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实现的海上旧梦——上海百乐门舞厅观摩记

王霞 

<p class="ql-block">  很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我被新华社记者小玫 “软硬兼施” 拉去百乐门舞厅“体验生活”。同去的还有三个闺蜜,分别是林华、小蝶、小巍。那是我第一次踏进曾经无数次在电影、电视、小说里看到过的“夜上海”场景:随着悠扬的音乐响起,男女舞者身着精致的礼服,在光影交错中翩翩起舞,每一个转身、每一个俯仰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他们之间的默契与配合,宛如一场无声的对话,令人陶醉,令我神往!</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和林华都没有下池跳舞(林华会跳交谊舞),但喝了不少威士忌。看着别人美妙的舞姿,好生羡慕!所以我俩决定:回去后一定好好学习跳舞,无论古典舞、还是现代舞、爵士舞、拉丁舞……只要学会一种,一种就够了,学会了再来百乐门好好地体验一把跳舞带来的人生享受!</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过去了,我却至今还未去过百乐门,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我一直没有学会跳舞。之前没学,之后也不可能再学了,看来,去百乐门跳舞的愿望这辈子是不可能实现了,因为我现在压根就没有了跳舞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跳舞是不想了,但对百乐门的前世今生,尤其是那些震惊中外,流落民间的传奇故事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机会说来就来!</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前夕,因朋友邀请,我和先生去百乐门餐厅吃饭。饭前,餐厅总经理池国荣先生带着我们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参观了一番,并为我们解开了很多迷团,听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百乐门:1933年由南浔富商顾联承出资七十万两白银建造落成。</p><p class="ql-block"> 由毕业于南洋理工学院的中国建筑师杨希柳设计的。</p><p class="ql-block"> 建筑共三层。底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最大的舞池计500余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故称弹簧地板;大舞池周围有可以随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习舞,也可供人幽会;两层舞厅全部启用,可供千人同时跳舞,室内还装有冷暖空调,陈设豪华。三楼为旅馆,顶层装有一个巨大的圆筒形玻璃钢塔,当舞客准备离场时,可以由服务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车牌号或其他代号,车夫可以从远处看到,而将汽车开到舞厅门口。</p><p class="ql-block"> 不过,池总告䜣我们:这个标致性的圆形玻璃钢塔后来被拆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枪杀事件(只因车牌号泄露了隐私被人盯上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百乐门,最值得关注的是四幅主题壁画、三大名人厅与弯型扶梯。</p> <p class="ql-block">  一层为大堂,设有售票部、询问部、公关部。其中,公关部职员负责日常接待,引领宾客有序参观并作现场讲解。</p><p class="ql-block"> 特别介绍一下:一楼的顶层水晶灯全部采用埃及进口高级水晶,据说这小小的一个水晶球就要100+人民币,这在当时有多豪呀!地面是由南非进口的安哥拉棕以及马达加斯加进口的蓝翡翠大理石打造。</p> <p class="ql-block">  我们跟着池总,沿着大堂由土耳其进口的索菲特金大理石铺设的弯型扶梯拾级而上,这种弯型扶梯,现已被历史保护建筑部门定为特别保护的"百乐门弯型扶梯。</p> <p class="ql-block">  墙壁上挂着名家现场创作的四幅主题壁画:《海上群雄》、《名流荟萃》、《官贾云集》、《美女如云》,主要描绘了三十年代老上海达官显贵、商贾贵人、名媛名流云集的繁华景象和门庭若市热闹喧嚣的历史传奇。</p> <p class="ql-block">  从一楼至三楼,也可以乘电梯上下。</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电梯用的是芬兰老牌KONE电梯,并丝毫不计成本地开模定制了纯铜指针楼层指示牌,只为还原上世纪30年代的怀旧气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楼设有查理卓别林圆厅和现代演艺大厅。</p><p class="ql-block"> 查理卓别林圆厅,可作为练舞房和小型私人派对场所。</p><p class="ql-block"> 1936 年,卓别林在完成《摩登时代》之后,乘坐邮轮环球旅游,在三个月内先后两次来到上海,都到百乐门舞厅跳舞。 </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现在挂在二层查理·卓别林圆厅的墙上,设计者以黑色作为圆厅主色调,以此纪念顺应黑色幽默时代而生的喜剧大师。</p> <p class="ql-block">  现代演艺大厅拥有层次分明的多功能综合舞台、舞台背面配备可开合的LED特大显示屏幕、升降舞台,中场面积开阔、周边卡座高雅舒适,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娱乐宣传活动。每日晚上9时,由流行时尚的爵士乐队常驻演出,经常引进世界各流行表演,观赏价值高的节目进入百乐门演出。</p> <p class="ql-block">  二楼夹层设有少帅圆厅、回马廊和名伶厢房。</p><p class="ql-block"> 少帅圆厅即是恢复后的玻璃舞池,仿效当年名流、豪客跳舞的专场,可作为观赏、练舞及私人派对用。</p> <p class="ql-block">  少帅圆厅门口挂着张学良当年意气风发的诗句,“英雄应有笙歌地,不比吴宫响屟廊。”