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伟大的征程——纪念红军长征出征90周年

执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不怕远征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写在前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征90周年,美篇特发起题为“伟大征程”的有奖征文活动,向长征出发90周年献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活动旨在纪念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精神,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让更多人了解长征历史,感受红军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篇由执着撰写编辑制作并投稿,文中图片来源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的起点和终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起点:瑞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的起点是位于江西省东南部的瑞金。瑞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因为红军的历史而名垂青史。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的起点——瑞金,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瑞金,红军集结了数万兵力,整装待发。红军将士们在这里接受了中央苏区军民的热烈欢送,也肩负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长征从瑞金开始,也从这里带走了中央苏区的红色火种,留下了永恒的红色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终点:延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经过艰苦卓绝的行军和战斗,红军终于在1935年10月7日抵达了陕北吴起镇。这里成为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复兴,也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延安,红军得到了宝贵的休整和壮大。在这里,中共中央召开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如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等,为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吸引了无数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前来学习和投身革命事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的起点瑞金和终点延安,虽然地理距离相隔数千里,却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紧密相连。它们是红军英勇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要里程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做出的历史性决策。1933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三省,随后向华北、华中、华南等地进犯,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国民党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围剿。在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决定进行战略转移,以保存实力,继续革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的影响力和深远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不仅锤炼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品质,更彰显了中国军民的英勇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同时,长征也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困境,保存了力量,为未来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长征也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和决心。长征所展现出的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了中国革命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各方面军行程路线和公里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一万六千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级行政区,行程共八千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级行政区,行程近万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和终点,既是一段地理上的旅程,更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长征起点瑞金见证了红军英勇就义、不畏艰险的历史时刻,长征终点延安则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将士们展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革命信念,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