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朱德润(1294-1365年或1293-1365年),原籍睢阳(今河南商丘),居江苏昆山。由赵孟頫引荐步入仕途,受到元仁宗的礼遇,官至征东儒学提举。英宗继位后,朱德润原投靠的沈王失宠,他也受到牵连,因而辞官回乡,潜心于诗文书画三十年,元末再次被起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德润的山水画师法许道宁,后学郭熙,同时吸收李思训、李昭道和高克恭的某些旨趣,画风疏秀清润,山石多用淡墨粗笔皴染,行笔旋动如写篆书,富有韵律感。树木取法郭熙,笔迹劲健、造型森秀。传世作品主要有《秀野轩图卷》、《林下鸣琴图》、《松溪放艇图》等。另有诗文集《存复斋集》传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棣(1296-1364年),吴兴(今浙江)人。由人推荐步入仕途,官至兰溪州知州和吴江州知州(正五品),天历年间,他曾奉命绘制大集庆龙兴寺壁画,因有功,得到提拔。至顺四年(1333年)北上大都,奉命画嘉禧殿,为上所知。在绘画上曾得到赵孟頫点拨,其山水师法李成、郭熙,又融合赵孟頫、高克恭的某些技法,不失宋人法度,主要作品有《林荫聚饮》、《霜浦归渔图》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代山水画在总体风貌上趋于简率,写意,重神韵而轻形似。但师法李、郭的画家,受其原有风范和表现手法的影响,多数画家在风格上还是继承了宋院体画的造型严谨、作风工细的一面,这一点在唐棣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作于1338年的《霜浦归渔图》,在造型的精谨、笔墨的秀润及设色的雅致蕴藉上,与李、郭相比,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画渔民捕鱼归来,荷网背篓,欢声笑语行进在小路上。近景山坡嶙峋,溪水潺湲,几株挺拔的苍松,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有杂木穿插其间,槎枒盘曲,阿娜多姿。枯树枝作雀爪形,上有藤蔓缠挂,形成刚柔相济的艺术对比效果。树木枝叶繁茂,刻划精细,学郭熙但笔法更加挺秀劲峭。比1334年所作《林荫聚饮图》更富创造性。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唐棣的作品放到一起来欣赏,会看出这位跻身仕宦的画家在创作上都比较注重表现世俗生活的题材。对那些乡情野趣颇有兴致。因此他的山水画中总是出现一些村民野老的形象,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刻划精微,绘神绘态。这本来是宋画的特点,但在唐棣作品中得以继承与发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知白(1272-1355年),浙江华亭(今松江)人。浙西富豪、文人,善书画。喜交游,富收藏,所蓄书数千百卷,法书墨迹数十百卷。他常常招邀文人胜士,终日逍遥于嘉花美木清泉翠石间,论文赋诗,挥麈谈玄,援琴雅歌,觞咏无算。风流文彩,不减古人。对繁荣江南文艺起到了积极作用。曹知白一生未作官,只作过县学教谕,后来辞去,隐居不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沉缅于黄老之学,致力于诗文书画。或许正是这种人生选择,引起了时人的敬重,所以在江南影响很大。不少文人甚或官僚愿与之交往。大德年间曾赴京师,一些权势人物也多主动与之接近,并上章推荐他,均被曹婉言谢绝,不久又返回南方,重操诗书画旧业。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知白在山水画上师法李成、郭熙,但风格趋于简括、疏淡。取李、郭神秀而去其繁缛,从而形成自家风貌,主要传世作品有:《寒林图》、《群山雪霁图》、《疏林幽岫图》、《松林平远图》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松林平远图》,绢本,墨笔画,师法李、郭。树木枝槎舒展,姿态潇洒,有马远拖枝树的风姿。画右上部自题:天历二年八月,云西作此松树障子,远寄石抹伯善以寓相思。钤贞素、白云、聊以自娱三印。从题识可知此画乃为当时驻守在浙江一带的元朝高级将领石抹伯善所作。石抹伯善名宜孙,官至浙江行省参知政事,阶中奉大夫。曾率元兵与明军交战,后由福建转战庆元县,为明兵所杀。可见曹知白以及元代许多知识分子在不肯参政的姿态下,并不表明他们与上层社会没有往来,相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自己政界中的朋友,即使标榜清高的倪云林者流,也是如此。因此,所谓自娱不过是一种姿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他见于记载的学李、郭的画家乔达之、刘融、赵子玉等,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他们的绘画活动记录,表明此派画家在元代人多势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