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蒙昧叫大义灭亲

张云海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昨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小故事,读后令人五味杂陈,惶恐不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个小故事发表在一份名叫《新课程报》的中学语文导读刊物上,是一张截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故事以一个孙子的口吻讲述了将军爷爷隐瞒了60多年的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爷爷20来岁时娶了一个叫文竹的漂亮媳妇,那时的爷爷已经是白区隐蔽战线上的一名革命战士,专为山里的游击队筹集粮饷。爷爷把筹集来的物资兑换成金条,藏匿在家里的板壁夹层中,等待交通员的到来。没想到百密一疏,竟让媳妇文竹窥破了玄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妇道人家见财眼开,起了歪心;趁丈夫不备,文竹偷了金条想一走了之,恰巧被走到家门口的爷爷发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爷爷喊了几嗓子,怎奈文竹财迷心窍,又依仗着爷爷和家人的宠爱,根本不把爷爷的警告放在眼里,撒腿狂奔而去。情急之下,爷爷拔出了手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你,开枪啦?”孙子战战兢兢地问爷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爷爷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两下花白的脑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过了很长时间,爷爷打开一个看上去古朴陈旧的铁盒子,捧出一条早已褪色的红头巾,对孙子说:这就是你奶奶过门儿那天用过的红盖头。60多年了,这个铁盒子跟随我转战南北,历经血雨腥风,始终没离开过我的身边。爷爷嘱咐孙子待自己百年之后,一定要把这个铁盒子同自己的骨殖葬在一起,以了却一生对奶奶的悔愧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种为了革命事业不惜大义灭亲的历史故事,以及那些年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对我们这些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已毫无新意,本来可以一笑置之。但转发者的用意显然不在故事本身,他用粗重的红色线条在截图上画了两个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个圈里标注的是该《新课程报》发表的时间:2022年4月15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个圈里是该报编辑的一段评语:“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不能不为这位亲手处决自己妻子的革命者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家国之爱而动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不能不说,比起故事本身,这段评语倒是更加令人“动容”,因为它的“弦外之音”透露出更多的血色与恐怖,令人不寒而栗!仿佛爷爷的枪口不仅对准了自己的漂亮媳妇,同时也对准了以仁孝忠义为基础的儒家文化,甚至是直接对准了我们的孩子!难道那种让我们这些50、60后的老家伙们至今深陷愚昧与粗鄙而不能自拔的斗争哲学,仇恨教育,又要在我们的孙子辈身上重演了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人世间的任何宏大叙事都不应以蔑视人伦、败坏道德为代价。王阳明说:“父子兄弟之爱便是人心生意发端处,如木之抽芽。自此而仁民,而爱物,便是发干生枝生叶。”又说:“盖天下之事,虽千变万化,至于不可穷诘,而但惟致此事亲、从兄一念真诚恻怛之良知以应之,则更无有遗缺渗漏者,正谓其只有此一个良知故也。事亲、从兄一念良知之外,更无有良知可致得者,故曰‘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人类的仁爱之心廓大无疆、丰富多彩、精妙入微。说大,可及天地日月、万民百姓;说小,乃至一花一草、阿猫阿狗……;然而究其根源,莫不发自血缘之亲、家庭之爱。这种爱是从每个人的生身命根儿上带来的,因此它是最纯洁、最神圣、最少掺杂私心杂念的真情实感(真诚恻怛)。这种爱也是人类伦理道德和律法观念的发端之处,此处若被污染、被扭曲,也就意味着人格的缺陷与损伤。这样的人,其思维逻辑和行为导向就会严重偏离道德与法律的规范,大概率会变成一个坏人、罪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当今社会,人们口口声声说要明明德、致良知。然而明德如何明?良知如何致?岂不正是要从这血脉亲情上着眼入手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正因为如此,人类所从事的任何大事业,大愿景,只要它是真正的“人间正道”,就一定不会鼓励人们去“大义灭亲”。相反,假如一个社会总是出现学生举报老师,子女揭发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反目成仇之类的怪现象,这个社会一定是病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群法国小朋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