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一起去看“牙” ——西班牙自驾游(2024.2.9~18)

若水

<p class="ql-block">地球也有“牙”, 而且有两颗,一小一大,它们紧挨着长在了欧洲的西南角。别看这两颗牙在未发达前身处穷乡僻壤,但它们的名字却在十五世纪变得响当当。它们是欧洲最先下海的两个国家,也是欧洲最先富起来的两个国家。“小牙”怀揣着“亚洲梦”一路向东,开辟了海上东方香料的贸易航道;“大牙”1492年刚忙乎完统一的大业,也没耽误怀上了“亚洲梦”,同年资助哥伦布去探索东方的世界。然而,哥伦布误算误撞却把船开向了美洲大陆。这两颗牙就是赢在起跑线上的葡萄牙和后来者居上的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得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班牙的国土面积列居欧洲第五位,其绝大部分领土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隔比利牛斯山脉与法国和安道尔相连,西邻葡萄牙。“</span>小牙”的历史虽比“大牙”悠久了240年,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本着抓大放小,不紧不慢的原则,我们此行选择只看一颗牙——西班牙。🇪🇸</p> <p class="ql-block">乘坐卡塔尔航空公司的班机,我们除夕凌晨2点从新加坡樟宜机场起飞,经停卡塔尔的多哈机场,然后续程飞往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两段行程飞行总时长约14个小时。新加坡与多哈时差为5个小时,与马德里时差为7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到达马德里的第一天已是下午两点,下了飞机先在机场办理已预订的租车手续,然后驱车去预订的酒店登记。代步工具和安营扎寨的问题解决后自然就是解决肚子的问题。在这一顿忙乎中浑然不知我们是在哪个时刻跨入了甲辰龙年。🐲</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的第二天。太阳一点不卷,八点勉强爬起来,十点也不过才爬这么高。</p> <p class="ql-block">普拉多博物馆在世界博物馆的排名中仅次于法国的卢浮宫,馆藏非常丰富。该馆收藏了从14世纪到19世纪来自全欧洲的绘画、雕塑和各类工艺品。这是普拉多博物馆建筑的正脸,西班牙著名的画家——委拉斯凯兹(Velazquez)的青铜雕像竖立在前方。</p> <p class="ql-block">虽说二月是西班牙的旅游淡季,但当我们到达普拉多博物馆时,入口处已排起了长长的人龙。入口处设在博物馆的侧面,外观既没有现代艺术的美感,也没有主体建筑的历史感,让人有些失望。好在有一街头老艺人在弹吉它,这倒很应景,让人感觉排队都排出了点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一进门迎接我们的是创作于1818至1825年的新古典主义的大理石雕塑——萨拉戈萨的抵御。该雕塑塑造的是一个老人在半岛独立战争中为抵御法国军队的入侵而受伤,他的儿子挺身而出,保护他。半岛独立战争<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08~1814)期间,</span>拿破仑的法国军队入侵西班牙,并对萨拉戈萨这座城市展开攻城战。萨拉戈萨人顽强地抵御,当时不论是士兵还是平民都参加到了战斗中。即使伤亡惨重,但当法国军队攻进这座城市时,不屈的萨拉戈萨人继续与之进行了激烈的巷战,这场战争成了19世纪欧洲最血腥的战争之一。该雕塑大师在1808年因拒绝承认拿破仑的长兄——约瑟夫·波拿巴是西班牙的国王而被监禁。</p> <p class="ql-block">普拉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委拉斯凯兹(<span style="font-size: 18px;">Velazquez)</span>的《宫娥》。该画创作于1656年,1734年马德里王宫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火灾,这幅画作当时就挂在王宫里,可是它却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宫娥》高318厘米,宽276厘米。站在这幅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齐名的世界名画前我心里还是有些小激动的。这幅画无论是画面人物身份,还是光影空间构图,信息量都非常大。画面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场景是马德里的宫殿大厅,画面</span>中心身着宫廷华丽裙子的小女孩是国王菲利普四世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她身边有两个服侍她的宫女,画面的右下角是两个侏儒,前面有一条狗。公主的后面是她的保姆和一位军官。这幅画有很多看点。其一,画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委拉斯凯兹</span>让国王菲利普四世和皇后出现在了镜子里,镜子里的他们有些模糊,他们正在看着他们的爱女;其二,他把在给国王和王后画像的自己也画了进去,他站在左边的画板前;其三,这幅画的后半部比较暗,他让宫廷总管打开了门,于是外面的光照进来,这不但加深了画面的纵深感,还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其四,<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幅画创作于委拉斯凯兹去世的前四年,当时他还没有得到骑士封号,直到去世的前一年才得以殊荣,所以原画里委拉斯凯兹胸前并没有由利剑和鸢尾花组成的圣地亚哥骑士团徽章,徽章是在他去世后由国王菲利普四世命人后画上去的。