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五是我的生日,父亲给我取名"元宵"。直到入小学时才改名,所以在户口簿里曾用名一栏中,至今还有"元宵"这个名。小时候一直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俗气,老土。别人一说起,便觉脸红,所以羞于提及。后来,到现在,觉得这是很好的名字,用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取名,在父母心里,我是多么重要啊。这一天,人们欢天喜地过十五,那不也是庆贺我的生日吗?记住这个重要的日子,记住父母养育我的艰辛和快乐。我还有一个名字,只是没有叫出去。但是,我一直记在心里,没有忘记。我出生后,父亲写信告诉远在老家的奶奶,奶奶很快回信,信上已给她孙子起好名字,叫"福禄"。老家姑姑的两个儿子叫高禄和喜禄。后来父母常常说起这事儿,当作回忆怀念奶奶的一个事由,这也常常唤起我对那个遥远的小山村的片段的记忆。河边的那口辘胪井,井沿儿光滑的条石,村口石砌的拱形门洞和门洞前那棵粗大的枝叶繁茂老柳树,以及在柳荫里纳凉或门洞前晒太阳的,或蹲或立的人们。还有奶奶家的三孔石窑和站在窑顶上瞭望村口久久不去的奶奶的身影。奶奶,我是福禄,我幸福地生活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