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1)——春节,胡志明市街头掠影

慧云

<p class="ql-block">  越南,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度。</p><p class="ql-block"> 1965年我正在读中学,报纸、广播中全是越南战争的信息,不久,政治课上老师也开讲北部湾事件、援越抗美…… 音乐老师则教我们唱起《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友谊向朝阳,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我们高呼万岁,胡志明-毛泽东”,充满同仇敌忾,与子同袍的气势。越南,就这样第一次走进我的记忆。这次旅游才解开歌曲中“共临东海”的疑惑,原来歌曲作者杜润是越南人,我们的南海在越南的东边,他们称之为东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关注越南,仍然是因为战争,这次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我的一位老邻居曾讲过他亲历这场战争,惊心动魄的二十多天,谅山、老山、猫耳洞这些词都弥漫着战火硝烟;还有越南与某大国的条约,邓小平访美等大事件。此后小说、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即取材于这场战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年后当越南再度进入我的视野时,终于远离了战火硝烟,进入和平世界。中国古代“四大名木”之一,仅次于海黄的越南黄花梨,款款走进红木市场。越黄家具、把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越835界碑后的越南边贸市场</p> <p class="ql-block">  2017年我们俩驱车漫游南中国,在德天瀑布不远处的835号中越国界碑100米边境缓冲区,走进越南的边贸市场;看到归春河上越南边民划着小竹筏向中国旅客推销香水和香烟的场景;一览越南边境山明水秀的风光。而此处正是“中法广西安南第53号界碑”处,这是当年国势大衰的清政府让出对越南宗主权的标识。此碑立于光绪14年,即公元1888年,碑上刻有“中国广西界”几个中文大字,下面是有些模糊的法文:“FRONTIERE SINO ANNAMITE”,意思是“中国安南界”,“安南”即当时的越南,因已是法国殖民地,所以界碑上使用了法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光绪14年的53号中越界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边境线缓冲区看越南山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中一次次关注的越南,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国度。除了战史,除了越黄,除了边境缓冲区的那个小市场,这片在地图上海马形的土地今天是什么模样?河内、西贡这些历经战乱的城市可重现辉煌?2024年春节前我们带着小孙女一起去越南、柬埔寨游览观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乘坐的空客32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越南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越南北部长期为中国领土,红河流域一带古称“交趾”,此名即源于《礼记·王制》。秦朝以后,曾设"交趾郡"。文学史中所记初唐诗人王勃探视其被贬为交趾县令的父亲,归途中溺水身亡,“交趾县”即今越南河内一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直到968年北宋时期越南才脱离中国独立建国,并被宋太祖册封了交趾郡王,正式列为藩国。后来清代嘉庆皇帝又赐其“越南”国名,至今他们的官方语言仍是越南语与汉语。19世纪中叶后成为法国殖民地,走在河内与胡志明市(西贡)不时会看到一些法国建筑的遗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一天我们由北京飞往河内又转机到达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原名西贡,位于湄公河三角洲东北部,西贡河右岸,南临中国海。名字源于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后,不少东西亚、中东沿海、东非等国家与中国贸易、朝贡明朝。西来朝贡的船只经常停泊在这里的口岸,于是渐渐叫出了“西贡”之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越南统一前西贡曾是越南共和国(即南越)的首都。长达90多年法国殖民统治,社会经济发展多受西方影响,商业发达,市区内高楼林立,称为“东方巴黎”,是越南的经济中心,地位如同中国的上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时,正是春节前两天,越南习俗与我们一样也是回家过年。走在胡志明市的大街小巷,仿佛穿越回我们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的温度也正是春天的感觉。经济刚刚复苏,人们朝气蓬勃,充满生活气息, 处处烟火味道。这是被誉为摩托车之都的胡志明市(西贡)街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身边、眼前到处都是载着大人、孩子,大包、小包的摩托车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路口的绿灯一亮,摩托车群便像开闸的洪水般汹涌奔出,久久不息。这是一道浩荡得令人惊骇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导游说这也仅是平时的1/4,许多人已在前两天回家过年去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经济收入所限,汽车不能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但摩托车却能达到每个成年人平均1~2辆。这么好的摩托车市场,中国却没占领,其实曾经占领过,当时中国的摩托车打单一价格战,不顾质量,不仅卷死了同行(越南的摩托车公司),也卷死了自己,结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今放眼望去满马路都是日产摩托:本田、雅马哈等,以弯梁和踏板为主,几乎没有跨骑式的,每辆都在万元以上,再好一点儿的三万多元。而且他们一次考出驾照,终生享用,无需再年检、年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农历的大年三十,我在宾馆临近的十字路口拍下最后一拨回家过年的摩托车队。导游事先提示拍照时一定注意不要站在路边,这里有“飞车党”专抢游人手机,于是借电线杆,大树的遮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拍下了一些镜头。后来在去往“永长寺”的路上以及晚上归来时,隔着大巴车玻璃窗又一路拍着,记录下越南南方春节前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车一家三口、四口在街头是常见的风景,一人一车倒显得有点奇怪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过年啦,买束花儿带回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商店、集市、地摊到处堆满了鲜花;男女老少,手里、车上到处都有晃动的花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看到不少降价衣服的摊位前挤满了购买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步行街上,一些不为年货操心,身着漂亮衣裙逛街、拍照的女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热烈的春节气氛中,也有默默地蹲在路边乞讨的成年人与小孩,路过的人总是掏出钱币给他们。这是一位从轿车里走出的男子给一位乞讨女子递上红包,然后又给年三十还在奔波的快递小哥送上了红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大巴车上拍到的两个乞讨的女孩子,几位骑摩托的人都往她们帽中放了钱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春节天气温暖,人心温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许多街头大幅宣传画上还看到我们曾经走过的从前,祝愿越南改革发展,一路向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