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国母”宋庆龄

洛阳才子

<p class="ql-block">  宋庆龄(1893-1981年)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27年11月1日,宋庆龄等成立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1940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据传统习惯,宋庆龄女士亦被尊称为“国母”。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岁。</p> <p class="ql-block">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p> <p class="ql-block">  宋庆龄祖籍广东文昌县(今海南文昌市),父亲是监理会传教士及富商宋嘉澍,母亲倪桂珍。宋庆龄在上海中西女塾(今上海市第三女中)。高中毕业后,1907年14岁时赴美留学,于卫斯理安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1913年回国。</p> <p class="ql-block">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p> <p class="ql-block">  宋庆龄的婚姻生活颇有周折。1914年她在日本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与孙中山相恋。虽然孙中山是宋家二十年的朋友,但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事还是遭到了其父宋嘉澍等人的极力反对,因为孙中山比她年长27岁,已婚还已有一儿两女。只有当时还在美国读书的宋美龄对二姐表示了支持。宋庆龄被软禁在上海家中,从窗口逃出后,奔赴日本。孙中山离婚之后,两人于1915年在东京结婚。宋嘉澍赶到日本,但未能及时阻止婚礼。陈炯明叛变事件中,宋庆龄在逃亡过程中不幸流产,后终身未再孕。</p> <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孙中山过世,使得宋庆龄的个人生活变得阴暗不堪。</p> <p class="ql-block">  1926年1月,宋庆龄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7年,当时国民党中,蒋介石一系的南京政府在上海发动清党。在如何对待共产党的问题上,宋庆龄坚决继承孙中山“联俄容共”的政策,反对清党,并坚决反对其妹宋美龄嫁给蒋介石。7月份,宋庆龄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声称“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走上了歧途”,从此与蒋介石一系决裂,7月15日,汪精卫也发动清党,8月份,宋庆龄和赴苏联莫斯科,以后又旅居欧洲多年。1931年8月因母去世,宋庆龄回到上海。</p> <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并旅居欧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土地和农民问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p><p class="ql-block">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相一致的。她并且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p> <p class="ql-block">  1936年底爆发了西安事变,宋庆龄主张国共两党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国共再次合作后,她也没有重新加入国民党。抗日战争期间,宋氏三姐妹再度联合,在重庆期间,宋美龄与宋庆龄之间有一条特殊电话专线“2080”。宋氏三姐妹曾多次共同出现在公众面前,以团结合作的面貌示人。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宋庆龄就此事件通电谴责国民党政府。</p> <p class="ql-block">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与此同时,她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之后她一直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  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  1954年9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2月宋庆龄当选为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宋庆龄与董必武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她与董必武两人再次当选为国家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她再次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6年11月3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担任大会执行主席。