</p><p class="ql-block"> 据说,当年张学良将军是百乐门舞厅的常客,他最喜欢带着赵四小姐在玻璃舞池跳舞。少帅圆厅,就是对这段故事的纪念。 </p><p class="ql-block"> 不仅如此,张学良利用跳舞的间隙,还在百乐门旅馆开了一个僻静的房间,在此会见了一个重要的客人——抗日名将李杜将军(张学良过去的部下,九一八事变后毅然奋起抗敌的东北抗日名将,同中共联系紧密) 。通过李杜,张学良与中共代表刘鼎(后任张学良副官)取得联系,走出了“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  在少帅厅旁边, 还设有回马廊及八个名伶厢房</p> <p class="ql-block">  在回马廊的两侧,分布着8间名伶厢房,分别以当年8位当红歌后的名字命名。它与“金嗓子”周璇、“银嗓子”姚莉等第一代音乐巨星,共同成为老上海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p><p class="ql-block"> 姚莉、周璇、韩菁清、张露、吴莺音、龚秋霞、陈娟娟、白虹,每一个位名字背后,都是一间风格不尽相同的包厢,让人怀念起她们的倩丽背影与美妙歌喉。</p><p class="ql-block"> “金嗓子”周璇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一首《夜上海》道尽沪上风情;韩菁清,14 岁就参加百乐门歌唱大赛,可谓是这里一手捧红的歌后,1975 年嫁给作家梁实秋为妻;姚莉当年被人称作“银嗓子”,代表歌曲是那首《玫瑰玫瑰我爱你》;张露是当年上海滩著名的国语歌手,除了唱红了那首《给我一个吻》,更把歌手的基因传给了亲儿子——红透两岸三地的歌手杜德伟。</p><p class="ql-block"> 八大歌星包厢白虹厅中我还看到,陈可辛作曲的《蔷薇处处开》也是“歌唱皇后”白虹的代表作。白虹,原名百丽珠,1920年出生,1931年成为明月歌舞团成员,1934年在大晚报举办的歌星竞选中获得最多选票,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位“歌唱皇后”。白虹的音域宽广、曲风多变,感染力强。代表作《蔷薇花》《朗是春日风》《雨不洒花花不红》等。</p> <p class="ql-block">  当然,最漂亮的包厢当数“银嗓子”姚莉了。</p><p class="ql-block"> 在包厢进门拐角,有一面非常大的玫瑰墙,以此来纪念上海滩歌后“银嗓子”姚莉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在姚莉16岁那年时,陈歌辛为其谱写了一曲《玫瑰玫瑰我爱你》,谁也不会想到,它在40年代红遍了上海滩。如今在这里踩在玟瑰花铺就的地毯上,你可以在墙上的老照片看到她过去的故事,欣赏她犹存已久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  张爱玲在散文《谈音乐》中也写到了百乐门。她在《谈音乐》的最后讲了一个故事,她在晚上听到一个舞厅(百乐门)里传来一个舞女的声音,唱着蔷薇蔷薇处处开。而当时常德公寓与百乐门舞厅只相差一条马路,上世纪三十年代时此处并不繁华,入夜行人更少。此时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百乐门却是人不醉我我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难怪百乐门歌星白虹的“蔷薇蔷薇处处开”随风飘进了张爱玲耳中,也被她如实写进了文章中。</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二楼,再看三楼。</p><p class="ql-block"> 三楼设有香梅厅和怀旧大舞厅。</p><p class="ql-block">香梅厅可用于练舞及私人派对。</p><p class="ql-block"> 很幸运,我们用餐的地点正是香梅厅。其实,百乐门餐厅总共才2个包房,即二楼的少帅厅和三楼的香梅厅。</p><p class="ql-block"> 用餐可分西餐和中餐,我们选用的是中餐。</p> <p class="ql-block">  所谓香梅厅,指的是以陈香梅和陈纳德先生命名的圆厅。“飞虎将军”陈纳德曾在百乐门与中央社记者陈香梅举办订婚仪式,为了纪念他们超越年龄、种族的爱情,设立一个圆厅,配以这对夫妇的生平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香梅厅旁边还设有一间雪咖吧。面积不大,但摆饰很奢华。</p> <p class="ql-block">  百乐门,最大的看点就是风靡上海滩的三楼怀旧大舞厅。</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三十年代夜上海的风格:弹簧木地板、爵士乐队舞台、玻璃舞池,还有国际舞标准舞池……</p> <p class="ql-block">  在舞池前还有一辆黄包车,纯属摆设。</p> <p class="ql-block">  陈列在橱窗里的旗袍</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知道百乐门,是因为1980年的《上海滩》。在这部经典之作中,熠熠生辉的百乐门见证了许文强(周润发饰)和冯程程(赵雅芝饰)刻骨铭心的爱情,繁华中透着沧桑,热闹中有着落寞。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有人提起百乐门,我的耳际立马就响起金嗓子周璇、银嗓子姚莉的歌声:《“夜上海、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错,在我眼里,百乐门从来不单是一栋建筑,更重要的是这里见证过一个个时代名人和上演的一幕幕传奇故事。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这么多名人掌故,我甚至担心它很可能熬不过岁月的洗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如今提起上海,很多人都会想起她的高楼大厦,她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但上海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弥漫着老上海的气息,旗袍、爵士乐、还有似乎从七十年前传来的蹦擦擦旋律……黄包车、爵士乐、高衩旗袍,空气里弥漫着70年前老上海的气息,这就是百乐门,一个有着七十多年历史,既怀旧又颇具现代风格的娱乐场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