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前朋友见面免不了会问:今年去哪过年呀?</p><p class="ql-block">答:尼泊尔</p><p class="ql-block">问:怎么想起去尼泊尔的?</p><p class="ql-block">答:签证简单快捷(落地签);气候舒适,比我们这边暖和(一年只有两季,旱季和雨季);喜马拉雅山脉是中尼的天然国界,包括珠峰在内,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中尼边境,且尼泊尔境内山势平缓,是登山者的天堂。虽然没有能力去登珠峰,但还是想去看看日照金山。尼泊尔的黄金旅游季节是中国的秋冬季。9月份至次年4月是尼泊尔的旱季,气候爽朗,空气能见度很高,几乎每天都能在尼泊尔一些著名的雪山观景台看到喜马拉雅山诸峰。</p> <p class="ql-block">问:尼泊尔不是在西藏那边吗?应该很冷吧?</p><p class="ql-block">答:不冷呢!尼泊尔与西藏被喜马拉雅山脉隔开,北坡(西藏部分)海拔很高,山势陡峭,是著名的世界屋脊。而南坡(尼泊尔、锡金、不丹部分)山势缓降。</p><p class="ql-block">与西藏截然不同的是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可以抵达这一区域 。南部的低海拔冲积平原是尼泊尔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尼泊尔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2月-3月平均温度为12-22度。出行时带上薄毛衣及外套就可以。另外,奇特旺地区属热带,终年天气炎热(其实我们去的这段时间也没有热到穿短袖,当地人倒是有穿短袖和裙子的)。所以只要不去高海拔或北部山区,气温都是很舒适的哦。</p> <p class="ql-block">问:你就不怕高反吗?</p><p class="ql-block">答:尼泊尔和西藏相似的仅仅是其北部山区(占尼泊尔国土面积大概1/5)。中南部的大片地域大多为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谷或小平原,完全没有一些人误认为的高原反应。三个主要旅游地区的海拔:加德满都1300米;博卡拉800米;奇达旺150米。而在尼泊尔行山,普通人走的线路海拔也不高,比如著名的安娜普尔纳4天小环线(波恩山线路),最高点海拔也就3000米左右,与峨眉山金顶的海拔差不多。澳大利亚大本营海拔1800米。要不是暑假连爬三天崂山伤了膝盖,我就报登山的团了。</p> <p class="ql-block">问:那么穷的一个国家有什么好玩的?</p><p class="ql-block">答:尼泊尔虽然又小又穷,旅游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那里有释迦牟尼的出生地——蓝毗尼,有历代王朝修建的杜巴广场,有印度教和佛教的众多传说和寺庙,有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的热带雨林和野生动物,有博卡拉多条不同难度等级的登山线路和观景平台,你可以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揭开喜马拉雅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2月3号下午,我们搭乘国航CA2686飞往成都,国航安排好了中转酒店和接送机,一路非常顺利。</p><p class="ql-block">酒店条件很好,第二天早晨送机还安排了打包早餐。真的不要太贴心了!</p> <p class="ql-block">2月4号还是搭乘国航的CA437,飞越喜马拉雅。今天正好是中国的立春节气,国航给每个乘客送了一张可爱的熊猫书签,太用心了!每个细节都让人心里暖暖的。</p><p class="ql-block">中午到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地接导游黑马在机场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献哈达,点朱砂。</p> <p class="ql-block">地接社给我们配了一个旅拍摄影师,在加德满都期间一直陪着我们,使得我此行能留下一些自己的影像,开心,感恩,致谢!</p> <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是尼泊尔首都,全国第一大城市。它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以古迹众多及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亚洲18座重点保护古城之一</p><p class="ql-block">泰美尔区是加德满都最最热闹的地方,90%的观光客都集中在这个地方,有点像中国的城中村,没有高楼大厦,基本都是三四层高的私人建筑,街道宽处不过五六米,窄处两三米,我们的大车进不来,只能步行去餐馆。</p><p class="ql-block">穿过曲曲拐拐的小巷,来到了一家中餐馆——九鼎源。这个安排还是很贴心的,毕竟旅途劳顿,肠胃容易不适。</p><p class="ql-block">吃完中餐,这家的老板给我们换了卢比,1元人民币=18.5卢比。后来在街上看到很多换币点,基本都是1元人民币=18卢比。</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来了一个当地人卖电话卡,100元人民币20G流量,8天有效。说实话,因为整个行程车程比较长,尼泊尔的道路又超级烂,车上颠簸得根本没法看手机,所以流量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p> <p class="ql-block">用完中餐,我们步行去大巴乘车点。一路上见识了加德满都的各种交通工具:大巴,中巴,的士,摩托,人力车;见识了连数字都看不懂的车牌号;更见识了没有红绿灯,全靠警察叔叔指挥的交通路口(后来发现,所有路口都是没有交通灯的哦)。尼人的汽车喇叭喜欢带有3、4个音阶,就像吹小号似的,咋一听到还觉得挺有趣的。巷子里还看到了大把大把乱麻似的电线,维修人员不知道怎么分得清的?</p> <p class="ql-block">等车的地方是在尼泊尔政策研究所门前。这个机构的级别看样子很高,门里面有持枪警察,门外面还有持各种器械(竹竿,警棍,盾牌,枪,头盔等)的警察。</p> <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谷地文化遗产囊括7处,分别是杜巴广场、斯瓦扬布纳特寺(又称猴庙)、博达哈大佛塔、巴德岗古城、昌古纳拉扬寺、帕坦古城、印度教最重要寺庙之一的帕斯帕提那寺。</p><p class="ql-block">尼泊尔总人口约为2850万,其中80.6%是印度教徒,其余为佛教徒、穆斯林等。</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去的第一个景点是博达哈大佛塔。它是尼泊尔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俗称“小西藏”。 