画外音:</span>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入画时是五岁,但可惜她长大后结局并不美好。她15岁时嫁进入了奥地利王室,并在21岁生第五个孩子的时候谢世。(此照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圣齐奥(Raffael, 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达芬奇(1452-1519)和米开朗基罗(1475-1564)合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拉斐尔1510至1511年间年创作的《红衣主教的肖像》,79*61cm。</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画派早期代表人物——鲁本斯(Rubens 1577—1640)1636年创作的《帕里斯的评判》。在这幅画里,鲁本斯按照自己的第二任妻子海伦画了美神维纳斯(Venus)。牧羊人帕里斯在三个女神之中评定维纳斯最美,并且要送给她金苹果作为奖赏。站在维纳斯右边的女神是天后朱诺(Juno),左边的是正义之神雅典娜(Athena),复仇三女神(Fury)之一的阿勒克图(Alecto)则出现在天空中。</p> <p class="ql-block">鲁本斯笔下的《美惠三女神》,创作于1639,画幅尺寸221 x 181 cm。美惠三女神(The Graces)指的是希腊神话中分别代表着妩媚、优雅和美丽的三位女神。鲁本斯的第一任妻子依萨白拉在1626年去世,后来他在53岁时娶了当时只有16岁的海伦,结婚十年后鲁本斯去世。鲁本斯去世后,海伦本要把这幅画付之一炬,但在其教父的劝阻下,这幅画才幸免于难。这幅画左边的女神画的是海伦,但让海伦意难平的是右边的女神是鲁本斯依据记忆里的前妻依萨白拉画的,这对海伦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p> <p class="ql-block">又发现了一幅鲁本斯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丢勒的自画像。这幅画是丢勒于1498年,他26岁的时候为自己画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提香(Tiziano Vecellio 1488 or 1490-1576)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曾以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收获了欧洲众多“粉丝”,作为西班牙宫廷画家的戈雅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对拿破仑充满了幻想,希望拿破仑能来解放他们,替他们去除封建专制的王权。但当1808年拿破仑军队真正到来之时,戈雅看到的不是“解放”,而是残暴的杀戮。拿破仑士兵夜以继日地屠杀了西班牙数以万计的无辜百姓。戈雅的《马德里1808年5月3日》就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从1819年开始便被收藏在该馆的普拉多蒙娜丽莎。色彩上比法国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鲜亮了许多。因为当时此画前有一艺术生在临摹,也因之前看过达芬奇真迹,所以对这幅仿制品并没有仔细看看,有些遗憾。(网上图片)</p> <p class="ql-block">雕塑。</p> <p class="ql-block">总体感觉每个展室和卢浮宫的相比还是差了些,但每家每户的收藏各不同,非常值得看。</p> <p class="ql-block">毗邻普拉多博物馆的哥特式皇家教堂。该教堂经过多次改建,它原是一座修道院。1561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将首都从华拉度列迁至马德里后,常从毗邻的丽池离宫来此望弥撒。19世纪初,拿破仑的军队打到马德里,他们摧毁了丽池离宫,也破坏了该修道院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欧洲有个特点,就是每家每户有点什么大事小情就喜欢建个门以示纪念,而为纪念战争胜利的凯旋门更是必须建。马德里的“门”确实不少,开车就不经意间看到好几座。这是我们开车经过的门之一。此门49米高,是纪念1936年佛朗哥时期的军队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的大学城战役中取得胜利。</p> <p class="ql-block">蓝天下的马德里。</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的第三天。我们照旧起得比太阳早,天空都为它羞红了脸。</p> <p class="ql-block">东方广场(Plaza de Oriente)竣工于1844年。国王菲利普四世的骑马雕像是由意大利的一位艺术家于1640年完成,高12米,直径17米。</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王宫(<span style="font-size:18px;">Palacio Real de Madrid)</span>位于东方广场的西侧,是欧洲建筑面积最大的宫殿,总面积达13.5万平方米,宫殿内有3418个房间。该王宫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摩尔人建造的堡垒。1561年,国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从华拉度迁至马德里,他下令将堡垒改建为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1734年平安夜王室庆典失火,城堡被火舌吞噬。