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厝村华藏庵送王船

赖晓燕

<p class="ql-block">  与鹭园一道篱笆墙之隔的村庄,是吕厝村(吕厝社区),每日在窗前看着这个貌似平淡无奇的小村庄,居然在几天前惊艳了我!事情要从送王船说起。</p><p class="ql-block">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泉州、厦门、漳州)地区并延伸至台湾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是闽南人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拥有600多年的历史,通过一系列祭祀仪式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这些地区的民众在特定日子,建造一只精美的王船,请“代天巡狩”的王爷上船并将孤魂野鬼一并带走,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按照惯例,每三、四年它会在闽南、台湾乃至马六甲海峡不同乡村的港口边举行。准备王船的过程漫长而周折,当村民们抬着造好的王船,在完成“出仓”、“祭奠”、“巡境”等各个环节后,船会被放置在港口海滩上,于一场大火之中燃烧殆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是农历甲辰年(龙年),正月初四(2月13日),是吕厝华藏庵第154届迎王祈福的日子。上午不到10点,行走在通福路上的我,发现通往吕厝村的道路上行人和车辆明显比平日多了,还有臂戴华藏庵袖章的村民在引导通行,带着好奇心上前一问,说是今天要迎王,我原来对送王船略有所知,但完全不知吕厝村的迎王与送王船有何相干,便决定跟着村民和行人前往。</p> <p class="ql-block"> 熙熙攘攘携家带口前往华藏庵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  村中小路深处,村民的宅院富丽堂皇,贴着过春节的大红对联。</p> <p class="ql-block">  居然看到一幅中英文混写宅匾。</p> <p class="ql-block">  远处见一祠庙般建筑,以为华藏庵到了。</p> <p class="ql-block">  走近一看,原来是吕氏家廟,吕氏宗族果然强大,在它的土地上有600多年的华藏庵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咱鹭园不可小觑的邻居(咱鹭园还不到2岁)。</p> <p class="ql-block">  此村村民信仰实非一般,随手拍到一家村民家中的拜拜。猛然想起一条标语“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锣鼓声、喧闹声渐大,前面便是大彩门</p> <p class="ql-block">  彩门内是一个小广场,广场四周张灯结彩,广场内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旌旗飘飘,锣鼓喧天。广场一侧,竖立华藏庵“国泰民安”、“护境佑民”、“迎王祈福”、“风调雨顺”四面旌旗,旗下大红的“华藏庵甲辰年154届迎王文化节”横匾道出了今日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只见各路来华藏庵参加迎王的代表队和民俗表演队在场内围成几个大圆圈,各路人员穿红戴绿,扮相各类表演戏装,轮番上场在各大圆圈中载歌载舞,呐喊挥旗,好一派欢乐景象。据说当天参加民俗表演的有上千人。</p> <p class="ql-block">  有来自马来西亚的代表团。还有厦门漳州各地代表团和表演队,包括腰鼓队、蜈蜙阅、舞龙队、鼓乐队、宋江阵、旗牌队、英歌舞等许多我不甚了了的民俗表演队。</p> <p class="ql-block">英歌舞。</p> <p class="ql-block">  这是惠安女的表演队。</p> <p class="ql-block">  戏台也搭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至此,热闹是看了,但对“迎王”与非遗“送王船”有何联系,还有大名鼎鼎的华藏庵在哪里,还是不明就里。经村民指点,广场右侧便是被一片彩旗掩住的华藏庵,于是便穿过拥挤的人群前往。</p> <p class="ql-block">  因人太多,加上彩旗林立,无法拍一张华藏庵的全景照片,只能拍下这么一张了。</p> <p class="ql-block">  庵前挤滿了上香的民众。</p> <p class="ql-block">  庵内王爷塑像前人头攒动。</p> <p class="ql-block">  为华藏庵添油香捐款的民众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在一遍忙碌的人群中总算看到两位穿着戏服的老伯闲坐在庵内边角处,赶忙上前询问:今日何时迎王爷?老伯说我们这里逢鼠、龙、猴年迎王,今天大约要下午三时后迎王,边说着边拿起手机,将当日的活动表点翻出来给我看。看我象外地人而非本村村民,还热情地指点着告诉我,广场旁边有免费的饭食,可以去吃些,免得下午饿肚子。一时感动民风的纯朴,不愧王爷疵护下的良民。</p> <p class="ql-block">  迎王祈福活动日程表。</p> <p class="ql-block">  谢过老伯,走出华藏庵环视四周,左前方立有送王船文化碑,上刻“送王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华藏庵左侧是世遗送王船文化展览馆,门口立有几块堪称响当当的牌子:</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送王船”,这是世界级的。</p> <p class="ql-block">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台送王船)。</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送王船)。</p> <p class="ql-block">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华藏庵右侧是华藏庵管理委员会为世遗送王船文化碑和展览馆建设捐资人立的捐资芳名碑。</p> <p class="ql-block">  仔细阅读碑文,结合刚才两位老伯的介绍,对华藏庵、迎王,送王船有了大致了解。华藏庵(迎王宫)有600多年的历史,供奉吕厝王爷,送王船即送王爷代天巡狩,保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吕厝送王船每四年即逢鼠、龙、猴年举行一次,今年己是第154届送王船。每届送王船的程序是从“迎王”开始到“送王”结束,今天的“迎王”活动就是迎接第154届新王爷到任(哈!原来王爷不是终身制),之后还有王爷巡境、造王船、送王船等一系列活动,历时长达10个月。</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17日,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申遗有14个传习点,其中厦门有2个,即厦门同安区吕厝华藏庵和厦港龙珠殿。这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安区吕厝就是</span>咱鹭园的邻居,厝里竟藏着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大致搞明白后己近午12点,迎王的踩街活动即将开始,我忙赶往路口,只见踩街队伍从广场鱼贯而出。踩街队伍就是上午在广场上聚集的各表演队和代表队,这只上千人的队伍从华藏庵出来后沿通福路穿过泰康之家鹭园的连廊,一路边表演边向海边行进。</p> <p class="ql-block">  这是踩街队伍中的蜈蚣阅和随后的舞龙队。舞龙队常见,就不说了,那蜈蜙阁由几十个彩色阁棚”接连成一串,委蛇而行,形似蜈蚣,故称为“蜈蚣阁”,每个阁棚里坐着一个穿着戏服的儿童,成串的阁棚在车轮上由行走的人推着滚动前行。</p> <p class="ql-block">凉伞队。</p> <p class="ql-block">  骑平衡车拍摄的小伙子。</p> <p class="ql-block">  正在航拍的无人机。</p> <p class="ql-block">  浩浩荡荡的踩街队伍。</p> <p class="ql-block">  执勤的美女警察。</p> <p class="ql-block">  经了解,踩街队伍将步行约3公里到达海边,在那里将举行盛大的迎王活动,据称有4万余人参加。</p><p class="ql-block"> 因体力不允许,我准备回鹭园午餐,但我想,之后要爭取到造王船的地方亲眼看看造船,还有到送王船时,也要争取参加,四年一次,机会不可错过。</p><p class="ql-block">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愿,愿龙年大吉,所念皆所愿,所愿皆所得!</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