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磐石的美篇

流水磐石

<p class="ql-block">旅居西班牙生活纪实 坎帕纳山峰(Puig Campana)登山之行</p> <p class="ql-block">人总是有不断进取的愿望,我也不例外🤩,虽然我早已走过了年轻气盛的阶段。10天前在成功登顶馒头沟以后,便开始了下一个挑战自我的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目标不是新设立的,她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埋在心底的愿望,位于地中海的海边坎帕纳山峰。</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沿着地中海海拔不过20,30米的海边观光公路从她脚下路过时,这座濒临海边海拔高度1408米的山峰还是令人震撼的。我曾多次去过川西高原,在海拔4000米的山区徒步和骑行过,但涉足的那些山峰都是相对当地高度没有直接超过1000米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接待我的朋友是做房地产交易的,她来自荷兰,年轻精力充沛,个子高挑精瘦,本来白皙的皮肤被晒成古铜色,看上去比我还肤色深一些😁。她酷爱户外徒步,据她介绍她已经在这段地中海区域的山区所有大型的几十条徒步线路走过了至少一遍。那天我们坐在坎帕纳山脚下的海边酒吧喝饮料,她指着坎帕纳峰顶对我提及几次攀登到山顶的趣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我当时只有羡慕之份,压根就没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去亲自体验一盘。</p> <p class="ql-block">也是5年前,两位地质学家朋友来访,提出到坎帕纳山峰徒步,可以说这个建议正中下怀,我和队友立马答应。这是一次失败的挑战。因没有正确找到爬山的始发点,浪费了宝贵的90分钟,也消耗掉一些体能。等重新找到始发点,已经接近中午时分。面对现实大家经过讨论,决定这次只走大环线,放弃最后一段2.1公里的登顶线路(见上图中的“L”的那一段)。虽然没有完成最后的登顶,但那一次仍然爬高到930米,徒步线路长达14公里。说实在如果那次就算没有在寻找正确始发点耽误时间,我也未必能够爬到山顶。</p> <p class="ql-block">为了尽量减少走错路,临行的前一晚上,仔细学习了登上坎帕纳山峰的徒步线路和检查了登山装备,并且在网上搜索网友们的提醒。不少网友建议为了减少伤痛,应该在出行之前,最好把脚趾头的指甲修剪好,减少在下坡段脚趾头与徒步靴子碰撞的可能,可以避免脚趾头受伤。看来只武装到牙齿还不够,还得武装到脚趾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着10天前成功登上馒头沟的兴奋还没有散尽,明天是否能够登顶坎帕纳山顶虽然不是有100%的把握,但信心还是有的。</p> <p class="ql-block">这次徒步登山的线路理论上一共14.78公里,绝对爬高是1181米,山顶最高的为1408米(图中表示为1398米,造成这10米的误差原因尚不清楚)。</p><p class="ql-block">具体行程是这样安排的:</p><p class="ql-block">1,上午10点开车到山脚下,海拔到353米的停车场,图中标识1。</p><p class="ql-block">2,从始发点做逆时针环线徒步上山,标识2。</p><p class="ql-block">3,在中午1点左右抵达登峰的三岔分路点,这里的海拔920米左右,标识3。</p><p class="ql-block">4,用2.5个小时来完成登峰的2.1公里路程,爬高488米,标识4,并完成下到三岔分路点,标识3。</p><p class="ql-block">5,争取在下午4点开始下山继续剩余的4.8公里,回到停车场,标识1。</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习惯性地查看当天的天气预报,不错,上午晴间多云,气温在16,7度。中午正阳之下可以达到20度。这应该是山区徒步的最佳的天气。</p> <p class="ql-block">开车出门一路向南,45分钟后顺利到达山脚下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有了上次的经验,这回在寻找登山始发点特别投入,仔细看标牌,并寻找登山小道涂在岩石或者树干上的行走路标。</p> <p class="ql-block">离开始发点2公里,缓坡比较好走,地中海的沿岸和坎帕纳山峰已出现轮廓。</p> <p class="ql-block">坎帕纳山峰有个令人过目难忘的特征就是在她的左边山顶有一个很大的,四四方方的缺口。</p> <p class="ql-block">对于这个缺口西班牙有关古老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个武士,爱了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不幸的是她被巫师的厄运缠身流放到坎帕纳的山体背后,让离开阳光就不能生存。这名武士为了挽救心上的爱人,让更多的阳光照射到她的身上,便用利剑在山顶上砍出一个缺口,并将那块被砍掉的巨石扔到海里变成了一个小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段美丽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据说为了证实海边那座小岛就是山顶上那块缺口巨石,一直有好事者去对比它们之间的岩石组成成分和尺寸大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次我们要登的山顶其实不在有缺口的那一段(高度1300米),而是在她对面的更高的主峰(1408米)。虽然缺口峰(图中的K)比主峰(图中的Z)低了近100米,但因呈刀片状,峰壁直上直下,最高的的峰峦很薄,不到两米宽,要想登顶除了有丰富攀岩经验之外别无其它可行之道。