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走湘西之第八站---濯水古镇

听雨

<p class="ql-block">  前往濯水古镇时,并没有太多的期待,这几天已经看了几个古镇,因为都位居湘西,风格也都大同小异。再加上是最后一站,想着随便看看也就返程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她竟然是个AAAAA景区,有着4000多年历史。当我们看到风雨廊桥的一刹那,就被震撼到了,竟然还有这样的廊桥!她像一条巨龙横亘在阿蓬江和蒲花河上,让人叹为观止。廊桥长658米,始建于唐朝,集廊、塔、亭、阁于一体,被评为“世界第一风雨廊桥”。</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见就怦然心动。</p> <p class="ql-block">古镇入口处的停车场也是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侧面观看整座廊桥</p> <p class="ql-block">顶部设计繁琐,精巧绝伦。</p> <p class="ql-block">被国家旅游协会命名为“天下第一风雨廊桥。”</p> <p class="ql-block">  廊桥整体被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段为“濯河怀远”,桥长310米,桥上建有层塔亭,最高处为中心阁楼。</p><p class="ql-block">第二段是在陆地上的“唐钟长韵”,长105米,由廊道与钟楼构成,中心位置为高耸的重檐歇山顶式钟楼,悬挂仿唐铜钟一口。</p><p class="ql-block">第三段“彩虹伏波”,是横跨在蒲花河上的单拱桥,曲直结合,线条柔美,宛如一道彩虹。</p><p class="ql-block">第四段“蒲花飞龙”,曲线的屋顶与现代的格栅桥墩相结合,立面以龙的整体形态为创作原型,真的感觉飞龙即将腾飞一样。</p><p class="ql-block">桥身为纯木质结构,古朴典雅,又极具土家苗族的建筑特色。下面按顺序依次介绍廊桥的四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第一段 “濯河怀远”,桥上建有层塔亭,最高处为中心阁楼。(此图为远景拍摄,放大截取,不太清晰。)</p> <p class="ql-block">沧浪桥内部结构。纯木地板,榫卯结构,翘角飞檐,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第二段是在陆地上的“唐钟长韵”,长105米,由廊道与钟楼构成,中心位置为高耸的重檐歇山顶式钟楼,悬挂仿唐铜钟一口。</p> <p class="ql-block">第三段“彩虹伏波”,是横跨在蒲花河上的单拱桥,曲直结合,线条柔美,宛如一道彩虹。</p> <p class="ql-block">第四段“蒲花飞龙”。他静静地横卧在蒲花江上,曲线的屋顶与现代的格栅桥墩相结合,立面以龙的整体形态为创作原型,木质桥身,重檐歇顶,形如波浪起伏,状若龙行凤舞。</p> <p class="ql-block">廊桥东西两侧是濯水花田,里边蒲花芦苇水池及各色植物,是玩乐休闲拍照的好地方,看到不少人在排婚纱照。</p> <p class="ql-block">廊桥就像一根纽带,把两岸的人们链接,也把现代文明与古镇的历史岁月相连。</p> <p class="ql-block">游览过廊桥,返回古城。这里最为完整的建筑是古镇靠河沿建的民居,是古镇下街庞大的土家吊脚楼群。吊脚楼建在阿蓬江的河堤上,至今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沿街的房子都是土家吊脚楼,但是这里的房子不一样的是能看到徽派建筑的影子,那是因为早在乾隆年间,徽商詹信安就乘着一叶扁舟,从徽州逆江而上来到了濯水,安徽人似乎有经商的天赋,很快就从无到有,发展壮大。</p> <p class="ql-block">石碑刻着“天理良心”四个大字,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p> <p class="ql-block">镇上流传最多的还是关于四大家族的:“樊家的锭子,汪家的银子,龚家的杆子,余家的顶子”,锭子是拳头的意思,杆子是枪的意思。这一句话,概括了清末民初时古镇上名噪一时的四大家族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古时,水师城门是往来客商进镇的唯一通道,曾为冉土司的第一要塞。</p> <p class="ql-block">返回时再次回望廊桥,回望濯水。</p> <p class="ql-block">据说霓虹闪烁的廊桥夜景更美,等不及了,留点遗憾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