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摘录

涧兰(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悉达多沙门时遇到女人时目光冷淡,遇见城中穿华衣的人,嘴角流露出轻蔑。见到商贩经商,医生救助病人,情侣爱抚,母亲们哺乳一一这一切都让他不屑。一切都是欺骗,都散发着恶臭,谎言的恶臭。一切欲望、幸福和优美皆为虚幻。一切都在腐朽。世界是苦涩的。生活即是折磨。</p> <p class="ql-block">  悉达多唯一的目标是堕入空无。无渴慕,无愿望,无梦想。无喜无悲。“我”被去除,不复存在。让空洞的心灵觅得安宁,在无“我”的深思中听便奇迹。这是他的目标。当“我”被彻底征服,当“我”消亡,当渴求和欲望在心中寂灭,那最终的、最深的非“我”存在,那个大秘密,必定觉醒。他修微弱的呼吸,继而平定心跳,直至心跳减缓乃至停止。</p> <p class="ql-block">  他修习克己与禅定。他将灵魂嵌入苍鹭之躯。飞跃森林和山峦。灵魂钻入胡狼的尸身,成为一具骨架,当他灵魂重新返回时,已历经死亡、腐朽和尘化,已品尝轮回阴暗的醉意。他扼杀感官,毁灭记化,他从“我”中溜走,融入陌生的万物中。他是动物,是尸身,是石,是木,是水。总是重新出定,在阳光下或月光中重归于“我”,在轮回中打转,重新觉察到渴望。他压制渴望,又收获新的渴望。他通过禅定,通过一切表象前心神凝定走向克己。这些修行均从“我”出发,终点却总是回归于“我”。重新忍受轮回赋予的折磨。</p> <p class="ql-block">  乔文达问:“你怎么可能在那些贫乏者中学会禅定,学会屏息敛气,学会忍受饥饿和痛苦?”悉达多轻声道,仿佛自言自语:“禅定是什么?什么是脱离肉体?斋戒是什么?什么是屏息敛气?那不过是逃避我,是暂时从我的折磨中逃出来,是对生命的虚无和痛苦的暂时麻醉。这种逃避、麻醉,即便是驱牛者也能在客栈中找到。他只消喝上几杯米酒或椰子奶就能忘掉自己。</p> <p class="ql-block">  他智慧绝伦,记得前世,证悟了涅槃,摆脱了轮回之苦,无需再侵没于万物浊流。</p> <p class="ql-block">  佛陀缄默前行,陷于沉思。他安静的面庞无悲无喜,又仿佛从内心绽放轻柔的微笑。佛陀安详肃静地前行,带着隐约的微笑,宛如一个健康的孩童。在他的周身,唯独充盈光明与和平。他看上去仿佛每个指关节处都写满法义,都在言说,在吐纳,在散发真理的光辉。苦乃人生实相,但离苦之道业已被发觉,跟随佛陀即可脱离苦海。你们都妥善地聆听了法义。来步入乐园,断灭一切苦难吧。佛陀缓步离去。他的目光和神秘的微笑永远镌刻在悉达多的记忆中。这般目光和微笑我从未见过;如此行走、端坐之人我从未见过。如此自由、神圣、隐晦,又如此坦率。如孩童,又饱含秘密。只有潜入自己最深处的人才能有这般诚挚的目光和步伐。无疑,我也将潜入自己之最深处探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无论《瑜伽吠陀》《阿达婆吠陀》,还是其他任何教义我都不再修习。我不再苦修。我要拜自己为师。我要认识自己,认识神秘的悉达多。</p> <p class="ql-block">  如果一个人要在一本书中探寻意义,他便会逐字逐句去阅读它,研习它,爱它;不会忽视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把它们看作表象,看作偶然和毫无价值的皮毛。</p> <p class="ql-block">  因为他听见一个声音,一个从他内心的声音吩咐他在这棵树下歇息,他并非凭着苦行、献祭、洗礼和祈祷悟道,也不是凭斋悟道,不是在睡梦中悟道。他听凭了这个声音,如此听凭内心的召唤而非听凭外在的命令是善的。除了时刻等待着声音的召唤,再没有什么行为是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  一条十分美丽的河,我爱他胜过一切,我时常聆听他,时常注视他的眼睛,我总能跟他学到许多。一条河可以教会人许多东西。比如:一切都会重来!</p> <p class="ql-block">  希达多为船夫的友谊和友善感到欣慰,他就像乔文达一样,在路上的人都像乔文达,他们都是胸怀感激,尽管他们都有资格获得他人的感激,他们都谦卑、善意、恭顺,思虑甚少,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  悉达多什么都不做,他等待、思考、斋戒。