在宏大的白色穹形塔堆上矗立着一个方形的塔,四面都画有巨大的、洞察世俗的佛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圆形佛塔之一。</p><p class="ql-block">塔身部分共分 5层,第一层为倒钵状半圆形结构,代表水;第二层为方形结构,代表地,它是一方形镀金石砌物,东南西北绘有 4 副眉眼,称“慧眼”;第三层为三角形结构,代表火,这一层再分成 13 级,层层缩小;第四层为伞形结构,代表气;最高一层,即第五层为螺旋形结构,代表“生命之精华”。它以地、水、火、风四元素表示万物的组成,在佛教中称“四大和合”。佛塔之下有一圆形基座,基座外壁内凹 80 个壁龛,每个壁龛内均有佛像一尊。圆形基座之下还有 3层宽阔高大的白色石砌基座,在平面布置上每层基座均为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十”字相交迭形,因而每层均有 12 角。在底层基座的 12 个角上,各建有数米高的小佛塔一座。基座四面均有石阶通向半圆塔基,石阶旁又各有石狮数对。</p> <p class="ql-block">在宏大的白色覆钵上有个方形塔,四面都画有巨大的佛眼,表示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之意。</p><p class="ql-block">佛眼上面是座金色的尖塔。塔基外缘刻有108尊阿弥陀佛的小浮雕,小佛像沾染着红色涂料及戴着黄花。经幡随风飘扬,这些都是人们还愿时绑的,藏人称经幡为风马旗,藏语称隆达。</p><p class="ql-block">旗子有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红色为火﹑蓝色为天﹑白为云﹑绿为水﹑黄表地。</p><p class="ql-block">上面印着佛经,保佑众生。中有一马,乘风而上,直达天国。在底下的壁瓮有西藏祈祷轮,朝圣者一面念着经文一面转动着祈祷轮,听说要念一千遍才能修得一份功德。</p> <p class="ql-block">由于坐落在中国西藏与尼泊尔通商的要道上,博大哈佛塔一带成为尼泊尔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环墙外壁有147个凹进去的壁龛,内悬挂经轮和108个打坐的神佛像。信徒祈祷时,必须以顺时针方向绕行,一边拔数念珠或背诵经文,一边转动祈祷轮。前来膜拜的信徒多为尼泊尔、中国西藏、不丹等地的藏传佛教徒。</p> <p class="ql-block">整个佛塔群像一座小山城,房舍和佛舍之间形成一道环形街道,商店林立,居民大都是西藏裔。出售的多为佛像或西藏式首饰。</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游览斯旺扬布那神庙(世界文化遗产,俗称“猴庙”),按照佛教传说,加德满都谷地原是一片湖泊,有一天湖面升起盛开的莲花,斯瓦扬布那即有“莲花自体放光”之意,被认为是加德满都谷地的力量之源。</p><p class="ql-block">至于成群结队的猴子,当地也有一番传说:据称文珠菩萨在此剃去三千烦恼丝,头发变为树木,头上的虱子则化作猴子。因此这里的猴子被视为“圣猴”,受到寺庙僧人和居民的尊敬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猴庙建在加德满都以西的山顶上,登顶后可俯览整个加都谷地,你会发现加都谷地密密麻麻的建筑甚至超过了上海。这里是欣赏整个加德满都谷地风光的最佳之地。建筑古朴精美,具有浓郁的南亚风格,是始建于 2000 多年前的世界上最辉煌的佛教寺庙。</p><p class="ql-block">相传释迦牟尼曾亲临此地。每年佛祖诞生日时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届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猴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与佛教在尼泊尔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猴子虽然不怕生人,但也不会象峨嵋山的猴子会主动打劫你。倒是这只狗狗,似乎把这个平台当成了自己的领地,只要有猴子想过来,它就会去狂咴驱赶,看得我们挺乐的,呵呵。</p> <p class="ql-block">晚上住加德满都,房间里该有的都有,早餐也还可以。真不像旅行社告知的那样啥都要自己带。插座也有可以插两孔扁插的。</p> <p class="ql-block">5号早晨6点出发去奇特旺。从加德满都到奇特旺大概是160公里,然山路蜿蜒不平,我们足足用了6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Chitwan National Park)。</p><p class="ql-block">它位于喜马拉雅山脚的特莱平原(Terai lowlands),932 平方公里,海拔150到760米之间,是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喜马拉雅丘林地带中为数不多的未遭破坏的原始森林,也是世界上罕见的亚洲独角犀牛的栖息之地和孟加拉虎的最后藏身地之一,于 1984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p><p class="ql-block">丛林度假酒店,环境很好,生活设施和日用品也齐全,不足之处就是菜的品种少、味道不是寡淡就是齁咸。在这里要住两晚,看来带的菜要发挥作用了。</p><p class="ql-block">图片里带数字的那张是我们的车牌号,你能猜出来是什么数字吗?</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一天半时间,我们就在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和丛林度假酒店之间转悠了。</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先乘独木舟漂流。两岸不时能看到晒太阳睡懒觉的大大小小的鳄鱼🐊,还有猴子、白鹳、西伯利亚鸭子🦆(因为是从西伯利亚飞来这里过冬的,当地人这么称呼它们)。艄公不断提醒我们不要说话,怕吵醒鳄鱼给大家带来危险。然而鸭子的叫声和林中的鸟鸣早已响成了一片,就像在召开欢迎大会欢迎我们的到来一样。</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参观小象养育园。说是小象养育园,其实里面没几只小象,大部分是大象,而且都是用脚链拴着的母象(黑马教我们分辨公母,有长牙是公象,而没有长牙的则是母象)。</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只养母象不养公象呢?因为母象能下崽有效益,而有母象在,自然会有公象来交配。我们去的时候就正好来了一只野生公象,不知今天它会翻哪只母象的牌子,哈哈~~~</p> <p class="ql-block">看完象园,森林导游带我们进林子徒步观鸟。林子里的鸟大部分颜色不够鲜艳,所以没有丰富的经验很难看到。进去不远,就看到了一群梅花鹿,它们并不像斯里兰卡雅拉国家森林公园的羚羊和小鹿一样,见到人就飞快地跑走了,可见这里基本没有食肉动物,它们感觉不到生存危机。