  客房是为来访客人准备的住宿和休闲的场所。这种客房较之现代宾馆饭店更具有人性化和亲和力,体现了居住者与房主人之间是基于情感的好友关系,而不是商业往来的授受关系。严子珍是远近闻名的富商大户,其在社会上结交甚广,家中常有商界同仁和社会名流往来,自然少不了要设置较为阔绰的专用客房。本客房内收藏的都是民清时期的民间古旧家具和生活用品,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闺房是专供女孩子居住的房间。其形式虽然五花八门,规模大小和建筑格局各有不同,但一般情况下,闺房位置的选定、内部的装饰和管理方面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特殊要求。一是位置的隐秘性,一般都要选择院落的靠边位置或者是楼上少有人往来的地方。二是内部设置有极强的装饰性,根据女孩子爱美的天性,尽可能把房间布置得亮丽雅致,多姿多彩。三是管理使用的严肃性,最重要的就是外人禁入,家庭中的男性成员无特殊情况也不能随意进入。</p> <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地区佛教十分盛行,苍山十九峰峰峰有寺庙,平常百姓家家家有佛堂,老人儿童手不释珠,初一、十五斋戒不断,这一宗教信仰至今仍然经久不衰。严家大院在二楼一处面积较大的房间设有“修身堂”,里面置有石雕、木雕、纸质等不同类型的宗教造(画)像,再现了历史上严氏家族静心打坐、潜心念佛,传承宗教文化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金库是后人对严家当年用以存放银两、细软、古董和字画等贵重物品的处所的俗称。严家当年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加上严子珍一生交际甚广,与各界名流来往频繁,家中除金银财宝外,名人手迹、信函和各种珍贵赠品也很多,故严家专门在大院东南角位置建造了“金库”,为一层单间加十余平方露天小院组成,地基均由石条铺设,墙体极厚,且位置隐蔽,安全性能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  位于5号院的小洋楼建于1936年,是严家大院主人当年走南闯北接触了西方文化之后,自己后花园内建造的西式洋楼,这也是当时大理地区唯一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建筑,整座楼房的设计、施工人员都是从上海等地聘请来的,建筑材料都是从香港购买,经海路、铁路、公路运输,最后由马帮运至喜洲。此楼曾接待过军事理论家、第一任驻苏大使杨杰将军、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周钟嶽、著名作家老舍、著名画家徐悲鸿等政要名人。</p> <p class="ql-block">  “严家院”是白族民居建筑的典型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不仅整体上保存完好,而且不失细节,室内陈设的生活用品及文物、书画、牌匾等年代久远,价值连城。这些珍贵的藏品,<span style="font-size: 18px;">穿越时空的尘封,</span>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严家院”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