当地旅游局明文规定,没有取得特别通行证之前不得“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快到中午时分,我们一边慢慢地爬山,一边用手机拍照,云还没有散尽,但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矗立在海中的那块高达330米的大岩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这里我们开始要转到坎帕纳山峰的北面段,渐渐爬升到850米的高度。虽然这条著名的徒步爬山的大环线深受欧洲户外运动者的喜爱,是来这里的首选目标,但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她的登山徒步的线道标识远不如馒头沟。这不,尽管我们很小心,仍然走错了路。眼看脚下的路消失了,放眼赶紧寻找白黄两道线的路标。没找到后,立马按原路退回去,直到看到路标为止。这一折腾让我们浪费了近半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退到走错的地点后终于在这块岩石上看到路标。于是赶紧出发,争取在下午1点半之前抵达登顶三岔路口(标记3)。</p> <p class="ql-block">上图左边可以看到几百年前由北非移民在此打造的梯田用于种植橄榄和大杏仁。这里地处石灰岩地质结构的山区,一年降雨量不多,山坡陡峭,梯田不能蓄水,土地干燥,不过特别适应橄榄树和大杏仁的生长。北非移民们离开这里差不多3,400年了但留下的遗作处处皆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坎帕纳山峰的右线(标识2)的侧峰,从这个角度已经看不到缺口峰K和主峰Z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1点20,在走了近7公里(图中标识为6公里,我们中间误走了一段,所以实际上我们多走了😵‍💫),爬高570米后还算比较顺利到达登顶线路分叉点(标识3),简单快速地吃掉随身带的午餐,喝了一罐可乐,经过短暂休整便继续前行在登顶的呈“L”形状,距离2.1公里,需要完成从920米爬高到1408,差不多488米的线路(标识3)。</p> <p class="ql-block">这段路最开始的7,800米,路面宽阔,比较平整,虽然我走的有点累,但仍然没忘记拿出手机拍照。</p> <p class="ql-block">登到这个高度,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的本地区的第一高山,海拔1588米的艾塔纳。几年前朋友还到这里徒步过,但其难度不大,开车到海拔1000米左右的停车场,徒步到顶不到600米的爬高,比起坎帕纳要容易的多。近几年这座山顶地区被启用为军事基地,目前对外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已经走过坡度虽然不是很大,但后面的这段越来越陡的,我开始了边走边歇,踹着大气😬😬的状态,于是想休息一下调整呼吸。</p> <p class="ql-block">这时候,看到对面正在下山的一位德国人在与我们擦肩而过的瞬间,我叫住他,问他这里离山顶还有多,其实我明知这是一句废话,但还是问了,意在希望他说不远了,坚持一下就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料想德国人先把我从头到脚看了一遍,我想我应该给他留下一个累得半死的菜鸟的印象,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问我们在本地还要待几天,我们告诉他还有几天,他说,你们今天这个时候才开始爬登顶线路,太晚了,比正常时间至少晚了1个小时。所以他直言让我们此行放弃登顶,就地调头下山。他说前面有一段坡度很陡峭的岩缝路段,是这条大环线徒步中最危险的一段,人基本上是挂在峭壁上一块一块石头攀上去的。这段路不长只有200来米,但路标质量差,很容易被丢失,必须考虑到下山时因天色见晚,错过一个路标会因迷路陷入一个非常危险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国人的话绝不是骇人听闻,他讲的有道理,分析的很到位。于是我和队友认认真真地就自身体力消耗做了一个评估。此时已经不是感情用事的关头了,虽然梦寐以求地想登顶,但不量力而行把自己弄进困境险境就完全失去了这次徒步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队友首先看了一下时间此刻2点正,再次确认我们尚有一定体力后,决定继续爬升,3点正不论能不能登顶都必须掉头回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不到200米的峭壁行走爬登真的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我不怎么恐高,因担忧从指尖滑过的每一分钟,我要紧牙关,慢慢地适应并加快登山的速度。但队友明显有些顾忌这段呈70,80度坡面的线路,格外小心翼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两张图片是我借用网上的,我自己为了节约时间已经顾不上拍照了。我们登这段时没有其他任何行者,所以我们还得自己寻找每一个不敢错失的路标。</p> <p class="ql-block">终于与下午2:20抵达缺口峰"K"和主峰"Z"之间连接处"X"。令人兴奋的是原来德国人预计我们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X”,我们只用了20分钟!我立马满血复活,和队友商量我们是不是应该完成最后的900米,再爬高133米登山🤪?!这个诱惑太大了,我实在没办法不去建议。队友呢,一看只剩下最后900米路程,还有大约40分钟可以让我们继续爬到主峰“Z”,并且能够在3点正开始回程下山,于是他欣然同意继续登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这时无不感受到从压力到动力的转换,幸运的自己是最大的收益者。</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900米的路程其实比前面的那段200米的峭壁段好爬多了,我虽然仍是气踹嘘嘘,但基本上能够不间断地爬升,队友在下午2:45分顺利登顶,我呢也在2:50分爬上了坎帕纳的主峰“Z”😁😁😁。那份喜悦,那份激动,那份感恩一起交织心底,难以用语言表达!