</p> <p class="ql-block">返回的路上有一座吊桥,在吊桥上遇到一队小年轻,见到我们,老远就双手合十满眼含笑地重复着说“namaste,namaste”,我们也回应:namaste,namaste…</p><p class="ql-block">前几年学瑜伽,每次上完课老师都要带我们说namaste,那是感恩致谢的意思。而在尼泊尔,这是“你好”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住处旁边的Rapti河,由7条雪山融水汇合而成,是个观赏日出日落的好地方。我们到达得有点早,有的团友就给当地孩子拍照。下图的这几个孩子面对镜头非常熟练地用中文喊“一、二、三、茄子”,手上还比划着各种动作。若不是亲眼所见,都不敢相信。</p> <p class="ql-block">晚餐还是尼餐+塔奴族歌舞表演。与昨晚表演不同的是,塔奴族的歌舞比较阳刚野性,演员全是男性,节目多样,道具也有变化,由于是在室外,更加开放自由,尤其到最后,邀请团友一起舞蹈,孩子们玩得挺嗨的;而昨晚的表演则比较阴柔,基本都是手部动作,男女演员的动作也相差不大。</p> <p class="ql-block">6号清晨,我们骑着大象,在雾霭中走进了热带雨林,去寻找野生动物的踪迹。</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大象披荆斩棘,遇到挡路的枝丫,或直闯、或折断、或干脆吃了它。很快,我们就发现了两只犀牛🦏。一时间5-6头大象,20几号人都围了过来,犀牛好像没看见我们一样,照样慢悠悠地吃着拉着走走停停……</p><p class="ql-block">接着,又有一群梅花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们的皮毛与草木的颜色太接近,着实不容易发现,轻盈的身姿与笨重的独角犀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雾霭中的大象🐘队伍像水墨画一般,很有意境。感谢团友的分享。</p><p class="ql-block">骑完大象,我们驱车前往塔奴村,访问被遗落在丛林中的小村落。</p><p class="ql-block">这个村子里的居民是11/12世纪从印度迁徙过来的,信奉印度教。他们相信多子多福,一个家庭往往有7/8个孩子,挤在一间茅草屋里(茅草做房顶,木板或细竹排糊上一层泥巴做墙壁),生活非常困顿。因为奇特旺最初是皇家狩猎场,国王经常来此打猎,大概他们救过或者帮助过国王,现在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尼泊尔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孩子长大以后一般都担任森林导游,日子也越来越好了。</p><p class="ql-block">很多家庭都住进了水泥砖房(平房一般是铁皮人字形房顶,楼房一般是水泥平顶),原来的茅草房变成了厨房或者仓房。有些家庭还有拖拉机。家里一般都养了牛羊鸡鸭,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p><p class="ql-block">这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羊的耳朵特别长,羊都是拴着养的;二是羊的饲料都是用网兜兜住挂起来的,且每家都有一个底下架空的草垛子(导游说是冬季牛羊的饲料)。这让我想起我们的餐桌上叶子菜不多且也不好吃(带点苦味),大概是旱季雨水少,长不好吧?</p><p class="ql-block">茅草房上的手印脚印,据说是财神过节的时候,晚上来家留下的。当天晚上必须灯火通明。</p><p class="ql-block">我们昨天晚上欣赏的塔奴族歌舞就是展现这个民族的力量和对动物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塔奴族大娘正在用餐,见到团友都把相机对着她,就停止了吃饭,很配合地一动不动。</p><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森林导游和土翻译带着我们坐吉普车深入雨林深处寻找野生动物。遗憾的是,除了已经见过的白鹭黑鹭黄鸭猴子犀牛梅花鹿大象乌鸦孔雀,孟加拉虎始终不见踪影。</p> <p class="ql-block">从塔奴村出来,返程路上见到三三两两放学骑车回家的孩子,他们大部分都穿着校服,骑着自行车。由于尼泊尔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孩子们基本都会说英语。导游说学习好的孩子大部分都会出国留学,然后就不回来了,说他们不爱国😅</p> <p class="ql-block">7号早晨我们驱车前往尼泊尔第二大城市博卡拉。博卡拉是尼泊尔最具盛名的风景地。与广东气候近似。海拔800多米,市区人口不足10万,与热闹喧嚣的加德满都比起来要恬静很多,特别是博卡拉处于喜马拉雅山谷地,依偎在终年积雪的安娜普纳山峰和鱼尾峰下,傍着迷人的费瓦湖,苍翠繁茂的植被和壮丽的雪山风光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尼泊尔最受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也是徒步登山爱好者的天堂。</p><p class="ql-block">从奇特旺到博卡拉大概160公里,前半段还好,后半段修路只有半边能通行,时不时堵车,我们也花了5个多小时才走完。</p><p class="ql-block">中午在中餐馆用餐,大家都觉得这家的菜味道不错,强烈要求晚上还到这家吃。至于价格,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用菜单上的数字除以18,得到的就是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博卡拉的道路比较好,从城中疾驰而过,感觉这是我们见过的三个城市中最美丽、最干净、最现代的城市。</p><p class="ql-block">住宿仍然在度假酒店,但吃住等条件都比奇特旺要好很多。</p> <p class="ql-block">稍事休息以后,我们去爬山参观世界和平塔。世界和平塔坐落在费瓦湖畔的山岭之上,由尼泊尔和日本、泰国、斯里兰卡的佛教徒和僧侣为祈祷世界和平而修建,佛塔的四面墙壁上塑着佛祖释迦摩尼不同阶段的雕像。在这里既可以远眺美得让人窒息的湖景,又可以凝望绵延无际的雪峰。步行下山时,可以顺便前往大卫(又叫戴维斯)瀑布和宁静的藏族村。</p><p class="ql-block">也许是疫情三年使我们的体能下降了,这是第一次,我们只爬到了半山腰。尽管如此,博卡拉的城区风貌仍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谢团友的分享,我们也能在世界和平塔看费瓦湖和鱼尾峰)</p><p class="ql-block">下山的时候比较有心情观察居民的生活状态。正如黑马所说,博卡拉的居民相对其他地方要更富裕些,因为每家一定有一个孩子当雇佣兵,也一定有一个孩子当登山导游,这些工作都有比较高的收入。所以这边的房子普遍建得比较漂亮,比较现代。