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晋江围头八二三战地公园,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的围头村,距离金门岛仅5.6海里。</p> <p class="ql-block"> 这个公园最初是1958年围头的一个炮战主战场,当年作为炮战第一线的围头,涌现了诸多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有保存完整的防御作战系统,包括四通八达的地下坑道、地面战壕、碉堡,上下分三层,深20米,长250米。</p> <p class="ql-block"> 这条钢筋水泥结构的地下通道,现已成为围头红色旅游的一个亮点。坑道上面的炮位,立有“八二三炮战”中在烈火中浴血奋战、宁死不下火线的安业民烈士大型雕像。</p> <p class="ql-block"> 此外,公园里种满了相思树,这是50年前围头居民共同种植的相思林,这种树的学名叫“台湾相思”,种下它也是寄托了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林地上,先后留下到围头视察访问的朱德总司令、陈毅元帅等100多位省部级以上的首长、将军的足迹,因而被誉为“将军林”。</p> <p class="ql-block"> 这个公园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也是对台前沿,昔日的海防前线到今日对台前沿,小小渔村日新月异,以乡村振兴发展旅游为契机,炮战旧址已建成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歼一7B战斗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歼-7B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出口型超音速战斗机,1982年5月首飞,机长13.95米,翼展7.15米,高度4.10米,机翼面积23平方米。该机型使用涡喷-7B延寿型发动机,采用英国的航电系统,装备两门30毫米口径航空机炮,可挂西方的近距空空导弹(主要是法国魔术R.550近距空空导弹,也可挂国产霹雳-2导弹),其具有高空、高速、轻小灵活的性能和低成本、高效率、使用维护简单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歼-7B是专为出口设计的型号,曾出口埃及、伊拉克、苏丹、美国,在两伊战争中有过不俗表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62 式轻型坦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中国62式轻型坦克,于1958年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战斗全重21吨,其35mm的前装甲能抵挡当时的大部分机枪和炮弹破片。截至1989年停产,该坦克一共生产了大约1500辆。它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遂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该坦克的改进型为62-1式轻型坦克,变型车有79式轻型坦克抢救车和82式军用快速推土机,均已生产和装备使用。由于这类坦克车体较轻,特别适合南方作战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登陆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炮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业民烈士生平及事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58年8月23日,在福建前线与占据金门岛的国民党军炮战中,一颗炮弹在炮位上空爆炸,弹片击中火炮后面堆放的弹药包,燃起熊熊烈火,火舌扑向炮位左侧的数百颗弹头,严重威胁着火炮和整个阵地的安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危急时刻,安业民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战位,把炮身向隐蔽壕转动。炽烈的火舌烧着了他的衣服、伤及脊背和胳臂,他全然不顾,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的燎烧,奋力转动方向盘,直到炮身转回隐蔽壕中,才跳下炮盘,滚灭身上的火焰。但他却由于全身烧伤达70%而昏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苏醒后,安业民坚持不下火线,再次登上炮位,准确完成了指挥员下达的每一个战斗口令,连续向国民党军阵地发射炮弹,顽强战斗40分钟,直至炮战结束。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1958年9月9日壮烈牺牲,年仅21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采用药筒分装式炮弹,配有杀伤爆破榴弹、发烟弹。该炮与59-1式130毫米加农炮有60%以上的零部件通用。口径:152毫米,战斗状态全重:5650千克,火线高:1220毫米,身管长:4240毫米,直射距离:800米,初速,655米/秒,最大射速:68发/分,最大射程:17230米,最小射程:4400米,高低射界:-5度~45度,反向射界:左30度右23度,炮班人数:9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59式130毫米加农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采用单筒身管,装多孔式制退器;手动横楔式炮门;变后坐制退机,液体气压式复进机等装置。口径:130毫米,火线高:1380毫米,身管长:</span>6850毫米,全重:8.5吨,初速:930米/秒,有效射程:27400米,最大射程:27150米,最大射速:7-8发/分,高低射界:-2.5度~+45度,万向射界:左右各25度,炮班人数:9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