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搪瓷,一个即熟悉又感到很久远的名字。童年时期,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搪瓷脸盆、杯子、洋瓷碗等等搪瓷用品,当年我们每天吃饭喝水都要用到它们。新疆特色美食“缸子肉”就是用搪瓷盅煮的羊肉。这次我来到了位于巴南区李家沱的原重庆工业搪瓷厂旧址,探寻重庆搪瓷工业曾经辉煌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工业搪瓷厂的产品和我第一段里介绍的搪瓷脸盆、杯子是有区别的,那些是生活用品,肯定和工业搪瓷产品不一样。据我查询了一些资料得知,重庆搪瓷厂在江北石门,曾经是知名的国企大厂,在大石坝九村到下石门一带还有搪瓷厂的家属区,我也实地去看过。而李家沱的工业搪瓷厂和重庆搪瓷厂有什么关系,下面我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简单说说。</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重庆工业搪瓷厂从重庆搪瓷厂独立了出来,选址在当时的巴县李家沱长岗村,专门生产工业用的搪瓷用品,江北的搪瓷厂则生产搪瓷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重庆搪瓷厂还是重庆工业搪瓷厂都早已破产了,在李家沱长岗村还有工业搪瓷厂的厂房和家属房,也就是本次寻访记录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重庆工业搪瓷厂的厂房和其他老厂的厂房相似,虽也是重庆工业的记忆载体,但并没有登记为文物或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目前工业搪瓷厂的大部分厂房出租给了一些设计公司、私人企业及作坊,基本上都还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私企作坊内生产出的雕塑作品,看上去做工还十分精致。</p> <p class="ql-block">一眼望去,随处都是满满的怀旧工业风。</p> <p class="ql-block">厂房的墙壁上还挂着当年“油压工段”、“组合工段”的工场木牌子。</p> <p class="ql-block">沿着厂房中间的公路走上去,就是工业搪瓷厂并不大的家属区。</p> <p class="ql-block">工业搪瓷厂的家属区和生产区交错在一起,家属楼后面也分布有当年的生产区域。</p> <p class="ql-block">废弃的花台与生命力顽强的黄桷树。</p> <p class="ql-block">工业搪瓷厂的家属区房屋不多,不知道是否拆除了一些。这里有平房,也有筒子楼,从外观来看普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前的房子,很多都挂上了D级危房的牌子,目前基本上都有人住。</p> <p class="ql-block">平房门上的新春对联也难掩工业搪瓷厂破产后的冷清与落寞。</p> <p class="ql-block">这种拱顶的砖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比较常见,很多老厂的职工宿舍都是这个模样。</p> <p class="ql-block">这栋筒子楼是整个厂区最好的住房之一。每次走近这些和儿时生活相似的场景,心中百感交集,感叹岁月如歌。</p> <p class="ql-block">从老房子里走出来一位老人,沧桑的背影,拄拐的步伐依旧坚实。</p> <p class="ql-block">经常有人问我:“你一天到晚去拍这些烂房子干啥子,吃饱了没得事干吗”。我想说,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破烂,才成为了我们这代人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文物古迹至少有法律去保护,而城市的大多记忆,只会慢慢地消失掉。</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重庆孕育了数不清的工业奇迹,不少曾经名噪一时的知名企业,在时代的变迁中渐渐消失。关于重庆工业搪瓷厂,这次就分享到这里,后面我还会陆续整理分享李家沱的重庆水轮机厂、巴滨路上的文物古迹、马王坪的老家属区等等。</p><p class="ql-block">(作者:万思源,网名:兔猫,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重庆老街》公众号特约撰稿人,老重庆发烧友,文中照片均为笔者于2024年2月实地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