</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时候就看见这帮孩子在树下玩,下山的时候他们还在。这时候左边这个大点的男孩子主动过来问我来自哪里,我说中国;接着他又问,能否跟他们照个相?我说可以啊!于是这些孩子挨个过来合影,照完个人又照集体,我换个动作,他们就又挨个来一遍,哈哈,看着他们那么开心,我也很开心。可惜忘了用我的手机拍合影了。</p> <p class="ql-block">戴维斯瀑布是个很鸡肋的景点,也许是旱季没什么水,看着并不壮观。</p><p class="ql-block">之所以叫戴维斯瀑布,是因为1961年7月31日一对瑞士来的戴维斯夫妇在这里沐浴,被突如其来的溪水冲走,戴维斯夫人的尸体费了好大劲才被抬出来,世人因此发现了这个瀑布,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个瀑布本身是由山上的融雪不断侵蚀了岩壁然后流成小溪,透过软土日久成大洞,最后形成瀑布再流入地下而成。</p><p class="ql-block">瀑布前有湿婆的林伽和象头神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8号早晨5点天还没亮,我们就赶到别人家楼顶等日出🌄和日照金山。随着太阳冉冉升起,薄雾渐渐消散,雪山🏔披上金纱,犹如刚出浴的美人,圣洁且散发着光芒。这种感受,必须得亲眼所见方能圆满。</p> <p class="ql-block">鱼尾峰(Machhapuchhre,海拔6,993米)是安纳布尔那山脉中的一坐神秘的山峰。因为它的形状酷似鱼尾而得名,在当地人心目中是一座神山,政府是禁止攀登该雪山的,因此至今鱼尾峰还是处女峰。</p><p class="ql-block">魚尾峰虽然不是尼泊尔最高的山峰,但是卻成為尼泊尔的標誌。因为它距离更近,看起来更高,最有辨识度。从博卡拉的費瓦湖附近,可以看到這座圣山和周圍峰群,突出于較低的山巒之上。</p><p class="ql-block">位於魚尾峰西側有安娜普娜第一峰、海拔8091公尺;安娜普娜南峰、海拔7219公尺;位於魚尾峰東側、依序是安娜普娜第三峰、海拔7555公尺;安娜普娜第四峰、海拔7525公尺;安娜普娜第二峰、海拔7937公尺。</p><p class="ql-block">虽然魚尾峰禁止攀登,但是遊客可以搭乘小飛機,近距離觀賞魚尾峰和喜瑪拉雅山群壯麗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吃过早饭,我们前往费瓦湖泛舟。今天天气非常好,阳光温柔地洒在脸上身上,微风吹皱一湖宁静的碧水,遥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处的雪山若隐若现,耳听近处的艄公撸声噗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靠在船头,闭目养神,享受着阳光微风的轻抚,好不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忽然耳边传来声声欢快的“namaste~~namaste~~”原来是几个小伙子的船超到我们前面去了,立马抬起身来挥手回应:namaste~~namaste~~</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费瓦湖是尼泊尔皇家度假胜地,紧邻湖南岸就是尼泊尔国王的行宫。是尼泊尔的第二大湖泊,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湖中心还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座夏蒂克女神庙,数百年的古建筑,十分精美,寺庙是两层印度教寺庙结构,广场上有许多白鸽,一片祥和安宁的气氛。力量女神夏克蒂是女性保护神,在这里能看到许多的女性祭祀者穿越湖泊带来许多雌性动物和家禽奉献给神灵。</p><p class="ql-block">去岛上祭拜的居民,会从城区车站附近的码头乘坐渡船,而游客则去另一边的游船码头,区别在于游船会带着你在湖面兜一圈,慢悠悠地看看景、拍拍照。小木船也特别好看,还特意油漆成五颜六色,游客坐在船上拍照也会很有型。尼泊尔虽然经济不是很发达,但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费瓦湖湖水纯净,群山也是一派自然生态。泛舟费瓦湖,享受湖光山色,真是惬意不过了。其实青山绿水哪儿都有,难得在费瓦湖上,你那么一望,就看到了茫茫雪山,白雪皑皑,洁白神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来女神庙祭祀的女性偏多)</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去探访喇嘛学校,碰巧里面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藏历新年庆祝活动。庆祝活动为期一周,前六天喇嘛们在佛堂内诵经,第七日则由年轻喇嘛们表演“跳神”舞。表演者头戴鬼神或动物面具,身穿长袍,手持法器,可一人、两人或多人同时表演,以驱邪送祟,祈福攘灾,亦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祈愿。</p> <p class="ql-block">2月9号,除夕。</p><p class="ql-block">从博卡拉到加德满都大约200公里,据说坐车要12个小时,这个时长着实吓到我了。尽管在网上看到过对内陆小飞机缺少褒奖的评价,还是果断选择了花130美金20分钟就能到达的小飞机。结果~结果呢~~~我们7:30出发,去坐8:30的飞机,10:30才登机,12点多才到市区。真正体验了佛国人民的好心态(幸亏国际航班不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步行去乘车点的途中,偶遇一队国人在街头舞龙舞狮,回国以后又看到许多外国人和华人一起共庆新年的视频。中国年真正走向世界了。以前在国外过年是没有这种感觉的。</p><p class="ql-block">因为团友们都不愿意大年三十去看烧尸庙,所以吃完中饭就回酒店休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晚餐换了一家装潢更喜庆的中餐馆,住宿还是在刚到加德满都的那一家,电视可以收到中文台。除夕夜能与家人同看一台节目,能吃到地道的中国菜还有饺子,非常的满足。对中尼两国旅行社和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和美好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2月10号,大年初一。</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去参观两个杜巴广场。</p><p class="ql-block">尼泊尔以其独特的建筑和雕刻闻名于世,这要归功于尼泊尔历史上两个文化盛世,一个是李查王朝(4-8世纪),另一个就是马拉王朝(公元1201-1769)。李查王朝当时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杰作现在都没有留下什么遗迹。马拉王朝是尼泊尔艺术、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被称为是尼泊尔古典文化的“文艺复兴”。