1978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连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副委员长。</p> <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在江青指使下,上海的造反派指宋家是资产阶级,故把宋庆龄父母的坟墓毁坏,并对宋庆龄进行迫害,令宋庆龄的身心受到巨大伤害。在周恩来的提议下,毛泽东批准了一个“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主要包括高级民主人士和国务院各部委官员,宋庆龄被列为点名保护的第一位。文革结束后她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长信,愤怒的痛斥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中的错误,表示自己的不满。</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革”伊始,尽管周恩来总理开列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写下了13位爱国民主人士的名字,第一位便是宋庆龄。然而上海郊区一些无知的农民,还是掘开了安葬宋庆龄父母的宋氏墓地。宋庆龄得知后非常愤怒。她含着泪恳请廖梦醒立即向总理反映。周恩来得知后,与宋庆龄同样愤怒,在百忙中立即给上海有关部门挂长途电话,指示尽快修好宋氏墓地。后来,宋庆龄获悉上海民政局已妥善修复了墓地,便自宽自解道:“祖宗总算有个地方蹲了。”</p><p class="ql-block"> 1966年8月,南京有红卫兵提出,要毁掉孙中山铜像。周恩来得知后,代表中央郑重地指出:“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早已肯定了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并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每年的劳动节和国庆节,天安门对面都要竖起孙中山像,这是毛主席决定的。今年全国将要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南京的同学准备毁灭孙中山铜像,中央绝不赞成!”宋庆龄对周总理这番斩钉截铁的话极表赞赏,对头脑发热的红卫兵很快清醒而深感欣慰。</p> <p class="ql-block">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宋庆龄于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病逝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  宋庆龄家族有一姊、一妹和三个弟弟。年龄排行为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宋氏姐妹同出一宗,情同手足,但信仰、志向、情趣各不相同,公众舆论对此曾有精辟评论:蔼龄爱钱,庆龄爱国,美龄爱权。1927年掀起的狂澜巨涛使宋庆龄和她的姐妹兄弟们分道扬镳。大姐宋蔼龄和姐夫孔祥熙早已投靠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小妹宋美龄则成为蒋介石的追求对象倾向老蒋,宋子文虽对蒋介石所作所为深为不满,但也终究不敌威逼利诱踏上贼船。宋庆龄面对全家倒向和宋子文出于对姐姐的关心前来通风报信,她不无遗憾而又坚定地告诉这位自己喜爱的同胞兄弟:决定走自己的路,与蒋介石斗争到底。</p> <p class="ql-block">  父亲宋嘉树(1864—1918):字耀如,教名查理·琼斯,汉族,海南文昌人,生于海南岛文昌县韩姓人家,原名韩乔孙。他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孙中山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p> <p class="ql-block">  母亲倪桂珍(1869—1931年),浙江余姚人。17岁毕业于上海裨文女中,擅长数学,喜爱弹钢琴,曾留校任教员。1887年与宋嘉树结婚,先后生育6个子女,1931年7月23日在青岛别墅病逝。</p> <p class="ql-block">  大姐宋蔼龄,1890年出生,13岁时也像父亲当年那样,只身一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成为中国第一批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回国后协助宋嘉树在孙中山身边从事秘书工作,后来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4年,与她留美时的同学,孔子第75代旁系孙孔祥熙结合,当上“孔氏钱庄”的老板娘。</p> <p class="ql-block">  妹妹宋美龄小宋庆龄4岁,美国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毕业。1927年底在宋蔼龄的撮合下与锋芒毕露、尽揽大权的蒋介石联姻,成为现代中国政坛声势显赫的“蒋家王朝”的第一夫人。</p><p class="ql-block"> 宋庆龄常对人说:“美龄十分聪明,她拉丁文比我好得多,在音乐上也很有天赋,钢琴弹得特别好。”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她与宋美龄走向了两条道路,但却一直保持着友好情谊,她们经常在电话里用上海话亲切交谈。宋美龄还特别为姐姐安装了一部对外不公开的电话,并把长途军话台供蒋宋夫妻联系用的绝密电话号码告诉庆龄。