当时的国王是菲利普五世(Felipe V),他下令重建一座可以和凡尔赛宫相比美的欧洲最豪华的王宫。菲利普五世来自法国波旁王朝,是路易十四的第二个孙子,从小在凡尔赛宫长大。他邀请了意大利的著名设计师来到马德里为他设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设计师九个月后去世了,后续由他的学生接手,而菲利普五世在宫殿竣工前也去世了。这座宫殿建成后先后经历了九位君主。菲利普五世亲自演绎了什么是前人盖房 后人拎包入住。</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长长的人龙,从王宫售票处都排到了对面的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这些都是对“淡季”有误解的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极尽奢华的洛可可风格装潢使得王宫内金碧辉煌,让人眼花缭乱。柱子大厅的天顶画《太阳的诞生》是科拉多•贾金托于1753年至1762年创作的。壁毯画《使徒行传》是17世纪在布鲁塞尔编制的,图案源自拉斐尔的漫画。</span></p> <p class="ql-block">看天顶画的人无不仰天惊叹。</p> <p class="ql-block">每个房间本身就是精美的大型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洛可可风格的王冠室和王座室。展厅里展示的王座是复制品。(照片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一起看“牙”的人。</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的巴洛克式大主教教堂,也是武装部队大教堂(Iglesia catedral de las fuerzas armadas)。这个教堂原是修道院的旧教堂,修道院是由乌塞达公爵克里斯托瓦尔•戈麦斯•桑多瓦尔于1615年创立,位于乌塞达公爵府的旁边,1744才年完工。后因由于无法维护修道院,修女们在1985年把它出售给马德里市议会。大主教教堂正脸。</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大主教教堂内部。乌塞达公爵被埋葬在祭坛左边的帐篷后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打仗时,西班牙一直有牧师陪伴参战士兵的习俗并被制度化,直到1932年左右,在第二共和国时期才中断。</span>该建筑就是曾经的乌塞达公爵府,现在是马德里军事指挥总部和国务顾问委员会所在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墙上写的是“大主教武装部队”。</span></p> <p class="ql-block">窄巷</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雕刻木门</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市政广场。该广场曾是中世纪马德里的核心,围绕广场的三面建筑均为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东面的最古老,建于15世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哥特-穆德哈尔风格;</span>南面的西斯内罗斯之家(Casa de Cisneros)建于16世纪;西面的巴洛克市政厅建于17世纪。</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主广场始建于修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1617年,其形状为长方形,长129米,宽94米,周围环绕着三层住宅楼,有237个面临广场的阳台。它共有9个入口。</p> <p class="ql-block">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1561年时,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至马德里,但教会中枢仍然留在托莱多,使得这个新首都一直没有一座主教座堂,虽然西班牙是一个天主教国家。早在16世纪就有修建此教堂的计划,并且已决定将该教堂奉献给阿穆德纳圣母,但迟至1879年才正式开工。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兴建工程曾被迫中断,直到1950年才复工;而该教堂的建筑样式原为哥德复兴式,复工后的建筑外观被改为巴洛克风格,以和白色与灰色建筑立面的王宫相对应。下图为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的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铜像老头应该就想一个人静静。</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的狗出门都很注意形象,人里人气的。</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离开马德里去瓦伦西亚。出发前先去打卡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纪念碑。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最伟大的作家,他坐在纪念碑的前面,碑下骑马的是他笔下的人物“堂吉柯德”和仆人。</p> <p class="ql-block">去瓦伦西亚的途中。</p> <p class="ql-block">途径一小镇。