马拉王朝在尼泊尔统治了近600年。在此期间,文化、建筑、艺术上曾一度达到巅峰。</p><p class="ql-block">1482年亚克希·马拉国王(Jayayakshya Malla,1428-1482)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在加德满都谷地各据一方,自立为王。从此分裂出坎提普尔(Kantipur,现加德满都)、巴德岗和帕坦三个王国,这个时期被称为马拉王朝的“三国”时期。所谓三国其实就是小小的城邦,三国之间最长距离不到20公里,与中国的三国相比,可算是‘小儿科’。三个马拉王国的都城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现在分别被喻为 “寺庙之城” 、 “艺术之城” 和 “露天博物馆” 。这是马拉王朝文化艺术兴盛的历史见证。马拉历代国王都尊崇印度教,相信一切都是神赐予的。三国为了争夺神的宠爱,不断地修建神庙,展开建筑竞赛。三个马拉王国都出现过热爱艺术、治国有方的国王,他们对本国的王宫和寺庙建设不遗余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建和繁荣了各具特色的王宫(杜巴)广场。可以说,加德满都谷地的三大杜巴广场囊括了尼泊尔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间的纽瓦丽古典寺庙建筑和宫殿,现在都是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杜巴广场有着众多而密集的神庙宫殿,不仅有尼泊尔特色的木质神庙,还有石头堆砌的印度风格神庙和少量西藏风格的神庙,后来在地震中,大部分石质神庙坍塌损毁,而木质神庙保留相对完整。</p><p class="ql-block">三个杜巴广场都和民众的生活区融为一体。清晨,人们会聚集在广场的神像前祈祷,把红色的蜡涂在神像的眉心和手背脚背,也会将蜡点在自己的眉心,来祈求一天的好运。</p> <p class="ql-block">暖暖的阳光照射在加德满都杜巴广场,许多人懒懒散散的坐在庙下,享受阳光。这中间,有一些谈情说爱的尼泊尔年轻人。他们可是选对了地方,因为就在他们的头上方,有许多许多性启蒙的木雕。</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这些十分精细的男女交欢的木雕,来自印度教,湿婆和性力女神的结合,是创造生命的原动力。据说这些性爱雕塑有两个作用,一是赶走雷神(因为雷神是女性,羞于看到这些雕塑),二是鼓励人们生育后代。</p><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谷地有许许多多的“性庙”,有数以千计的性爱木雕,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没有了邪念;对于那些从小在寺庙里玩耍的孩子来说,这些木雕无疑是他们性启蒙的教科书。</p><p class="ql-block">这些性爱木雕并不是在很明显的位置,而是在“性庙”建筑最特殊的地方,每根斜撑庙宇的支柱上面,不是很大,不注意不会发现。加德满都各寺庙有数不清的性交姿态的木雕,更多的是人神交配、人兽交配、同性交配、异性交配,神、人、兽、畜的躯体、面部互相融化。</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每个杜巴广场其实都由三部分构成:生活区,工作区,祭祀区。</p><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老皇宫和寺庙是红砖木雕结构,从门楣、窗子、墙线到梁柱,无不充斥着精美繁复形态不一的雕刻,许多人物雕刻的形态就是一幅幅的春宫图。</p><p class="ql-block">有热心的网友把皇宫和寺庙梁柱上的性爱雕刻裁剪整理到了一张图片上,感兴趣的友友可以点击放大🔍观看,也可下载拿走不谢,哈哈~~</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皇宫是国王从英国回来以后修建的,现在已经空置出来。我们只看到了二楼和一楼,一楼已经改成历史纪念馆,里面正在布展的是首次向公众开放的“尼泊尔的统一与民主治理”。</p><p class="ql-block">这个展览展示了尼泊尔的历史,从众多公国的统一,从18世纪末沿喜马拉雅山脉建立一个强大的王国,到引入民主制度和2015年颁布尼泊尔共和国《民主宪法》</p> <p class="ql-block">儿子问了我一个问题:国王不是被取代了吗?尼泊尔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个问题我还真说不清楚,感谢黑马分享的网页,我们现在知道了。</p><p class="ql-block">2015年《尼泊尔宪法》将该国定义为一个独立、不可分割、主权、世俗、包容、民主、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联邦民主共和制国家。</p><p class="ql-block">其中“世俗化”是指保护自古以来的宗教和文化以及宗教和文化自由。“包容”则是指包容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文化,还有多政党。国家设有三级政府: 联邦、省和地方。全国划分为7个省。</p><p class="ql-block">借助于新王宫一楼的展览,我们对这个国家的统一和民主进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发自内心的尊敬,他们绝不是我们想象的任人宰割、自甘为奴的一群人,他们的精英领导人民为国家统一和民主进行了顽强的卓越的斗争,1959年就通过选举建立了第一个民选政府。</p><p class="ql-block">附2015年尼泊尔颁布的宪法网址:</p><p class="ql-block">https://www.constituteproject.org/constitution/Nepal_2015</p><p class="ql-block">另有王宫一楼展览的文字翻译稿,有需要的友友可以私信索取。</p> <p class="ql-block">印度教的寺庙一般都不准外人进入,很多寺庙都是关着门的。</p><p class="ql-block">耳听得有个寺庙传来悠扬的歌声,一问导游才知道那是爱神庙。赶紧上去看看,里面有个教徒正在给人点朱砂。于是我们也入乡随俗,互致祝福,然后被点朱砂。不知道在爱神庙得到祝福的潇哥,今年能否有点突破呢?</p> <p class="ql-block">活女神庙位于加德满都故宫南侧,属于佛教寺院风格,由贾亚·普拉卡什·马拉建于1757年,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三进庙宇。红砖的墙面应该是涂了油漆,亮亮的。</p><p class="ql-block">每到规定的接见时间,现任活女神就会在三楼中间的窗口短暂露面接受朝拜,但决不允许拍照。</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活女神”在尼泊尔被称为库玛丽(Kumari;意为处女神)。