</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眺,近山远海一收眼底。一生能拥有这一刻足唉!</p> <p class="ql-block">站在“Z”峰顶的短短十分钟,我找到了矗立在卡佩海边的325米的大岩石伊飞克(上图),曾我以前爬过多次。4年前的9月,我陪两位朋友去爬时,到了最后100米线路登顶时居然中暑🥶,没能到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间图的远景是十天前我首次成功登顶的馒头沟,750米,现在看来是不是小兄弟一般大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也是我经常锻炼腿脚的本地著名刀片山峰泊尼崖,主峰1100米,我曾陪伴多位朋友在她的山腰900到1000米做环线12公里的徒步。此刻她在我的脚下依然让我敬畏☺️。</p> <p class="ql-block">3点正按计划开启下山回程。此时在100来平方米的山顶上只剩下我和队友两人。</p> <p class="ql-block">从主峰“Z”下来看到的“K”峰(箭头所指处),角度不好,只能看到侧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拍照,我与队友分开,不想我错过一个标识,结果走到一段断崖路。我呼叫两次,但没得到队友的反应,于是我一扫平时的淡定🥸,开始惊慌😱😱。</p> <p class="ql-block">在等待队友回复的几分钟内,我开始想到不到两个小时后太阳落山光线变暗,自己一个人在山顶的夜间低温下怎么度过,有没有野生动物会出现,等等...。突然想起自己应该使用户外徒步肩背包上的紧急哨子报警,可是在惊慌失措的状态下人的脑子往往是糊涂的,我把背包里里外外找了两遍仍然没找到报警哨子。当时买这个包时,我还亲自试吹个这个哨子,怎么找不到了呢?🥶🥶。请大家也试试看,哨子在哪?</p> <p class="ql-block">在不见我跟上,队友于是开始往回走,这时他听见我的第三次呼叫。其实我们俩中间相隔不过100米,但因为中间隔了一块大岩石,我们各在一边所以前面两次我呼他都没能听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惊无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段下山的路一点不比上山容易,尤其在坡度较大的光溜溜的石灰岩石上行走。许多路段我们都只能先坐在石头上,然后用脚往下伸,找到比较稳定的支撑点后,才能把屁股从岩石上挪开。一样的路程,我们上山和下山所花的时间是一样的。这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过的。</p> <p class="ql-block">再次回到登顶分叉点(标识3)时已经是下午4点40分,比我们原计划的时间晚了40分钟。因该处处于坎帕纳的北面,阳光照不到,天色已经明显开始变暗。此地离我们在山下的停车场还有4.8公里和570米下坡路的线路(标识5)部分要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一刻不敢耽误,因为必须最晚在傍晚6:30,天没黑尽之前赶到停车场。一路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山下走去。</p> <p class="ql-block">一路夕阳风景相伴...</p> <p class="ql-block">除了山峦,还有野生动物相伴。在离停车场最后一公里的小道上,突然两只野生山羊从我们面前闪过,估计它们也没想到这擦黑时分还有人迹出现在这里,它们与我们一样吃惊,但身材高大健壮(高约1.3米,长1.7米左右)的公羊,跑到离我们20来米的地方停下来,静静地观望我们。我的手机放在背包里,来不及拿出来拍照,队友随手拍了,但光线不好,拍的效果比较差(上图)。我从网上找到两张清晰的照片共大家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6点20分我们终于顺利地回到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三天后,我到海岸线徒步从这个地方(红点)回望坎帕纳山峰(绿圈),那份激动还在心底荡漾。</p> <p class="ql-block">而从坎帕纳山峰上看到的伊飞克大岩石和泊尼崖以及部分海湾的拉近的镜头长的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这次坎帕纳大环线徒步本来应该只有14.8公里,爬坡不过1200米,因为我们在上下山途中均有失误错过路标,根据随身带的计步器记录,发现我们附加多走了差不多3.5公里,坡也多爬了近100米😂。那天我们一共走了28,000步,差不多18公里。第二天感受到一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连说话都不敢大声以避免牵连肌肉酸痛🙀。尽管有良好的装备,我的脚还是磨了一只大水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必须感谢那位德国老兄的忠告,没有他的提醒,我完全可能没有意识到在攀登标识3到4这段登顶线路时对时间上的紧迫,会因为漫不经心地沿途拍照,走几步歇几秒的疲沓状态浪费时间,就算到能够爬到 “X” 点,剩下的时间也不足以让我们能够在3点钟之前走完最后抵达主峰Z的那一段。那肯定会给我们留下好大一个遗憾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在我们这次能够登到主峰,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很幸运。虽然在顶峰逗留的时间只有10分钟,但这已足够让我回味余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遗憾的不是有些事情没有做成,而是有了愿望后没有认真地去实现。</p> <p class="ql-block">回到住地后,队友终于找到我背包上的报警哨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有人有机会去类似这样的户外活动,请约人相伴,最好不要个人出行。所带的装备尽量精简,但必要的行头一件也不能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