</p> <p class="ql-block">  大弟宋子文,1894年出生,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在宋庆龄的推荐下,出任广东军政府的英文秘书和广东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后长期担任蒋介石政府的财政部长,跻身“四大家族”行列的亿万富翁排行榜。政见与信仰隔不断姐妹之情。宋庆龄与宋子文虽政见相左,但姐弟情谊笃深,弟弟送给她的一只小型金壳收音机和一架“施特劳斯”牌钢琴被她视为珍爱之物,陪伴宋庆龄度过多少孤寂的日夜。</p> <p class="ql-block">  二弟宋子良,1899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即赴美范德堡大学留学,归国后于1929年8月任中华民国外交部秘书,1930年4月任中华民国外交部总务司司长。1931年—1949年期间为中国国货银行总经理。1983年逝世于纽约。宋庆龄与二弟宋子良关系始终很好,因此1929年曾作为家中代表赴沈阳迎接二姐从柏林回国参加“奉安大典”。病重时刻,她仍期望有朝一日子良能重返故土,并委托身边亲友帮助接待,1981年5月22日,子良从纽约发来慰问电,对二姐患病在身不胜难过,远在千里之外为她的康复而祈祷。然而姐弟团圆终未能实现,这成为宋庆龄一生中的最大憾事。</p> <p class="ql-block">  幼弟宋子安(1906-1969年)。1928年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就任中国国货公司董事、广州银行董事会主席、西南运输公司总经理等职,与兄姊不同,较少涉足政治。1948年随家族经香港转到美国旧金山定居,1969年于香港病逝。姐弟中,宋庆龄和幼弟宋子安的关系最为要好,认为子安最了解她。“文化大革命”中,宋庆龄几次托人捎去口信。希望在有生之年见他一面,以叙姐弟之情。1969年,宋子安病逝,宋庆龄不顾当时种种禁忌,发去电报以示哀悼。宋庆龄去世后,子安夫人率家人特地从旧金山致电,对姐姐的故去献上一片怀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宋庆龄在与中共长期合作过程中,跟周恩来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患难与共的朋友。由于文革的折磨,周恩来最终积劳成疾,癌细胞逐渐扩散。宋庆龄得知后极为关切。1975年9月,当她得知江青在周恩来病重中还闯进医院干扰他治疗时,异常憎恨。她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了朋友:“我告诉你一个很不好的情况,周恩来同志的病情严重,而江青还闯进医院撒泼……”宋庆龄听说鸽子蛋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她便把自家的鸽子蛋一个一个积攒起来,派人送给周恩来加强营养。有一次,工作人员在她住处的南湖池塘中打捞上来一条23斤半重的胖头鱼。她立即派人给病重的周恩来送了去。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耗尽最后一丝精力以后与世长辞。宋庆龄得知噩耗,悲痛欲绝。她独自一人坐着流泪,叹惜说:“国家少了一个好帮手,一个好帮手呀!”</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代“国母”宋庆龄跟保姆李燕娥的合照。照片中,宋庆龄一脸开心地看着白鸭,旁边坐着的是养女隋永清。虽然说,李燕娥是宋庆龄家的保姆,可是宋庆龄却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p> <p class="ql-block">  李燕娥出生广东中山,是一个贫穷的渔家女子。在李燕娥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突然离世,幸好有个好心肠的叔父把她带大。叔父的生活也并不好过,天天以打渔为生,可李燕娥却从小性格开朗,特别乐观。等到李燕娥16岁那年,叔父为了给李燕娥一个好的生活出路,便给她找了一个人家出嫁。可没想到,李燕娥的丈夫却是个好吃懒做,就喝酒和赌博。更让李燕娥痛苦的是,丈夫每次回家,只要有不如意的地方,对她就是拳打脚踢。终于有一天,李燕娥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她偷偷地从家里跑出来,不远万里,来到了上海。后来,李燕娥比较幸运的是,经过同乡谭妈的介绍,李燕娥被介绍给宋庆龄做保姆。谭妈是孙中山先生的外甥女,之前给孙中山做过一段时间的管家,宋庆龄对谭妈也很信任。所以,当谭妈给宋庆龄介绍李燕娥的经历时,宋庆龄非常同情李燕娥。她一把拉住李燕娥的手说:你这小姑娘,真是好可怜哦,你就留在我身边吧。就这样,17岁的李燕娥就跟着宋庆龄,成了宋庆龄的贴身保姆。</p> <p class="ql-block">  李燕娥一直陪伴着宋庆龄54年,终身未嫁。1981年2月,李燕娥病逝。不久,友人把李燕娥的骨灰送到宋庆龄的住处。那天,一身素衣的宋庆龄勉强站了起来,在门口迎接。她接过骨灰盒,没有说话,而是双手捧着,把脸埋在上面。根据她的遗嘱,她选择将李燕娥葬在上海万国公墓,与自己的父母相伴守候。保姆李燕娥陪伴宋庆龄54年,几乎一生都为夫人宋庆龄而活,她一生无儿无女,亲人只有宋庆龄。宋庆龄说我答应过她,死后我们要葬在一起。在宋庆龄父母墓地两侧的墓,规格、大小、距离都是一样的,她们也永远相伴。这是两位志同道合的女性在生与死间的深厚情感,也是对李燕娥多年忠诚服务的一种深切回报。尽管地位悬殊,社会地位差异巨大,但在宋庆龄的心中,李燕娥不仅仅是一名保姆,更是她的如同姐妹般的知己,终生相伴,互相扶持,这样的情感纽带是极其难得而值得深思的。在宋庆龄的眼里,李燕娥并非仅仅是一个从事家务工作的保姆,而是一个伴随她走过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亲密伙伴。这种情感的建立并非单纯基于雇佣关系,而是源于两人共同经历的风雨岁月,以及李燕娥对宋庆龄的无私奉献。</p>