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南美行走拾忆 | 纳斯卡线条

依路

<p class="ql-block">秘鲁南部的荒原地带,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终年无雨也无强风的气候以及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让这里保存了人类史上最无解的谜题之一——纳斯卡线条Nazca Lines。近千幅画作由线条、几何图形和多种图案构成,大多数画作绵延数里,只能从空中辨认。</p><p class="ql-block">纳斯卡位于秘鲁西南沿海伊卡省的东南隅,首都利马以南400公里处,小镇边上有一片广袤的荒原,人称“纳斯卡荒原”。</p><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秘鲁Cruz del Sur公司沃尔沃双层大巴从利马一路向南,行驶在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泛美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上,前半段是笔直的海滨公路,一边是海水一边是沙漠,过了伊卡省首府伊卡(Ica)不久就进入到纳斯卡荒原,一会儿在如馒头包样的山里蜿蜒迂回,一会儿则行驶在茫茫无际的荒原。</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秘鲁双层大巴车</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视频:路拍纳斯卡荒原</i></p> <p class="ql-block">大巴行驶了七个半小时,傍晚时分到达目的地--纳斯卡。</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到达纳斯卡正值满月</i></p> <p class="ql-block">1939年,一个酷热难耐的午后,美国考古学家保罗·柯索Paul Kosok为了寻找古代印加文明的引水渠遗址,恰好乘坐飞机飞过纳斯卡地区上空,当他俯瞰大地时,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撼了他。原本在地面上看起来只是浅沟槽的构造,原来只是巨大画作的冰山一角。这些线条组成了螺旋线、箭头、蜂鸟、猴子、蜘蛛、神鹰等图案,直线笔直、曲线完美,一笔画成工整规则,仿佛上帝之手。在发现“纳斯卡线条”隐藏巨型图案的消息公布后,即引起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前往展开研究工作。经过专家们将镶嵌在线条上的陶器碎片作详细研究后,证实“纳斯卡线条”已存在2000多年。纳斯卡平原是一个气候乾旱而贫瘠的高原,加上其长年不下雨的乾旱气候,令纳斯卡平原成为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这块无风无雨、面积达二百平方英里的辽阔高原,便是因为这种气候条件而成为当年绘画“纳斯卡线条”的理想地点。根据研究人员的发现,这些图案是将地面褐色岩层的表面刮去数公分,从而露出下面的浅色岩层,而所形成的坑道线条,每条的平均宽度约为十至二十公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从空中俯瞰纳斯卡荒原的地形地貌。第三张图片中的横线为泛美公路</i></p> <p class="ql-block">1994年纳斯卡和朱马纳草原的线条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评为遗产的报告认为:纳斯卡线条和地刻构成了安第斯文化的独特和壮丽的艺术成就,在其延伸、范围和多样性以及在史前世界任何地方的长期存在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p><p class="ql-block">随着科技的发展,时至今日人们依旧在不断发现新的画作,目前已发现近千幅。并且,根据考古学家对周边文物的鉴定,得出纳斯卡线条的年龄——它们已经静静地躺在这片沙漠2000年之久了。2022年12月,日本山形大学召开记者会宣称,研究团队在秘鲁纳斯卡荒原新发现168个地画图案,包括人形和动物形地画。</p><p class="ql-block">原本默默无名的纳斯卡小镇因此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热点。镇上随处可见代理小飞机看大地线条的旅行社。我们行前就提前预约了一家在Tripadvisor上评价较高的Aeronasca公司并支付了预约金。Aeronasca公司采用的是美国塞斯纳飞机公司的塞斯纳207-A型飞机,共有8个座位,其中2名飞行员和6名乘客。</p><p class="ql-block">飞行时间30分钟,根据在机讲解员的提示用24-105mm镜头拍到了如下图案和线条。</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Aeronasca公司的观看指南</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塞斯纳207-A型飞机</i></p> <p class="ql-block"><b>1、鲸鱼</b></p> <p class="ql-block"><b>2、罗盘</b></p> <p class="ql-block"><b>3、宇航员</b></p> <p class="ql-block"><b>4、卷尾猴(100米长)</b></p> <p class="ql-block"><b>5、狗</b></p> <p class="ql-block"><b>6、蜂鸟(50长)</b></p> <p class="ql-block"><b>7、蜘蛛(50米长)</b></p> <p class="ql-block"><b>8、兀鹫(翼展120米)</b></p> <p class="ql-block"><b>9、苍鹭</b></p> <p class="ql-block"><b>10、鹦鹉</b></p> <p class="ql-block"><b>11、手</b></p> <p class="ql-block"><b>12、树</b></p> <p class="ql-block"><b>13、蜥蜴(180米)</b></p> <p class="ql-block"><b>14、猫</b></p> <p class="ql-block">有关纳斯卡线条的谜题中,对于这些图案是谁画的?