他穿行于尘世万物间正如石子飞入水底一一不必费力,无需挣扎;他自会被指引,他任凭自己沉落。目标会指引他,因为他禁止任何干扰目标的事情进入他的灵魂,这是希达多做沙门时学到的,愚人们称其为魔法。悉达多能安静的等待。他从不焦急,从不陷于窘迫。即使长时间被饥饿围困,他仍然藐视饥饿。因此,先生,斋戒极好。他听得多说得少,她牢记迦摩罗的话,在商人面前从未奴颜婢膝,这迫使商人与他平起平坐,甚至对他高看一眼。迦摩施瓦弥严谨地经营生意,饱含激情。希达多则视一切如游戏。他努力学习的规则,内容他并不记挂于心。他的运气和商人相比,他的冷静沉着更胜一筹,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他懂得倾听的艺术,善解人意。他掌握了无为而治的成功者的秘密。他似乎总在生意上游戏,从不全情投入,生意从来也无法牵制他,他从不担心失败,从不为损失烦扰。</p> <p class="ql-block">  他看见了为了可怜的尊严而操劳、受苦、衰老。看见他们为那些令沙门付之一哂的痛苦恸哭,为那些令沙门不屑一顾的贫乏苦恼。他也愿意长久地倾听乞丐讲述自己潦倒的生活,尽管他们的生活远不及任何一位沙门的生活贫穷。他甚至故意被欺骗。就像当年他热衷于侍奉诸神和做沙门时一样。他全神贯注,激情饱满地和众人游戏着。</p><p class="ql-block"> 你随时可以抵达内心安静庇护的一隅,如同回家。我亦如此。只有少数人才有这样的内心,尽管人人都可习得。</p><p class="ql-block"> 他羡慕他们拥有的他却欠缺的对个人生活的重视,羡慕他们强烈的快乐和恐惧,羡慕他们为不安又甜蜜的幸福感而不断的坠入爱河,羡慕他们不懈的爱自己,爱女人,爱自己的孩子,爱名望金钱,羡慕他们热衷于诸多盘算和棋盘,他无法效仿着孩童般的快乐和渔村,他学会的恰恰是他最难接受的最蔑视的东西。世俗将他囚禁,情欲、贪欲和惰性。他感到疲惫不堪,衰老而虚弱。他用勤奋艰辛的全部青年岁月修得了这三门艺术:斋戒、等待、思考。如今却遗弃了他们,为了肉体享乐和财务这些无常之物、卑劣之物,他交付了他们,他陷入了古怪的现实。看来,他已真正成为了世人。亲口品尝了尘世的一切美好情况,尽管孩提时我已知道,淫乐和财富不属于善。我熟知已久,却刚刚经历,不仅用思想,还有眼睛、心灵和肉体的经历。我庆幸我经历了它!</p> <p class="ql-block">  船夫瓦稣迪瓦专注地倾听,即使默不作声,讲述者也能感知他在安静坦诚,满怀期待的倾听,他既不褒扬亦不挑剔,只是倾听。他说,我只是个船夫,我的任务是渡人过河,我渡过了千万人过河,他们将我的河视为旅途中的障碍。他们出门赚钱做生意进香,这条河挡住了他们的路,船夫要帮他们迅速的渡过障碍,对于这些人中为数不多的回五人来说,河水并非是障碍,他们凝神听水。同我一样,河水在他们心中圣化。</p><p class="ql-block"> 悉达多留在船夫处学习摇橹。他永不停息的向河水求救,首先是学会抛弃激情和期盼,不论断、无成见地以寂静的心、侍奉和敞开的心灵去倾听。无论在源头、河口、瀑布,还是在湍流中,大海里、山涧中。对于河水来说,只是当下,既没有过去的影子,也没有未来的影子。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不仅是水生,也是生命之声,存在之声,永恒之声。柔胜于刚,水胜于石,爱胜于暴。他跟河水学会了等待、忍耐和倾听。船夫苍老的童颜上:和谐、喜悦、统一,对永恒圆融世界的学识。这个“唵”,意为圆满。此刻,悉达多。不再与命运搏斗,不再与意志作对。他的痛苦已经止息,他的脸上盛放喜悦。他认知了完整,赞同了事件之河,赞同生活的奔流,满是同情,满是喜悦,顺流而行,融入统一。</p><p class="ql-block"> 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你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p><p class="ql-block"> 涅槃不只是言辞,朋友,它是思想。</p><p class="ql-block"> 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