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对于我们华夏子孙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现在就跟着我们实践小组一起感受传统风俗礼仪文化里那浓浓的“年味儿”吧。</p> 除尘布新 <p class="ql-block"> 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p> 贴春联 <p class="ql-block"> 贴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除了春联,家家户户还要贴窗花、年画、福字,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p> 谢年 <p class="ql-block"> 晚祀门神,俗称“谢年”。谢年时,先将四方桌放置屋檐下,然后点上一对大红蜡烛和一盏新桁灯,再在桌上放上三茶六酒、年饭、馒头、红馃、斋米和肉桶。肉桶里盛有煮熟的猪头和雄鸡(口福),雄鸡上插上筷子,并在旁边放两个鸡蛋。猪头和雄鸡的口中含几根青葱或万年青叶尖。接着望空祭拜,三拜九叩,祈求来年吉祥。</p> 除夕 <p class="ql-block">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等以求吉利。</p> 守岁 <p class="ql-block"> 守岁,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p> 拜年贺岁 <p class="ql-block"> 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p> 拜年的正确手势礼仪 <p class="ql-block"> 大家新年好!拜年是我国的传统礼仪,请问你知道拜年的正确手势吗?下面我介绍一下正确的拜年手势礼仪。</p><p class="ql-block"> 男子拜年的礼仪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大拇指并拢放平齐。</p><p class="ql-block"> 给长辈拜年的时候,是放在我们的右肩位,表示对老人的尊敬。</p><p class="ql-block"> 那如果是平辈呢?平起平坐放中间,代表我给您拜年了。</p><p class="ql-block"> 三连拜的时候是左中右,同时伴随着三点头,代表从老到少,我给您们都拜年了。</p><p class="ql-block"> 而女子拜年的时候,有右手搭在左手外的传统。</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拜年的正确手势礼仪,你学会了吗?</p> 春节特别节目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放鞭炮</b></p><p class="ql-block"> 放鞭炮,是传统年俗之一,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这个习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如今,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迎龙灯</b></p><p class="ql-block"> 义乌迎龙灯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龙灯要出迎郊野,挂山岗、转田埂、绕溪流、转池塘,以驱瘟神,祈求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吃馒头</b></p><p class="ql-block"> 在义乌,馒头不仅是传统宴席中的经典菜肴,而且在各种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义乌馒头的寓意着团团圆圆、蒸蒸日上、红红火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