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楚图南故居〞

舒哥哥

<h3>大家好!我是文山市三小三(3)班刘德权同学,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下“楚图南故居”。</h3> <h3>楚图南故居,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上条街11号,建筑面积480.32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2]<br></h3> <h3>楚图南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2005年4月25日,地方政府专门将其在文山的故居修缮整理,辟为专馆,以作纪念。2006年1月10日,创建楚图南故居。截至2012年12月,该故居藏品共计100件。</h3> <h3>楚图南( 1899—1994年),男,汉族,云南省文山县人。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大教授、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代主席等职。1899年8月,楚图南降生文山县城上条街的一间老屋里。他6岁丧母,14 岁离开文山,辗转到昆明。15岁时,考入昆明私立联合中学。民国八年(191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史地系。在校期间,楚图南就在校办的《史地丛刊》《教育新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后参与组织“劳动文化社”主编出版《劳动文化》周刊。民国十一年(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早期接受和宣传马克思学说的青年知识分子之一。民国十二年(1923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系毕业后,到昆明省立一中等学校任教。民国十四年(1925年)受李大钊的委派赴东北工作。民国十五年(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并在哈尔滨、长春、吉林等地以中学教师为职业掩护,从事党的工作。民国十八年(1929年),楚图南受党组织的指派,先后到山东泰安省立第三中学、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任教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主任、教授,还曾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昆明分会会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在民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第三、四届中央副主席,第五届中央代主席、主席,第六届中央名誉主席。1992年12月被推举为民盟第七届中央名誉主席。1994年起任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楚图南著有散文集《刁斗集》《荷戈集》,译有[美]惠特曼诗选《草叶集选》、[德]威尔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俄]涅克拉索夫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自由》等。楚图南在旧体诗词和书法上造诣很深,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第二届名誉理事。楚图南书法具有庙堂气象,写正书,取势中正,体格近颜而直逼汉人。他有诗作:“先有风骨俊,始能翰墨香”。他把做人的情操放在书法的技艺之上。1994年4月11日,楚图南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h3> <h3>楚图南故居,1998年11月13日云南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文山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楚图南先生少年时代文山生活时的火房餐厅</h3> <h3>楚图南先生少年时代家里的织布机</h3> <h3>楚图南先生的民盟人生</h3> <h3>楚图南先生的人民外交工作</h3> <h3>楚图南先生与时任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交流</h3> <h3>楚图南先生的部分授聘书</h3> <h3>结 语 : “刀雕斧凿牛形成,百孔千疮悟此生。历尽人间无量生力,依然默默自耕耘。”这是楚图南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