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临摹与创作

隶书学友会

<p class="ql-block">中国十大汉隶之一</p><p class="ql-block">曹全碑临摹与创作</p><p class="ql-block">作者:袁坤锋</p> <p class="ql-block">袁坤锋,男,1959年6月出生,笔名:远方;昵称:《隶书学友会》;</p><p class="ql-block">我自幼喜欢书法,后来因为职业的改变让我远离了书法,为实现这一梦想,退休后一心扑在了书法上,以隶书为起步点,用三年多时间数十次通临了《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等十几种汉代名贴。</p><p class="ql-block">三年来,累计发表文章7000余篇,发布说说4000余篇;获得加精10000余篇,获得粉丝5万多人;阅读量达6千余万人次,美友评论20万余条,点赞120万人次,连续2年获得《创作者周报》艺术达人贡献榜前三名。获得美友及平台双重认可的“美篇精选”文章及说说2000余篇,获得徽章61枚,获得“艺术领域优质作者”称号!曾荣获2021年第45期“每周之星”称号。荣获2021、2023年度社区卓越奉献奖等证书20个。现为美篇之家筹备委员会委员。作品多次入选美篇之家群刊。并为《天下美篇》提写了报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言</p><p class="ql-block">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社会发展进入到了高科技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电子化,忽视了中华文字的传承,好多年轻人连文字的笔画顺序都不会写了,实在另人担忧。</p><p class="ql-block">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因为有了中国汉字才诞生了书法。中国书法是以文字(严格说就是中国汉字)作为书写对象的艺术。书者下决心将《中国十大汉隶之一曹全碑临摹与创作》分享给隶书爱好者,供初学者参考。以后将陆续分享其他中国汉隶。</p><p class="ql-block">学书不学隶,永远差口气。隶书是承上启下非常好的一种书体,通俗易懂的同时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精通隶书后可以进行变体造型,写出别具一格的隶书作品。</p><p class="ql-block">临帖是练好字的必经之路。不临帖,全凭自己的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古人都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书法”像是一本书,让人爱不释手;“书法”像是一首诗,耐人寻味,“书法”更像是纯净的水,可洗去内心的不安、烦躁、伤心。</p><p class="ql-block">给想学习隶书的书友一些建议</p><p class="ql-block">1.原帖是学习书法的最好老师</p><p class="ql-block">临帖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门径,离开了临帖则书法寸步难行。所以,聪明绝顶的米芾在45岁前竭力集古字,临帖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45岁后摇身一变,卓然成家。还有明末清初的王铎在临《兰亭序》数百后慨叹,如果早一点临《兰亭序》,字还会更好一些,等等……临帖,成为很多名家的必修课!放弃临帖学习,就出现大幅度下滑,所以“有空多临帖”,是走向书法颠峰的捷径。</p><p class="ql-block">2.临帖要临到点子上</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临帖非常刻苦,但收效却甚微,究其原因,是抄帖而不是临帖。没有思考,不加分析的抄帖是浪费学习时间,劳而无功!还严重打击学习者的积极性(“信笔”也是一样。)对此,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纠正:每天临帖定时、定量,定任务!量不可过大,要视时间多少而定,先读帖,后临写,写后反思,并做出记录。如此往复,不但抄帖的毛病可以纠正,还可以养成勤思考,写书后感的习惯,加之经常拾漏补缺,及时修正,时间长了,也便于形成自己的艺术思想,稍加整理就是理论著作,历史上的大书法家有很多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3.精临与泛临并用</p><p class="ql-block">精临是对一本字帖,从字形、用笔、用墨、章法等等各方面做全面的、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是在学书法阶段必须经过的一步;泛临是在精临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一种了解性的临习,属于博的阶段用的方法。现在有很多人,过多的依赖自己的眼睛,殊不知用眼睛临帖,往往学的是表象,很容易染上习气。泛临阶段的书写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建立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会纠正视觉的偏差,更准确的把握原帖的特点和风神,对碑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p><p class="ql-block">4.古训是书法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对新碑帖进行临习的开始阶段,应该是以帖为主,不要被动克己入帖。可以这样做,先将此碑帖悬于壁间,仔细观摹月余,对其形、神、用笔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后,再动手去临写;临写时,还要做到“察之尚精,拟之贵似”,用双钩,幻灯放大等手段对原帖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临写的量要大,尽量去掉自我理解的因素在手上出现,尽量做到融入原帖,对原帖了如指掌。然后,便可以其一点作阐发,笔法、形态、神韵俱可,忽略其它各点,如同照像的聚焦,进行有目的的临写。这样,由被动转为主动,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点,融入自我的书风,则帖为我所用,帖已成为我。</p><p class="ql-block">5.临摹原碑要逼真</p><p class="ql-block">在上述临帖的被动阶段首先要像,即相似,尽量做到毕肖。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寻找、分析能与碑帖相像的因素,一个细节也不要放过,达到照相式完美复制,包括用纸、用印、用墨、用笔、字形、章法等等。对于不像,认真分析找出原因,重新临摹。