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棘果之救兵粮

暗香沁雪

<p class="ql-block">文 创:暗香沁雪</p><p class="ql-block">图 片:自 拍</p><p class="ql-block">音 乐:《醉 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日这天,媳妇送我一捧鲜花,孙女送我一个花蓝,儿子给我买了一尊精致的盆景,其间是一棵叫“火荆”的秀珍植物,特别的醒目,像除夕门窗上的那一抹贴花,火辣辣的。因今天江南各地都初春乍寒,下起了大雪。唯此火棘果实累累,犹如冬天的“一把火”。它是那么庄严、从容、自在、热烈,我为之一振,红红火火的年味也随之而来。儿子说就放您的书桌前,常见常暖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火棘果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火棘是灌木丛生式。它有长长的刺,细细的果加上细细的叶子,也别有一番趣味。多在秋天成熟结果,成熟以后色泽鲜艳,味道酸中带甜,可以直接食用。另外,据查,火棘果中还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它能治疗多种疾病。对止血利尿、消肿止痛、口舌生疮、头疼脑热、腹部冷痛、都有很好的疗效。既可观赏,也可入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常凝视和关照这盆火红的火棘,让我的思绪飞回家乡的重山峻岭中……。在那山山水水中,灌木丛生的沟坎边,农舍的房前屋后,都长满了火棘。但我们不叫它“火棘”,这只是它的学名。记得我们小时候都叫它“槟榔果”。此槟榔非沿海地区含毒素的槟榔(日常用嘴细嚼的摈榔干),名同质异。家乡的槟榔果是可以吃的。我小时候在溪边玩耍,随手抹一把就放嘴里,酸酸的、甜甜的、面面的。因为每粒果内都有小小的黑色籽籽,嚼起来还软中带点脆脆的感觉,那是童年记忆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粮食定量分配时期,常常饥腸辘辘,我有个二姨在近郊的香炉山住,经常摘下槟榔果磨成粗浆,做成粑粑,用竹蓝装着,上面盖了一张布,悄悄送到城里让我们兄弟姐妹狼吞虎咽。再后来,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县的国有林场劳动,在高高的半山上,实行带状造林,经常就要铲除这些当路虎—槟榔刺丛。随手抹一把,放嘴里既可解渴又能暂时充饥。那时也不懂它的药用价值。不过,吃多了可有点嘴麻、口腔不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家父曾告诉我们,这“槟榔果”也叫“救兵粮”了。说是工农红军曾在1930-1934年间三次经过贵州境内,有好几场重要的军事行动。其间由于山地边远,百姓穷困,交通闭塞,时常缺衣少粮,红军战士饥寒交迫时,就采食槟榔果,民间就延伸传颂槟榔果为“救兵粮”。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还这样叫。“救兵粮”是对工农红军的革命事业、作过贡献的记忆和嘉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今,诸多级别的花博会、植物园、花园、公园都能看到那挺拔身姿,矫健的造型的,很像火棘的植物,其实是“欧洲荆棘”。我也会把它与火棘混为一谈,也许它们同族同宗吧,我也说不清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是,它们都长相都犹如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热烈而招展。只有我心里最懂得它的野性和善良,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文学简介:陈雪梅 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中石化南京扬子石化公司退休人员,高级经济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协会员。南京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研究室研究员现任《劲松》杂志副主编。出版散文集《暗香沁雪》。发表散文散见全国20多种报刊杂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