</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终于在下午四点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瓦伦西亚<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西班牙的东南部,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span>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从古希腊人建立的小村落,到罗马人建立的城市,又经阿拉伯人、摩尔人和犹太人统治后的瓦伦西亚,它的老城区每一个角落都留有历史的痕迹。如今的瓦伦西亚新旧交融,既承载住了厚重的历史,又热情地把现代拥入怀中,它是此行我们评价最高的城市。瓦伦西亚的艺术科学城。</p> <p class="ql-block">盖在地上的印章——瓦伦西亚的井盖。</p> <p class="ql-block">瓦伦西亚第二天,我们行程的第五天。穿街走巷。</p> <p class="ql-block">圣母广场位于瓦伦西亚的中心地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广场周围有三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巴伦西亚主教座堂、粉色的无助者之圣母圣殿和巴伦西亚自治区政府宫。</p> <p class="ql-block">圣女教堂内部。洛可可式的繁复雕饰和精美壁画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喷水池(Fuente del Turia)。池中央的美男代表图里亚河,四周八个裸女铜像分别代表了从这条河引出的八条水渠。</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风格建筑的瓦伦西亚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瓦伦西亚丝绸交易所修建于1482年至1548年期间,是一座商品交易所。此建筑铺上第一块石头的时间是1482年11月7号。在建造期间,它见证了美洲大陆的发现和生于瓦伦西亚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当选罗马教区正权主教两大历史事件。它500多年的存在,无时不刻都在向后人展示着瓦伦西亚曾经的辉煌。交易厅为哥特式建筑。1996年12月7日,丝绸交易厅被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入门票3欧元。</p> <p class="ql-block">交易所大厅的八根立柱呈螺旋状,象征船绳和丝绢。</p> <p class="ql-block">中央市场</p> <p class="ql-block">探索瓦伦西亚周边的一座废弃的古城堡。迷路中。</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堡。</p> <p class="ql-block">返回瓦伦西亚,参观一座瓷器与艺术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曾是瓦伦西亚多斯阿古斯侯爵的宫殿,它最初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在18世纪中期,被改造成巴洛克风格,后又经几次改造,如今我们看的是它结合了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建筑的风格。一楼是临时展厅,沿着巴洛克式的楼梯走上去就仿佛置身于一座小王宫,二楼的房间依然保留着以前的样貌,三楼是瓷器展厅,四楼是有关宗教的小雕塑和画作。票价3欧元。</p> <p class="ql-block">瓷器展品</p> <p class="ql-block">瓦伦西亚的海门。这座“门”不是纪念胜利的凯旋门,它是一座纪念碑,纪念1936年至1939年期间在西班牙内战中丧生的人们。中央拱门下有一个大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一早出发去巴塞罗那,中午时分抵达。</p> <p class="ql-block">休整过后,大约下午三点我们去参观早已声名在外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圣家族大教堂(Sagrada Família)。</span>该教堂是高迪的杰作,始建于1882年,到目前还没完工。高迪说:“我的客户并不着急”。是的,上帝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应该不急,而在时间长河里看140年也就是弹指一挥间。</p> <p class="ql-block">发现一只就是喜欢和“明文规定”对着干的狗子,必须曝光它。</p> <p class="ql-block">喜欢这种留有刀斧痕迹的雕塑风格。雕塑“犹大之吻”的旁边有一16宫格,16宫格里,无论横竖还是对角线,每行数字加起来都是33,恰好是耶稣受难时的年龄。</p> <p class="ql-block">圣家堂这座建筑非常令人震撼,可惜乌央乌央的人极大地破坏了教堂里的那种神圣感。身置其中,我感觉我就是到了一个网红的打卡地。圣家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独乐乐。花了10欧元,等了一个小时,排队又排了半个小时才爬上圣家堂的高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球悬铃木在冬季变得低调又雅致,它们排列在街道两旁,灰白色的光滑树干、稀稀落落的枯叶和悬吊的球状花序在色调上与它们身后的建筑相呼应,为这座城市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寡欲的样貌和高冷的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一座城市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第二天,也是我们这次行程的第七天。