</p><p class="ql-block">本次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得到了众多书法名师及书画爱好者的指导, 由于自己的书写水平有限,许多字临的还很不到位,文字组合能力不够,在书写和编辑排板过程中会出现不少缺点和错误,敬请各位老师及书友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曹全碑,东汉碑刻。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p><p class="ql-block">作为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曹全碑》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结体横宽匀称,舒展超逸,是汉隶秀美风格的代表,在汉碑中独树一帜,历来为书家所重。清孙承泽评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p><p class="ql-block">曹全碑,俗称隶书中的兰亭序,隶书之王,是初学者首选临摹之帖,她美的很通俗,几乎人人喜欢,而气格高贵,是汉隶中通俗而又高雅之典范。</p><p class="ql-block">其典型特征是:结体方扁,上紧下松,左右舒张,外廓似大雁展翅,而内部结体缜密中藏奇巧,点画匀称之间具节奏、轻重、长短及虚实变化,使得字形充满秀润典丽之态,而点画浑厚圆润,无论是主笔还是细小点画,皆具篆书点画线条之形质,体现了此碑流美洒脱之下,不失遒劲沉着,可谓精气内敛。</p><p class="ql-block">临写此碑帖, 要注意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波画的蚕头别具一格,有时非常夸张,这种落笔往下逆锋取势,看似自然而成,实乃一落笔就蓄势,一气呵成完成长波画,包括一些捺画也是此种写法。临写如不得要领,极易造成笔力软弱和点画漂浮之态。</p><p class="ql-block">(2)要仔细观察点画之间的呼应和节奏关系,一般而言横画细,竖画粗,外部粗、里面细,左右向粗,上下位细,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尤其要注意几乎每一个字都有一笔主笔,要理解主笔与副笔、副笔与副笔之间等关系。</p><p class="ql-block">(3)曹全碑字体结构虽总体呈偏方为主,时有因字而形变,有的字形拉得很长,有的只是其中一笔拉得很长,使字体呈长方形,字体的变化,使通篇有节奏变化,这种处理方法是曹全碑特殊。另外,此碑一些字体的大小之差悬殊,因点画结体精致,不失整体书风,在临习的时候,这些都应细心观察。</p><p class="ql-block">以下左图为《曹全碑》原帖,右图为笔者临摹。</p> <p class="ql-block">《曹全碑》以其精到整饬取胜。深度临习《曹全碑》需要注意下面问题:</p><p class="ql-block">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p><p class="ql-block">2、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p><p class="ql-block">3、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p><p class="ql-block">4、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p><p class="ql-block">5、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比如,起收笔要慢一些,,然后再追疾、涩的结合。</p><p class="ql-block">6、临习初期以忠实于原作的特点为中段要快一些主,要对原帖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认真的体会,重点放在用笔中的“藏锋虚势入纸”和“藏锋实势入纸”的比较训练上。</p><p class="ql-block">7、训练时要求笔法精到,一丝不苟,认真揣摩结构,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训练要正确地把握其特征,不可马虎了事。</p><p class="ql-block">8、在临摹时必须有钻探精神和攻坚毅力,先约后博,再由博返约,才可获得成功。千万不可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根基未固,却忙于创造,此乃学书之大忌。</p> <p class="ql-block">《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p><p class="ql-block">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著名的有智永和尚、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唐诗宋词”一语,是唐诗与宋词的并称,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p><p class="ql-block">对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王国维有一段虽然简约而不失精当的论述,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段评述,可以说包含了笔者以上所言宋词之“新”,包括了它的体制、它的功能、它的题材特点等。在本书中我们探讨宋词的艺术,主要就抓住这些新的方面来进行研究。当然,对于它对唐诗艺术的继承,我们也会给予适当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到了过年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提前去准备好过年需要用到的东西,贴春联是过年具有重要性意义的事情,而且春联上面的语句也有着非常美满的祝福,这是每家每户都会做的事情,下面就来看看贴春联的由来与寓意是什么。</p><p class="ql-block">1、继承传统习俗: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p><p class="ql-block">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我国</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种延续。</p><p class="ql-block">2、增加节日气氛:过年贴春联也是为春节这个重要节日,增添了非常喜庆的气氛。而且很多人家</p><p class="ql-block">也会在大红春联上方挂上大红灯笼,寓意着来年红红火火。</p><p class="ql-block">3、驱邪保平安: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古人贴春联的本意</p><p class="ql-block">就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而我们在春节贴春联也是传承了古人寄托愿望的方法,保佑-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