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整理说明</p><p class="ql-block">先父仲琴公毕生致力医学,曾云“虽书画雅事亦未敢稍分吾神”。仲琴公一生精研经典, 在建国前即得到萧龙友先生的赞誉。近读张绍重先生主编的《萧龙友医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 年 2 月)。其中《论读书》 一章(668 页) 载: 一日先生与及门诸子论读书之法,酒酣性豪,谓仲景书如英雄志迹,烈士之行,并谓赵君仲琴近有《金匮经解》之作,此可读之书也。曾题其曰:“通天地人曰医, 医非小道也。纵古今中外之医学以相较,固各有授受之不同, 然其具微如之理, 令人不可思议者则中医尚焉。盖自岐轩以来崇尚医学, 其要处仍以解剖为重,故人身之筋骨、经络、脏腑、皮肉等等无不有一定之名称,不徒明其部位, 而且知其贯通, 则穴道为首, 而色脉次焉, 观《针经》之所载,最为详尽,古人治病皆为针法,故有万病一针之议,至今知此者尚多,特精者少耳。至于按摩汤药, 皆后起之方法也,但汤药最稳,故流传至今,普遍传投而不废焉。仲琴属为批判, 因不揣冒昧,略有余论如此。”“……及君之身,乃研讨仲师《伤寒》《金匮》深有心悟, 乃著为《经解伤寒》 一书,早已传世。今者《金匮经解》方成,余得受而读之, 服其见解之明达,注释之精通,得未曾有。令人善读者尤在行文善用比喻,凡理晦不明之处,借物一喻其理,虽然,并无不经之处。 …… ”张先生记录的这个版本与《金匮述义》正式的序文略有不同,然可以互证萧翁之肯定。</p><p class="ql-block">其实仲琴公并没有当面拜访过萧翁,仅仅是在书信中进行学术上的交流。 本书的部分章节和萧翁的名作《医范十条》, 正是两人学术交流的引子。民国三十五年,仲琴公在北平中医研究社讲授《内经》,讲稿被刊载《寿庐医刊》上。萧翁读后,有所感触,所以写了《医范十条》 一文,派人送到中医学社刊发在《寿庐医刊》上。由于《寿庐医刊》流传不广,人都知萧翁有《医范十条》之作,很少有人知道全文。其时正值《伤寒经解》油印完成,呈送萧翁。萧翁读后大加赞赏,写信鼓励 (见《伤寒述义》萧翁墨宝)。萧翁后又为《金匮经解》(即《金匮述义》)作序。可惜序文原稿遗失,只留有抄件。近日在张绍重先生主编的《萧龙友医集》中拜读《医范十条》全文, 并读到萧翁与弟子议论仲琴公的文字,万分感谢张绍重先生。</p> <p class="ql-block">本书写作时间跨度大约为 1946 年到1983 年,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初是部分授课讲稿, 1950 年代, 针对一些当时的热点,进行了一些专题的探讨, 写成了《营卫真谛》《经脉辩》《脉辩》《内经辨疑》等,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已经作为《伤寒述义》的附录印行。部分篇章是仲琴公在1950 年代初一面行医,一面教授先兄寿松, 整理成《述圣微言》。后来到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讲课时,又做了修订。《伤寒述义》《金匮述义》修订完成后,仲琴公开始进行《述圣微言》的再次修订,鉴于当时情况,以《素问选读》的名义油印了几十册,并写了批孔为纲后的认识及儒家对卫生事业的影响两篇说明。 1970 年代初期,“四病”防治是重点,那时仲琴公已经调到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后改称河北省医学科学院) 所工作, 开始了冠心病等的研究。仲琴公认为, 冠心病不是一得就是冠心病, 必然是逐步形成的,应该探究其内因外因, 特别是外因的作用应该重视。所以就《内经》五运六气对疾病的影响做了探究, 形成了《心脏病原因脉证治疗理论根据》内因外因两大部分。外因部分即合并入本书的五运六气方面的几篇,内因部分作为附编,也收入本书。</p><p class="ql-block">寿康不舞之鹤,未能将先君学术发扬光大,时时自愧。然终未敢忘先君之志,更有我的兄长师友时时鼓励支持,使我完成此事。先君曾言“一生精力埋没在故纸堆中, 每日生涯周转载病人房里。四海行踪,随身者仍是旧日风月; 半百心血,收获的只此几页墨痕。”“学术著作不求之人而求之己, 不患人之不己知,而患己之真不知。 为不识者笑未足为辱,不笑不足以为道也。为不识者誉未足为荣,御之不以其道也。为识笑,乃真贻笑。 ”</p><p class="ql-block">本书写作时间跨度大,写作背景不同, 所以体例不 一 。 整理时对个别字如藏府未改为脏腑, 战慄未改作战栗, 药物用量也保持旧制, 一些近年禁用的药物如犀角等等, 也未作删除,读者谅之。初稿原名为《述圣微言》,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领导建议本书改名为《赵仲琴素问发微》,非常贴切 。 先君曾云:“补缀古人典籍者德胜全人骨肉, 保存他人文章者恩逾哺育孤儿。”更是感谢出版社领导的关怀和各位编辑老师的辛苦付出。</p><p class="ql-block">辛丑春 不肖男寿康记于河间故宅</p><p class="ql-block">四月上浣 改于石家庄</p> <p class="ql-block">萧翁墨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