上午参观巴塞隆那大教堂。这座教堂也叫圣十字和圣埃乌拉利娅主教座堂(Catedral de Santa Eulalia de Barcelona)。该教堂其实是由三座中世纪教堂组成,是一座哥特式建筑,是天主教巴塞罗那总教区的主教座堂。这座主教座堂兴建于13到15世纪,主要工程在14世纪完成,但新哥特式的立面修建于19世纪。此教堂需要买票才能进入。票价14欧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教堂圣坛下的圣埃乌拉利娅(Eulalia 289-303年2月12日)的墓穴。埃乌拉利娅</span>是一个13岁的少女,信仰基督教。她生活在罗马人控制的城市巴尔奇诺——今天的巴塞罗那。当时的罗马当局试图压制该地区的基督教,但她公开宣称她的基督教信仰,并拒绝放弃她的信仰。埃乌拉利娅受到迫害并殉道。</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有一哥特式的长方形回廊,回廊中间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花园,花园中央是个有喷泉的水池,四周种有棕榈树和橘子树,还养了13只鹅。据说这13鹅代表了圣埃乌拉利娅被斩首前所承受的13种酷刑,包括被钉在十字架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埃乌拉利娅(Eulalia)是巴塞罗那的第一位保护神,因此在巴塞罗那竖有许多她的雕像,也有以她的名字 Eulalia命名的街道,还有纪念她的节日“冬季节”。</span>听听鹅叫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从教堂出来,漫步老城区狭窄的小巷,无意中看到了巴塞罗那山寨的叹息桥。</p> <p class="ql-block">下午去看三座豪宅——富豪米拉之家(Casa Mila)、纺织商人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和巴特罗之家的邻居——巧克力商人阿马特耶之家(Casa Amatller)。米拉之家和巴特罗之家都是高迪建筑,它们融合了东方伊斯兰摩尔风格、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诸多元素,主打的是没棱没角没正形;阿马特耶之家融合了哥特式和荷兰城市建筑的元素,从他们家的“贵族门”就能看出来,他们家主打的就是一本正经的有型有态度。</p> <p class="ql-block">到奎尔公园继续看高迪的杰作。明知网上可以提前买票,但我们觉得没必要。到了那,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停车位,并搞定付费的问题后,我们竟吃了闭门羹,因为入园人数已满,所以现场停止售票了。另辟蹊径,我们登高望远。</p> <p class="ql-block">往回走时经过哥伦布广场。哥伦布广场中央矗立着高60米的哥伦布纪念碑,这是迄今为止的世界上最大的哥伦布纪念碑。它建成于1888年,是巴塞罗那著名的地标。哥伦布第一次从美洲大陆折返最先到达的就是巴塞罗那港,因此巴塞罗那是最先知道美洲大陆存在的城市。这座纪念碑里有一窄小电梯,买票可以乘电梯到50米高的观景台俯瞰巴塞罗那港的风景和巴塞罗那城市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博物馆本不在我们的计划行程内,只是看到网上有个帖子说星期四下午六点后入馆免费,所以我们就心动了。到了那里等到六点时才知道里面参观的人数已满,不免费也不卖票了。吃不到葡萄,那就顺便说一下葡萄酸吧。毕加索<span style="font-size: 18px;">(Pablo Picasso)</span>——画家里的渣男,渣男里的画家,他身边的女人只有一个人躲过了他这一劫。他后来的一些成就是建立在女人的痛苦之上的。不过后来回到马德里在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还是看到了他的五幅画作,上面的两幅分别是《斗牛》和《拿镜子的小丑》。</p> <p class="ql-block">海洋圣母圣殿。建于14世纪的海洋圣母圣殿坐落在巴塞罗那的旧城区,它是一座加泰罗尼亚哥特式的建筑。由于教堂里面的光线昏暗,所以当我们一走进教堂就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置身在一个远古的时代。我们在见证这座教堂的悠久历史时,也成了这座教堂历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是座不乏有趣灵魂的城市。抬头看!</p> <p class="ql-block">城堡公园。这个公园很大,我们只是溜达了一小部分。</p> <p class="ql-block">第八天早上,太阳强打起精神,睡眼惺忪地目送我们离开酒店。</p> <p class="ql-block">一路歌声飞扬</p> <p class="ql-block">特拉蒙塔纳山脉与马约卡岛东北部海岸平行,一路伴我们同行。</p> <p class="ql-block">萨拉戈萨是西班牙第五大城市,与马德里、巴塞罗那、瓦伦西亚等城市相隔仅300公里,与法国边界仅隔200公里。这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同瓦伦西亚一样,也是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由罗马人建造的城市,现今为一工业城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普拉多博物馆一进门展示的那座大理石雕像就是表现这座城市的居民</span>在西班牙独立战争期间勇敢地抵御拿破仑的军队的围攻的事件,这座城市因此事件而闻名于整个欧洲。