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的马拉王朝,后被沙阿王朝继承,一向受到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共同崇拜。尼泊尔上至国王,下至百姓,对“活女神”的崇拜都很虔诚。根据印度教圣典,女神是难近母智慧女神的化身,亦是力量神的象征。“活女神”被人们相信是印度王权和庇护的神源,也是其教徒的精神支柱。现在除首都加德满都外,几个大城市都有当地的库玛丽女神。</p><p class="ql-block">自马拉王朝开始,尼泊尔历代国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每逢九月二十六日左右的女神节都要亲临现场,虔诚地接受女神的祝福。国王以额头触女神脚趾,女神给国王额头点红并戴上花环以示赐福,也在给国王点红时将其至高无上的神力传授给国王,否则就有可能遭遇灾难。人们认为,“活女神”能保佑尼泊尔国王和人民,给人们带来和平和繁荣。</p><p class="ql-block">被选为“库玛里”的幼女在三四岁时即被送去庙宇供信众朝拜,直至青春期。几百年来,库玛里女神都来自平民家庭,退休之后又回归民间。</p><p class="ql-block">担任全体尼泊尔人共同的活女神,拥有超出常人的冷静和无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每到挑选库玛里女神的时候,数百户人家将自己的女儿送到神职人员那里,争相角逐这象征着荣耀和富足的职位。但到2001年,当皇家神职人员又开始寻找候选人时,只有5户人家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出来参加挑选。</p><p class="ql-block">挑选新“活女神”的工作由皇家祭司进行,其过程既神秘又独特。“活女神”必须出自佛祖释迦牟尼出身的释迦家族,且祖辈必须生息在加德满都的两条圣河——巴格玛蒂河和威斯奴蒂河岸边,出身清白,没有任何污点。按规定,候选女童必须极为健康,从未生病、流血,身上没有任何斑点,也不缺任何牙齿。此外,只有同时具备32种特征的女童才能进入最后的角逐。比如脖子像贝壳般发亮,身体像菩提树一样挺拔,睫毛像母牛的睫毛般锐利,腿像鹿儿般笔直,眼睛和头发必须黑得发亮,手和脚必须修长漂亮。当然,要担任全体尼泊尔人共同的活女神,还必须拥有超出常人的冷静和无畏。在检验时必须同杀来祭祀用的羊头和水牛头共处一室,度过一夜,以检验其不惧怕黑暗。作为尼泊尔王国的保护神,她的星座必须与国王相吻合。最后几名候选女童找到之后,斟选委员会还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验,以选拔出拥有超人能力和智慧的一位。</p><p class="ql-block">女孩一旦被选中,就离开了世俗生活,离开了正常人的轨迹,终日生活在库玛里庙中,开始她极为荣耀却又孤独的活女神生涯。每天早上7时以前,她必须在随从们的帮助下梳洗打扮,穿上库玛里的服装。上午9时,她必须坐上金黄色的宝座,接受民众的朝拜。随后跟着老师学习。最后,她可以随便和玩伴们玩游戏。 每天12时和下午4时,“活女神”会身着特有的红色服装,头戴银饰,出现在窗口,供游客们瞻仰。</p><p class="ql-block">“活女神”在重要的节日要外出巡游,平时也要接见信徒。作为神,她的一言一行都被朝拜者看作是吉凶的标志。比如,如果活女神对朝拜者大笑或大叫,朝拜者将生重病甚至死亡;如果活女神脸色阴沉,左顾右看,那么朝拜者家中肯定将发生争吵;如果活女神用手指取食物吃,朝拜者将破财等等。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女神接见民众时都必须面无表情,也没有任何动作。当然,如果女神正面看一下朝拜者,那么这位朝拜者一定会高兴好几天,因为这会给他带来好运气 她不能和家人住在一起,即使是父母也只能偶尔探望一次。直到青春期到来,继任者接班。这时候,她就必须要退休,她可以保留的,是一枚金币和一件她在任时穿的红色衣服,还可以得到政府发给的退休金,大概是在任时津贴的一半。</p><p class="ql-block">关于库玛丽的来源,在尼泊尔有着这样两个传说:1.在古代尼泊尔是一个好战的国家,其国王带领的尼泊尔军队常年在外征战,使尼泊尔成为横跨一方的势力强国。根据尼泊尔的民间传说,在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喜马拉雅山上下来了一位女神。这位女神自称是神的使者,前来迪波尔是为了告诫这位国王,他的王国将会面临很大的灾难。而他就是神派来帮助这位国王的保护神,而国王必须听从她的指示。所以她要求国王每个月都来朝拜他,并且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并且女神告诫国王,因为大神有吩咐不容许普通凡人见到女神的模样。所以国王绝对不能看见他的样貌,否则将会惹来杀身之祸,甚至祸及国家。但国王终于有一次忍不住想要窥视一下女神的风采。女神对于国王这种十分猥琐的行为非常生气,便停止保护这个国家回到喜马拉雅山去。国王此时终于清醒过来,便跪求女神不要回去继续保护他的国家。但女神去意已绝,不想再留下来。于是便对国王说,她可以继续保护这个国家。但是他只会将神性附身到释迦族的女孩身上,由这位女孩代替她来保护尼泊尔。于是国王在女神走后,便在全尼泊尔范围内寻找可能是女神转世的女孩。</p><p class="ql-block">2.相传200多年前,泽雅普拉卡施国王在与女神塔莱珠玩骰子游戏时,由于垂涎女神的美貌,竟对她起了歪念。能读出凡人思想的女神大怒之下返回天上,不再庇护尼泊尔。在国王的再三恳求下,她告知国王如果想再见到她,她会以一位释迦族女孩的身份出现。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重新得到女神的庇护,国王离开皇宫开始寻找女神化身,至此留下在民间寻找“活女神”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恐怖之神黑贝拉伯的佛像前,终日香火不停,据传在这个佛像前说谎的人都会死,所以以前犯法的人会拉到神像前审判。所以现在尼泊尔人对这个神都非常敬畏,常常来供奉。</p><p class="ql-block">导游说黑贝拉伯是湿婆神的恐怖相,也就是湿婆神发怒时的样子。要理解这句话,还得多掰扯几句。</p><p class="ql-block">湿婆(Shiva,毁灭者)与梵天(Brahma,创造者)和毗湿奴(Vishnu,维护者)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湿婆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湿婆的地位是毁灭者,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呈现各种奇谲怪诞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变相,林伽(男根)是湿婆的最基本象征。</p><p class="ql-block">湿婆为印度教毁灭之神,据说他有极大的降魔能力,额上的第三只眼能喷出毁灭一切的神火,曾烧毁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诱他的爱神,得三魔城毁灭者之称。诸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他吞下能毁灭世界的毒药,颈部被烧成青黑色,得青颈之称(也有人称他黑神)。