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题记:读书是幸福的,读书也是快乐的,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会带来无限的乐趣。无论在什么样的岁月里,成长这件事情,都要有书的陪伴,让我们一起读世界最美好的书,在阅读中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为了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寒假之中先小班子成员开启了一场美好的阅读之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读的书,老师一定也要读一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朋友。这个假期我读了很多童书,其中一本是科普类书籍《灰尘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让我对“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不得不感叹:如果老师不读书,知识面就会远不及孩子们,就会掉队了!让我们都来读读童书,保持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进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可以更美好》这本书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教育现状,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表现出了不满并且也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改进,作者作为教育局局长,也有一定的能力去部分的改变。教师要读书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教师应该是活水,而不是一桶水,需要给学生灌输知识,也需要换新的知识,一桶水,一次一勺,总会干涸,而且这一桶水到后期也不一定足够。人会老化,记忆会退化,会增长的记忆如同经验(晶体记忆),会下降的记忆如同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流体记忆),而若是活水,源源不断,自然会更好,这才是老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创建一所有文化的新学校》是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钟樱桃携学校教师举笔奋战的一部著作。本书记录了金沙小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校长、教师、家长、社会志愿者的办学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沙小学的名称源自金沙遗址,金沙文化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金沙小学以“太阳神鸟”这一世界性文物为原型的金沙小学校徽,在“追逐梦想,从心绽放”教育理念下,梦想大道、太阳之子、七彩梦、金沙剧、金沙币、金沙论坛等一个个建筑空间的创新,学校标识的设计、学习平台的搭建、评价工具的发明、金沙多元课程等纷至踏来,营造了一个既有理想思考又有感性形象并受师生欢迎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古老的金沙文化元素在现代小学得到了重生,滋养着成千孩子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学情的语文新课堂》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方法、策略和课堂实践于一体的语文新课堂教学力著。这本书着力解决一线教师渴望解决的相关教学困惑,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教学范例和教学范式。细读这本书,我们会感慨于作者多年来语文教学路上的实践与思考,更会感动于作者一直前行的勤勉与执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的凝成是瞬间的,书中的语文行走却是永远的。那些和语文有关的文字,其实都在为我们展示天空的辽阔、大地的宽厚和世界的美好。爱,才会让语文的生命且行且歌!让我们的教育生命因为共同的凝视而更加幸福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行合一》用了非常浅显有趣的语言讲述了王阳明精彩的一生,同时也将王阳明的“心学”做了介绍,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知”指的是“良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变得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王阳明能把道理想通,还能把事做好,他没有说等我想通了再去做,他是在行中知、在知中行,所以叫知行合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是:知行合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知”在实践中运用就是“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念之于工作,就是要专注工作,保持警觉和清醒,准备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随机应变。正念之于生活,就是无论做什么事要专心、热爱此件事情。《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引导我们成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心怀慈悲对自己和他人。使我们明确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人,就是当下和你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让自己和身边这个人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寒假拜读了张奠宙先生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一书。这是一本探讨小学数学中核心概念的文集,指出了日常教学中易混淆、易忽视之处。书中直面教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以现代数学观点与批判性视角对现行教材内容编排进行评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为一线教师理解教材、合理使用教材以及改进教学提供了可操作性建议:我们需要有超越教材的视野和实践方略,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局部走向整体,从单一走向丰富,只有教对,才能教好!教材不是孩子的世界,世界却可以成为孩子的教材!作为教师的我们,眼里有世界,心中有孩子,手里有方法,我们也就成了孩子最好的教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期里,我读了《我亲爱的甜橙树》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泽泽在苦难生活中始终心存阳光;这是一本关于勇敢的书,泽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从未退缩;这是一本关于宽容的书,“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勇敢面对现实、积极向上,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我亲爱的甜橙树》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也让我们明白了成长的不易,明白我们眼前的孩子成长的不易,明白我们自身成长的不易,让我们用爱传递爱,用勇敢培养勇敢,用宽容成就宽容,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想要进步,首先要先学会提问,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有很多问题,宇宙间确实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寻觅。假期中我和学生一起共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个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它可以满足你对知识的渴望,激发你的好奇心,并帮助你培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想解决脑海中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如果你想成为别人眼里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将是你的最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作者:维克多·罗恩菲德(美国),内容是从2-14岁孩子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大量案例总结出来的经验,本书通过孩子最自然的表达方式之一——他的艺术创作——来让您了解孩子的各种需求。因此,写作本书的两个主要目的是:首先,它可以帮助你理解孩子的艺术创作;其次,通过这些创作活动,让你认识到之前从未发现的孩子身上的一些主动需求。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和支持孩子,他们一定能够在艺术的领域里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孩子要懂的心理学》是一本深刻探讨家庭教育中心理学应用的书籍。读后,我深受启发,认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至关重要。书中的观点强调,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甚至影响孩子的前途命运。孩子的心灵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因此,教育孩子需要从“心灵”入手,而不仅仅是行为。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动心”的艺术,父母应该懂得如何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心理,并根据孩子的内心需求施以正确的、有效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我们也应该把握当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用心理学的规律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班主任往往会被琐碎的事物所困扰,会被重复的工作消磨热情,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如果在教育中多一些教育的妙招,教育的创意,用创意和智慧点燃学生的热情,让有趣的教育给学生不断的惊喜和启发,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虽难,做则成;路虽远,行则至。”先盛里小学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优化读书环境,拓宽整本书阅读路径,让“学习与成长同行,书香和快乐相伴”的理念厚植于先小这片沃土之中,让阅读之花芬芳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