</p> <p class="ql-block">圣柱广场是萨拉戈萨的中心广场,因广场上的圣柱圣母圣殿主教座堂而得名。它也被叫作“城市的大厅”,许多公众庆典活动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远处正对着的是耶稣救主主教座堂,该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入门需要买票,我们没有去参观。照片左前方的是圣柱圣母圣殿主教座堂。该教堂为巴洛克风格,目前的建筑兴建于1681年到1872年,它供奉的是圣柱圣母。</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圣柱广场上与耶稣救主主教座堂相对的小教堂和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不管城市怎样发展,他们都不忘为历史留下一席之地。凯撒.奥古斯特纪念碑和两千多年的古罗马城墙遗址。</p> <p class="ql-block">萨拉戈萨的天干净,地也干净。</p> <p class="ql-block">超市里的海鲜之所以诱人,除了海鲜本身,还有就是墙上的瓷砖营造出了海洋馆的氛围。我们分别买了10只虾,10只虾才2欧元多一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萨拉戈萨当地人光顾的市场,里面的东西物美价廉。</p> <p class="ql-block">短暂的停留后,我们带着美食美酒离开萨拉戈萨,车窗外美景不断掠过。后知后觉:萨拉戈萨是可以深度体验的城市。耶稣救主座堂、阿尔哈费里亚宫与其他阿拉贡自治区境内的建筑,以“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式建筑”名称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返回马德里。</p> <p class="ql-block">回到马德里,进入市区。我们赶到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时已是6点10分,离闭馆时间只差45分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马德里艺术金三角之一的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span>馆内收藏的艺术品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家族的私人收藏。该馆于1993年由西班牙政府正式收购。 </p> <p class="ql-block">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的《坐着的男人》。</p> <p class="ql-block">荷兰后印象派画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梵高(</span>Vincent Van Gogh)创作于1890年的画作,这年梵高离世。</p> <p class="ql-block">梵高创作于1888年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梵高创作于1885年的《落日时分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法国画家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于1875年创作的《花园里撑着遮阳伞的女人》。</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彼得•保罗•<span style="font-size: 18px;">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画作《圣迈克尔驱逐路西法和反叛天使》,创作于</span>1622。</p> <p class="ql-block">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的法国画家莫奈(Claude Monet)1880年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通常接近闭馆时间,各种展馆里的人都不多,甚至某个展厅就专属你一个人了。</p> <p class="ql-block">待我独乐乐后,众人已是饥肠辘辘。在暮色中车开往我们刚到马德里住过的酒店,我们将回到原点度过在西班牙的最后一晚。</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细细品味酒店早餐上提供的西班牙火腿,赫然发现真的好吃,和我们前一天吃的西班牙烤黑猪肉是一个味道。</p> <p class="ql-block">和坐享其成的跟团旅游相比,自驾游自由但却要自食其力。不过旅途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出现的小插曲也不全是什么坏事,比如我们这次的出师不利、手机惊魂、驶入歧途等都是Happy ending,仿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后一天的早餐过后,退房、还车、登机与马德里说再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题外话:对于只会讲普通话的我曾经对“Spain”和“Portugal”这两个国名被译出了“牙”感到很费解。后来才知道音译这两个国名时采用的是闽南语的发音,那是因为道光年间,西方传教士在福建办报,为了方便他们传教。这次旅行前,我突然又想到这件事,于是问祖籍是南方的学生用他们的方言怎么说“牙”,果然,潮州话、海南话和粤语说的“牙”,大致和这两个国家的英语发音的尾音接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