印度教认为“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是他创造力的象征,受到性力派和湿婆派教徒的崇拜。</p><p class="ql-block">湿婆还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当恒河女神从雪山天国降凡之际,湿婆为了避免水势过猛淹没众生,他亲自以头接水,让恒河在他的发绺间流转千年,经缓冲后再流到人间。另外,湿婆胯下坐骑为白色公牛,手中常持的三叉戟,是闪电的象征,可以驱策风暴;身背的黑色弓箭,能够传播瘟疫。身缠的眼镜蛇,更能飞快地冲向敌人喂毒。凭借这些神兵利器,湿婆征战八方,诛杀了数不尽的魔鬼,并摧毁过阿修罗的三连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湿婆是苦行之神,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炼苦行,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力量。他还是舞蹈之神,创造刚柔两种舞蹈,被誉为舞王。他是妖魔鬼怪的统帅,妖魔鬼怪都受制于他。</p><p class="ql-block">湿婆的形象被描绘成三眼四手,手中分执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身着兽皮衣,浑身涂灰,头上有一弯新月作为装饰,头发盘成犄角形,上有恒河的象征物。传说恒河下凡时曾先落在他的头上,分七路流向大地,颈上绕着一条蛇。坐骑是一头大白牛。他的故事散见于各种文献中。他的教派信徒奉其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风、空、日、月、祭祀八种化身,除毁灭外还可创造。佛教文献称他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顶,为三千界之主。</p><p class="ql-block">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 ,他的乘骑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ī),又叫乌玛(Umā,光明、美丽)。湿婆的配偶起源于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湿婆一样兼具生殖与毁灭双重性格,呈现温柔相与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尔瓦蒂或乌玛的形象是娇媚娴淑的妻子。</p><p class="ql-block">湿婆配偶的另一种形象杜尔伽(Durgā,难近母)则是美艳而嗜杀的复仇女神,曾代表诸神杀死水牛怪魔希沙。还有一种形象迦梨(Kalī,黑女神),面目狰狞、酷爱血祭,纯属恐怖的死神。</p><p class="ql-block">湿婆与帕尔瓦蒂的儿子伽内什(Ganesh)是可爱的象头神,是侍候湿婆的诸小神之首。另一个儿子塞犍陀(Skanda)则是勇敢的正义的伟大的帅气的战神,是天兵天将的统帅,也是佛教的护法天尊:韦驮菩萨。</p> <p class="ql-block">象头神为印度教及印度神话中的智慧之神,破除障碍之神。他是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帕尔瓦蒂的精神之子。象头神信众广泛,在藏传佛教中被称作自在天、欢喜天、圣天、是守护神,在日本被视为夫妇圆满之神和财神。在泰国,它叫做象头神财天,而在印度教中,他是排除障碍之神,是财神,是命运之神,是学识之神,代表着智慧,象征着吉祥和成功,是印度教最具人气之神。</p><p class="ql-block">其形象为象头人身、大腹便便、独牙、持斧头糖果念珠莲花,坐骑为一老鼠。</p><p class="ql-block">关于象头神之所以长着一个大象的头颅的原因,各种文献记载并不一致。主要有以下三种:</p><p class="ql-block">一说雪山神女在沐浴时,有一滴洗澡水落入恒河,并被她的侍女、象头女神玛梨尼喝了。后者生了一个象头人身,只有一根象牙的儿子,即象头神。这个孩子被算做雪山神女之子。此故事记载于13世纪作者胜车的著作中,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隐晦表达女同性恋的主题。</p><p class="ql-block">另一说,象头神生下来时本来是正常的人头。但雪山神女为儿子办庆生喜宴时忘了邀请土星神沙尼,后者愤愤不平,从眼中喷出神火烧掉了婴儿的头。大梵天为了安抚雪山神女,叫她到森林中去,并许诺说她在森林中看到的第一个动物的脑袋将成为她儿子的头。雪山神女看到了大象,于是儿子就长了一个象头。</p><p class="ql-block">第三种说法也是我们导游的说法,湿婆常年在外苦修,回家看见家里有个年轻男子,以为老婆背叛了他,遂一刀砍掉了他的头,并进门打了妻子,妻子委屈地哭诉:你多年离家未回,我们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了,你杀的是你的亲生儿子啊!湿婆听后无比懊恼,为了安慰雪山神女不使她过于忧伤,很快给儿子安上了一个象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象牙折断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象头神被印度人称为掌管纯真智慧的神只,因为格涅沙曾为记下大史诗《摩诃婆罗多》而不眠不休地听其作者广博仙人口述,并用自己的神笔抄写下来。但由于这篇史诗的长度有如海量,最后把神笔也写坏了。象头神于是把自己的右牙折断,沾上墨水,继续听仙人的口述,不断抄写,终于把大史诗《摩诃婆罗多》整篇笔录下来。所以众多画像或雕塑中的象头神只有左牙而没有右牙。</p> <p class="ql-block">在加德满都,无论雕琢精美的古建筑给你有多震撼的感觉,你都不会觉得历史是围起来参观的东西,而是一种身在其中的真实生活。古老的建筑里居住着普通的平民,外人眼中的新鲜无非就是他们日复一日在进行的程序。你会看到雕刻精美的古老门柱上挂着日常用品,门前的石雕神兽被小贩的杂物所包围,寺庙的台阶上坐满了栖息游戏的百姓,小孩子在广场上喂鸽子、赶鸽子🕊,价值连城的历史古迹和平民百姓的市井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老的皇宫和庄严的寺庙因而充满了活力和人气。</p> <p class="ql-block">“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英国旅行家鲍威尔如是说。</p><p class="ql-block">巴德岗是“朝圣之城”的意思,这个城市始建于公元889年,后成为马拉王朝的首都。</p><p class="ql-block">许多年前,尼泊尔人从西藏收购羊毛、药材、盐巴,或者从中东和欧洲收购最好的手工制品,都会在巴德岗作一段时间的停留和休整。正是那时候商旅们带来的巨大财富,最终造就了尼泊尔王朝的黄金时代,也构筑了人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华美绝伦的巴德岗建筑群。