为什么要画这些图案? 怎么画这些图案呢?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外星飞行器使用的跑道、古纳斯卡人绘制的供水系统图、各部落的图腾说、星图、历法甚至星系间的坐标系说,都是流传一时的说法。其中,瑞士作家冯·丹尼肯(Erich von Däniken)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一本书叫作《众神之车》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即纳斯卡线条之所以能被描绘出来,是因为外星人直接从太空飞船里下达了命令,教授了方法。按照他的描述,人们的头顶上盘旋着飞碟,上面的外星人指挥,下面的土著人干活,更夸张的是,外星人传达指令用的是纳斯卡人的土著语。冯·丹尼肯认为巨大的图形是外星人对人类发出的信号,而比较长比较宽的线条是外星人的飞船登陆过的证据,他称为“着陆带”。</p><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整理纳斯卡线条的资料,发了条视频号,就有朋友留言:</p><p class="ql-block"><b><i>太神奇了,上帝绝对存在!</i></b></p><p class="ql-block"><b><i>星外文明的存在,还真不好说呐。</i></b></p><p class="ql-block"><b><i>不可能是地球人类所为!</i></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视频号:纳斯卡线条</i></p> <p class="ql-block">争议不断、莫衷一是的事情,让上帝说了算吧!</p><p class="ql-block">坐小飞机观看完大地画后,乘大巴于当晚返回利马。</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利马新城区一瞥</i></p> <p class="ql-block">利马是我们此次南极南美之旅的最后一站,住在山东老乡Z总的大宅子里,品尝着一个多月未曾吃到的地道的中国饭菜,再喝上几杯存放经年的醇香二锅头以及秘鲁国民饮料<b>Pisco Sour</b>(以皮斯科酒作为基本原料,加入柠檬汁、鸡蛋清、糖浆和冰块,混合配制成一种味道清香、爽口的鸡尾酒,喝下去之后,很久才能感觉到其强烈的酒劲,味道不似别的烈酒一般单调,透露出酸酸的滋味,却又回味甘甜,加上其外表温柔可人,被誉为国民饮料),那真叫一个“爽”字。Z总及夫人极其好客,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家中成为许多中国人来秘鲁经商旅游的第一站和必经之地。宅子居于利马新市区,周边环境极佳,宅中小庭院绿植满园,在此小居三日,每天清晨都被鸟鸣声叫醒,加上有一日清晨去利马海边渔人码头随拍,共计收获包括秘鲁鹈鹕在内的鸟种30余种。</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小视频:利马鸟世界</i></p> <p class="ql-block">顺便一提,利马可是号称“无雨之城”。利马坐落在太平洋边,大部分城区处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缘。高耸的安第斯山脉临近海边,盛行的东南信风与海平面平行,阻碍了纬向环流,使水汽不容易抬升形成雨云,所以没有降雨的条件。虽然利马几乎不下雨,但是来自太平洋的风会带来大量的水汽。利马的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悬浮的小水滴。这种像粉末一样的小水滴飘来飘去,落在树木草丛间。时间久了,草木上挂着的水滴慢慢地渗透到土地里,路面便会湿润。正是这些富含水分的纯净雾气给植物带来了勃勃生机。虽然利马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但城市里绿树成荫,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其植物之密、鸟类之多、水果之奇绝对超出了我的想象。</p><p class="ql-block">原打算再从利马去200公里之外的“鸟岛”,做一个一日游,但此时的我们说句实在话已经是无心恋战,只是在利马老市区-早在1988年被联合国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走马观花转了几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利马大教堂</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秘鲁总统府</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利马市政宫</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利马主广场上的铜制喷泉(1650年建)</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从利马太阳神山俯瞰利马城</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利马太阳神山上的耶稣雕像</i></p> <p class="ql-block">告别Z总,告别利马,告别南美。</p><p class="ql-block">少了一开始的兴奋劲,却多了一份临别时的眷恋感。</p><p class="ql-block">上帝把最夸张、最浓墨重彩的手笔,毫不吝啬地留给了南美这块新大陆。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各种交通工具下的5万多公里行程,相当于绕了地球一圈还多。体验了极地严寒与沙漠酷暑,触摸了孤岛摩艾与高原湖泊,在天空之镜下仰望星空,在古老山巅上与云同行,巴塔哥尼亚的大气磅礴呼应着库斯科古老街巷的阵阵钟声,瓦尔帕莱索的涂鸦与纳斯卡大地画交相辉映,憨态可掬的极地企鹅、赤红翅膀的高原火烈鸟、展翅翱翔的安第斯雄鹰,一幕一幕地在脑海在心中萦绕,充满着整个归程。再反观自己,瘦了身材黑了面孔,以至于在上海前来接机的发小同学竟称视我为“南美土著”而以大酒相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