从14世纪到16世纪,巴德岗都是当时马拉王朝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世纪尼泊尔艺术和建筑的发祥地。马拉王朝建立于公元13世纪初,“马拉”在尼泊尔语中是“摔跤手”的意思。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尼泊尔国王喜欢摔跤,一天,他在玩摔跤时得到了儿子出生的消息,于是就在儿子的名字后面加上了“马拉”一词。此后的国王们,也都在名字后面加上了这两个字,马拉王朝的名字由此而来。(后来由于三兄弟争夺商路,兄弟阋墙兵戈相见,被西部的廓尔喀部落趁虚而入,马拉王朝就此灭亡。)</p><p class="ql-block">由于2015年尼泊尔发生了8.1级大地震,巴德岗杜巴广场遭到严重损毁,很多文物古迹都毁于一旦,直到现在,有关方面仍在全力修缮当中,而中国给予了强力援助,所以中国人凭护照即可享受半价优惠,并且可以不限次数出入。</p> <p class="ql-block">巴德岗是尼泊尔的第三大城市,离加德满都大约14公里,但也有个把小时的车程,其广场神庙众多,有“露天博物馆”之称。其中最醒目的莫过于供奉印度教女神拉克西米的尼亚塔波拉神庙。该庙建于1702年,为五层高台上建造的五层塔,高大恢弘,是加德满都谷地的多檐神庙之最,也是高度之最,任何建筑都不能超过它的高度。其梁上共有一百零八根木质斜柱,斜柱上雕刻着女神拉克希米的各种化身。</p><p class="ql-block">据说尼亚塔波拉神庙建筑比例非常完美且坚固,经历了大地震都完好无损。从下往上依次有金刚力士、大象、狮子、狮身鹫首的怪兽以及女神在守卫着这座神庙,说是每层塔基的守卫神像的神力都比下一层大10倍,也许是如此才能一直被守护着吧。</p><p class="ql-block">在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这类神庙,方顶,多檐,砖木结构,棕红色,这是尼泊尔的传统建筑形式。加德满都谷地土著居民是尼瓦尔人,所以这种传统神庙也叫尼瓦尔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湿婆神庙。2015年大地震部分毁坏,现在已经修复,但缺少沧桑感了。</p><p class="ql-block">尼亚塔波拉庙(即五层塔,下图),是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可以爬上它陡哨的阶梯,坐着俯瞰整个广场。这座塔有30米高,五级台基,自下而上的五层台基上依次排列着足够两人高的巨大石雕。它们自第一层开始是半蹲的大力士加亚马拉( Jayamel )和帕塔马拉(Phattu),穿着盔甲的大象、狮子、神鹰及吉祥天女希提拉克希米女神。从大力士到女神,据说符合印度教众神的神力大小。</p><p class="ql-block">湿婆神庙和尼亚塔波拉神庙都是锥形砖石塔结构,属于印度建筑风格。搞不懂为什么这个广场有两座不同建筑风格的尼亚塔波拉神庙?</p> <p class="ql-block">巴德岗杜巴广场有长达500年马拉王朝的王宫,这是尼泊尔人的骄傲,是广场内唯一白色外墙的建筑,醒目耀眼。与之相连的红砖建筑是国王的后宫55窗宫,建于1700年,四层砖木结构,配以黑檀香木的紧密相连的55个窗户,是国王为了讨王妃欢心,将一面墙拆掉换成窗户,即使王妃身处室内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p><p class="ql-block">老王宫的正门是黄金门,铜制镀金,门上的浮雕栩栩如生,认真观察可以看到迦卢荼像、大蛇、女神等等,顶上还有尼泊尔特色的非矩形国旗,金门的上方刻有四头十臂的马拉王室女神像。可算是尼泊尔铜雕艺术的代表作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黄金门,是一座地位非常高的寺庙——塔莱珠神庙(有导游说是活女神庙),这里非印度教不能进去,也不能拍照。在外面能看得到那个大门真的是十分复杂又精美的木雕,用一整块木头雕刻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前面拐弯处是一个大水池,据说是以前国王和王妃们沐浴的地方,整个水池由一圈蛇形石雕所包围,中间直立高耸一个石柱蛇头,与之相对的池边还有一个矮些的金属蛇头,已经被摸的铮亮。蛇被尼泊尔人认为是抵御邪恶的神灵,加德满都许多老王宫的建筑中都有蛇的雕像。每年尼历4月的第5天是“蛇节”。各家各户清晨将蛇神图贴在房门上方,并摆上一些槟榔、油菜仔等,对蛇神图进行礼拜,祈求保佑。</p><p class="ql-block">下图右上角的尖塔据说是国王看妃子们洗澡进而选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55窗宫的东面还有一座巴特萨拉女神庙,是石造的印度锡卡拉式印度教神庙,造型优美,精工细雕,由1737年的马拉国王所建。</p><p class="ql-block">在巴特萨拉女神庙与金门之间悬着一口高达2米的铜钟,为巴德岗的城市标志之一。</p><p class="ql-block">塔莱珠铜钟建于1737年,据说是加德满都谷地最大的铜钟。平常用作警钟,每天清晨敲响,祭拜塔莱珠女神。当地居民称为犬吠钟,每当敲响,引来周围一片犬吠。</p> <p class="ql-block">巴德岗杜巴广场还有一大看点,那就是在2015年的大地震中三个杜巴广场的国王立柱雕像中唯一一个没有倒塌的雕像。</p><p class="ql-block">皇宫边上是一个活女神庙,国王塑像坐在高高柱子顶部,双手合十在向女神祈祷,表达自己永远的虔诚之心。</p> <p class="ql-block">在巴德岗杜巴广场,我们见到了更多的尼泊尔民族。导游说尼泊尔有126个民族,真是难以想象怎么区分。</p> <p class="ql-block">初一下午,我们赶赴纳加阔特观赏珠峰。</p><p class="ql-block">纳加洛特,是靠近喜马拉雅山的一处村庄,位于一座正对着喜马拉雅山的山脊上。加德满都山谷边缘地区以迷人的山区景色而著称,这里是加德满都山谷观赏喜玛拉雅山脉视角最广且最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下图上是我拍的初一傍晚的日落图,而下图下是团友分享的图片,她的台湾摄影师朋友住在纳加阔特最高的客栈,他初二早晨拍的日出里竟然看到了我们的客栈,就在太阳的正下方。</p><p class="ql-block">由于当晚儿子又吐又拉,我没能出去拍珠峰和日出,只能观赏团友的图片了,感谢团友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初二,飞越喜马拉雅,我们回到了成都。此行可以说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尽管道路颠簸,饮食不太习惯,但是尼泊尔丰富的旅游资源,鲜活的人生百态,海量的宗教故事,和谐的人神共处,灿烂的张张笑脸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一切都意犹未尽。也许,我们还会再相见吧?</p> <p class="ql-block">回来后,又收到了黑马分享的小舅子的婚礼图片,让我们对尼泊尔贵族婚礼也有了一点了解,真心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